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浮一大白,金庸小說中那些大俠喝酒從不找錢,難道不怕給少了?

2020-12-03 騰訊網

前言: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在古代,酒精烈度雖然不高,可文人騷客,個個都是嗜酒如命,似乎酒仙和酒鬼,因為一個酒字而被聯繫在一起。不過,想來也是酒精度數不高,不然那些動不動飲上千杯的酒客早就猝死了。而在金庸小說中,大俠也往往喜歡飲酒作樂,可是,這些大俠喝酒歸去常常是丟下一塊銀子走人,他們不怕給少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會有酒館。自古以來,酒似乎與男兒的豪情壯志聯繫在了一起。金庸武俠的高手也偏愛以酒助興。

郭靖初見黃蓉時,便是以一頓下酒菜開始的,店小二看不起偽裝成臭要飯的黃蓉,本想將其趕出酒館。可郭靖卻仗義出手,請了黃蓉一頓酒菜。臨走之時,郭靖也是出手闊氣,扔下一錠銀子便灑脫離開。這一幕似乎像極了現代的富家公子爺。

張無忌和趙敏的私會也同樣是在酒館,兩人對飲,逐漸情迷,忘卻了雙方的對立立場。金庸世界的愛恨情仇,似乎偏喜歡發生在這一間間小小的酒館裡。

江湖中人最講究臉面。事實上,武林大俠喝酒從不找錢,最簡單的理由便是為了臉面。身為武林中人,倘若像那些世俗之人一般,為了一二兩銀子而斤斤計較,甚至是和店家正兒八經的在那兒計算,無疑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同樣,店家也很清楚這些武林中人的做派,所以從不會當面清點客官留下銀兩的多少,而是等送走了人,再暗自點錢。只有在私下裡,生意人的本色才會顯露出來。畢竟,武林中人的武力威脅卻是實實在在的威懾。倘若死扣一點錢,不但會壞了彼此之間的情分,最簡單的還容易挨揍。

其次,這點卻也是真實歷史的寫照。在古代,就算是囊中羞澀的酒徒,在喝得大醉走人時,卻也同樣有大俠和闊綽公子的做派。

只不過,喝的酒多少,決定了他們扔下的究竟是什麼,有錢些的直接扔碎銀子,沒錢的平民百姓自然是扔銅板。當然,一些喝的爛醉如泥的酒鬼,也會醉醉燻燻中把家中一個月的錢財掏出來當成了酒費。

他們扔下的銀子也就是白銀製造而成的碎銀子。中國的貨幣文化由來已久,銅幣,銀幣紙幣,這些是古時候的通用貨幣。而白銀這種說法卻誕生挺晚,在元朝時,世人方才習慣以白銀為稱,而不少酒家開始設置專門用來量白銀重量的秤,並且他們被允許裁剪白銀將其製作成我們在電視劇中常見的碎銀子。

所以,一些酒家的老酒客,其實他們的碎銀本身就是由店家製作而成,店家報出的酒價自然是和這些碎銀子的價值相當,通常,客人扔下的碎銀子,剛好是店家定下的酒價。所以,小二們對此也是一目了然,自然用不著心細點了。而是先忙活著伺候好這位爺離開,好讓他下次再度光臨本店。

而現代有一句詩也可以印證酒家和客人的灑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歌詞寫的很美,可背後卻是幾千年來的真實寫照。對於不少尋常百姓來說,他們的世界或許就是一個縣城的大小,他們一生也未曾走出過這個圈子裡,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這卻也造成了一種現象,村南出事村東知。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就會引爆當時沒有什麼娛樂方式的交際圈。倘若是吃酒賴人錢的懶漢,無疑會成為所有人的笑話,甚至走到路上,都會聽到有人在嘲笑自己的無恥行為。

在一個近乎封閉的環境下,倘若受到所有人的自發孤立。那日子過得得有多慘,所以,不賴帳,卻是因為不敢沾這麼點小便宜。

其實,金庸筆下那些與酒為伴的高手們的闊氣舉動,和真實歷史卻也沒有相差多少。畢竟就像超級英雄從不回頭看爆炸,倘若像武俠中的那些好漢,為了一些銀子斤斤計較,豈有大俠之風,所以,他們寧願給多也不可能給少,還最好要在小二追出來說客官給多了的時候,瀟灑的說一句,賞你了。

真實歷史上,那些官宦子弟同樣也是如此,吃酒不給夠酒錢,或者和店小二慢吞吞的要找銀,在他們的圈子裡恐怕是要被恥笑一輩子。所以,金庸小說的魅力或許就在於對真實歷史某種意義上的還原吧。

相關焦點

  • 誰是金庸小說裡最能喝酒的人?
    文:三杯君 | 整理:酩悅團隊誰是最能喝酒的金庸武俠人物?筆者調查發現,網絡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喬峰與令狐衝。喬峰應該屬於最能喝酒的人。他嗜酒且酒量非常大,酒的韻味滲透到他的骨子裡,整個人一如烈酒般豪邁耿介。
  • 金庸小說大俠成功之路,折射明清科技落伍的原因
    金庸金大俠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武俠作家之一,可以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皆都知道金大俠!而小說小中塑造的大俠如郭靖張無忌等早已經深入人心,為華人津津樂道。但是我們考證這下大俠習武成功之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絕頂武功基本是從前人那裡繼承來的,而自己的創新很少。比如郭靖:先是跟武功一般般但是俠肝義膽的江南七怪學武,是笨師傅教笨徒弟。後馬鈺道長偷偷傳他了些內功心法,郭靖武功才有所進步。郭靖到中原後,遇到北丐洪七公,學習了降龍十八掌。在桃花島,老頑童傳他《九陰真經》心法。加上他的苦練,終成一代大俠。
  • 金庸武俠中10句經典語錄,大俠風範,讓人熱血澎湃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名言,讓你在讀過之後仿佛走進了他的武俠世界。第一、真正的大俠,在他的心中一定是擁有大愛的,並且他願意為了國家和人民去犧牲自己的生命。第四、生而為人,有些人過得幸福,而有些人卻很悲慘,那怎麼樣才能在人生中得到解脫呢?只有光明,才能讓你感受到幸福。第五、以彼之道,還彼之身,別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樣對別人,才是你的生存法則。
  • 作品回顧:金庸小說在內地:從「毒草」到名著
    1995年,由北師大博士王一川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中,金庸位列20世紀文學家排行榜第四位,僅次於魯迅、沈從文、巴金,高於老舍、茅盾等名垂文學史的大家。當時的人們還習慣於把金庸與瓊瑤、鄧麗君並列為俗文化的代表,所以此排名一出,立即引起了學界和民間的巨大爭議。  在這場爭論中,北大中文系的幾位教授旗幟鮮明地支持金庸。
  • 金庸小說中誰活得最久?不是張三丰,而是一隻會飛的動物
    金庸小說中誰活得最久?不是張三丰,而是一隻會飛的動物張三丰是一代武林傳奇,在金庸的《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中都有出場,在前者中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後者卻已經是年過100的老人了。論武功,張三丰自創太極拳和太極劍,在《倚天屠龍記》中無人能敵,能打過張三丰的可能並不多見。論壽命,似乎也沒有比張三丰活的長得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金庸小說中,有名的壽星其實也沒有幾個。洪七公算是一個,射鵰小說中出場時已是白鬍子飄飄的老頭了,所以自稱「老叫花子」。可惜後來老叫花子和「西毒」歐陽鋒在雪山大戰後一塊死去。所以洪七公絕對不會比張三丰活的久。
  • 魏嬰對藍湛說的「當浮一大白」什麼意思?
    大家都知道陳情令中的魏嬰喜歡喝酒,但藍湛是一杯倒,其中有一次藍湛主動喝酒後,魏嬰說了這樣一句話「世事無常,當浮一大白。」(魏嬰)這句「當浮一大白」出自西漢劉向《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飲不醮者,浮以大白。浮,就是罰酒的意思,白:不是指白酒,是指罰酒用的酒杯。
  • 他為金庸寫續集,靠著《九陰九陽》被譽為大陸金庸,如今消聲覓跡
    所以他模仿起金庸的文風,倒也是像模像樣,至少有三分水準。金庸新的代表作自然是《九陰九陽》。這本小說是《倚天屠龍記》的續集。小說講述了大理段氏後裔段子羽的故事,劇情曲折誇張,文字流暢,其實讀起來味道還不錯。雖然是狗尾續貂,卻比那些文字粗糙的武俠小說好不少。段子羽最讓讀者記憶深刻的有兩點。一個是段子羽奇遇很多,武功無敵。
  • 金庸去世兩周年|他的出現引發了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
    金庸去世兩周年,大俠已遠行,江湖再無傳說。 金庸小說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對其的研究也經歷了從不成熟到正規化的過程。1966年4月22日,陳世驤在給金庸的第一封信中談了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人讀《天龍八部》的情況: 《天龍八部》必乘閒斷續讀之,同人知交,欣嗜各大著奇文者自多,楊蓮生、陳省身諸兄常相聚談,輒喜道欽悅……青年朋友諸生中,每來必談及,必歡。間有以《天龍八部》稍鬆散,而人物個性及情節太離奇為詞者,然亦為喜笑之批評,少酸腐蹙眉者。
  • 金庸小說明教第一高手,晚年隱居深山,卻被女人算計而死,很丟臉
    歡迎各路江湖大俠前來捧場!所謂「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間一場醉。」論到金庸小說裡功績最大的一位主角,小編認為當屬《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此人當年在江湖之中做了三件了不起的大事,第一:光明頂獨戰六大門派,當時六大門派乃是武林最大勢力,張無忌此舉幾乎就是挑戰了整個武林;第二:團結武林人士,這一點十分了不起,張無忌憑藉個人的能力化解武林各大派對明教的仇怨,自此中原武林團結一心;第三:光復漢人江山
  • 老外艱難翻譯金庸小說
    「現象級金庸體」陷翻譯難報導稱,金庸60多年前寫的「現象級」暢銷書很少有人翻譯,在英語世界冷冷清清。金庸的著作難翻譯是翻譯界公認的,據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同時,大師作品裡文化深奧,語言獨特,意境難以捉摸,令許多人望而生畏。
  • 白駱駝之爭:金庸是不是真的沒文化
    文/六神磊磊一金庸大概想不到,小說裡寫個駱駝,也能給自己寫出麻煩。他的小說好看,和這些萌物的賣力表演有不小關係。但是老爺子畢竟不是生物專業的,他寫的動物、植物常常被人質疑,惹來不少口水,比如他偏愛的一種動物——白駱駝。小說裡,白色的駱駝是一種很拉轟的動物,尤其在《射鵰英雄傳》裡最多,白駝山的少女們就是騎著清一色的雪白駱駝,在悠揚駝鈴聲裡出現的。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
    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
  • 蔡英文被稱滅絕師太韓國瑜自比令狐衝 且看臺政壇金庸人物譜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前天(10月30日)下午以94歲高齡在香港病逝,各界紛紛哀悼表達敬意。金庸影響華人世界甚巨,臺灣政壇有不少人是金庸迷。由於其小說刻劃人性入微,不少政治人物喜歡以金庸人物自比,也常有政治人物被比喻為小說中的角色。
  • 金庸的小說被譯成英文出版,把翻譯都難哭了……
    不僅僅因為獨特的「金庸體」語言,半文半白,間雜著律詩,四字格和成語典故比比皆是,感覺像是傳統話本小說。譯金庸之難,還因為更多是在翻譯文化,翻譯意境。郝玉青的《射鵰》英譯項目消息傳出後,許多中國讀者擔心那些五花八門的武功招數會把她和另一位翻譯打趴下。「其實名稱不難翻,」郝玉青曾在臺灣學習文言文,著迷於中華古文古詩之美。
  • 金庸小說中知名度不高的一部作品,卻是金庸全集中最現實的一部
    在江湖中做出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刀光劍影中,尋找一時的快感,豈不妙哉。所以我們看武俠小說,很少有以女主角獨挑大梁的戲,經常掌控全局,左右大事的都是男主人公。 在金庸的十五部小說中,最現實的莫過於《連城訣》了。拋棄幻想和意淫,講人性和社會,這才是最直擊人心,直見人性的作品。這才是能達到共鳴,感同身受的作品。
  • 駛向第三極:「鑿」山而上,與大俠華山論劍
    在一路走來的「大俠(DX)之旅」中,徵服山川之意越發明顯。說到華山,很多國人心中都會喚起對武俠江湖的嚮往,我們這些大俠(DX)就要前往華山論劍。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華山一直都是有著主角光環。《射鵰英雄傳》中提到的兩次華山論劍,第一次是定下了天下五絕,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第二次逼瘋了西毒,造就了郭靖大俠。
  • 天龍八部:當喬峰成為英雄,當人間少卻一人
    《天龍八部》是我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 作為武俠小說中的代表作品。
  • 這兩件寶物和倚天屠龍同源,皆神鵰大俠玄鐵所融,卻少為世人知曉
    前言:倚天屠龍的傳說在射鵰三部曲的倚天一作中,無疑代表了武林至尊和強悍傳承。似乎所有人都認為,只要尋得了兩件寶物,就足以在武林之上橫行稱霸。其實,這兩件神兵利器皆是楊過的玄鐵重劍和君子淑女劍所融,不過,除了這兩件寶物之外,其實,郭靖還融了另兩件寶物,只不過少為世人所知。
  • 金庸小說共有三門長生不老神功,最後一門太過陰險被洪七公阻止了
    歡迎各路江湖大俠前來捧場!所謂「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門神功是金庸小說裡最神奇的一門武功,當年天山童姥修煉這門神功之後,因為被李秋水破壞,結果必須每隔三十年返老還童一次,憑藉這一點也是諸多武林之人夢寐以求的絕世秘籍了。但是不知虛竹後來掌管靈鷲宮之後,是否也練了這門神功,如果虛竹也練了這門神功的話,那麼後世的鬥酒僧也許與他就有關係了,哈哈。二、枯榮禪功。
  • 動物·刀劍·宗教:金庸綽號裡的中國文化!
    祖龍是中國第一位皇帝,此後古籍中,這類以龍喻君的例子俯拾皆是。龍有了至尊的王權色彩,人們對龍也越來越崇拜,後來龍逐漸滲透進生活,例如金庸小說中「紫衫龍王」黛綺絲、「鬼門龍王」沙通天都有著很高的地位。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借「大俠」郭靖之口說出了他的俠義觀:「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裡的「大俠精神」就是俠義傳統與儒家的最高價值標準完美結合的產物,是成熟完整的武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