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我太難了

2020-11-3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地球知識局 ,作者冬之陣

地球知識局

人文+地理+設計=全球視野新三觀

作者:冬之陣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水資源,對於蘇北地區來說,既是隨處可見的寶藏,又是不時出現的噩夢。

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裡,蘇北水系密布,作為核心的淮河從其腹部穿流而過,南部為長江水系,北部有多條河流從山東而下,異常分明。這為蘇北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條件,當時民間就流傳著「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諺語。

〓 蘇北河道頗為複雜,有淮河、大運河、沂河、沭河、黃河故道等。而河道混雜的背後,是歷史上不絕的水患(底圖來自:NASA)

但自宋金開始,黃河改道,奪淮入海,打亂了蘇北地區的水環境。

不過人們沒有坐以待斃,一場綿延數百年與天地鬥的自救,在蘇北大地上拉開了帷幕。

黃河奪淮

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聞名於世的黃河,其河道的泛濫與改遷集中在下遊地區。

根據主流觀點,大規模的黃河幹流多次改道,南泛入淮,經淮河河道注入黃海的過程發生在三易回河之後的南宋-金時期,歷史上稱為「黃河奪淮」。

〓 北宋時的黃河下遊是向北流的。黃河和淮河之間以大運河相連,而金軍的南下改變了這一穩定狀況

其中尤以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開封)留守企圖阻止金兵南下,以水代兵,決黃河(決口在滑縣李固渡以西)的決策最為主要。

這項決河措施的本意肯定不是想讓黃河改道,只是為了實現滯阻敵軍的軍事目的。然而很可惜,它的最終結果卻是既沒有達成阻止金兵南下的軍事目的,黃河主流也由此改道,不再從東北方向注入渤海,長期南侵入淮,為整個江淮地區帶去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 當時改道的南線與北線與今日的河道也有所不同。當時該道前的北線更靠北,並在以南方向形成了巨大的黃泛區。(下圖宋代南北黃河僅作示意,參考中國歷史地圖集)

此後,黃河又發生了多次決口以及人為或非人為的各種改道,每一次災害都嚴重威脅到了流域內人們的生產生活。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當時的黃河主流奪淮還只是第一步,黃河全流域奪淮的進程也在不斷推進中。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黃河進入全流奪淮入海的時期,黃河流域全部南流經淮河水道匯入黃海。平緩窄細的淮河流域,面對如猛獸般夾帶著泥沙南下的黃河全無招架之力,不僅被奪河道,還產生了影響更為深遠的淤塞,從溫婉滋潤的水鄉變成了時旱時澇的廢土。

〓 這也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相對熟悉的明清黃河故道,當時淮河仿佛只是黃河的支流。(底圖來自:NASA)

直到鹹豐五年(1855年),又一次自然決口事件(銅瓦廂決口)發生,黃河水道北上,重新回到幾百年前由渤海灣入海的局面,黃河奪淮的歷史才正式宣告結束。

但黃河遺留患還需要後人逐步治理。

〓 這次改道是黃河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改道,過程仍然是災難性的,新的入海方向山東受災嚴重。當然,每一次改道,河南東部都逃不掉洪災(底圖來自:NASA)

走哪一條路?

自1128年至1855年,長達727年之久的黃河改道,由於主要是侵佔淮河入海水道,所以黃河奪淮對淮河水系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集中在淮河下遊地區,即蘇北地區。

這裡的蘇北,指的是地理意義上的蘇北,即長江以北的所有地區,包括揚州、泰州、南通等地。

〓 這裡說的蘇北可以說是個超大範圍了。圖中可見,北面的沂水-沭水-泗水其實可以繼續南流,但是和淮河之間隔著一個頗為凌亂的「黃泛區」。(底圖來自:NASA)

在這一地區,沂水-沭水-泗水三條河流對水資源的影響最大。它們原屬於淮河水系,黃河奪淮後自成體系,從淮河中分出獨立,一般統稱為沂沭泗水系。形成獨立的沂沭泗水系與淮河後續在黃河的影響下,或河道被截斷改道,或因出水無路而瀦積成湖,甚至部分河段泯滅。

〓 自然河道已經趨於紊亂,只能人工加以改造。所以沂河下遊修了新沂河,是重要的排洪水道,沂水-沭水-泗水下遊都需要類似的改造。(圖片:google map)

這些影響使得原本清晰的水系變得紊亂,每遇大水年份,極易引發洪水災害,蘇北地區也因此變得多災多難,嚴重製約著農業和社會的發展。

另外,長江水系也在黃河奪淮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由於河道被奪,淮河由原來的江蘇-漣水雲梯關入海,被迫改道入江,奪淮促使江淮相通,形成了淮水入江的系列通道。

〓 曾經的入海口雲梯關,如今已經深居內陸。同樣的例子還有鹽城,可見黃河對江蘇土地的擴張有多大作用。(圖片:google map)

在黃河自銅瓦廂決口北歸後,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卻仍然沒有自動解決。

黃河北歸,主體流量回歸北方,但之前的黃河故道仍在,它們一般被稱為廢黃河。黃河所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床底,黃河北歸後原河床已高出兩側地面數米,徐州以上河段高出地面6~8m,徐州以下河段高出4~6m,說是河床,其實是土丘帶,自然無法容納水流。

〓 時斷時續時有時無的廢黃河(圖片:google map)

因此泗河和淮河長期沒有回到黃河奪淮前的故態。

廢黃河僅匯集原河床範圍內徑流和降雨,水源短缺,旱時無雨則乾涸見底。同時因無支流匯入,廢黃河也成為獨立水系;又因其成為高出地面的「懸河」,並將沂沭泗水系和淮河水系隔斷,反而成為南北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 黃河雖然不在了,但黃河故道仍讓仿佛是一條撕裂南北的分界線。(底圖來自:NASA)

為治理蘇北淮河水患,自清末起便有治理入海水道的討論,方式無非兩種:

一種是「復淮」,即疏浚故道,使其重新成為淮河入海通道;另一種則是「導淮」,尋適宜位置另闢新道。然因清末及民國時期時局動蕩,雖各種紙面建議不少,但工程實施不多。

這一歷史任務後來自然落到了新中國的身上。

建國後,也像當時那樣,曾存在著「復淮」與「導淮」的爭論,甚至對於如何「復淮」或如何「導淮」也存在著不同的爭論。

〓 如果淮河入海問題長期不能釐清解決的話,洪澤湖就會面臨自己承載淮河水的極限,甚至向周邊泛濫也是有可能的。(底圖來自:NASA)

但爭論沒有持續多久,兩場大水逼迫人們必須從速考慮淮河的治理問題。

1949和1950兩年,淮河連發大水,尤其是1950年的大水,淹沒了幾千萬畝莊稼地,受災人口2000多萬,兩區(皖北區和蘇北區,當時均為省級行政單位)共有600多萬人逃離家園。當時不少是全村沉沒,大水下來之後人蛇爭樹,毒蛇咬人又致人落水,其慘狀令人不忍卒視。

次年,水利部迅速召開治淮會議並最終決定:「入海水道可以不再開挖,改由洪澤湖至黃海修築一條以灌溉為主結合排洪的乾渠」,即採用「導淮」的方式解決治淮問題,結束了100多年的爭論。

蘇北灌溉總渠

這條由水利部主導的乾渠,就是今天的蘇北灌溉總渠。

它位於廢黃河之南,射陽河之北,另闢新道,可不打亂原有水系,上起洪澤湖的高良澗閘,經江蘇洪澤、淮安(小淮安)、阜寧、濱海、射陽五個區縣,由扁擔港代替原入海水道引洪澤湖(為淮河下遊的蓄洪湖)水入黃海海。全長168公裡,底寬60~80米,工程採取兩岸築堤,漫灘行洪。

〓 蘇北灌溉總渠及洪澤、淮安、阜寧、濱海、射陽(底圖來自:NASA)

土方工程於1951年11月全面開工,分冬春兩期進行,動員鹽城、南通、揚州等地區民工119萬人次,於次年5月即竣工,完成土方6322萬立方米,並修建了高良閘、運東、六垛南北閘等節制閘以及涵洞等工程。

〓 蘇北灌溉總渠與洪澤湖之間的閘門(圖片:google map)

總渠建成後,平時可從洪澤湖引水500立方米/秒,灌溉兩岸農田350餘萬畝,汛期施工前設計為分洩700立方米/秒洪水入海,施工完成後因斷面衝深,洩洪能達800立方米/秒。

同期,還在總渠北另建排水渠133公裡,遂成為三堤兩河,所以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蘇北灌溉總渠並不只是一條河。

整個工程完成後投入使用,對排洪、排澇、灌溉、航運、發電起到了很大作用。比如1954年7月,總渠剛建成兩年多的時候,淮河就發生了大洪水,總渠分洩為803立方米/秒。

〓 在總渠旁邊還有一條排水渠(淮安市南側的蘇北灌溉總渠)(圖片:google map)

可惜,從整個規劃來說,建國之初百廢待舉,國家的財力、人力、物力以及技術力量所能起到的負擔責任有限,淮河流域治理各項規劃標準偏低,屬於這一體系的蘇北灌溉總渠也莫能例外。因其設計流量偏小,雖起到了「導淮」的作用,但還是代替不了入海水道,並沒有徹底根治蘇北地區的淮河水患。

但有總比沒有強得多。在後來的淮河流域繼續治理過程中,老功臣蘇北灌溉總渠還是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到了今日,近70年前修建的這條總渠依然還在沿用。不過,時代變了,新的技術也更新在了舊的總渠上面:2004年,正式在其上應用的水文遙測系統讓它的科技含量提升了一個檔次。

基於這套新的數字系統,管理部門能夠快速、準確、可靠地為防汛抗旱等及時提供信息,方便洪水調度、水資源配置方面的及時決策。

一條人工開挖、技術加持的新淮河,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蘇北舊風貌。

參考文獻:

1.沈付君.蘇北灌溉總渠建設歷史回顧[J].檔案與建設,2017(11):53-55.

2.馬素青.歡迎您到總渠來[J].治淮,1989(04):48-49.

3.秦九鳳.總渠流水唱鄉情[J].覺悟,2011(第2期):28-29.

4.吳立新.淺議水文遙測技術在蘇北灌溉總渠的應用[J].水利經濟,2005(04):26-27+68-69.

5.高峻.論建國初期對淮河的全面治理[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05):80-90+129.

6.趙筱俠.黃河奪淮對蘇北水環境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97-106.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Jinghua / Adobe Stock / 圖蟲創意

END

在公眾號後臺輸入「彩蛋」,會有一個小彩蛋

原標題:《蘇北,我太難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我太難了是啥意思誰說的 我太難了什麼梗怎麼來的出處
    最近網絡用語「我太難了」出現在很多評論區,起源於網絡紅人giao哥,在一段土味視頻裡面,giao哥說出自己壓力大的事情,由此引發共鳴。  我太難了是什麼梗  這句話出自快手紅人giao哥之口,最近giao哥發布一個「我太難了,最近我壓力很大」的視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並且giao哥講這句話說的很是發自內心,給人一種很大的衝擊感。  再後來「我太難了」就成了大家的口頭禪,由於生活所迫,大家都有很多的難處,生活不易啊,真的是「太難了」。
  • 網絡流行語「我太難了」刷屏!但「我太難了」真不是「I'm too hard...
    面對生活的無奈時,大家不約而同發出感慨——「我太難了」! …… 一切都只因:「我太難了!」
  • 風靡一時的「我太難了」英語怎麼說?I'm so difficult?
    最近一段時間,網絡段子「我太難了,最近我壓力好大」引發了群體網民的共鳴。是的,我們都太難了,20歲的時候因為要考一個好大學,太難了;25歲的時候因為要找一份好工作,太難了;30歲的時候因為要有自己的房子,太難了··· ···,一句「我太難了」吐露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是疲憊、是無奈。
  • 「我太難了」刷屏!你知道英文怎麼說表達嗎?
    最近,「我太難了」,成為了網絡爆梗。這句話,成為年輕朋友們掛在嘴邊,宣洩情緒的最佳工具。   大家面對生活的無奈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感慨——「我太難了」!   為什麼我會有如此感慨,一切都只因:「我太難了!」   其實,這句話之所以會變成網絡熱梗,最早源於土味紅人giao哥   對,就是那個「一給我哩giaogiao」的giao哥↓↓↓   在一次直播的時候,他說:「我太難了,老鐵們,最近壓力很大。」   言語間,飽含無奈和心酸,情緒流露真實動人,讓人心生同感!
  • 「我太難了」用英語怎麼說?不是I'm so hard,
    前言:「我太難了!」這句話因讓人感同身受,非常洗腦而迅速火起來。那麼,"我太難了"用英文怎麼說呢?Life's a struggle(生活是一場鬥爭)。希望每位小夥伴迎難而上,不要不放棄。「我太難了!我上輩子可能是道數學題吧!」「我太甜了!我上輩子一定是杯奶茶!」
  • 又見蘇北故鄉的楝子樹
    文:董天民圖:紅豔苦楝樹,在蘇北的鄉下,又叫楝子樹。最早知道「楝子樹」這個名字,還是在我童年時聽到的一首歌謠裡。夏夜的天空,深邃又遙遠,滿天的星子俏皮地眨著眼睛。當白晝的暑熱退去,忙完了一天活計的母親,扯片葦席帶著我和妹妹在院中納涼。
  • 「我太難了」、「996」等詞入選2019十大流行語
    原標題:「我太難了」、「996」等詞入選2019十大流行語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19年十大流行語:   一、文明互鑑   互鑑,即相互借鑑;文明互鑑,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加強交流,相互借鑑。
  • 蘇北將深度挖掘和利用資源稟賦 探索發展新路
    原標題:新理念引領蘇北新發展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 蘇北發展新觀察(上)   開欄的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鮮明提出,蘇北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資源稟賦,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 「我太難了」、「真香」、「我酸了」……一大波流行語日語版來襲!
    No.1「我太難了!」都市人生活壓力大,想要抱怨一句卻不知道從何說起。不過近期,「我太難了」這句話迅速走紅,替大家表達出心聲。「我太難了,老鐵們,最近壓力很大」「我太難了」,不僅可以表達身體上的疲憊,也能夠表現精神上的力不從心。下面就從這兩方面學習它的日語說法:1、身體的疲憊身體上的「難」一般可用「しんどい」和「きつい」來表示。
  • 英語知識:「我太難了、上頭」怎麼說?2020必看網絡熱詞大盤點
    我太難了!」哥們,「我太難了」真不是這麼說的(快要把問仔逼出職業病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2020年網絡熱詞的一些英文翻譯。It(This thing)is so difficult for me! 我太難了!
  • 化學為數學所累,作為化學老師的我太難了!
    化學為數學所累,作為化學老師的我太難了!今明兩天是高三聯考。今天下午第一場考數學,第二場考化學。收完數學試卷,我剛回到辦公室,學生小孟就哭著進到辦公室來了。[流淚]「老師,數學太難了,我都要崩潰了,還怎麼答化學啊,嗚嗚……」我忙拍拍女孩的肩膀,「別哭了,一會兒哭的眼睛都腫了,更沒法寫字了。數學難又不是針對你一個人,要難大家一塊兒難。數學已經這樣了,好好準備化學,沒準兒化學還能給你扳回來一局呢。」小孟抽泣著說「一個聯考怎麼把題出得這麼難啊?
  • 為什麼蘇北颱風登陸少,原因竟然是與海岸線有關,這樣回答很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原標題:颱風為何很少在蘇北沿海登陸?感謝提問!不過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蘇北」概念。蘇北指的就是中國大陸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北翼的江蘇省北部地區約5.23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包括了連雲港、徐州、宿遷、淮安、鹽城五個地級市。
  • 《明日之子》蘇北北自曝已準備了絕殺的歌曲,難道會重現海豚音?
    而當蘇北北以第7名的成績進入九大廠牌時,她曾表示自己已經為下一場表演準備了絕殺的歌曲,這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好奇和猜測。究竟會是什麼樣的歌曲,才能稱得上是絕殺的歌曲呢?熟悉蘇北北的觀眾應該都很清楚,蘇北北的唱功實力在所有選手當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她基本上什麼高音都能唱,即使是像《死了都要愛》這樣的超高音歌曲,對她而言也並非難事。
  • 仁心醫術 普濟蒼生——記蘇北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劉昌華
    數步見方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幾張靠背椅,桌邊散發著一大摞資料,靠牆的書櫃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醫學書籍。劉昌華坦言,日常他就在這辦公,接待病患家屬,「病患和家屬都已經熟悉了我在這辦公,誰有什麼問題直接找我就是。」「能在門診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讓患者住院;能用一種藥解決問題,就決不用兩種;能用便宜的藥,就決不用貴的。」這是劉昌華帶領的腎內科多年來所奉行的行醫理念。
  • 江蘇蘇北是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圖)
    原標題:江蘇蘇北地區是中國龍捲風多發地區 預報是世界級難題  圖為當日22時許,中新網記者趕赴救援現場——鹽城阿特斯協鑫陽光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仍下著小雨,大批消防和警察在現場救援,門口拉著警戒線。
  • 愛國者:我可太難了!
    愛國者:我可太難了!
  • 蘇北醫院一天收治多位被蛇咬傷市民
    夏秋之交,毒蛇活動頻繁,近日,揚州市蘇北醫院一天就接連收治了三位被蛇咬傷的市民   在蘇北醫院住院部,記者見到了市民方師傅。他右腳腫脹著,蛇牙咬痕清晰可見。
  • 思想周刊130期薦讀|姿正腔媛工作室與智庫學者面對面聚焦改善蘇北...
    ——《永遠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顧保國(紅旗文稿雜誌社社長)  問:怎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  答: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說:「我對生態環境工作歷來看得很重。在正定、廈門、寧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期間,都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大工作來抓。
  • 明日之子3蘇北北個人資料介紹 年僅24歲來自於知名樂隊
    在節目中蘇北北以一首維塔斯的《歌劇2》震懾了全場,尤其是海豚音的部分被不少導師都接連誇讚,但是因為蘇北北的性格太過於真實,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老底」全翻出來了,也讓她最後僅僅拿到了兩顆星的成績,讓不少選手都很意外。
  • 蘇北連雲港海岸線變化,導致東海縣沒有海?
    而連整個蘇北的海岸線,因為自然或人為原因奪淮入海向大海延伸了很遠。1128年黃河南侵,以後的七百餘年,黃河均奪淮入海。大量泥沙湧入淮河。但在最初幾個世紀中,黃河分由潁、渦、睢、泗入淮,泥沙在沿程堆積。1194年至1855年間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