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期丨深交所理事長王建軍:激活股權激勵制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良好的股權激勵有利於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股權激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下,企業和員工共同做大蛋糕,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將為社會帶來更高的整體財富效應。

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在兩會上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來 源丨南方財經全國兩會報導組

記 者丨楊坪 北京報導

編 輯丨包芳鳴

「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作為資本市場監管老兵,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對此深有感觸,他持續關注人才對經濟轉型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王建軍在《關於減輕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稅費負擔的建議》中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大股權激勵實施力度,有利於企業穩定員工,提質增效,增強活力,完善公司治理,促進提升全球競爭力。

股權激勵的「內核」,是為了綁定骨幹員工,讓「人才」從被動的「執行者」變成公司價值創造的「經營者」,獲得更充分的歸屬感和獲得感,以此實現更高的價值。自2005年國內資本市場推出股權激勵制度後,上市公司踴躍跟進。截至目前,已有超過半數的深市公司推出過股權激勵方案,累計超過2000家,涉及激勵股份總數達260餘億股。

2017-2019年,於2016年實施股權激勵的相關深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26.05%,較同期未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高出5個百分點;平均ROE為7.33%,較同期未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高出7個百分點。

不過,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對實施股權激勵存在疑慮,有前期實施效果不佳的,還有遲遲未敢嘗鮮的,據記者了解,稅務壓力、制度約束等是它們躊躇不前的主要因素。

直擊痛點正當時

一名上市公司技術骨幹坦言:「我2018年初獲得了80萬股限制性股票,在2019年初有20萬股解禁,解禁時因市價低於獲得成本,當時賣肯定虧錢,只好自己留著。但因為2018年初的股價高出我買限制性股票的價格,以此計算我仍需在2019年初繳納一筆高額稅金,當時壓力不可謂不大。」

對此,在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王建軍就提出過「順應個人所得稅症候群收的改革趨勢,允許長期持股的激勵對象以轉讓日賣出價作為計稅價格基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近年來,二級市場震蕩調整,上市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時的稅負壓力愈加凸顯。

除員工存在稅負錯配壓力外,稅負壓力在企業層面的表現稍顯複雜。據統計,自股權激勵實施當年至實施後第三年,實施過股權激勵的A股上市公司所得稅額逐年增長率中位數分別為22%、17%、11%,相較公司所在行業同期所得稅額增長率水平,差值的中位數分別為12%、8%、2%。

可見,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繳納所得稅額明顯高出行業水平,其中又以實施股權激勵的首年最為明顯。

據記者了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在於股權激勵的股份一般都設定了鎖定期,未解鎖的股份,相應計提的會計費用不能即時被用於抵扣企業所得稅。

「企業想發放一份總額1000萬元的股份激勵,如果設置2年鎖定期、後續3年分批次解鎖,那麼前面2年無股份解鎖的年份計入的會計費用共580多萬元要等到第3年、第4年、第5年才隨著股份解鎖可用於抵扣應納稅額。如果設置更長的鎖定期,這個不匹配問題就更突出,企業在設置鎖定期時都會權衡。」一位從事股權激勵服務多年的機構人士說。

當然,稅負問題在股權激勵被終止的時候更加突出。

按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終止股權激勵時需按可加速行權一次性確認激勵方案涉及的剩餘費用,但因激勵對象並未獲得股份,不符合真實發生的納稅原則要求,對應費用就不能用於稅前抵扣。實踐中,對於終止股權激勵需一次性確認激勵方案涉及的剩餘費用這種「懲罰性」的會計處理要求,始終難以取得市場人士的認同。

另一方面,制度彈性空間有限,激勵效果打折扣也成為不少上市公司望而卻步的主因。

隨著上市公司需求的愈發多元化,實踐中的股權激勵面臨的各項問題也逐漸顯現。如股權激勵總量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10%閾值比例太低,對設計激勵方案造成不便;變更和終止激勵方案、分期考核、授予、解鎖、股本變更登記等的程序相對繁瑣,不利於公司的實施;終止股權激勵後的冷淡期三個月過長,不能滿足公司快速推出新方案的需求;激勵對象的限制,把集團內上市母公司管理人員排除在上市子公司的激勵外,不能滿足集團內統籌平衡激勵機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已完成規則徵求意見,其中股權激勵制度改革是重點之一,有望解決激勵比例、激勵對象、授予價格及實施程序等限制較多的問題。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賦予制度靈活性

良好的股權激勵有利於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在股權激勵「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下,企業和員工共同做大蛋糕,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將為社會帶來更高的整體財富效應。隨著資本市場改革大幕不斷鋪開,關於優化股權激勵規則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

目前,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已成為我國稅收貢獻的重要力量,比如,股權激勵實施率達到63.74%的計算機應用行業,平均每家計算機應用行業公司計繳2018年所得稅額為3325萬元,而未實施過股權激勵的公司平均每家計繳1712萬元,前者納稅額幾乎為後者的兩倍。

今年全國兩會,王建軍從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角度再次提出:「允許上市公司按會計上列支的期權激勵費用在實施激勵計劃的年度預扣後繳納企業所得稅,並在激勵實施完畢當期按『實際行權時市場價與行權價差額』彙算清繳,多退少補。這將前移上市公司稅前抵扣費用的時點,在不減少上市公司納稅總額的前提下實際減輕了其納稅負擔。」

此外,在終止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方面,王建軍也表示,終止股權激勵需確認加速行權費用的會計處理要求,一定程度上對上市公司隨意終止股權激勵起到了阻嚇作用,但也對因股價倒掛等情形終止本次激勵以儘快推出新激勵方案的公司構成了障礙。取消終止股權激勵時仍需確認加速行權費用的會計處理要求,減輕企業無法抵扣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費用負擔,以利於企業在終止無效激勵措施後儘快推出新的激勵方案。

另一邊,也有市場人士提出應賦予制度靈活性,有資深投行人士指出:「可考慮給股權激勵制度松松筋,增加制度的靈活性。例如,股權激勵總量對所有上市公司提高至不超過總股本的20%;進一步簡化公司實施激勵過程中的相關流程;適度放鬆授予權益的窗口期限制、激勵對象的身份限制;取消終止前次計劃後再次推出激勵方案的冷淡期。這將為股權激勵在A股市場的全面鋪開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利於調動企業積極性實現全年經濟目標。」

當然,在業內人士看來,要真正發揮股權激勵這副「金手銬」的作用,用好、用活股權激勵,也亟須上司繃緊「合規弦」,立「誠」於市場,取「信」於員工,實打實地服務於企業的戰略發展。

相關焦點

  • 王建軍:激活股權激勵制度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作為資本市場監管老兵,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建軍對此深有感觸,他持續關注人才對經濟轉型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減輕企業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的稅費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 ...馬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兩個探索」 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兩個探索」基於前期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的經驗,針對企業實踐中「混改後如何治理和監管」這一突出問題,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將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促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和國有資本管理體制的完善。
  • 譚浩俊:如何理解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
    來源:金融界網站在9日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在強調「從戰略高度認識新時代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的同時,指出了要充分認識增強「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的要求。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中心地位」的提法,還是「微觀市場主體活力」的「極端重要性」的要求,都是第一次提出。透過兩個方面的「第一次」,至少向外界傳遞出三重信號:一是決策層對國企改革是充滿期待和希望的;二是國企改革必須把激發企業活力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三是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而各界高度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不少核心內容,也有望在今年兩會的精神中得到充分體現。
  • 川財證券陳靂:激活微觀主體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
    點評 市場主體活力有望進一步增強。在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中,除繼續貫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外,還特別強調要「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國有、民營企業均有望迎來更大發展契機。 近年國資收益在財政收入中重要性持續提升,為2019年財政非稅收收入貢獻了主要增量;2020年是「雙百計劃」的收官之年,國資改革步伐大步邁進。
  •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 國務院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
    國務院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國發〔2016〕56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
  • 太陽能推出首份股權激勵計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太陽能11月21日推出上市後首份股權激勵計劃,擬向共計133名公司領導班子人員及高中級管理人員和核心管理/技術人員授予總計3006.32萬份股權期權,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約的0.9997% ,行權價格4.76元/股,計劃有效期10年,等待期2年。
  • 深交所與馬交所遠程籤署合作備忘錄
    4月1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深交所」)與馬來西亞交易所(以下簡稱「馬交所」)通過視頻連線方式遠程籤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拓寬跨境合作領域和渠道,共同發揮中馬資本市場樞紐作用,增強市場信心,服務兩國實體經濟,深化「一帶一路」建設務實合作。
  • ...怎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
    2020年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明確提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增強微觀主體活力」,並指出了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的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
  • 科技型公司特點及股權激勵的作用(多圖)
    2.創業型、科技型企業實施股權激勵的特殊性 在分析科技型、創業型之所以能夠在強手林立的競爭對手面前脫穎而出的研究中,人們普遍注意到這些新公司往往廣泛實行全員持股計劃,普遍實行以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骨幹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為重點的股票期權激勵制度。
  • ...人民防空行業市場責任主體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的實施辦法...
    原《關於印發<北京市人民防空辦公室關於建立人民防空行業市場責任主體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京人防發〔2019〕72號)同日廢止。  本實施辦法於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 股權激勵的奧妙
    我們在二級市場投資公司,那麼就避免不了會碰到許多公司推出一些股權激勵計劃,當然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為公司骨幹及中高層管理人員設計一些具體的股權激勵計劃,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問題就出在許多股權激勵計劃,看上去就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甚至於有完全白送的嫌疑。
  • 習近平時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釋放數字經濟潛力
    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指出,中方提出倡議,推動各方分享數位技術抗疫和恢復經濟的經驗,倡導優化數字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數字經濟潛力,為亞太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全球數位化發展,數字經濟打破地域界限,為開拓國際市場、引進優質資源,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動能。
  • 三部門關於《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的問題解答
    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激發廣大技術和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國有科技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經國務院同意,2016年2月26日,財政部、科技部、國資委聯合印發了《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財資〔2016〕4號,以下簡稱《辦法》),自2016年3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 科技企業股權激勵的「生命周期理論」的五階段(中)
    講座共分十期,兩周一期,將圍繞《專項行動》進行政策深度解讀與改革前瞻分析。本文根據第四講線上演講內容整理,僅作交流之用。上期我們講到(上期連結)本期繼續談談科技企業股權激勵的「生命周期」如何理解科技企業股權激勵的生命周期理論?科技型企業的長期股權激勵,是一個周而復始的、生生不息的、循環的生命過程。這個生命過程包括五個核心階段。
  • 激發人才活力動力 匯聚發展勢能動能
    近年來,雲南省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推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破除制度藩籬,在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人才各方面創新模式、放權鬆綁,激發了人才創新創造的活力,營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人才發展生態,為雲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 中長期激勵實操:掌握「2同、3不同」要點,中國電科院、航天科技...
    同時,當時在實施股權激勵的國有企業,也面臨著國有股權轉讓定價、股權分配、科研成果產權歸屬、激勵對象固化等一系列問題,難以有效推進股權激勵,以及充分實現股權激勵應有的目標。 但是,通過建立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做強做優國有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供制度保證,中長期激勵機制也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