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法獲得全國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吳興區提供
中新網湖州12月21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全鎮的廣大幹部群眾同志們,大家上午好!」每天上午7點,「王金法廣播」總會準時在浙江湖州吳興區織裡鎮1000多隻高音喇叭裡響起。
凌晨4點半起床,6點第一班公交車從城裡趕赴織裡鎮科技文化中心,6點50讀書看報做準備,7點準時在全鎮廣播「第一聲」,中午11點和下午5點再播兩場廣播。這樣的日常,72歲的退休幹部王金法已經堅持了半個世紀。
50年,18000多天,在崗工作17萬多個小時,行走10萬多公裡,記錄377本筆記本,750餘萬字……在常人眼裡,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對於王金法來說,卻是一條實實在在、腳踏實地的堅守之路。
「
「一個廣播」堅守半個世紀 吳興區提供
50年堅守:風雨無阻紮根基層
俗話說,「做一件好事易,但做一輩子好事難」。1969年,22歲的王金法發現,基層農民缺乏農技知識,對黨的方針政策也是一竅不通,便主動申請擔任織裡鎮的廣播宣講員。
沒想到,王金法這一播,就播了50年。如今,走在織裡的大街小巷,只要提到老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陪伴了他50年的廣播,也被親切地稱為「王金法廣播」。
2008年退休後,王金法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宣講崗位上,繼續發揮著餘熱。
「我就喜歡播報廣播時忘我投入的感覺,喜歡從街頭巷尾走到田間地頭時腳踏實地的感覺,喜歡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時的被需要的感覺。」王金法說。
這三句「喜歡」,不僅是王金法的心聲,更是他50年堅守的見證。2018年,王金法廣播工作室被評為湖州市五星級「最美老幹部工作室」,2019年,王金法獲評「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
在王金法看來,黨員幹部要甘於平凡、懂得堅守,就是要日復一日把本職工作做好,年復一年把初心使命踐行好。
退休老幹部的基層赤子心 吳興區提供
脫稿播報:心裡裝著兩本「天書」
「我製作的廣播節目,『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既體現大局又符合群眾胃口。」正如王金法所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到中央各項會議精神;從工業農業到柴米油鹽醬醋,「王金法廣播」裡,老百姓需要的內容樣樣都有。
在長期的播報訓練和不斷的自我努力下,王金法播廣播都是脫稿完成,他說這全憑心裡裝著的兩本書。
「一本『有字天書』,內容來自報刊、書本、紅頭文件和電視;另一本『無字天書』,是平時深入群眾中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將群眾所需所想牢牢記在心裡。」王金法說。
為保證播報內容「通天線」「接地氣」「有鮮度」,王金法每天必做三件功課:讀報看新聞、參加鎮上會議、到基層了解情況。
王金法常說,「要做一個好的農村宣講員,不僅要有一張能說會道的『黃鸝嘴』,更要有兩條不辭辛勞的『螞蟻腿』。」因此,他的足跡遍布織裡34個行政村、388個自然村、17000多農戶,431條河道。
永不「退休」:詮釋黨員執著堅毅
王金法直言,剛退休時他也曾打算回家過清閒日子。但是,在「王金法廣播」停播的第7天,上林村村民邱瑞祥給鎮上寫了一封信,要求恢復「王金法廣播」,上面還有上百名村民的籤名。
得知此事後,王金法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第8天,「王金法廣播」再次響了起來。這一封村民們的聯名信,再次堅定了他繼續廣播,並力所能及為群眾服務的決心。
2010年,為讓群眾更好表達訴求,在每天的「王金法廣播」宣講欄目後,王金法特別開通了30分鐘的「王金法廣播熱線」,自開通以來平均每年接聽求助電話1200餘個。
如今,72歲的王金法依然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意志堅定,繼續堅守在基層宣講工作戰線上,書寫著一名老幹部、老黨員的執著與堅毅。
「身份不會『退休』,『初心』也不曾褪色,只要老百姓需要我,我就會無怨無悔地為大家講下去。」王金法的眼中充滿堅定。(完)
責任編輯:向勤如(E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