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微塑料:亟待解決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環境問題

2020-12-05 光明數字報

    據初步估算,全球每年向海洋輸出的塑料垃圾可達480萬至1270萬噸,其中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被稱為微塑料。從近岸河口區域到大洋,從赤道海域到南北極,從海洋的表層到大洋的超深淵帶……近年來,微塑料在世界各地的海域被檢出,地球海洋中已難以找到未被塑料汙染的淨土。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4年、2016年、2017年連續在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對海洋微塑料問題給予特別關注,2016年至2017年,微塑料汙染連續被列入環境與生態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大科學問題;同時,世界各國也在紛紛呼籲採取行動消減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海洋微塑料汙染已成為人類亟待應對解決的全球性重大海洋環境問題。

面對威脅,各國開展積極行動

    眾所周知,海洋塑料垃圾極難降解。這些陸源塑料垃圾在外界驅動作用下進入海洋環境,隨洋流長距離輸送,其中大型塑料垃圾會慢慢通過生物或物理作用碎片化,成為微塑料的一個重要來源。此外,粒徑小於5毫米的人造工業產品,如牙膏、髮膠、潔面乳和空氣清新劑中的微粒等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也因難以過濾而進入水體,最終排入海洋成為微塑料。

    研究表明,微塑料能夠被海洋生物攝食,阻塞其攝食輔助器官和消化道,造成物理傷害和毒理學效應。由於能從環境富集有機汙染物及重金屬的特性,微塑料還會帶來複合化學汙染。這些汙染物在生物體內累積並隨食物鏈傳遞,進而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有害影響。目前,雖然在野外環境中尚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微塑料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影響,對人類的健康風險也尚待證實,但其對海洋生物和人類的潛在風險顯而易見。

    面對微塑料汙染的嚴峻形勢,2009年以來,美、英、韓等多個國家分別在海岸漂浮垃圾處理、化妝品中禁用塑料微珠等方面制訂了相關法案和行動計劃。2018年5月,歐盟提出「限塑令」方案,禁限一批日常塑料用品,明確提出減少塑料垃圾的排放。我國在海洋塑料垃圾應對方面也積極行動。原國家海洋局早在2007年就組織開展近岸海域海洋大型垃圾監測,並於近年開始進行海洋微塑料業務化監測試行。近幾年,我國海洋微塑料研究進展較快,特別是科技部2016年啟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技術研究」項目,是全球較早的由國家投入巨資針對微塑料汙染的科研項目。目前,我國海洋微塑料研究處於國際並跑水平。

    與此同時,我國還積極參與聯合國及區域合作框架下的應對海洋塑料垃圾汙染的國際合作和行動,並領導區域國際合作。儘管當下我國還沒有為海洋塑料汙染控制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但很早就有相關的立法涉及塑料垃圾問題。目前,我國正在推進有關應對塑料垃圾問題的修法和立法工作,並大力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和環境治理,這些舉措都會大大減少未來我國的塑料垃圾量。

科研待解,立法刻不容緩

    作為塑料生產與消費大國,海洋微塑料也廣泛存在於我國的近海、河口和海洋生物體中。與近年來國外有關調查結果相比,我國海洋微塑料汙染程度處於中等水平。儘管我國在海洋微塑料應對上進展迅速,但目前在科學和政策管理兩個層面上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科學研究方面,首先,作為新型海洋汙染物,海洋微塑料尚缺乏統一監測、分析和評估的技術標準;其次,在海洋塑料垃圾測算上,全球和我國入海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實際通量尚不完全清楚;再次,環境濃度水平下微塑料的毒性效應及其機理尚未弄清楚。此外,作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海洋微塑料汙染缺乏規模性研究和全球性聯合研究;同時,目前全球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和回收方面缺乏技術,相關公司大規模進行海洋塑料垃圾治理難度極大,且技術模式尚待事實驗證。我國也缺乏陸源及海洋中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收集及清除技術研發。

    在政策法規和行政管理方面,首先,在《斯德哥爾摩公約》、《巴塞爾公約》和《鹿特丹公約》等相關國際環境治理履約談判中,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已成為熱點問題。我國履約工作也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在國際環境外交談判和履行國際環境公約中應對,將履約要求納入國家相關規劃,並積極應對未來相關國際法規制定方面的需求。其次,目前我國沒有設立對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管控的專門法律。現行立法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相關規定過於抽象、實際執行難度高,相關管理部門的責任界定不夠清晰;在法律中對經濟手段的應用不足。再次,我國海洋垃圾問題除了由生態環境部統一監管之外,具體職能卻分散在自然資源部等不同部門及其下屬對應單位中,現行管理體制協調性不夠,多頭管理帶來責任不清晰等問題。此外,我國尚缺乏針對海上和內陸水上運輸及沿海漁業活動產生塑料垃圾的有效管控。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民眾普遍對塑料汙染的認知程度低,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方面的環境教育體系尚未健全。

多措並舉,加快汙染應對步伐

    面對海洋微塑料汙染這一全球性問題,我國正在採取措施積極應對。筆者建議,亟待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研究制定與國際統一的微塑料觀測、分析和鑑定方法,確定人類活動產生的塑料垃圾進入陸海交界的主要河流和河口系統後造成的汙染來源、程度、類型和層次,調查塑料與關鍵海洋生物的相互作用,並開展環境濃度水平下微塑料的毒性效應及其機理研究,從而了解微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二是支持開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研究專題的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科考航次,建立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源-匯的分析方法,改進對海洋塑料和微塑料的歸趨和影響海洋生態系統的預測,最終指導和幹預未來的汙染減緩戰略。

    三是研發汙水處理過程中對微塑料的攔截和降解處理工藝技術,以及河流海洋環境中塑料垃圾的收集處理技術。考慮到河流輸入量、巨大閒置回收產能及河流治理技術的應用與市場潛力,我國應重點關注河流塑料垃圾治理領域,在塑料治理技術體系上領跑世界水平。

    四是建議儘快啟動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程序,對可能涉及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問題的法律法規條文進行修訂和增補,使其針對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管控更具體,責任更明確。同時,推動「河長制」「湖長制」與「灣長制」銜接,強化其塑料垃圾的管控職責,構建源-匯雙截留的海洋塑料垃圾管控防治機制。

    五是建立完善的公共環境意識教育體系,喚起公眾對海洋塑料汙染的關注,激發公眾的環保意識,進而改變消費行為,自覺養成垃圾分類、循環利用的習慣,這有助於從源頭上解決塑料汙染問題。

    (作者:李道季,系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呼籲加強對海洋微塑料的汙染研究和管控—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俄羅斯、西班牙、挪威、日本、越南、中國等國家的海洋塑料汙染研究領域的專家教授和環保人士等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期間,圍繞海洋微塑料在海洋中的來源和歸趨、海洋微塑料與化學汙染物的相互作用、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生態效應、公民科學家參與解決海洋垃圾問題及海洋微塑料防治措施等議題進行探討交流。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已成為人類迫切亟待應對解決的重大全球性海洋環境問題。」
  • 面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我們在行動!
    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國際上對海洋環境與海岸微塑料汙染及其生態效應、漁業影響和健康風險的關注日益加強。中國被認為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排放大國。開展我國海洋及海岸環境微塑料汙染監管與治理工作重要而迫切。本文在分析塑料垃圾汙染的基礎上,介紹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的監管與治理狀態,並提出應對策略。微塑料已成為環境中的一類新型汙染物。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深海就像一個「水槽」,匯聚著大量微塑料。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白色汙染也在持續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海洋,形成海洋微塑料,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 10000 個科學難題之海洋微塑料汙染及生態效應
    塑料製品由於輕便、彈性好和耐用等特性而被廣泛應用,2013 年全世界塑料的產量近3 億t。然而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海洋,使海洋幾乎成了一個「塑料世界」。海洋微塑料(marine microplastics)問題逐漸成為全球性的研究熱點,是與全球氣候變化、臭氧耗竭及海洋酸化並列的全球性環境問題之一。
  • 限塑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微塑料存在形式多樣,生成機制複雜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社會關注。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認為,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 海洋微塑料的存在現狀究竟怎樣?
    本報記者就微塑料問題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概念:微塑料有種類、大小和形狀、顏色之分國際上對微塑料的關注較早,而我國是於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的。「微塑料最先發現於海洋中。」
  • 海洋微塑料現狀沒那麼可怕 減少塑料垃圾是關鍵
    本報記者就微塑料問題採訪了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概念:微塑料有種類、大小和形狀、顏色之分國際上對微塑料的關注較早,而我國是於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的。「微塑料最先發現於海洋中。」
  • 中國就海洋微塑料汙染採取一系列行動
    與美國研究結果大相逕庭2016年,國家海洋部門在我國沿海水域監測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狀況。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東部近海表層水中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約為每立方米0.29個。這一次,李道季團隊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打個比方,每立方米0.29個,就相當於在一個40平方米、4米高的房子裡,只有40多個微塑料顆粒。」李道季告訴記者。
  • 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
    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專訪 |李道季:我國海洋微塑料管控正在加速推進,關鍵科學問題尚待解答
    華東師範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做出上述表示。微塑料是指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個體,遍布全球各地。近年來,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引起了各方關注,成為國際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也是全球海洋治理的熱點、難點。早在2013年,我國科研人員就啟動了海洋微塑料研究。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在美國攝影師ChrisJordan的鏡頭裡,死去的信天翁倒在地上,胃裡殘存著瓶蓋、打火機、玩具、氣球……這幅照片被廣泛引用並出現在中國人的社交媒體上,從外賣餐盒到洗面奶裡的塑料微珠,網紅帖背後都指向了海洋塑料垃圾。
  • 海洋三所海洋微塑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環境監測預警技術實驗室在福建省東山灣海域微塑料汙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研究利用拖網技術和連續定點抽水採樣,對福建省東山灣和漳江流域的微塑料汙染情況進行了基線調查,針對東山灣微塑料汙染特徵,根據微塑料不同材質的毒性大小進行微塑料生態風險評估。此外,研究結合汙染負載指數模型評估了不同地點的微塑料汙染程度。
  • 微塑料無處不在,潛在隱患不容忽視!
    據調查,微塑料分布遍及全球海洋,從近岸到大洋、從赤道到極地、從海洋表層到深海洋底,人類都發現了它的蹤跡。微塑料是指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個體,又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近年來,作為海洋環境研究新領域,海洋微塑料汙染問題引起了各方關注,成為國際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也是全球海洋治理的熱點、難點。
  • 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汙染大國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中國發布丨生態環境部:我國是塑料生產大國 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中國網9月25日訊(記者 彭瑤)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關注。生態環境部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介紹,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
  • 生態環境部:切實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防治 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
    人民網北京9月25日電(趙春曉)2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霍傳林表示,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主。如果從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裡面佔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  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大量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環境並最終進入海洋,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為此,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將海洋塑料垃圾列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  如何應對這種被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汙染?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五: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影響到世界各大洋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海洋垃圾不僅破壞海洋生態景觀,造成視覺汙染,還可能威脅航行安全,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甚至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健康及人類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