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凌晨三點的北上廣深嗎?前段時間這種過於販賣焦慮的做法引發反思,無節制的加班不該成為常態。
然而對有些人來說,凌晨3點卻剛好是一天的開始,這樣黑白顛倒的作息不過是平凡的日常。
除了颱風天,每天迎來海上日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寅時,凌晨3點到5點,這段夜與日交替的時光,陳民與海的故事,正在上演......
▍討海人:凌晨3點,在大多數人還在熟睡的時候,丙洲的漁民已經準備出海了。今年46歲的陳民準時起床,簡單吃了幾口飯,喝了幾口小酒驅寒,伴著夜光就出發了。不光在7、8月捕蟹的漁季,從4月份開始,其實他就一直保持著這樣的作息,一晃,已經30多年了......
前一晚放下的「火車籠」經過一晚的等待,收穫了不少野生螃蟹,這讓陳民很滿意。30多年的漁民經驗,讓他對丙洲這片小小的海域了如指掌。每次捉到肥大的螃蟹,他都會誇讚一番,「鉗子有勁的螃蟹肯定好,你看它強壯啊」。
每天3點到8點,多數上班族的一天還沒開始,他就差不多忙完了一天之中80%的工作。
那些在大城市「討生活」的人,一個「討」字,藏著諸多不必言說的無奈酸楚,但你問陳民「討海」這行苦嗎?他的臉上卻浮現出平和的微笑。
「這一行是風吹日曬,體力活總是辛苦的,但也沒那麼慘了,還是挺自由挺開心的。」
▍中國式父親:陳民一家三口,卻分居3地:妻子在島內打工,為留宿孩子做飯;兒子在島內上學;他留守漁村。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也要提前約好。在兒子回家的那個周末,他會提前留出最大最好的螃蟹,親自做一道拿手菜。
和大多數中國父親一樣,他和兒子之間沒有太多的話。兒子跟媽媽什麼話都說,這件事他有點「嫉妒」,他會偷偷跟妻子打聽孩子身上的新鮮事。
兒子三級年那年,偷偷跑去網吧玩電腦,他打了幾下,罵了幾句。很快他意識到這種行為並不好,之後,便再也沒有打罵過孩子。
十四、五歲的時候,陳民就跟著長輩學會出海打漁了。在那個時代,他沒有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現在,他跟兒子講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好好讀書」。
這個不善言辭的漢子,對孩子的要求並不高,好好上學,不要學壞,以後找個安穩的工作,活得開心就好。
今年年初的時候,他也試過去工廠裡打工,雖然輕鬆點,但工資不足以支撐家裡的開銷,也不自由。生活的重擔壓在身上,他默默承擔著,「我沒有什麼大本事,只能說盡力去做吧」。
▍當我們在追尋生活時,我們在追尋什麼?有這樣一則流傳甚廣的心靈雞湯:富翁建議釣魚的老漢攢錢買船捕魚,賺更多的錢然後變成有錢人,就可以住大房子,到處旅行,到海邊釣釣魚。老漢反問,「我現在不就是在海邊釣魚嗎?」
我們不需要評判哪種生活更好,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
對陳民來說,這樣的漁民生活簡單,自由,快樂,沒有那麼多七七八八。甚至在他的語境裡,壓根就沒有「勾心鬥角」這個詞,七七八八,就泛指那些過於複雜的事情了。如果打漁不開心,他也不可能做這麼久了。
每天下午,他補補漁網,找兄弟們喝喝茶,聊聊天,期待著明天的收穫。明天又是平凡的一天,平凡而快樂。
哪怕在最旺盛的月份裡,他平時下50個網,最多辛苦一點下60個網,但絕不會下100個網,那樣會累死人的。不像一些人,擁有的多了,就想著擁有更多,那條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
我們大多數人,為了追求所謂的自由,被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白領生活」綁架,加班熬夜亞健康,在追尋自由的路上,我們先放棄了自由。我們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後來,卻忘記了到底什麼是生活。
活得平凡從來不是失敗,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是啊,無論多麼不平凡的生命,最終都要歸於日常的柴米油鹽;無論生命中有多少波瀾壯闊,讓我們內心感到溫暖的,始終是包裹在煙火人情中的,平凡而瑣碎的感動。
這是捕蟹人陳民的一天,他對明天仍有期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