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劉昌華,男,1963年出生,主任醫師,腎內科主任。江蘇省醫學會中西醫結合腎臟分會委員,江蘇省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庫成員,江蘇省醫院血液淨化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揚州市醫學會腎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在南京軍區總院及北京醫科大學腎臟病研究所進修。擅長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及繼發性腎病的診斷與治療。熟練掌握各項血液淨化技術及透析併發症治療。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唐代醫學大師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醫精誠》篇對「大醫」的界定,成為後世行醫者的醫德典範。
數步見方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幾張靠背椅,桌邊散發著一大摞資料,靠牆的書櫃整齊地擺放著各種醫學書籍。劉昌華坦言,日常他就在這辦公,接待病患家屬,「病患和家屬都已經熟悉了我在這辦公,誰有什麼問題直接找我就是。」
「能在門診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讓患者住院;能用一種藥解決問題,就決不用兩種;能用便宜的藥,就決不用貴的。」這是劉昌華帶領的腎內科多年來所奉行的行醫理念。劉昌華現為蘇北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 這位身材勻稱、穩重謙和的中年醫生對工作的熱愛、執著已到了「痴迷」的地步。患者們說,劉主任除出差之外,他每天總是提前到崗,深入病房挨個探視病患,即使是節假日也不例外。他用精湛的醫術挽救了無數瀕危病人,他親切的笑容,就像春風,撫慰了患者的心靈。其實,外表溫和儒雅的他是個愛挑刺的「刺頭」,對工作要求嚴格近乎苛刻。「我們必須謹慎再謹慎,因為,病患的生命只有一次。」
【為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線】
血透是治療尿毒症等重症腎病的重要方法,對血透患者來說維持通暢的血管通道,就守住了生命線。
「腎內科患者很多來自於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有的不寬裕,一些患者輾轉來到醫院時病情較重,我們做醫生的既要為患者治好病,又要想方設法給患者節省醫療費用。」在劉昌華看來,他不僅要為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線,更要以「低代價」築牢這道生命線。
一次一高郵的尿毒症患者在腎內科透析治療,因其之前的透析不規律出現心力衰竭併發症,患者長期透析治療,經濟條件差,若住院治療,較高的費用承擔不了,劉昌華主任上下奔波,調整治療方案,讓患者在門診就醫,每次患者來透析,他都親自查體,儘可能的節省費用。在他的精心治療下,病患不僅心衰症狀完全康復,還節省了一筆住院費用,患者和家屬非常感激。還有一次一個泰州的尿毒症患者沒有事先預約來到醫院透析,當時上午的透析已排滿,只能安排下午做。可是患者住在泰州,下午透析結束時間已很遲,根本趕不到回去的車,這無形增加了治病的費用。劉主任知道後非常著急,再一次上下溝通,找到一位本地患者,耐心做工作,及時的將兩位患者的透析時間對調,使這位泰州的患者不僅得到了治療還及時的趕上了回去的車。在劉主任的記憶裡還有這樣一位來自灣頭的病患,聽說要做透析治療,說什麼也不同意,詢問之後得知主要是怕經濟消費大。劉主任了解情況後,得知這位患者因為生病確實已經家徒四壁,實在再也拿不出一分錢。動了惻隱之心的劉主任前後十多天,天天騎車趕到患者的家中,當面教其和家屬如何煮開水、灌制透析液,在家中進行自我透析。在劉主任的幫助之下,這位病患病情好轉,之後竟奇蹟般地返回工作崗位,在經濟狀況好轉之後又能返回醫院接受正規治療,目前病情十分穩定。腎內科常年接觸的都是尿毒症患者,他們依靠透析血液來維持生命,每天生活在死亡的邊緣,有些人甚至曾經對治療喪失了信心。「目前在蘇北醫院進行規律血液透析的人群大約有300多個,他們和醫生護士一樣上班就來,下班才走,這些人是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的幫助。」劉昌華常說:對患者多一份愛心和責任心,多付出一點辛苦,付出真誠做好每一件事去感動患者,醫患關係一定會更加和諧。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全城率先達到腎臟疾病最高診斷標準】
「救死扶傷是我的天職,病人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劉昌華主任和腎內科團隊的信念。腎臟疾病最高診斷標準是腎穿刺活檢,但就在幾年前揚城的很多疑難腎病患者都由家屬陪護到外地進行腎活檢,造成了人、才、物的消耗。
能否讓患者在揚城家門口進行腎活檢?在醫院領導的支持和關心下,腎內科在全市率先開展腎穿刺活檢術,目前每年開展300多例的腎穿刺活檢術,使揚城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得到國內最高水準的腎病診治,這項技術為揚城及周邊地區的原發性腎臟疾病、繼發性和遺傳性腎臟疾病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帶來新希望。目前蘇北醫院的腎活檢術在全省也屬名列前茅。
去年底,市民胡女士患腎病久治不愈,從別的醫院轉到蘇北醫院腎內科治療。剛入院時,渾身高度浮腫,出現大量蛋白尿,呈心衰症狀。醫生診斷為腎病症候群,如不能及時治療,將有可能發展轉化為尿毒症,危及生命。胡女士家庭貧困,小孩上學都需要資助。為了儘可能給患者節省費用,劉主任親自安排團隊對所取得患者腎活檢標本和血液標本、尿樣進行病理分析、研究,最後確診胡女士為:腎病症候群。又進一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研究、討論,制定了非常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先用激素治療,然後又用藥物進行治療。短短數周后患者病情顯著好轉。一個多月之後,病人完全康復出院,現在已經能正常生活。現在蘇北醫院的血液透析淨化中心有透析機50多臺,採用的是最新技術的處理機,極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質量和生活質量。目前蘇北醫院腎內科可以對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藥物毒物中毒、免疫性疾病等多種病種可進行跨學科救治。
【多說一句話醫患好溝通】
劉昌華主任在南京軍區總醫院和北京醫科大學進修期間,曾師從國內著名腎臟病學專家,在醫學大家的薰陶影響下,劉昌華主任在汲取豐富知識養分的同時,也領悟到和諧醫患關係的真諦。「有老專家就曾教導學生,把病患的病治好了,但讓他背了一屁股債,那還不是好醫生。一些老教授看診時永遠面帶微笑,病人說,一看到他,病就好了一大半。」 劉昌華主任感慨地說,師長們的言傳身教,是他一輩子都值得珍惜的財富。
這筆財富的確深刻影響著他的從醫生涯。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劉昌華時刻關注病人的各種訴求,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用他親切的笑容、關懷的話語撫慰了一顆顆焦灼不安的心靈。「哪怕是入院時多說一句話,也會使病人感到溫暖。」劉昌華主任非常重視與患者溝通。有些患者想留下醫生電話方便諮詢,劉昌華主任總是滿足他們的要求。有人想不通,「這樣還有沒有自己的隱私?」 劉昌華毫不猶豫地說,「只要能幫病人,我這點隱私算什麼!」
近年來,患者對醫生抱怨較多的問題之一就是亂用藥。劉昌華主任要求科室的醫生合理診療,儘量減輕病人的負擔。他經常教導下屬醫生,「很多病人是賣豬賣牛來看病的,我們要多為他們想想,能口服藥治療的不靜脈用藥,用3種藥能治好的絕不用第4種藥。」在收入院病患的門診病歷上,劉昌華主任經常會親自寫上這樣的叮囑:「門診做過的檢查勿重複」,「要嚴格控制患者的診療費用」…看診時,病人發現他開的藥很便宜,很困惑,他反過來勸病人,「要相信,錢用的不多,也能治好腎病。」有時候,他甚至不開藥,只是在病例上寫下一堆健康提醒,他的解釋是,「是藥三分毒,醫生一定要嚴格掌握用藥指徵,沒有確定診斷前,不能亂用藥。」
【不看重名利潛心於科研】
「能在門診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讓患者住院;能用一種藥解決問題,就決不用兩種;能用便宜的藥,就決不用貴的。」 這是劉昌華帶領的腎內科多年來所奉行的行醫理念。
劉昌華主任一直要求全科人員不能把行醫當做牟利行為,對預防性治療、輔助性治療的用藥控制嚴格,對「大處方」現象定期科室自查。
有一次,一位已在外院準備進行透析的患者來到腎內科求診,劉昌華主任詳細詢問了患者的病史,並為患者做了認真檢查,結果發現引起患者腎功能衰退的病因是血管炎,若對症治療,患者完全可以不用透析。一個月後,這位病患健步走出腎內科,甩掉了透析的包袱。不追逐名利,潛心於醫療科研,劉昌華和它所帶領的腎內科也收穫頗豐。他和科室骨幹多人次擔任省內和全市的學術團體要職。
【培養高素質人才是發展腎內科的關鍵】
科室要發展,只有科主任一個人技術過硬不行,要全科所有的醫護人員業務水準都過硬才行,才能為科室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科室的發展才有可持續性,劉昌華想到也做到了。
腎內科的青年醫師們不會忘記,劉昌華主任為培養他們嘔心瀝血,盡心盡職。他一有機會就指導青年醫師的臨床操作,幫著分析問題,提高他們的診斷與鑑別診斷的能力。他要求青年醫師們仔細觀察病患,結合臨床細心研讀專業書籍、文獻,了解醫學動態。
剛進醫院沒多久的畢業生,面對全新的工作,常常有些手足無措,劉昌華主任就手把手地教他們。從病人的常規處置到急診的搶救手段;從一般的血透原理到機器的故障修理;從業務水準的提高到樹立高尚的人品醫德…年輕人在他的幫助下迅速成長。如今蘇北醫院腎內科已初具規模,劉昌華主任帶領他的團隊跨越了一個又一個高度。他坦言,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領導和建設好科室,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