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在福建農林大學開設明清小說選修課,選課學生多來自農學、林學、動物科學、生命科學等院系,專業與種植、養殖或培植相關。
福建農林大學校門
此前,我一直苦惱如何盤活這門課,也想向苗懷明老師學習開展「花式作業」,但「花式作業」難度也很大,一是選題難找,二來走心不易,特別是這種面向全校的選修課,學生都不是科班出身,積極性可能也會打折扣,很可能效顰不成,反倒尷尬。
但這個被我視做「所羅門王結」的難題,在請教了苗老師之後,居然迎刃而解。因此才有了「從『專業』視角解讀明清小說」的創意選題,即學生可以從自身專業出發,去發現明清小說中的相關元素,發表來自「專業」的見解。
得到苗老師的指點,我回校後馬上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建立課程群,發布作業要求,倡議交流討論;二是要求所有作業提交到群文件,奇文共欣賞;三是創建「小白說稗」的公眾號,選擇有趣或有意義的作業不定期推送(不願被推送公開的,作業中備註)。
「小白說稗」微信公眾號
建了群,學生當晚便開啟了版聊模式,各專業都在熱議,哪部小說、哪些選題關涉到自己的專業——
動物科學的:怎麼寫?
熱心甲:動物一堆啊,聊齋那麼多動物精……
動物科學的:動物科學其實是養豬。
森保的:請各位大佬幫忙想個點子。
熱心乙:論《西遊記》中妖怪如何保護森林?
熱心丙:論《三國演義》中火燒連營毀壞森林造成的後果?
農學的:我寫小說裡的主要食用農作物,感覺不大行的樣子。
熱心丁:養殖產業在明清小說中有涉及嗎?
軟體的:你們誰幫我想想古代哪裡有軟體先。
熱心戊:我帶著JAVA回古代?
熱心己:不考八股文考Python?
熱心庚:然後發現沒有用,古代沒有編程電腦。
熱心辛:同學,不要那麼死板嘛……
通過在線交流,了解到學科之間的差異,我將作業分為「老老實實摘抄類」與「腦洞大開闡釋類」兩種,前者要細讀文本,後者要自圓其說,學生自由選擇類別。作業格式簡明易操作,範文可參見「小白說稗」公眾號所發文章。
作者近照
在持續兩周的交流、互動後,最終提交了兩百多份作業。雖然本次作業極具「民科」特色,但因為題旨明確,學生既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又能夠提升學習明清小說的興趣,還催生出一些新鮮的見解。畢竟術業有專攻,若論起動物妖怪的品種、花草林木的品類,學動科、農學、林學的比學文學更專業。
特別要強調的,本篇總結,並不僅僅是為了匯報效果,而是不想因藏拙而藏私,希望能與更多教學一線的同道們分享苗懷明老師的創意,讓更多非專業的學生也能關注並參與到明清小說的學習中。
拋磚引玉,以下具體展開。
兩類選題
關於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魯迅先生也曾講過,他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不同而有種種。比起「民科」重災區的《紅樓夢》和老少鹹宜的《西遊記》,普通讀者對其他小說關注並不多。
選擇「老老實實摘抄類」作業的,大多是農林、社科類專業的學生,相對容易找到素材。以下僅例舉選題,代表案例見第二部分。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
農學:
《儒林外史》中的主要食用農作物,農學角度下為何劉璋政權可以撐十幾年而安然無恙,《西遊記》中的黃風怪在現代能幫助種植哪些農作物?論《西遊記》中人參果的營養價值及其栽培是否具有現實性,《西遊記》中火焰山的土壤形成、性質分析及治理方法,《西遊記》中各種水果口味分析,論除了強大武力如何碾壓制服《西遊記》六十四回的樹精,《三國演義》中最好的「示範田」——兗州,《水滸傳》中的108好漢新增一副業——農民,《紅樓夢》中出現的綠肥,《紅樓夢》中出現的農作物,《聊齋志異》中的梅花、《聊齋志異》中蝗災的形成以及治理方法等。
林學:
《西遊記》中比丘國那回八戒用耙築的真的是楊樹精嗎?論《西遊記》中植物妖怪的形象特點,從植物分布出發分析西行路線上氣候特點,《水滸傳》中的野豬林,《紅樓夢》中出現植物的不合理處。
劉建平繪《智取生辰綱》
動物科學:
《聊齋志異》中幼鴿軟腳症的病症及預防措施,《西遊記》中蜈蚣品種的鑑定與分析,論《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品種鑑定以及好色特點分析,關於明清小說中哮天犬的種類之謎,《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與李逵打虎的分析,論《西遊記》中牛魔王的品種鑑定以及性格特點分析,《西遊記》白龍馬與新疆伊犁馬種的結合分析,《紅樓夢》中的莊家送賈府年貨動物的介紹,九頭蛇身份之謎及其生理特徵,《西遊記》中黑熊精的相關信息,《西遊記》中牛魔王棲居地分析,《西遊記》第五十五回中悟空被蠍子精蜇了星官如何救治,《三國演義》中劉皇叔躍馬過檀溪中的盧馬能成功的原因。
風景園林:
《紅樓夢》中大觀園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紅樓夢》中個別植物的食療作用,論花果山的園林設計。
中藥資源與開發:
以中醫學角度觀黛玉不足之症,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老中醫,《封神演義》中的中醫藥,《三國演義》中華佗的用藥方法,諸葛亮的養生之道——如何擁有精緻的睡眠,《水滸傳》中經常用到的蒙汗藥是怎樣製成的,《紅樓夢》中寶釵服用的冷香丸的特別之處及其功效,用中藥的視角來看紅樓夢中的神奇藥丸——人參養榮丸、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等等。
《儒林外史學術檔案》,甘宏偉、白金傑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選擇「腦洞大開闡釋類」的,多是自然學科,特別是新興學科類的學生。有些專業很難找到切入點,但也沒難住有創意的學生。也列舉幾例,略附闡釋:
生物技術:
孫悟空猴毛分身之論克隆猴——孫悟空用毫毛變作小猴便是利用了生物學中的細胞的全能性,它的毫毛包括含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分化了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動物體的能力,可以發育成為和孫悟空一樣並具有悟空部分神通的個性。
各種妖怪應該有生殖隔離——各種妖怪應該有生殖隔離,仙人可能是血型中的O型血,可以和所有物種談戀愛,結婚,並產下後代,而且與其他物種的基因相比,仙人都為顯性,即後代基因型會優先表達仙人遺留下的基因。
《西遊記》中的生物學知識——妖鬼可以變化身形,或人或狐,基因型改變、表型改變。妖鬼早早地掌握了現代生物技術。妖鬼受傷能自愈,斷肢能重生。
我們人類進入20世紀才發現細胞具有全能型,經過一個世紀的研究才確定幹細胞擁有可以分化成新個體的能力,才可以利用醫學手段研製器官,使身體擁有新組織,新器官。
我們用篩選,組培等技術使這些新組織,器官更全能,長久研究也不能肯定器官功能一定會進化。而妖鬼卻早早的掌握了這些,擁有自愈能力,不死之身。
《西遊記》中白骨精為什麼想吃唐僧肉——白骨精是因為體內有噬肉菌,這種金黃色葡萄球菌通過寄生進入白骨精體內,產生多種大量毒素,侵蝕肌肉和身體組織,遍布白骨精全身,能夠抑制這種細菌室生長的只有一類細胞——粒細胞,NK淋巴細胞K淋巴細胞。
一百回中,唐僧無論經歷什麼樣的狂風暴雨,看似白淨瘦弱的身體並未有炎症和病症出現。可見他體內免疫細胞數量達到一個峰值,白骨精迫切想要吃掉唐僧的原因。
清粉彩大鬧天宮神仙人物紋瓷板
應用化學:
《水滸傳》中盧俊義食用水銀致死有明顯化學常識錯誤——水銀升華銀蒸汽毒性很大,口服水銀需要0.3-0.5g,才能致死。
《水滸傳》中盧俊義應該是汞中毒。但按照書中的描寫,盧俊義根本沒有意識到酒菜中下了毒,這是明顯不科學不現實的。因為口服水銀致死需要一個比較大的劑量,水銀還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對口腔黏膜有著極強的刺激性,所以盧俊義口服水銀沒有發現不合常理。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西遊記》中的照妖鏡——出現四次,與今天的AR技術異曲同工。如今的AR形式主要是識別——數據分配——接收。
早在神話故事中,便出現了AR的類似形式——照妖鏡。現今智能識別、雲服務、大數據等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古代神話傳說的照妖鏡功能。
當然,科技的進步還實現了許許多多古時人們停留於幻想的「超能力」,相信在未來,我們現今所期望的神話「寶物」,也終會被「鍛造出爐」。
論《西遊記》中各類法寶與物聯網的分析——法寶是吳承恩在不自覺間對現代物聯網的一種預言。如意金箍棒、紫金葫蘆——語音控制;唐僧緊箍咒——語音密碼;佛祖帖子——指紋識別。
總結:科技的進步從某種角度是後來人不斷實現神話的過程。如嫦娥奔月,今日人類登上月球,如幻想千裡眼、順風耳,手機已經實現。現在我們可能還不能實現的一些神話,但是只要科技繼續進步,未來的科技就是今日的神話。
朱梅邨繪《三打白骨精》
電子信息工程:
如果三國演義中出現即時定位系統——戰爭方式會發生改變,不能更好的利用對方的消息不對稱的優勢,歷史將被改寫。
以上兩類選題限於篇幅,不能一一枚舉,全文將擇優在「小白說稗」公眾號上選登。
幾個案例
動科、生科視角
動物科學、生物學是農林類高校的重點專業,恰好動物(不論成精與否)也是明清小說的重要角色。隔行如隔山,如果讓動物科學的學生去研究小說人物的原型,可能不大合適,但是若要讓他們去研究小說中動物的原形,他們肯定會出更專業的闡釋。以孫悟空、豬八戒、牛魔王三者為例。
(一)孫悟空的原形是猿是猴?
「古今馳名第一妖」的孫悟空是猴還是猿,是舶來品還是國貨?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此前孫悟空的原型眾說紛紜——胡適說是進口的哈奴曼,魯迅說是國產的無支祁,但從動物科學的角度來看,兩種說法都有待商榷。
民國雕瓷粉彩孫悟空
因為哈奴曼是印度長尾葉猴,無支祁是一種白首青身的巨猿,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不符。動物科學李佳豪同學根據其形貌特徵推斷,孫悟空可能是川金絲猴,而生物信息學的劉珊珊則認為,孫悟空可能更多參考了國產獼猴的形象,理由如下:
(1)如來說它是混世四猴中的靈明石猴——靈明,即聰慧,對應本次元智商較高的猴子種類。
(2)孫悟空的品相「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倒像是個食松果的猢猻」,且有尾巴。
(3)書中提到孫悟空以「獼猿為親」,並且「與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獼猴也」。虛構的六耳獼猴應該是獼猴的變種,根據張俊明對五種獼猴屬cytb基因的同源性進行比較試驗可知(參見張俊明,《中國獼猴屬進化分析及物種特異性遺傳標記的研究》,福建農林大學2008碩士論文),各獼猴之間同源性比例最高可達到97.5%,因此孫悟空與六耳獼猴親緣最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所以才會連神仙都分辨不出。
綜上,基本可以確定,孫悟空是國產獼猴的一種。
(二)豬八戒是黑豬還是白豬?
加拿大豬年生肖郵票《豬八戒》
首先,豬八戒身上體現了鮮明的家豬特色,它的生物特性和行為特點也與之一一對應,如:因為食性廣泛、利用飼料轉化成肉品的效率高,所以貪吃;因為生長期短、發育迅速、沉積脂肪能力強,所以貪睡;因為性成熟早、繁殖率高、世代間隔短,所以好色;因為嗅覺和聽覺靈敏、視覺不發達,所以膽小;因為群居行為、母性行為、後效行為,所以戀窩。
因此,每次八戒遇到危險,都張羅回高老莊,也是家豬的特色,因為當一頭家豬在外面受到打擊,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回到他那舒適的豬圈裡。《西遊記》的作者應該具備相當的動物知識,才會塑造出這樣生動的豬精形象。
但是,豬八戒具體是哪一個品種的家豬,還要從《西遊記》中的描寫去發現真相。
書中寫到八戒的形象:蓮蓬吊搭唇(長嘴)、蒲扇耳(大耳朵)、獠牙鋒利、圓眼如電光、腦後有鬃毛、體格胖黑、身體粗糙,李佳軒同學在匹配中國優良地方品種資源後,發現與東北民豬最為相似。東北民豬是東北地區一個古老的的地方豬種,有著產仔多、肉質好、抗寒、耐粗飼的突出優點。
然而,在世界地方豬種保護名錄中位列第四位的民豬近年來卻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因為大白豬等外來洋豬大量進口中國,民豬被擠出了市場,甚至瀕臨消失的邊緣。就連央視86版《西遊記》中的豬八戒,也選擇了白豬形象。
關良繪豬八戒
豬八戒的由黑變白,還能看出中國家豬品種的變遷。
補充一點,《西遊記》《封神演義》中二郎神的細犬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豢養歷史,但兩千年前後,國外獵犬品種大量進入中國,中華細犬逐漸被靈緹犬和惠比特犬所代替。外來物種的侵入,由《西遊記》可見一斑。
(三)牛魔王是印度神牛還是西藏白犛牛?
牛魔王的原型有印度神牛一說。因為牛魔王身居火焰山、戰鬥力強,可以對應婆羅門牛具有良好的耐熱、抗寄生蟲、耐粗飼、環境能力強等特點。
書中寫到牛魔王的原形是「一隻大白牛,頭如峻岭,眼若閃光」,結合牛魔王現身地是火焰山——有中國西北疆藏一帶的說法,吳培銘同學匹配出牛魔王最接近西北高原的白犛牛。
作為世界稀有的犛牛地方類群和遺傳資源,白犛牛被單列為不同於高原犛牛的國家家畜品種,並獲得「高原白珍珠」的美譽。白犛牛體形高大壯碩,肌肉發達,毛長耐寒,善爬坡,力氣大,可馱載重物。也合乎「四海有名稱混世,西方大力號魔王」的說法。
根據百科:白犛牛也是高海拔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西去拉薩、印度、尼泊爾,北上新疆,東進蒙古,南下內地,承擔負載馱運的重任,是名副其實的「高原之舟」。
連環畫 《牛魔王出世》
從地理分布來看,白犛牛與火焰山似乎更配。
補充一句,若根據《西遊記》中妖精真身的地理分布,說不定可以繪製出一幅新的取經地圖。
蜂學視角
福建農林大學的蜂學專業於2009年獲批教育部一、二類特色專業建設店,2014年入選國家卓越農林計劃,所以從蜂學視角談明清小說中的蜂類品種和蜂蜜食用,還是有專業底氣的。舉兩例:
(一)《聊齋志異》暴露了蒲松齡的蜂學知識的欠缺
《聊齋志異》中有兩篇與蜂相關的小說:《蓮花公主》與《綠衣女》。
首先,蒲松齡對蜂類有過一定的觀察和了解。
《蓮花公主》寫到公主使者是「褐衣人」,公主所居「疊閣重樓,萬椽相接,曲折而行,覺萬戶千門,迥非人世」,所奏音樂「音聲幽細」等,寫出了蜜蜂的形態、聲音與巢穴特點。
《綠衣女》寫到蜂女懂一些音律,經常關注書生學習,並會寫「謝」字,是對蜜蜂會「舞蹈」、有學習能力的認識(蜂類腦部有蕈狀體的結構,能幫助蜜蜂進行記憶和學習行為)。
但是,蒲松齡對蜂類的描寫存在常識性錯誤。
戴敦邦繪《蓮花公主》
《蓮花公主》中君主是雄蜂,這並不合實際,因為蜜蜂中蜂王、工蜂均為雌性。
《綠衣女》中的蜂女並非蜜蜂,因為她「綠衣長裙」「腰細殆不盈掬」,應為青蜂,而青蜂是一種非常兇猛的肉食性昆蟲,它會將自己的卵產在蜜蜂、胡蜂的巢穴內,「借巢產卵」,幼蟲會吃掉寄生巢中的食物或幼蟲,不是小說中所說的「我並不是能吃人的」善類。
假如蒲松齡了解青蜂的習性,故事可能會發生顛倒性變化:《蓮花公主》變成女兒國,《綠衣女》角色會反轉,那個深夜上門的綠蜂女可能是蓄意作惡的妖怪,而結尾處象徵惡勢力的蜘蛛則反轉為挽救書生的大恩人。
(二)袁術喝不到蜜水,為什麼會吐血身亡?
《三國演義》中寫到袁術臨終「渴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的細節。普泰然同學從蜂學角度分析袁術死因,有兩點。
首先,三國時期,蜂蜜製品十分珍貴,一般進貢給王公貴族,是身份的象徵。而袁術出身名家,肯定有長期食用蜂蜜的資本和習慣。
清繪本《徐璆殺袁術獻曹操圖》
其次,古人認為蜂蜜性中清熱,補中潤燥,具有止痛解毒消暑的功用。江亭本就勝暑難當,袁術又在物質匱乏時接連逃跑了幾天,糧食只剩小麥三十斛,將士們都不夠吃,而袁術反倒嫌飯粗難下咽。
可知袁術應該有中暑跡象,因此想喝蜜水來解暑。但當時袁術大勢已去,皰人飽含哀怨與無奈的一句「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提醒了袁術今非昔比,大勢已去,內心煩躁、暑情更加嚴重,內外交加,以致吐血鬥餘而亡。
在三國時期尚是奢侈品的蜜水,到了明清則走入日常生活,體現在《紅樓夢》中,蜂蜜廣泛用於配藥和製作甜品。從《三國》到《紅樓》,可以看出蜜蜂產品的發展從古到今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和普遍化。
農學視角
中國古代以農為本,學農學的同學對國計民生、糧食蔬菜會特別的關注。
《三國演義》郵票
他們看《三國演義》,會關注到糧食基地對於保國安民的重要意義。
分析袞州糧食高產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袞州地處華北平原,地勢平坦,適宜耕種;且處於黃河下遊,河湖眾多,灌溉水源充足;土壤為棕壤或褐色土,耕性良好,有利於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二是人文因素,「操在袞州,招賢納士」。眾多人才包含農業人才。
在主客觀因素都具備的情況下,曹操才能在袞州成功推行屯田制,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而他的對手劉備,則不是一個農業人才。
他們看《西遊記》,會從第八十七回「鳳仙郡冒天止雨,孫大聖勸善施霖」體會到農業要素——水的重要性。提出現代農業可以通過先進的農業基礎設施來完成許多我們先輩無法完成的事,使當下的農業更加具有獨立性,但不是說完全不用靠天吃飯,是農業大國,卻不是農業強國。諸多不平衡不充分,水資源的分布尤為明顯。也會從黃風怪身上,想到如何合理地使用它。
如果在現代,可以僱傭它製造沙地,為沙地農作物如大豆、西瓜提供更多的種植區;也可以利用菌草技術,牽制黃風怪——菌草技術在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治理砒砂巖、改良鹽鹼地等方面投入小,效果好。
之所以如此「門清」,因為福建農林大學擁有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菌草技術科研平臺。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
他們看《聊齋志異》,會關注書中提到的蝗災並探討其形成以及治理方法,認為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
他們看《紅樓夢》,會關注到裡面的肥料。認為黛玉葬花其實在製作綠肥,當代人們更喜愛快速經濟效益,落葉落花已不需要特意去尋來作為綠肥使用。
他們看《儒林外史》,會關註裡面的主要食用農作物,提出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僅僅是小麥和水稻這兩種農作物就可以演變出這麼多種食物,學農學的要想辦法以後更好的培育農作物。
用「專業」視角看小說,特色由此可見一斑。
兩點總結
首先,本次「花式作業」,收穫了許多有趣的靈魂,新鮮的見解。
以上略有述及,補充一點,這篇總結耽擱了很久,因為年前突然爆發了疫情,開始是心系武漢的師友,迅即緊張氣氛瀰漫全國,導致無心撰文,待到細看作業時,發現農林類的學生對生態格外關注,他們更關心生態環境,將來也是生態建設的生力軍,因此從生態層面再贅述一下。
聊齋年畫
動物醫學的大多愛護和同情動物,如蘇進博同學整理了《聊齋志異》中正面善良的動物形象,認為蒲松齡極少描寫動物作惡害人的形象。提出《毛大福》篇中的狼都懂得知恩圖報,可謂獸面人心,比現實生活中那些忘恩負義的的獸面人要強不知多少倍。
陳代仙同學分析《聊齋志異》卷四的《小獵犬》時,感嘆這個世界有很多像小獵犬這樣可愛的動物,它們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但卻沒有人的自私和貪婪。只要你稍微對它們好一點,就能得到回應,它們也會為你付出,哪怕是生命。
因此,如果人類多關注生態,少一些利害往來,這個世界肯定別有一番風景。林學同學在提到野豬林時,會講到野豬林之所以生長茂盛,是與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相關,但後代過度開發,導致野豬林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水產養殖學專業的謝宏君同學分析《聊齋志異》中的女神白秋練,應該是比較罕見的白鱘精。
作者在做學術講座
他最後綜述道:「總而言之,如果有一個像白秋練這樣子的女神倒追我,哪怕有父親的反對以及龍王的阻撓,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和她在一起的。但是,對於美麗的事物我們給予欣賞以及敬仰的態度就好,不要去傷害它們!
由於過度捕撈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其它原因,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如今白鱘瀕危狀況已不亞於大熊貓,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用不了幾年它可能永遠消失!
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不要去破壞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那些很好吃的魚子醬極有可能是以失去它們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他提交作業不到一月,2020年開年,網上即登出了「白鱘滅絕」的熱搜,閱讀量數以億計。
其次,本次花式作業,無論其中是一本正經的摘抄談心得,還是腦洞大開的拉郎配,都是基於自娛自樂的前提,說是「專業」視角,絕不是在強調水準,而是強調學科,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算通關。
聊齋郵票
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作業難免良莠不齊,有些借鑑了網上的觀點,還需要思考,如何更充分地調動和引導學生,涉獵更多的小說文本,並將這種關注持續到課堂外。
作為刊登這些作業的公眾號「小白說稗」,在命名上也表明了這樣立場:我們實際上是一群學術小白,其中觀點請大家不要認真計較。
如果想要對古代小說有正統和深入的學習,對其學術的主流成果和前沿動態有特別的關注,還請關注「古代小說網」微信公眾號。
曲終奏雅,拋磚之後,期待引出更多有趣的「花式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