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秘「最遠天體」如何「瘦身」

2020-10-19 陝西網

記者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這一研究或能幫人類揭開更多太陽系早期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之謎。

阿羅科斯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一顆原始天體,也是迄今為止,人類近距離觀察到的最遙遠、最古老的天體。從初期的照片看,阿羅科斯像是個身處太陽系邊疆的「雪人」,這顆總長約36公裡的小天體,由兩個球體連接構成,中間由一個相對細小的「頸部」相連。但隨著後期觀測數據不斷豐富,人們發現,阿羅科斯並不像此前想像的「圓嘟嘟」。從側面看,「雪人」的肚皮變得乾癟,腦袋也成了凹凸不平的扁球,構成它的兩個「球體」,實際上更類似於兩個扁平的圓盤。這樣的形態,與普遍認為的原始星子為球形或橢球形大相逕庭。

此次研究裡,天文學者通過模擬推演解開了阿羅科斯形態之謎。領導此項研究的紫金山天文臺副研究員趙玉暉介紹,「雪人」之所以變「扁」,與特殊的自轉模式有關。

研究顯示,阿羅科斯是一個冰質天體,它表面溫度極低,幾乎是「躺」在公轉軌道面上自轉,這使得阿羅科斯不同區域受到不同強度的太陽輻射。

「『雪人』開始也許真是『圓』的,但阿羅科斯兩極受到的太陽輻射遠大於赤道,這使得『雪人』正反面損失了更多揮發性物質,顯得比側面更扁。計算顯示,阿羅科斯的『瘦身』過程發生在形成後的100萬年至1億年內。這幾乎是太陽系發展的起點,很多古老的冰質天體可能也有類似的演化歷史。」趙玉暉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學術刊物《自然·天文學》上。

相關焦點

  • 「胖娃」天體瘦身成功!研究發現:耗時1億年,它一直在曬太陽
    據報導,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和德國科學家展開的合作中,通過建模分析,最終對小天體「天涯海角」的扁平狀結構,找到了解釋,原來,它曾經用1億年的時間來完成「瘦身」。
  • 追尋太陽系最初的樣子:紫臺研究小天體「瘦身」機制引發國際關注
    這項關於太陽系小天體阿羅科斯(Arrokoth,中文名「天涯海角」)形狀形成機制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目前人類近距離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如何用一百萬到一億年的時間「瘦身」成現在的扁平形狀的,而該「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追尋太陽系最初的樣子:紫臺研究小天體「瘦身」機制引發國際關注
    這項關於太陽系小天體阿羅科斯(Arrokoth,中文名「天涯海角」)形狀形成機制的研究,解釋了這一目前人類近距離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小天體,是如何用一百萬到一億年的時間「瘦身」成現在的扁平形狀的,而該「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今日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科技日報》4科學家揭秘「最遠天體」如何「瘦身」10月19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中國、德國、美國天文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人類探測器「拜訪」過的最遙遠天體阿羅科斯如何由「圓」變「扁」「瘦身」的。
  •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
    科技話題:獵戶座流星雨、石島灣核電首堆冷試、心肌梗死、「最遠天體」、短時測量、海洋食物鏈 2020-10-24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是如何判斷宇宙的年齡是140億歲的?靠判斷最遠天體的距離
    我們整天說宇宙的年齡大約是一百四十億歲,這背後的理由呢是因為我們只能看到離我們最遠一百四十億光年左右遠的天體,所以光最多只有一百四十億年的時間傳達到地球上,所以宇宙只能存在了一百四十億年。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怎麼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天體最遠是一百四十億光年的呢?
  • 人類通過肉眼能看到的最遠天體有多遠?
    引言:宇宙存在著無數的天體,人類在地球上觀察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發明天文望遠鏡之後,人類逐漸看清一些星球的面貌,並且為它們確定身份。那麼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通過肉眼能夠看到最遠的行星是哪顆呢?最遙遠的恆星又是哪顆呢?
  • NASA「新視野」號飛掠迄今最遠天體
    圖/視覺中國  據NASA官網,當地時間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將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2014MU69,這將是太空飛行器探索史上的最遠天體。科學家對這個暱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知之甚少,屆時「新視野」號將近距離飛掠此天體,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選擇「天涯海角」?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迄今最遙遠天體。參與研究的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在新聞公報中介紹,這是迄今觀測到的第一顆與太陽距離超過100個天文單位(日地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的太陽系天體。相比之下,觀測距離排第二遠的鬩神星被發現時與太陽距離約96個天文單位,曾被視為「第九行星」、後被降級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現在的位置距太陽約34個天文單位。
  • 宇宙那麼大,天體離我們那麼遠,科學家是如何研究宇宙和空間的?
    然而,科學家們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宇宙是所有天體的集合,也是組成這些天體的要素、作用於這些粒子的場和力。宇宙是一個從四面八方圍繞著我們的巨大鏡像。可觀察到的宇宙部分宇宙分為兩部分,即:可觀測部分和不可觀測部分。前者可稱為Metagalaxy,它創建了一個可「訪問」的區域。
  •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這是目前人類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天體,它那扁平的雙瓣狀結構,宛如一個胖乎乎的雪人。這個「胖娃」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它的名字Arrokoth來源於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意指「天空」;同時它也有個詩意的中文名字——「天涯海角」。
  •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 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這是目前人類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原始的太陽系天體,它那扁平的雙瓣狀結構,宛如一個胖乎乎的雪人。這個「胖娃」引起了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它的名字Arrokoth來源於美洲原住民波瓦坦人的語言,意指「天空」;同時它也有個詩意的中文名字——「天涯海角」。
  • 廣闊的太陽系內,誰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天體?是100億公裡外的它!
    一般人對於太陽系的認知是十分狹隘的,他們總以為太陽系內除了太陽和八大行星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並不是的,太陽系內的天體十分多,大大小小的加起來超過十億顆。那麼在如此多的天體裡面,哪一顆是距離太陽最遠的呢?最遠的天體距離太陽又有多遠呢?
  • 最遠天體結果揭曉!美國宇航局首次公布這顆神秘小行星科學成果!
    近日,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任務小組發布了迄今為止探索過的最遠的世界的第一份詳細結果,這是一個行星組成部分,來自柯伊伯帶的物體,名為2014 MU69。這不僅是歷史上對距離地球65億公裡外的物體進行的最遠的探索外,Ultima Thule的飛越也是歷史上太空任務中對保存完好的星子的第一次調查,星子是行星形成時期的一個古老遺蹟。該研究結果總結的原始數據揭示了該天體的發展、地質和成分。它是一個接觸類雙星,有兩個形狀截然不同的葉瓣。
  • 科學家揭曉星際天體奧陌陌,它是天體還是外星飛船?很多人猜錯了
    2017年10月19日,有一個雪茄狀的不明天體進入科學家們的眼帘,它叫做奧陌陌,是人類觀測史上第一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在後續的觀察中,由於它的種種異常,很多人覺得這是一艘星際飛船,但是在科學家眼中,它卻揭秘了天體和生命的起源,為什麼會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奧陌陌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 揭秘歐洲「裸而不淫」的天體村(二)
    無獨有偶,距離英國不遠的法國部小鎮阿德格角,也有一個著名的天體村。擁擠度:★★★ParadiseBeach和另一處天體海灘SuperParadiseBeach相隔不遠,所以兩者互相分擔了遊客量,只是SuperParadiseBeach同時也是同性戀者的聚集地。裸露指數:★★★★以前這裡是純粹的「天體營」,但是近幾年去的觀光客多了,感覺也就有些參差不齊了。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
  • 「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戳視頻,感受一下「中國天眼」是如何工作的?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開講啦》為您揭秘! 了解到「中國天眼」的基本情況不知您是否又產生了新的疑問這口「大鍋」是如何工作的?下雨天是否對它有影響?……往下看,咱們一同走進這口神秘的「大鍋」來聽!
  • 新視野號創造歷史 飛掠「天涯海角」 實現最遠天體探索
    新視野號飛掠「天涯海角」渲染圖鳳凰網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日消息,北京時間今天13:33分,美國宇航局(NASA)的「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遠天體探索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最遠天體":超太陽100個天文單位
    天文學家觀測到太陽系迄今最遙遠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