後疫情時代,海洋垃圾問題亟待答案……

2020-11-26 騰訊網

近日, 海洋生態研究組織OceanAsia發現,在香港大嶼山西南水域的沙灘上,湧現大量口罩垃圾。短短100米的範圍內就拾獲近70個口罩。

法國的一個環保組織也經歷了同樣的事情,他們在地中海清理垃圾時,發現漂浮在海洋裡的口罩、乳膠手套、洗手液瓶等廢棄防護用品越來越多。

疫情引發對口罩等防疫物資需求的急劇增長,據該組織估算,如果這些口罩無法得到妥善處置,地中海海域廢棄的口罩數量將會超過水母!

它們有的靜靜躺著

有的漂浮在海裡

有的是從海裡衝到岸上來的,夾雜著沙礫和貝殼。

在美麗的海灘上,原本充滿歡聲笑語的海灘上,你搶都搶不到的N95,在這裡隨處可見。

地球可能已經沒有無汙染的海洋了

在最近幾十年,人類每年生產大約3億噸的塑料。2002年到2012的十年間,人類產生的塑料垃圾比整個20世紀都要多。

銀河系有4000億顆恆星,而我們的海洋中存在5.25萬億塊塑料,是銀河系恆星總數的13倍以上。

有科學家發現,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的最深處,研究發現,世界上最深的6個海溝中,80%的片腳類動物的消化系統內,都存在塑料纖維和顆粒。

可以說,人類可能已經沒有一片海洋,是完全乾淨的。

海洋垃圾的新聞不少,

但現實其實更殘酷

海洋垃圾的新聞不少,可現實更多,更殘酷——海洋中的塑料每年估計會葬送數百萬隻海洋動物。已知近700個物種包括珍稀種類備受其害。

誤食海洋垃圾,被纏繞,是海洋生物受到的直接影響。

我們似乎漸漸對肚子裡全是垃圾的死亡海龜不感到陌生,一次次看到海洋動物因為垃圾掙扎著死去……

這是一隻赤魟,它的嘴被一隻魚鉤勾住,而魚鉤的另一端纏著一個銀色氣球的鋁膜。被塑料勒住導致生長嚴重畸形,卻還頑強活著的海龜。

信天翁的腹中全是無法消化的塑料。

這是一頭擱淺的鯨魚,在它的肚子裡發現了16個塑膠袋,4個香蕉植物園用袋以及各式其他塑料包裝件,總和有整整80斤重。

它因為吞下了太多的塑膠袋,胃裡充滿了這種垃圾,有的塑料垃圾甚至已經開始鈣化了,根本無法進食。

這不是它們應有的樣子啊,它們是海洋的霸主,本該在廣闊的海洋自由遨遊。

可如今,霸主不是從前的霸主,海洋也不是曾經的海洋。

我們都知道,凡事皆有後果。扔向海洋的垃圾,通過食物鏈層層上升,最終會回到人類的餐桌。

後疫情時代,

海洋垃圾問題仍然等待一個答案

人類短期的居家隔離,也許可以還自然一片喘息的空間,但社會機器的運行畢竟需要回到正軌。

後疫情時代,舊的環境問題仍然存在,而新的問題層出不窮,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上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便顯得尤為重要。

也許你痛恨過往。工業時代的滾滾車輪碾過安詳的土地,將人類解決不了的垃圾困擾一股腦拋向海洋。便利與發展的背後隱藏著尚待解決的問題,人與自然在拉鋸中走向對立。

也許你憂心現在。即便是有人邁開行動的腳步,也始終遭至懷疑,這般微小的改變是否能夠推動質的變化。

也許你也在憧憬未來。人與自然呼吸共融,萬物鮮活恣意地生長,海洋重回潔淨,溫存地撫摸著這顆星球的每一片海岸。

圖片來源:bbc

無論你懷揣著什麼心情看待世界,我們都必須以客觀的心態正視海洋垃圾汙染的現狀。

海洋,這片遠古以來一直緘默守護著萬物生息繁衍的蔚藍之境,正在被塑料垃圾所侵擾,慢慢失去它原本的顏色。

總有人,要行動

2014年,「守護海岸線」公益項目誕生,2015年,首批12個監測點正式開始監測。

2017年,新的夥伴加入「守護海岸線」項目海洋垃圾監測大家庭,17個監測點克服重重困難,完成這一年的監測任務。

2019年,監測點數量激增至55個,終於實現沿海省份全覆蓋。

6年來,監測點一度面臨資金人手短缺,監測難以為繼的重重困難,但依舊堅持了下來。

用撿起的每一片垃圾,記錄的每一個數據,為大眾揭示海洋垃圾汙染的嚴峻現狀。項目希望以最直觀的數據為支撐,描繪中國海洋垃圾汙染的真實版圖。

作為目前我國唯一定期定點監測海洋垃圾,收集海洋垃圾數據的監測網絡項目,守護海岸線希望以科學的監測與研究方法,為補充中國海岸線垃圾數據、支持政府相關環保政策的制訂、根治源頭垃圾,尋找解決方案。

你的力量很大。在這個時代,看著這一切的發生,我們無法只顧自己的安逸。那些廣闊海洋中的生命,都與我們息息相關。

一個人很渺小,能做的事情很少,他無法阻止海嘯也無法掌控颶風;一個人能改變很多事,你隨手丟棄的一個塑膠袋,就有可能讓一隻海龜窒息;

一個人的力量也可以很大,可以保護自己愛的人,可以照顧好身邊的事物;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就像一滴滴水,匯聚成了汪洋大海。

做好垃圾分類,不亂丟口罩。環保購物,用布袋代替塑膠袋。儘可能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節約水、節約電、節約食物……

從自己的點滴做起,你的力量很大,世界需要你。

來源:好公益平臺、鳳凰公益

編輯 | 張萌

審核 | 吳秋紅

相關焦點

  • 海洋微塑料:亟待解決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環境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4年、2016年、2017年連續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對海洋微塑料問題給予特別關注,2016年至2017年,微塑料汙染連續被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大科學問題;同時,世界各國也在紛紛呼籲採取行動消減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人類亟待應對解決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環境問題。
  • 對我國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新認識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部召集的中美兩國學者關於海洋塑料垃圾入海問題的研討會,也進一步指出這並不符合事實。世界各國學者對全球塑料垃圾入海量有各種不同估算結果,而且基於不同模型的假設和條件都不一樣,因此估算出的世界各國塑料垃圾排海量也出入很大。
  • IBM公司打造AI「化身」,回答關於海洋垃圾的種種問題
    海洋垃圾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難題。縱然能夠收集到與之相關的所有數據,訪問難度仍然難以克服——除非,你有Sam這位海洋問題專家的幫助。即使是新冠疫情也沒有阻止環境破壞,反而令全球範圍內的製品回收項目紛紛停滯,而一次性產品的數量也開始急劇增加。IBM與環境署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協同努力。今年年初,開發人員完成了關於海洋垃圾多邊利益相關方數字平臺的概念驗證。他們希望解決兩項挑戰:一是,打破集中式全球海洋垃圾資料庫的缺乏局面;第二,打通立足地球各個角落訪問集中信息的便捷通道。
  • 龍族幻想垃圾分類問題答案大全
    在遊戲中新出的垃圾分類異聞可是難倒了許多玩家,很多玩家答不上來了,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答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海洋垃圾分布及生態影響研究亟須開展
    不過,這裡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它常常布滿了塑料。   在洋流和當地漩渦的共同作用下,瓶子、漁網、繩子、鞋和牙刷等各種垃圾被衝到這裡。一項在2011年開展的研究稱,最上面的沙層按重量計算有30%是塑料。它被稱為世界上最髒的海灘,並且觸目驚心而又直觀地展現了人類到底向全球海洋傾倒了多少塑料碎屑。
  • 海洋「垃圾島」不斷擴容,日益成為海洋毒瘤
    海洋汙染是全球十大環境問題之一。近日俄羅斯海洋探險家和保護者菲利普·庫斯託再次對公眾呼籲,地球上的海洋「垃圾島」面積正越來越大,最大的已經3倍於法國本土面積,這些「垃圾島」多由塑料垃圾組成,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經濟社會危害巨大。
  • 一頓飯用幾個一次性餐盒 垃圾分類亟待源頭「減負」
    隨著垃圾分類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瀋陽市民主動參與到這項利國利民的活動中。不過,記者連續多日調查發現,商品的過度包裝,快遞的繁複包裹,一次性餐具的泛濫等,不僅增加了垃圾分類的負荷,更是浪費了大量資源,亟待改變。一次性餐具泛濫問題隨著網絡外賣等興起而愈發嚴重。
  • 2040年前海洋塑膠垃圾將增加2倍,海洋中垃圾總量將累計達6億噸!
    最新研究顯示,除非全球企業和政府能夠大幅減少塑膠製品產量,不然,未來20年內,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數量將會增加兩倍。路透報導,非營利組織國際固體廢物協會(ISWA) 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量增加,亞洲偏遠海岸幾乎每天都有口罩和乳膠手套被衝上岸;全球的垃圾掩埋場也創紀錄的堆滿外帶食物容器和網購包裝。
  • 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 海洋塑料認證OPB有效改善海洋生態健康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
  • 垃圾分類與海洋垃圾汙染
    說說垃圾回收和海洋垃圾汙染上海人最近可說是被垃圾分類給逼瘋了,日常問的問題都是『儂四撒拉西(你是什麼垃圾)?』。
  • 參與全球海洋垃圾治理(新時代新步伐)
    如今,海洋垃圾遍布海生物棲息領域,據悉,每年漂流、傾倒入海的塑料垃圾就達800萬噸,而且90%未被回收。這些海洋垃圾諸如廢舊漁網、繩索等已成為「暗殺武器」,每年致使超過10萬頭鯨、海豚和海豹死亡。此外,汙水及溫室氣體排放等也在加速海洋環境惡化,全球海洋治理機制滯後也令人堪憂。   在此大背景下,中國積極參與海洋垃圾治理。
  • 謀殺海洋動物、汙染岸邊土壤 海岸帶垃圾問題堪憂
    它們  謀殺海洋動物  當海岸帶垃圾隨著潮水進入大海後,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是海洋裡的動物。5年來,陳山所救助的受傷海龜中,一半左右是漁網或塑料製品所致。  「常見的是漁網割傷,廢棄的漁網會纏住海龜,割傷它們的鰭。」
  • 你被海洋垃圾包圍了!
    劉永龍:微塑料對於人體的危害,目前研究很少,大概因為倫理問題等等,結論也就不明確。但,看到過資料說對人的免疫系統等有損害,因為塑料能吸附水中的POPS等有毒物質,到人體內後釋放出來,而塑料本身也是會釋放出來一些物質。
  • 科學家並不清楚巨量海洋垃圾分布在哪裡—新聞—科學網
    據他們估測,2014年共有15萬億~51萬億片微型塑料漂浮在海洋中,總重量達到9.3萬~23.6萬噸。不過,這些數字向科學家展示了一個問題。對海洋表面全部塑料的估測只是Jambeck估計的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數量的一小部分。那麼,其他的塑料在哪裡?「這是個大問題,並且很難解決。」Jambeck表示。 研究人員正試圖尋找答案。
  • 海洋垃圾該如何處理
    該島主要由生活垃圾構成,其中80%為廢棄塑料製品,島上的垃圾主要來源於陸地。重達350萬噸的「垃圾島」漂浮於海上,對海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     島上垃圾極易引起水生動物誤食,誤食後不易消化,可能會致其死亡。一些重金屬元素還會通過貝類、蝦類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然而,太平洋垃圾島並非世界上唯一的面積巨大的海洋垃圾場,海洋垃圾問題已越來越嚴重。
  • 專家解讀 | 關於「禁/限塑令」助力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思考與...
    自2011年以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將海洋塑料垃圾,特別是微塑料引起的環境問題列為重點議題,鼓勵各國採取措施有效應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5]。隨後各國開始對海洋塑料垃圾問題開展大量研究,制定了諸如禁/限部分塑料製品生產和使用的政策。
  • 海洋塑料垃圾已成災難,解決問題從你我做起.
    在話題開始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海洋,為什麼會有垃圾?隨著現代科技、工業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方便人類生活的東西出現在了大家的視野裡,但相對的,各類垃圾的數量也隨之增加。而垃圾多如何處理成為了最為嚴重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
    會議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國外語》編輯部、《語言文字應用》編輯部和《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編輯部指導和支持,邀請了來自全國20餘所高校近40位專家學者,聚焦後疫情時代「全球語言治理的問題、視角與路徑」展開研討。
  • 強制垃圾分類,海洋垃圾治理迎利好
    那麼此次,經過近20年的「倡導」,上海終於「動了真格」,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具有了強制性,其效果也就顯現出來。在我看來,此次上海實行的強制垃圾分類,不僅有助於緩解上海「垃圾圍城」的困境,對海洋垃圾治理來說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眾所周知,海洋垃圾的重要來源就是陸地。一條條奔騰入海的河流不僅給海洋帶來了水和營養物質,也將居民生活垃圾和企業生產垃圾帶到了海洋。
  • 「難纏」的海洋塑料垃圾
    圖 | unsplash.com  最近,Oceana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中首次詳細說明了塑料垃圾對美國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的影響數據——在研究的1792個實例中,有88%是被列為瀕危的海洋動物,其中包括夏威夷僧海豹、海牛、斯特勒海獅等六種瀕臨滅絕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