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工程技術中心機械分部主管黃文全:做船閘安全...

2020-11-24 瀟湘晨報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巨大的橋機將重達近300噸的事故檢修門「放」入閘門口,閘室內的水位緩緩下降……

11月12日,是葛洲壩二號船閘停航保養維護的日子。

黃文全早早來到船閘,進入人字閘門啟閉機工作間裡,檢查設備。

「葛洲壩的3個船閘,每個月都要輪流進行停航保養維護,每隔6年還要進行大修。」黃文全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

作為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術中心機械分部的主管,他和夥伴們肩負著葛洲壩、三峽船閘機械設備的維護和修理工作,通過保障船閘設備設施正常運行,確保船舶安全順利過壩。

克難攻關,船閘停航檢修工期縮短近百天

隨著閘室內的水位下降,上遊的兩扇人字閘門露出水面,幾名工作人員拎著抄網,開始打撈水裡的雜物。

「每隔6年的大修,要把上遊和下遊的人字閘門『拆』下來檢修。」黃文全說。從前,船閘大修,前前後後要停航120天左右,現在只需要20多天。時間的大大縮短,背後是三峽通航科研團隊克難攻堅的一個個不眠之夜。這裡面,少不了黃文全。

黃文全今年52歲,在三峽通航局工作已經30多年了。他坦言,自己初中畢業後進入單位,從工人做起,剛開始對機械設備維修並沒有太大興趣,「那時啥也不懂,只是跟著師傅打下手。」

那時,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一期建成不久,機械設備故障率不高,黃文全更多時間是學習鉗工技術。漸漸地,他開始喜歡上這一行。

人字閘門的檢修,是船閘機械設備大修中最費時間的。「一扇人字閘門重量600多噸,檢修需要把門頂起來。從前,都是靠手動。」黃文全說,頂起一扇門需要4個液壓頂,一個液壓頂需要8名工作人員輪流搖動,「一個人搖15下到20下就搖不動了,費力也費時。當時葛洲壩一個船閘,僅四扇人字閘門的維修,就需要70多人。」

能否研發一種自動化頂升設備,讓人字閘門檢修更方便快捷?黃文全提出了建議。說幹就幹,他和夥伴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術攻關之中。

從構想到現場試驗,他們日夜鑽研、大膽創新,歷時一年完成了「大型人字閘門同步頂升系統」開發。2006年,葛洲壩一號船閘機械設備大修中,伴隨著四個液壓頂自動同步上升,黃文全和夥伴們如釋重負。

停航時間從120天縮短到60天、25天,維修人員從70多人減少到30多人……該成果不僅在三峽船閘和葛洲壩船閘歷次人字閘門頂落門檢修施工中建功,也在廣西、湖北等多個外地船閘檢修中展現成效,並創造產值800多萬元。

黃文全最令人稱道的莫過於船閘人字閘門頂樞軸和AB杆連接軸的現場施工裝配技能,這是他的獨門絕技。直到今天,葛洲壩、三峽船閘大修時,人字閘門頂樞的這兩根軸的安裝,在現場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此外,黃文全指導研發的「一種驅動帶機械自鎖保護裝置的液壓千斤頂的液壓泵站」「一種帶機械自鎖保護裝置的液壓千斤頂」「一種人字閘門底樞拆卸、移位工裝」等多項專利,均在船閘檢修工作中得以應用,大幅提高了兩壩船閘檢修工作效率,為企業節省資金近千萬元。

35年堅守,只為讓更多船舶暢行三峽

「業務上特別能『鑽』,辦起事來有章法」這是黃文全所在單位辦公室負責人傅莉對他的評價。

「疫情發生至今,只休息了幾個周末」「舍小家顧大家」……黃文全做到的這些都讓傅莉很佩服。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保障往來船舶的正常通行,黃文全和同事在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上一住就是20多天。

「你們下去檢查油管,一定要繫上安全帶,要兩個人一起,一個人絕對不行啊。」11月12日上午10時許,在葛洲壩二號船閘油缸旁,黃文全叮囑工作人員。

「黃師傅做起事來特別周到,井井有條。」在葛洲壩二號船閘,29歲的陳飛對記者說。

陳飛是機械分部的技術員,跟著黃文全一起待了5年時間。他還記得,2018年三峽船閘南線船閘停航檢修時,黃文全帶著分部的工作人員工作的那一幕。

「人字閘門檢修工藝工序複雜,黃師傅提前安排每一步工序,確保檢修有序進行。」陳飛說,當時印象最深刻的,是黃師傅每天都會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好,「每天的工作結束後,黃師傅還要對比前一天排的計劃,看看有啥差異。」

49歲的黃勇是一名退役軍人,在機械分部工作了20多年。

黃勇說:「黃文全師傅是個做事很細心的人,記得我們檢修三峽船閘人字閘門,他對使用的材料都反反覆覆研究計算,業務上比我強太多了。」

對於同事們的稱讚,黃文全笑了笑,說:「可能是因為我做事有些較真,問題不解決,覺都睡不著。」

「全國技術能手」「湖北省技術能手」「西陵工匠」……35年時間裡,黃文全獲得20多項榮譽稱號。他說:「減少停航率,為船舶通航爭取更多時間,是我一直的追求。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更多是身上的責任感,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際凱 通訊員 向俊松 劉敏 楊標)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湖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船閘檢修新系統縮短時間近百天
    作為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通航工程技術中心機械分部的主管,他和夥伴們肩負著  從前,船閘大修,前後要停航4個月左右,現在只需要20多天。檢修時間大大縮短,背後是三峽通航科研團隊克難攻堅的一個個不眠之夜。  52歲的黃文全,已在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工作30多年。
  • 長江三峽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合龍儀式文字直播
    > [陸佑楣]:[09:07]三峽工程經過十年的建設,工程進度已達到了總進度的計劃目標,各工程項目的進度滿足設計和導流明渠截流的要求,完成了雙線五級船閘工程,長江主河床和左側大壩已全線到達壩頂185
  • 「在行動」給橋梁做CT、三峽清航道……重慶交大發揮創新引領優勢
    人生病了,可以做CT檢查身體,橋生病了,也能用「CT」檢查橋梁隱蔽病害嗎?三峽庫區通航,如何讓水道保持暢通?全國首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如何將綠色融入航空?近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了重慶交通大學,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入駐西部(重慶)科學城的國家級科研平臺科研團隊最新科技創新進展裡。
  • 專家:三峽工程運行安全可靠 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
    圖片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7月6日消息,三峽工程是治理和開發保護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發電、航運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綜合效益
  • 迎戰多重壓力 2020年三峽樞紐過壩貨運量達1.38億噸
    其中,三峽船閘過壩貨運量達1.37億噸,主要運行設備完好率達100%,兩線船閘平均通航率為94.62%。三峽升船機按時恢復通航,充分發揮了快速過壩通道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對通航工作造成了衝擊;三峽水庫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峰,5次編號洪水入庫洪峰流量超50000立方米每秒,因大流量導致停航,兩壩間限航時間達61天;三峽船閘停航檢修因此而順延。面對種種不利條件,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直面挑戰、精心組織,多措並舉確保了通航設備的運行可靠、風險可控,打贏了這場「戰疫情、抗洪水、保運行、保通航」的攻堅戰。
  • 「空中電梯」:三峽升船機興建始末①
    2019年12月27日,三峽水利樞紐最後一項大工程一一升船機工程通航暨竣工驗收會議在湖北宜昌三峽壩區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升船機工程通航暨竣工驗收鑑定書,標誌著三峽工程整體完建。本次驗收由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主持,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能源局等多部委參與。
  • 重慶交通大學: 聚焦大工程發揮創新引領優勢
    特約攝影 鍾志兵\視覺重慶  用「CT」給橋梁看「內科」,檢測橋梁隱蔽病害;攻克三峽水利樞紐通航等技術難關,幫助提升三峽水庫的通航能力;建全國首個綠色航空技術研究院,發展綠色航空產業……  11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重慶交通大學,了解該校科研團隊建設和科技創新進展情況。
  • 三峽大壩變形潰堤在即?「正主」現身,實力打臉!
    用翔實的數據實力「打臉」造謠者——三峽樞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資料圖片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
  • 三峽集團回應網傳大壩變形,看完這些數據,造謠者沉默了
    安全監測設施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為了全面、準確、及時地掌握各建築物及其基礎的工作性態和安全狀況,三峽樞紐工程安全監測作為三峽工程8個單項技術設計之一,前期開展了全面深入的設計研究,設立了門類齊全數量龐大的安全監測設施,監測項目分為常規監測項目、專項監測項目、地質環境監測項目三大類14項。
  • 曙光節能助力長江電力三峽工程建設
    它曾讓太多的文人墨客在此激揚文字感嘆神州大地的壯麗河山時至今日三峽除了保留獨特人文風情外也為我們的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就是重要體現之一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在防洪、發電、航運、旅遊等方面持續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國之重器」。
  • 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潰堤在即?官方闢謠
    ,潰堤在即」的言論引發關注,三峽集團方面對此回應稱,三峽樞紐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近觀三峽大壩(資料圖) 郭曉瑩 攝三峽樞紐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包括大壩、水電站廠房、通航建築物、茅坪溪防護大壩和右岸地下電站等建築物。
  • 三峽工程已投用14年,何以剛完成竣工驗收?它發的電賣了多少錢
    ,而三峽工程規模堪稱世界第一,這麼巨大的工程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試驗運營檢驗,比如大壩攔洪抗洪能力、水電站發電設施、電流輸出設備、洩洪功能、通航功能等等,都需要較長時間的運營檢驗。更何況在2006年5月全線修建成功時,並非是三峽工程所有的項目都修建完成,三峽大壩真正竣工的時間是在2009年,後來發現三峽通航船閘的運輸能力有限,又建造了升船機, 2016
  • 人民日報:汶川地震、極端惡劣天氣與三峽工程無關
    不過,這些年來,對於三峽工程也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怎樣科學評價三峽工程的偉大意義?對此,記者近日專訪了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
  • 三峽大壩重慶長江段將炸15處礁石[圖]
    東方網8月31日消息:昨日,中國三峽總公司透露,按照三峽工程建設主要控制性目標,明年10月,三峽工程將實現156米的蓄水目標。涪陵至銅鑼峽長江段將有15處礙航礁石,將趕在此前被一一炸掉。據稱,目前該江段航道整治設計將於9月中旬完畢,10月起開始炸礁,直到明年7月結束。為此,中國三峽總公司撥出5448萬元,專款現基本到位,工程現已進入招投標階段。
  • 三峽樞紐安保條例擬規定設立陸域水域空域安全保衛區
    人民網北京7月17日電 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消息,近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條例(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規定,國家設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安全保衛區,範圍包括三峽樞紐及其周邊特定區域,分為陸域安全保衛區、水域安全保衛區、空域安全保衛區。
  • 施橋船閘船舶待閘持續飈高 蘇北航務處多措應對
    4月2日起,施橋船閘上水待閘貨輪急劇增多,4月4日達298條。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待閘船舶?筆者走訪施橋船閘、芒稻船閘、施橋海事及過閘船員了解,原因有三。一是砂石剛性需求。3月中旬以來,隨著宿揚高速、寧連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安徽、蘇中、蘇北等地區砂石需求旺盛,水運市場繁榮。
  • 特大洪水會衝垮三峽大壩嗎?真了解了它的能力,才知道擔心太多餘
    長江是世界水量第三大河流,年徑流量高達9600多億立方米,三峽大壩橫欄長江,承受的水量衝擊是相當巨大的,因此一旦有洪水出現,總有人擔心三峽大壩會被洪水衝垮,近一段時間以來,長江流域降水較多,個別區域形成洪水,不少人又擔心起三峽大壩的安危來,那麼三峽大壩真的會有危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