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工作對於我來說是常事,工資主要是我首先考慮的,不過我喜歡自由一點的工作。」11月26日,今年26歲的外賣騎手劉桐說,這兩年換過八份工作,一直在送外賣。沒有一技之長,是他頻繁換工作的主要原因。
劉桐是重慶雲陽人,家中還有一個妹妹。高中時,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他輟學了。當時還未滿18周歲,他只能在家裡幫助母親種莊稼。雖然在村裡生活,但劉桐對大都市的嚮往卻愈發強烈。
開始:海裡討生活掙的是血汗錢
2012年9月,劉桐成年了,滿懷著期待,踏上了去浙江的列車。在親戚介紹下,他來到浙江舟山漁場,當起了捕魚工,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
「老闆給的工資蠻高的,那會就想著自己終於能養活自己了,內心是蠻高興的。」劉桐決定在漁場好好掙錢。
然而,第一次出海捕魚之後,他就感受到這份工作的艱辛。「出海後,才真的感覺到害怕,覺得自己幹不了這份工作。」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捕魚過程持續五六個小時,結束後三四個人擠在一間小小的艙房內休息。每一次短暫休息後,劉桐又要起床繼續捕魚,「捕魚工是沒日沒夜的。」
吃不下飯,暈船,受傷後得不到及時救治,出船時間長,這些都是新捕魚工的日常難題。第一次出船回來後,他意識到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決定離開。「老闆也挺爽快的,還多給了我點工資。」劉桐記得,他的第一份工作持續不到15天。
漂泊:工作換得勤,走遍祖國大地
離開舟山後,劉桐去過很多地方打工,但時間都不太長,平均一兩年就會換一次工作。
2013年9月,他來到廣東中山一家電器製造廠,「沒有技術,只能當普通操作工,在那裡工作5個月就走了。」這次離開不是劉桐的意願。他所在的電器製造廠,用工旺季是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訂單少了,企業就把生產線停掉。
2015年,劉桐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妻子,婚禮簡單,但卻讓他終身難忘。第二年,寶寶出生了,那一刻,他感受到了家庭責任。
在家中陪妻子生產後,劉桐跟隨他的叔叔,來到廣東深圳一家電池工廠。流水線枯燥的工作讓性格活潑的劉桐無法適應,但他還是堅持下來,做了兩年的生產工人。
這一段務工算是持續較長的,劉桐跟他的父輩們不一樣,他還是希望找到一份相對自由、不受束縛的工作。2019年,賦閒在家的劉桐聽說送外賣掙錢多,思來想去他決定來北京當外賣員。
未來:盼望穩定生活,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比起在工廠裡面,送外賣感覺更自由,不用反反覆覆做一個動作,雖然辛苦,但工資高,有時候也挺危險的。」劉桐說,有一次他為了搶時間,逆行時剮蹭一輛奔馳車,責任在他,讓他半個多月白幹了。
「我還幹過建築工、工廠小工、餐廳服務員……」劉桐回憶說,算是走遍了祖國大地,浙江舟山、廣東中山和深圳、新疆庫爾勒、山西太原……
「有的同事說,穿上外賣騎手的衣服就比別人低一等,我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認可,對我們這群在外打拼的農民工多一些包容。」劉桐告訴記者,相比入行時,外賣員保障水平有所提升,但期待以後更好。
談到未來,他頓了頓說:「我爸爸就打了一輩子工,他常告訴我,不要惹事,好好掙錢。我希望自己工作能夠穩定,攢些錢,以後回老家做點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