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16時,施橋船閘上行待閘船隊84個,貨輪202艘,下行待閘船隊34個,下行貨輪406艘,預測上水貨輪待閘20.6小時,下水貨輪待閘41.6小時,船隊上行待閘4.9小時,下行待閘58.8小時,京杭運河施橋船閘運行壓力緊張,蘇北航務處多項舉措積極應對。
船從哪兒來?
4月2日起,施橋船閘上水待閘貨輪急劇增多,4月4日達298條。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待閘船舶?筆者走訪施橋船閘、芒稻船閘、施橋海事及過閘船員了解,原因有三。一是砂石剛性需求。3月中旬以來,隨著宿揚高速、寧連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安徽、蘇中、蘇北等地區砂石需求旺盛,水運市場繁榮。同時,隨著長江豐水期的來臨,鄱陽湖、洞庭湖水位提升,大船可直入運砂,不再需要小船駁載,駁砂周轉加快,加上船閘過閘費優惠,船舶運輸利潤有所增加刺激運輸升溫。三是由於下水直接通過芒稻船閘的船舶,返程過閘時因蘇北運河的管理服務等比較優勢有50%以上的船舶上水選擇從施橋船閘通過。
如何有序過?
京杭運河施橋船閘距長江口門段只有6.5公裡,是潮汐航段,可容納船舶待閘停靠的航道範圍十分有限,為舒緩待閘壓力,保障航道通航秩序,蘇北航務處主動作為,多項舉措積極應對。一是智能調度挖通過最大能力,根據三線閘室的實際通過能力、水位落差、閘室容量,將船舶分類登記,系統智能排檔編組,同時量化考核過閘環節,提高閘室利用率,3月以來,施橋船閘管理所已20天船舶單日通過量超90萬噸。二是聯動聯控保秩序。閘過的快不快關鍵是航道通不通,蘇北航務處運用「運河管家」大數據輔助決策,根據船閘通過能力,揚州段錨地情況、港口碼頭分布實際,統一調度,科學調配上遊邵伯船閘採取聯動保暢控制措施,確保航段內船舶合理流量,有效維持航段通航秩序。三是通航信息開放共享。運用「船訊通」手機APP,開放流域內船情、水情、閘情信息,船員實時查詢待閘信息、查看航道水情、查看過閘排檔信息,管理信息服務實現精準無縫對接,船員通過信息查詢判斷,可提前安排自己的航程。閘船的信息對稱大幅提高通行效率。四是標準規範「一站式服務」,努力穩定待閘船民情緒,航段區間加強海事、公安等部門協調,幹支聯動,上下溝通,規範運輸秩序,提升航務管理公信力。
截至發稿時,蘇北航務處施橋、邵伯船閘等十個梯級船閘船舶通航安全有序,待閘船員情緒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