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娃」天體瘦身成功!研究發現:耗時1億年,它一直在曬太陽

2020-11-02 奇點使者

據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和德國科學家展開的合作中,通過建模分析,最終對小天體「天涯海角」的扁平狀結構,找到了解釋,原來,它曾經用1億年的時間來完成「瘦身」。



什麼是小天體「天涯海角」?

在太陽系中,除了太陽、八大行星等之外,還有很多小天體,比方說在火星和木星之間,存在著小行星帶,同時,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之中,也有著數以億計的小天體,現代研究認為,柯伊伯帶或許是「彗星之家」,那些飛入太陽系內部的彗星,或許都是來自於這裡。

柯伊伯帶中的小天體,普遍都是含冰小天體,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含冰小天體都與太陽系早期形成有關,它們應該是太陽系誕生時殘留的原始星子。

什麼是原始星子呢?簡單來說,就是太陽星盤和殘骸盤內的固態物體,它們都是塵埃顆粒,外面包裹著一層冰,尺寸也都很小。



在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時候,研究者認為,正是這些含冰小天體,為地球帶來了液態水和生命的種子,這個觀點也是比較普遍認可的「外源說」。

由此可見,研究柯伊伯帶中的含冰小天體,對於研究地球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多年來科學家們也一直在關注著柯伊伯帶中小天體的一舉一動,在2019年1月份,NASA的探測器「新視野號」飛越了柯伊伯帶,並且近距離觀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天體「2014 MU69」。



「2014 MU69」是目前為止,人類在太陽系中所能探測到的,最遙遠,也是最原始的天體,它最早發現於1997年6月,當時發現它的科學家,是來自中國國家天文臺的天文學家朱進,當時朱進為這顆小天體起了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距離地球66億公裡,它的表面呈現淡紅色,它並不是單星結構,而是比較罕見的雙星,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看起來就好像是我們在冬天的時候,下雪天會堆起來的雪人一樣,這也讓它獲得了另一個暱稱「胖娃」。

通過採集到的數據,天涯海角的長度約為31公裡,它呈現扁平狀的結構,讓它事實上看著好像是一個畫在紙上的二維雪人,而並不是立體的球狀型。天涯海角究竟是如何變成這幅模樣的呢?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對它進行研究,終於在近日有了答案。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的天涯海角

參與「天涯海角」項目研究的天文學家表示,通過模型分析,發現天涯海角之所以是扁平的結構,是因為它在誕生早期,具有大量的甲烷、一氧化碳、氮氣等活動性極強的氣體。

不過在天涯海角形成大約100萬年後,這些活動性氣體就開始揮發了,整整用了1億年的時間,天涯海角上面的活動性氣體揮發得所剩無幾,自然,它的形狀也由「圓滾滾的胖娃」變成了如今扁平狀的結構。

同時,研究者也指出,雖然天涯海角看起來很奇特,不過在近年來對柯伊伯帶含冰小天體的研究中,也發現天涯海角的這種「瘦身」機制,事實上很可能在含冰小天體形成的初期,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說,我們如今看到的含冰小天體,都是「瘦身」過的,在它們誕生早期,它們每一顆都要更加的圓潤。



那麼,為何科學家們要這麼執著的去研究「天涯海角」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它是我們能夠探知的,太陽系中最遠的一顆天體嗎?

說起來,這也與天涯海角的「個性」有關,它是柯伊伯帶中最穩定的小天體之一,或許是因為它實在是太遠了,這讓它無論是誕生還是演化,肌膚都不曾受到過什麼幹擾,也就是說,作為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天體之一,在天涯海角的身上,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開很多太陽系早期演化的謎團。



如今,天涯海角的年齡也已經有45億年了,這次搞清楚了它的「瘦身機制」,也證明了在太陽系誕生早期,太陽系的星雲中主要氣體,主要是甲烷、氮氣和一氧化碳,它們在太陽系早期各類天體形成的過程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10月18日文章《花一億年成功「瘦身」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相關焦點

  •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這是目前人類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天體,它那扁平的雙瓣狀結構,宛如一個胖乎乎的雪人。這個「胖娃」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它的名字Arrokoth來源於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意指「天空」;同時它也有個詩意的中文名字——「天涯海角」。
  •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 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這是目前人類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天體,它那扁平的雙瓣狀結構,宛如一個胖乎乎的雪人。這個「胖娃」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它的名字Arrokoth來源於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意指「天空」;同時它也有個詩意的中文名字——「天涯海角」。
  • 追尋太陽系最初的樣子:紫臺研究小天體「瘦身」機制引發國際關注
    這項關於太陽系小天體阿羅科斯(Arrokoth,中文名「天涯海角」)形狀形成機制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目前人類近距離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如何用一百萬到一億年的時間「瘦身」成現在的扁平形狀的,而該「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追尋太陽系最初的樣子:紫臺研究小天體「瘦身」機制引發國際關注
    這項關於太陽系小天體阿羅科斯(Arrokoth,中文名「天涯海角」)形狀形成機制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目前人類近距離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如何用一百萬到一億年的時間「瘦身」成現在的扁平形狀的,而該「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科學家揭秘「最遠天體」如何「瘦身」
    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謎。
  • 宇宙發現最大天體,30億年後爆炸,再次研究發現爆炸時間提前一半
    在銀河系還有很多的東西,是我們沒有發現的。我們一直都在探索著這些未知。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最近天文家的新發現。天文學家就是在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一次宇宙堆積,而就在發現的時候,只是這次過程的開端。
  • 年後肉多必看~演藝圈瘦身狂 陳明真換夫成功 小甜甜醜女變辣妹
    減肥是不少人一輩子都在努力的目標,尤其是春節年後的大魚大肉之後,剷肉更是勢在必行,去年就演藝圈有不少剷肉成功的案例,有的胖胖女變辣妹,有的大肚男變清秀鮮肉,其中有不少甘苦談,讓年後要減重的你我都能引以為參考。
  • 12歲柴犬每天只吃一頓,依然胖成一隻海豹,原因讓人同情
    這隻非常肥胖的柴犬,叫做「毛加」,今年已12歲,據它的主人介紹,毛加之所以會如此肥胖,是因為它身體有病,它患有荷爾蒙失調的問題,加上出生時已有氣管塌陷的毛病,運動會讓身體呼吸不暢,在這七年裡,主人每天只是給它餵食一頓,但它還是身材肥胖,怎麼也瘦不下來。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1秒能釋放太陽35億年的能量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在遙遠的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最危險的天體,它每秒鐘所釋放出的能量,可以抵上太陽35億年不間斷所釋放出的能量,簡單來說,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這種天體只需要3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將太陽的全部能量給消耗殆盡,大家想一下,是不是真的非常可怕?
  •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最危險的天體,1秒能釋放太陽35億年的能量
    前段時間,科學家們通過觀測,發現在遙遠的宇宙之中,存在著一種最危險的天體,它每秒鐘所釋放出的能量,可以抵上太陽35億年不間斷所釋放出的能量,簡單來說,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而這種天體只需要3秒鐘的時間,就可以將太陽的全部能量給消耗殆盡,大家想一下,是不是真的非常可怕?
  • 「佛系爸爸」帶娃曬太陽走紅,網友: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隨之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爸爸在家裡帶娃,媽媽出門工作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然而,男性和女性之間的邏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時候爸爸帶娃總是會引出一些問題。我們也常常能夠在網上看見有一些佛系爸爸帶娃的事件,真是令人覺得又好哭又心酸。
  • 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遠天體是什麼?它就在130億光年外!
    隨著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有些類星體看起來特別明亮,這是因為它們的噴流是指向地球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光束追蹤到它的所在。1978年,天文學家Edward Speigel創造了「blazar」(布拉扎,音譯)一詞來描述這類特殊的天體。利用亞利桑那州大型雙目望遠鏡天文臺(LBTO)的望遠鏡,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觀測到一個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布拉扎星系。
  • 成都「胖娃」熊貓一夜成網紅 毛絨絨視效耗時超半年
    金杖所點之處,成都的景物都活了:都江堰魚嘴變成了一條大錦鯉,成都高新區的現代建築變成了奔騰的駿馬,熊貓和青銅人在追逐嬉戲中遊遍成都……  近日,一部名叫《胖娃上成都》的2分鐘三維動畫片在川人的微信朋友圈中悄然傳開,贏得網友紛紛點讚。薛濤、花蕊夫人、張大千的「荷」、華西壩的銀杏、白鷺灣的蘆葦、川劇變臉和美食等等「成都元素」一一出鏡。有網友在微信中留言:「看完片子想去成都耍了!」
  • 「胖五」轉運成功「嫦娥」奔月在即
    11月17日,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中國探月,如今邁出意義更為深遠的一步。按照國家航天局公布的計劃,此次「胖五」的乘客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實現中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多吃這菜,瘦身減脂清理腸道,是易胖人群天然的瘦身食材!
    秋初相信大家常常會覺得疲乏,睡眠增多,再加上天氣涼爽,胃口大開,一不小心就吃多了,易胖體質的朋友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別一不小心就吃成了一個小胖墩,就嚇得不吃不喝了,小編今天就告訴朋友們,這時候我們應該適當的增加室外運動,這時候天氣都涼爽了,沒事就要多出去鍛鍊鍛鍊,其次我們一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
  • 不用管住嘴,照樣長不胖?《科學》子刊發現這個保護因子可以改變...
    還真有……在《科學》子刊Science Signaling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上,科學家嘗試著讓小鼠的脂肪細胞過量表達一個關鍵的基因調控因子,成功讓小鼠做到了怎麼吃都吃不胖…… 這項研究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USTL)醫學院。研究人員瞄上的這個基因是轉錄因子EB(TFEB)。
  • 你若罵娃成績渣,娃會罵你基因差
    這個問題在科學界的研究結果一直是互相打臉piapiapia。 幸好,近年來,一系列研究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確切的消息。不過不是關於智商,而是學術能力,簡稱——學霸力。 今天我簡化地給大家呈現下這些最新的科研成果。
  • 李時珍本草瘦身湯425年歷史傳承,5年研發5年改良
    2017年9月1日,李時珍本草瘦身湯的上市,標誌著「李時珍」正式進軍微商,這也是繼「北京同仁堂」、「仁和藥業」、「雲南白藥」之後,又一個大型醫藥企業殺入微商!作為一個價值2000億的歷史文化名人品牌,「李時珍」是本草瘦身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也是代理開拓市場的有力武器。
  • 研究新發現!這個致癌基因成了那些吃不胖的瘦子的「變瘦基因」
    據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在2014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比例在過去30餘年中顯著升高,總量達21億,已佔全球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胖子或者瘦子也不是隨隨便便叫的,分辨這兩類人群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的方法,即通過BMI指數。
  • 不應該存在的恆星,宇宙僅有138億歲,它卻有144.6億年的壽命!
    在1989年歐洲宇航局的衛星成功發射,在6年之後,它傳回了大量天體的具體位置以及數據,讓我們對宇宙中的恆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馬是薩拉星被發現了。瑪莎拉星它的直徑大約是太陽的1.4倍左右,距離地球大約186光年。在2000年的時候,科學家根據衛星傳回的數據認為,這個恆星已經在宇宙當中存在了160億年,宇宙誕生也不過138億年而已,這顆恆星位於宇宙當中,為何它的壽命超出了宇宙本身的年齡呢?怎麼可能會存在比宇宙還要古老的恆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