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消費讓新生代農民工「愛恨交織」 網絡借貸成為備用錢包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閱讀提示

使用網絡借貸平臺支出日常消費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對新生代農民工來說也不例外。網絡借貸在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也存在風險,這讓他們對此產生「愛恨交織」的矛盾情感。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態調查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顯示,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經濟能夠基本自立,但存款較少,理財觀念淡薄,使用網絡借貸比例高。記者採訪多位在城市務工的新生代農民工發現,網絡借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周轉生活窘境,但不受控制的網貸也可能讓他們迷失在高消費的負債陷阱中。

網絡借貸成為備用錢包

每天坐地鐵回家時,小安經常能在地鐵通道看到網貸平臺打出的燈箱廣告,作為曾經的網絡借貸消費者,她對網貸產品鋪天蓋地的花式廣告的情感更為複雜。

小安使用網貸最大的一筆開銷是為了交學費。早年家庭貧困的小安在安徽農村讀完初中後便結束學業,並於2014年和同鄉前往上海打工。做過服飾廠製衣工人、餐館服務員、超市售貨員等工作的她,深刻體會到「學歷這個敲門磚是多麼重要」,急切地想要提升自己的學歷。

不安於現狀的小安想要突破頭頂的天花板,卻不知道從何下手。「當時身邊的朋友有人認為我是異想天開,也有人很支持我。」一次偶然的機會,小安在上網時看見提升學歷的彈窗廣告:通過學習,畢業後可以拿到大專學歷,這讓她動了心。

2018年秋季學期之前,小安使用分期付款平臺一次性付清1.6萬元的報名費,拿到了機構發放的學習教材,也感到了每月還貸的壓力。但小安認為,「大專畢業後還可以再申報成人本科,這讓我覺得這些報名費都是值得的,日後可以掙回來。」

和小安一樣,網絡借貸也為古田緩解了在老家貸款買房的燃眉之急。一年前,古田和在深圳電子廠打工時認識的妻子回到湖南老家結婚。今年6月,古田的妻子懷孕,小兩口決定在老家的市區買一套大房子,把父母也接過去住。

儘管貸款買房是當前很多年輕人的選擇,然而如何還上每個月的房貸也成為必須面臨的核心問題。古田的妻子已辭職在家待產,孩子的到來讓他開始重新考慮消費計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現在每月收入4000多元,房貸3000元,還有生活費,孩子出生後也有很大花銷。所以,想到先用網絡貸款緩和一陣。」

花錢變得難以控制

在電子廠打工期間,古田的月薪在4000元到5000元間浮動,加班多的情況下才能拿到更多的報酬。他坦言,過去缺乏存錢的意識,導致現在非常懊悔,難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保障。「單身的時候除了給父母寄點錢,剩下基本都用來打遊戲、買衣服鞋子,偶爾還有人情開支和送禮,存不下錢。」

妻子待產後,家裡的收入來源只剩下古田一人。考慮到已支付的彩禮和買房這兩項大筆開支,以及每月的房貸、孩子出生後的各項費用,古先生只能選擇網貸提前墊付。「現在父母可以幫襯一些基本家用,網貸也只是短期計劃,最重要還是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

沒有攢下多餘的錢,也是小安選擇網貸的主要原因。儘管已經在上海務工4年,但一下掏出1.6萬元的學費仍讓小安犯難。「在沒有負債之前,每個月要寄一半的工資給父母用來蓋房子、治病,以及弟弟的學費和生活費。剩下的工資收入則用來支付在上海的房租、化妝品、以及請朋友吃飯等費用」,小安表示自己早已成為「月光族」。

吳倩雖然沒有投資學習和房產的大額開銷,然而對她來說,「女孩子在吃穿、化妝品上的花銷也是一種投資」。畢業後,吳倩留在北京工作,到手的工資讓她有了更多經濟支配的滿足感,也在花錢上越來越難以控制。

「現在消費主義盛行,打開什麼軟體都能實現支付一步到位。工作後我又迷上了化妝,大部分網貸都花在了化妝品、旅遊、高檔電子產品上。」兩個月之內,吳倩就摸清了各類網絡借貸平臺的借款額度、還款日期和規則,開通的相關借貸帳戶達10多個,都是用於日常的購物、餐飲等消費。

防止網貸成為無底洞

從2019年7月至今,每個月還錢再借、借了再還,等吳倩反應過來時,累計待還款金額已經達到8萬元,其中1萬多元都是利息。「這種負債帶來的不僅是生存壓力,還有情緒上的焦慮。我想到自己的父母在老家省吃儉用,就非常內疚,特別是還不上的月份就更加難過。」

「父母幫我墊付了一些欠款,剩下的我慢慢還,預計年底可以清空。」吳倩回想起來,那些所謂的身外之物的投資,其實沒有起到任何幫助作用,還加劇了消費欲望。如今換了一份工作、漲了工資的她打算從頭開始。

小安的學歷提升計劃也沒有如她預想的美好,向機構支付學費兩年後,她逐漸醒悟到這份買來的學歷並沒有提供真正的知識,反而讓她因為負債而不敢輕易離職。房租、日常消費和寄回家的費用擺在眼前,小安不得已用以貸養貸的方式維持生計。

「很多網貸平臺我都使用過,每期本金加利息最後會變成大額數字,最後把工資掏空都供不起,只能各個平臺以貸還貸。」小安說。

疫情期間,小安看到朋友在家裡利用電腦技術接到很多業務,既能遠程工作又能掙到可觀的報酬,於是咬牙花了6000元報名線下的平面設計和後期剪輯課程。「我知道這會短期內加劇負債,但我已經重新規劃了每個月的消費,省吃儉用把借貸的錢花在刀刃上,相信會有回報的。」小安說。

中南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理性的超前消費才是合適的消費,新生代農民工由於缺乏理財觀念與相關知識培訓,抵禦風險能力較弱,網貸消費為其生活增加了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此,新生代農民工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在使用借貸之前有詳細的還款與存款計劃,並尋求一份長期、穩定的工作。

盤和林還建議,相關部門既要完善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公共服務,幫助其培育良好的金錢觀念,對其消費預期進行引導,還需要對引發高槓桿率、誘發犯罪的消費貸,使用經濟(信貸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規制。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名字均為化名)

劉小燕

來源:中工網

相關焦點

  • 東評丨被網貸「綁架」的年輕人
    文|東老師近日,某網際網路平臺發布的土味借貸廣告引發網友熱議。被吐槽之餘,網貸正在「綁架」年輕人的問題更值得關注。「手機號就能借款、萬元日息低至一瓶水、還不上可分期……」極具誘惑的誇大宣傳正誘導年輕人打開過度借貸的「潘多拉魔盒」。
  • 新生代農民工工作生活特徵分析——基於2019年北京農民工市民化...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新生代農民工這個概念。全國總工會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界定為:出生於20世紀80年代以後,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當前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體。
  • 新生代農民工的數量、結構和特點
    準確把握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數量、結構和特點,已經成為制定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迫切需求。近一半的新生代農民工有在城市定居的打算,但是收入太低和住房問題成為制約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定居最主要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即使經濟形勢波動,就業形勢惡化,新生代農民工也很少會返鄉務農。新生代農民工脫離農業生產和向城市流動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 萬億消費金融市場角力,小花錢包用金融科技突圍
    作為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消費正迎來新一輪升級浪潮。消費升級加速的背景下,消費金融也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消費金融的萬億賽道正湧入越來越多參與者,各大消費金融巨頭都在布局競逐這一前景廣闊的市場。與之相伴的,自然還有來自金融監管部門的強監管政策。
  • 孟德才: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問題
    細加分析,不難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婚戀難的原因:首先,新生代農民工婚戀價值觀偏向激化,是導致這一群體婚戀難的主觀原因。較之第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更注重婚戀中的個人感受,擇偶標準更高、兩性觀念更為開放多元。這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但是由於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價值觀處於傳統與現代激烈交鋒的地帶,尚不成熟,在特殊情況下,容易走向偏激。
  • 東部沿海城市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資源資本化研究
    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如何全方位利用社會資源進行資本化轉化,積極拓展社會資本,提升適應與融城能力,成為一個重要話題。  東部沿海城市是少數民族新生代農民工的重要流入地。課題組選擇以山東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調查地,採用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方式開展調查。
  • 拿什麼守護「網貸自由」?
    近日,不少網友吐槽自己「被網貸」的奇葩經歷。  所謂「美團月付」,是種授信付款服務。依據用戶資質,授信額度從幾百到上千元不等,開通後即可享受「先消費」的喜悅。此外,下單享受減免優惠,免費領取現金紅包,這些都是「美團月付」帶來的好處。但現實情況是,不少用戶對這種小恩小惠無感,更有甚者覺得「被冒犯」。究其原因,在於美團忽視了用戶「網貸自由」。
  • 「土味」「奇葩」廣告被點名批評,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近年來,網絡平臺的消費金融產品已嵌入客戶日常消費場景,形成無感化獲客,但也引發了金融信用錯配等問題。過度營銷帶來金融風險隱患,還導致過度消費、信用違約等社會問題。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 中國網貸:一場反人性之弱的戰爭
    年底增長了1000多家達到峰值,隨著2016年《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平臺總數持續走低,截至2017年12月底,網絡借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達到了1931家,相比2016年底減少了517家,全年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一直單邊下行。
  • 網貸機構數量正式清零,但反思不能停
    2016年8月銀保監會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針對P2P網貸的性質、定位、展業和借貸額度都作出了詳細的規定,被稱為史上最嚴監管。雖然《暫行辦法》規定了邊界和紅線,但是落地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方面是因為網貸平臺數量眾多,魚龍混雜,且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涉及到大量的公共投資。
  • 網貸清退按下加速鍵 多地完成網貸「清零」任務
    近日,湖北發布公告稱,全省納入專項整治的147家法人網貸機構,沒有一家完全合規並通過驗收,截至目前已全部停業;安徽省地方金融局表示,全省94家P2P網絡借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存量風險有序化解;截至6月18日,江蘇省216家法人P2P網貸機構全部終止新增業務,實現了行業性的全面退出。
  • 多地完成網貸「清零」任務 網貸清退按下加速鍵
    近日,湖北發布公告稱,全省納入專項整治的147家法人網貸機構,沒有一家完全合規並通過驗收,截至目前已全部停業;安徽省地方金融局表示,全省94家P2P網絡借貸機構全部停業退出,存量風險有序化解;截至6月18日,江蘇省216家法人P2P網貸機構全部終止新增業務,實現了行業性的全面退出。
  • 又一網貸爆雷!這些年,折戟網貸的VC們……
    就P2P來說,拍拍貸是紅杉中國投資的第一家網絡借貸平臺,而拍拍貸在2017年11月成功登陸紐交所,讓紅杉中國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裡首戰告捷。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10月,拍拍貸獲得紅杉中國千萬美元級投資,成為中國首家完成A輪融資的網貸平臺。在隨後的2014年和2015年裡,紅杉中國都對拍拍貸追加投資,連續三輪投資後,紅杉中國成了拍拍貸最大的機構股東。
  • 新生代,溫暖從「心」開始——關注城市農民工
    傅新春攝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通訊員傅新春 記者四建磊、葉娟娟)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追求精神生活、就業和發展機會的願望更強烈,而情感和精神的強烈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滿足———近日,滄州市精神病醫院對該市139名新生代農民工做了一次抽 樣 調 查 ,發現24.1%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迷茫暴躁理想與現實錯位後
  • 李庚南:P2P網貸歸零之後我們需要反思什麼?
    而最為關鍵的是,如何進一步強化對失信人的全社會聯合懲戒,將對失信人限制消費的範圍擴大到更多的實名領域,極大地提高失信成本,真正讓不誠信者無處可遁。從本源看,P2P網貸平臺應定位為信息中介平臺,即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交互、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務,承擔交易撮合的角色;而不實質參與到借貸利益鏈條之中,不與借貸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係,網貸平臺主要依靠向借貸雙方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維持運營。但是,這種運營模式顯然難以找到合適的生存土壤。
  • 新版支付寶可以打「借條」 或欲試水P2P網貸
    不過儘管客戶褒貶不一,部分業內人士還是十分欣賞支付寶的創新,他們認為「朋友」板塊一方面實現了支付寶從支付工具向社交平臺的轉變,另一方面「朋友」中的借條功能具備P2P網貸平臺的基礎要素,從中可以看出支付寶意在借貸服務領域有所布局,未來這或許就是支付寶再度創新的伏筆。
  • 北京擬取締網貸平臺?北京互金協會:未收到相關指示
    北京互金協會還表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發布網絡借貸中介信息機構相關信息,嚴守網絡秩序,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無獨有偶,上海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也曾在10月30日發布公告,否認上海將全面取締P2P網貸平臺的網絡傳聞。可見的是,10月以來,已有湖南、山東、重慶等三地宣布將取締轄內所有P2P網貸業務。
  • 為什麼明知信用卡和網貸是「火坑」,還有很多人願意往裡跳?
    一旦負債後就要經受催收的摧殘,網貸遭受了太多的譴責,看形勢似乎都要從市場上消失。可現實卻恰恰相反,借貸平臺越來越多,信用卡的發卡量居然出現了遞增的趨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這些人就沒考慮過還不上的後果嗎?
  • 網貸天眼每周聚焦:和信貸涉嫌非吸被立案調查央行摸底線上聯合消費貸
    7月30日,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組織召開2020年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年中工作座談會,會議要求,要積極穩妥推動網貸風險處置出清。中國人民銀行近期下發了《關於開展線上聯 合 消費貸款調查的緊急通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銀行除了要上報聯 合 消費貸的餘額、利率、不良率之外,還要單獨匯報與螞蟻集團合作的「借唄」、「花唄」的相關數據。
  • 獨家盤點:中國P2P網貸行業十二年大事記一覽
    《指導意見》給予網絡借貸明確定位: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網絡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明確從業機構應當建立第三方存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