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金大俠是中國人最喜愛的武俠作家之一,可以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皆都知道金大俠!而小說小中塑造的大俠如郭靖張無忌等早已經深入人心,為華人津津樂道。
但是我們考證這下大俠習武成功之路,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絕頂武功基本是從前人那裡繼承來的,而自己的創新很少。比如郭靖:先是跟武功一般般但是俠肝義膽的江南七怪學武,是笨師傅教笨徒弟。後馬鈺道長偷偷傳他了些內功心法,郭靖武功才有所進步。郭靖到中原後,遇到北丐洪七公,學習了降龍十八掌。在桃花島,老頑童傳他《九陰真經》心法。加上他的苦練,終成一代大俠。最典型的是張無忌,父母雙亡後流浪江湖,被人利用逼迫,摔下懸崖,大難不死,得到了藏在老猿肚子裡的《九陽真經》,不僅治好了玄冥神掌的陰寒之毒,更是成為一流高手。後來在光明頂,誤打誤撞,進入明教秘道,在小昭幫助下,學會了寫在羊皮紙上的乾坤大挪移,成為絕世高手。

可見,在金大俠的心目中,好的武功都在古人秘籍裡,想成為高手,得到古人武功秘籍是不可少的,而獨創的武功確卻很少《射鵰英雄傳》裡各路大俠為一本《九陰真經》爭得是頭破血流,不亦說乎。
明清時期,中國人對科技的研究進入了一個誤區。明清時,中國出現了一些著名的科技著作,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霞客遊記》、徐光啟的《天工開物》以及宋應星的《農政全書》。這四部著作讓中國古典科技達倒了最高峰,但是卻少有創新,是對中國傳統科技進行了系統的高度總結,比如《本草綱目》,是對16世紀以前中國醫藥學的系統總結。也就是說,這時期我們的科技研究基本是在整理典籍,總結前人的經驗。所以遲遲沒有突破,沒有產生近代科技。
反觀西方,文藝復興後,思想解放,帶動了對科學的研究。日心說推翻了流傳2000多年、被視為天經地義的的地心說、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實驗,推翻了先哲亞里斯多德重物先落地,輕物後落地的錯誤結論、牛頓提出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說明物體運動有自己的規律,讓歐洲人膜拜的上帝從無生命物體研究領域裡無法立足。歐洲近代科技由此產生,而近代科技的研究方法是觀察和實驗,一切結論都建立在此基礎上。伴隨科技進步,工業革命出現,西方從此一日千裡,而中國日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當然,中國近代科技沒有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重農抑商的推行,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八股取士,文字獄的推行,導致知識分子思想被抑制、閉關鎖國失去和外界的交流。但是,對古人的迷信,對典籍的推崇,使我們不敢越雷池一步。我們不否定我們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比如屠呦呦受中醫的影響,研製出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驕傲。但是,我們要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才能不斷的進步,而不是沉迷在對古人古籍的迷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