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新冠病毒刺突柔性結構發現 可靈活尋找與靶細胞對接受體 國際戰「疫」行動 科技日報柏林8月19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科學家使用高解析度成像和計算機輔助方法分析了新冠病毒的刺突結構,發現病毒表面的刺突可像栓在線上的氣球一樣運動,靈活地尋找與靶細胞對接的受體。
-
CHOM | 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實時構象變化過程
因此這類病毒可以歸類為包膜病毒,這其中包括愛滋病毒HIV, 新冠病毒SARS-CoV-2, 流感病毒Flu,伊波拉病毒Ebola,寨卡病毒Zika, 登革熱病毒Dengue等等。該類病毒通過其最表面刺突蛋白來誘導病毒和靶細胞膜的融合,從而引發對靶細胞的感染。
-
CHOM|盧茂林等揭示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實時構象變化過程
因此這類病毒可以歸類為包膜病毒,這其中包括愛滋病毒HIV, 新冠病毒SARS-CoV-2, 流感病毒Flu,伊波拉病毒Ebola,寨卡病毒Zika, 登革熱病毒Dengue等等。該類病毒通過其最表面刺突蛋白來誘導病毒和靶細胞膜的融合,從而引發對靶細胞的感染。雖然針對一些包膜病毒,目前已有有效的疫苗來控制其在人類中的傳播。
-
西湖大學團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ACE2全長結構的解析,將有助於理解冠狀病毒進入靶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功能特徵,對發現和優化阻斷進入細胞的抑制劑有重要作用。,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
》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項最新成果:表徵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緣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該結構為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刺突的演化過程提供了信息,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研究人員認為,蝙蝠冠狀病毒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演化前體,此前研究發現,蝙蝠病毒RaTG13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係是已知關係中最近的。但新冠病毒與RaTG13的基因組序列存在3.8%的差異性,這差異意味兩者有近1100個核苷酸不同。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
原標題:首個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問世有望促進新冠肺炎療法的研發一種刺突蛋白模型。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刺突蛋白在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中起關鍵作用,使其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和抗病毒藥物開發的主要靶標。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導,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創建了首個刺突蛋白全原子開源模型,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可利用最新模型,針對新冠肺炎防治方法開展富有創新性的模擬研究,從而促進療法和疫苗的研發進度。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通訊員 馮怡記者20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2019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研究報告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ACE2-B0AT1複合物的冷凍電鏡密度圖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有研究發現,2019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一樣,也通過識別位於人體肺部上皮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新冠病毒在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通過刺突蛋白(S蛋白)抓住它,進而打開進入細胞的大門。
-
西湖大學冷凍電鏡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結構:「開關」雙構象
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好比是一把「鎖」,病毒要想進入人體細胞,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新冠病毒的「鑰匙」是其S蛋白,而ACE2則是病毒入侵的「鎖」。通過解析生物結構可以了解病毒細胞是如何與人類受體結合,進而入侵人體的。
-
新冠病毒真實3D圖像曝光
我們對新冠病毒已經耳熟能詳了那麼,它長什麼樣你知道嗎?近日,清華大學、KAUST大學研究團隊及奧地利研究人員合作發布新冠病毒高清科普影像。通過提取、掃描和數位化樣本中完整的新型冠狀病毒顆粒,研究團隊成功拍攝到該病毒的3D圖像。冷凍電子顯微鏡斷層掃描技術讓人們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真面目。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2月19日凌晨,西湖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刊發文章稱,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已於9月14日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細胞》在線發表。科研人員成功從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病毒株,並將其在體外大量培養、有效滅活。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刺突糖蛋白結構揭示新冠病毒自然演化新線索或對疫苗設計具有重要...
研究團隊展開的新冠病毒結構分析。圖片來源:《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在線版據英國《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取得了一項最新成果:表徵了新冠病毒及其近緣蝙蝠病毒RaTG13的刺突糖蛋白結構——刺突糖蛋白可以讓病毒與細胞結合併進入細胞。
-
真實3D圖像曝光,新冠病毒長這樣
通過提取、掃描和數位化樣本中完整的新型冠狀病毒顆粒,研究團隊成功拍攝到該病毒的3D圖像。冷凍電子顯微鏡斷層掃描技術讓人們看到了新冠病毒的真面目。我們對新冠病毒已經耳熟能詳了。那麼,它長什麼樣你知道嗎?2020年9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課題組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的合作成果。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科學》重磅: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而這些具有全新結構的人工蛋白質,有望為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
-
科學家繪製出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結構:為研發疫苗鋪平道路
根據新的研究結果,現在,一組研究人員已經弄清這種病毒用以入侵人類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可能為疫苗的研發開啟了大門。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月19日報導,此前的研究顯示,冠狀病毒通過所謂的「刺突」蛋白入侵細胞,但這些蛋白質在不同的冠狀病毒中具有不同的形態。
-
新冠病毒受體親和性為SARS10-20倍:首次電鏡解析S蛋白結構
這可能意味著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傳染性相比 SARS 要高出很多。這篇最新論文目前被發布在生物領域預印版論文平臺 bioRxiv 上。其中,研究人員通過低溫電子顯微鏡構建了新冠病毒 S 蛋白的預融合構架是三個聚體,發現每個單體上都有細胞受體結合點位。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