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科學家認為,恐龍滅絕的最根本的原因,或許不是因為隕石

2021-01-14 科技耶

恐龍在6500萬年前突然消失的原因是專家們有不同的觀點,而且大多數支持小行星撞擊理論。

然而,中國學者得出結論,恐龍蛋殼從厚到薄到消失的過程已經持續了一萬多年,所以碰撞理論是不合邏輯的。研究現存的冷血動物和熱血動物的習性,特別是與恐龍同時生存的「原始龍」(鱷魚)的習性,是揭開恐龍滅絕之謎的關鍵。

地球溫度的變化是影響生命變化的基本因素

地球正在由火球逐漸冷卻,這是由科學界決定的。它的冷卻過程,約39億年前進入地殼,約35億年前形成大氣和海洋,地球的溫度從自身的熱量到太陽輻射佔主導地位。據推測,當時海水很熱。根據能抵抗近100攝氏度高溫的細菌推斷,地球上的液態水可能會產生生命。

大約25億年前,當海水冷卻到對生命更友好的水平時,地球上出現了生命。因此,生命與地球的溫度密切相關。太陽輻射逐漸減弱,冷卻是大勢所趨。由於未知的原因,地球的溫度會周期性的變化,第一次大規模的冰期發生在5億多年前。生物大爆炸和大滅絕反映了不同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氣候由冷變熱可能是主要因素。

恐龍生存環境條件和生活習性的推定

資料表明,二疊紀冰川分布廣泛,造山運動劇烈,乾旱嚴重。早三疊世第一次大滅絕的發生,促進了生物圈的重要演化,促進了生物圈由中至晚三疊世向溼熱過渡。大約2.5億年前,肺泡爬行動物進化出了恐龍和最早的鱷魚,侏羅紀恐龍成為了佔統治地位的星球。當時全球氣候溫暖溼潤,晝夜差別不大。溫度可能與恆溫動物的體溫和禽蛋的孵化溫度基本相同。

這是因為恆溫動物和家禽的蛋的孵化溫度世代繼承了動物的自然環境的長期適應溫度,因此推測,當時地球的平均溫度是37攝氏度。在這樣溫暖的環境中,動物不需要保暖,並且已經養成了很多動物溫血和恆溫的習慣。鱷魚是唯一存活至今的「第一條龍」。鱷魚有20多種。它是一種溫血冷血的兩棲動物,產卵。它自然孵化,沒有孵化的習慣,但它有埋蛋的習慣。其自然孵化溫度應反映當時的溫度。鱷魚現在在自然條件下只孵化40%。人工控制溫度從26% ~ 42%,孵化率達90%。氣溫低於30攝氏度的為女性,31攝氏度時為15%的男性,39%的男性。鱷魚有埋蛋的習慣。根據這一分析,當時地球表面溫度為31-38攝氏度。

數據還顯示,當時地球上有茂盛的植物和茂密的森林。食草動物有豐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那時,大氣中的氧氣含量是現在的150%。

恐龍有著豐富的食物,沒有天敵,長著長長的脖子和高度來吃樹葉,身體變得越來越大,最大可達15米,體重可達100噸。恐龍可以長那麼大,大氣中的高含氧量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這種恐龍的巨大體型現在已經讓人無法忍受(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象,體重超過4噸,鯨魚只能在浮力海水中生存,不能超過恐龍個體)。根據當時諾第留斯號化石的18條生長線,估計當時為每月18天。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要近得多,只有目前距離的65%左右。恐龍長大的原因可能與大而明亮的月球引力對地球的影響有關。

從侏羅紀晚期到白堊紀中期,地球溫度下降,一些動物和恐龍滅絕。但由於溫暖的環境,有許多新物種的動物和恐龍蓬勃發展。特別是食肉恐龍的出現,導致了動物和恐龍向盔甲和長角的方向發展。由於指甲不能長出毛髮,孵化和埋葬恐龍蛋的習慣給恐龍自身的滅絕帶來了災難。

恐龍滅絕的根本原因

恐龍出現在三疊紀中晚期,侏羅紀統治著地球,大約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消失。近2億年的時間,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重要的變化是白堊紀晚期地球溫度的下降,那時鳥類可能長出了豐滿的羽毛。到白堊紀末期,地球的溫度大約在6500萬年前發生了變化,達到了現在的水平(在那個時期有波動,現在有上升的趨勢),比恐龍繁盛時期低了20%左右。

熱血恆溫器,如無毛恐龍,其體溫應與現有恆溫器相同(高於或低於36攝氏度)。從恐龍蛋化石遺址的現狀來看,恐龍沒有埋葬恐龍蛋的習慣,它是自然孵化的。蛋的孵化溫度應與溫血恆溫的家禽蛋在37攝氏度左右的孵化溫度基本相同。從三疊紀、侏羅紀到中白堊世,氣候溫暖,植物繁茂,為恐龍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溫度由暖變冷是對所有物種的考驗,適者生存,淘汰不當。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和抵禦寒冷,一些人進入沉積物和冬眠在洞穴,如鱷魚。有些人留長髮來保護他們的體溫,如動物和家禽。因此,存活下來的海龜和鱷魚可以鑽到沉積物中並埋蛋。

它們還能確保自然孵化,它們的幼崽能熬過冬天。動物和家禽用它們的羽毛和孵化的蛋來避免災難,所以它們沒有滅絕,進化在繁榮中出現。恐龍和在三疊紀發育起來的絕大多數其他動物已經變得越來越難以在冬天生存,因為它們無法孵化,也無法在自然溫度下孵化。出生時的指甲皮膚和毛髮無法生長的動物出生後會凍死,後代將無法繼續生長。滅絕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

恐龍是一個龐大的產卵家族,它已經延伸到海洋,如蛇頸龍。

長期溫暖環境下形成的恆溫和溫血習性使生活在水中的恐龍在陸地上繁殖,孵化溫度僅為37%左右。由於沒有孵蛋和埋蛋的習慣,當氣候變冷時,就會發生分化和解體:它們大多不適應地球的冷卻,有的可能直接被凍死;植物也受到影響,恐龍的食物越來越少,體型逐漸變瘦,蛋殼變薄,孵化率降低。經過近一萬年的奮鬥,他們終於走向了滅亡。只有少數物種長出羽毛,成為鳥類和野獸,發展成新的動物種群,並出現新的繁榮。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放

一個丟失的異世界,曾在山海經裡面提過,可能是真實存在的!

史料發現中西歷史竟起源於同一個地方,據說那裡隱藏著地球的秘密

科學家發現地球核心秘密!原來地球才是太陽系最大的「土豪」

快看看都有誰「在看」呢

↓↓↓



相關焦點

  •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
    恐龍是因何滅絕的?科學家認為,隕石撞擊並不是根本原因!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也是有一定的生物存在的,不過他們收到了各種各樣的環境變故影響而在地球上消失不見,就比如恐龍就是一個科學家們認為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而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界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食物短缺,有人說火山爆發。
  • 科學家發現,隕石撞擊並不是恐龍滅絕的全部原因,原來因為這樣!
    恐龍早已走向衰敗,隕石撞擊只是加速進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關於第5次生物大滅絕,多數人認為都是有一顆隕石所造成的,這個隕石如城鎮般大小直徑高長達10公裡。這顆隕石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在6600多萬年前,這顆隕石撞擊了墨西哥,萬是地球的氣候發生突變,而與此同時,地球的霸主恐龍也是逐漸的走向了滅亡。最近有人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那次撞擊被專家們稱為西克蘇魯伯撞擊事件,最近一個英國研修小組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早在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發生之前,絕大多數的恐龍都已經在走向衰落的道路之上了。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恐龍是如何滅絕的?
  • 火山爆發導致恐龍滅絕?美科學家:隕石撞擊才是真相
    因為在印度發現了6600萬年前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痕跡。有科學家據此認為,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才引發了地球氣候變化,恐龍無法適應新環境,才走向了滅亡。那麼,究竟哪一種說法才靠譜呢?據衛星網消息援引門戶網站Phys.org報導稱,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得出結論,導致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元兇是巨型隕石墜落,而不是像以前認知的那樣,是由火山爆發引起的。
  •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專家認為卵生或為根本原因
    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專家認為卵生或為根本原因  1月5日消息,地球上的哺乳動物都是胎生,而鳥類一般採取卵生來繁殖後代。但是在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這種甚至比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大象還要龐大數十倍的生物,居然採用卵生這種繁殖形式。
  • 隕石撞擊地球or火山噴發?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找出事情的真相併不容易,而且關於白堊紀時期,恐龍和其他地球居民的死因,眾說紛紜:有一些貌似有理有據,有一些則荒唐至極。目前,科學界有兩種主流觀點:一種認為恐龍滅絕是因為發生了星際碰撞,另一種則認為這更多要歸咎於地球本身。 從天而降的死神?
  • 恐龍為什麼滅絕?科學家發現巨大隕石坑,或許與行星撞擊有關!
    在遙遠的恐龍時期,曾經就有一顆小行星光臨了地球,才使得恐龍時代落下帷幕。科學家在探索隕石的奧秘過程中,就發現過一個隕石坑,經過多方面的研究,科學家猜測,這個隕石坑也許就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隕石坑形成時間與恐龍滅絕時間非常接近這個隕石坑位於墨西哥,是全世界最大的隕石坑,叫做「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專家推測這個隕石坑大概在6500萬年前就形成了,與恐龍滅絕的時間相差無異。
  • 我們終於發現,隕石撞擊不是恐龍滅絕的絕對原因
    原標題:我們終於發現,隕石撞擊不是恐龍滅絕的絕對原因 DeepTech深科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傾力打造 地球歷史上最大的物種滅絕:6600萬年前一顆隕石撞擊墨西哥灣,平靜的地球氣候突變,烏煙瘴氣,地球霸主恐龍從此走到命運盡頭。然而,故事並沒有這麼簡單。大滅絕就如同一部虐心的瓊瑤劇,跌宕起伏。一個英國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表明:早在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之前,絕大多數恐龍亞種就已經開始走向衰落了。
  • 恐龍滅絕是因為小行星?科學界起爭議,或許有其他的原因!
    恐龍滅絕的原因就是如此龐大的生物,卻在6500萬年前因為一場意外的出現而滅絕。通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恐龍化石,我們對它有了初步的了解,而科學家們更想知道的是,恐龍這種龐然大物是如何在地球上消失的,真的只是簡單的,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嗎?
  • 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科學家推測,可能是溫室氣體
    而恐龍滅絕的原因,大家公認地認為其實是由於行星碰撞地球,導致地球環境變化,最後恐龍無法適應變化了的地球環境,走向了滅絕。,但是恐龍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徹底滅絕的,科學家們仍然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所以說關於恐龍滅絕事件,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未知。謎題之一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顆行星的隕石到底是哪個?有人認為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因為這個隕石坑有一百八十千米的隕石坑,而行星則是有十千米。從這個數據可以得出當時的撞擊力有多大,造成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毀滅性的,足以導致恐龍的滅絕。
  • 科學家推測: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不是餓死凍死,而是熱死的
    而恐龍滅絕的原因,大家公認地認為其實是由於行星碰撞地球,導致地球環境變化,最後恐龍無法適應變化了的地球環境,走向了滅絕。,但是恐龍到底是在什麼時候徹底滅絕的,科學家們仍然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所以說關於恐龍滅絕事件,我們仍然還有太多的未知。謎題之一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那一顆行星的隕石到底是哪個?有人認為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因為這個隕石坑有一百八十千米的隕石坑,而行星則是有十千米。從這個數據可以得出當時的撞擊力有多大,造成的結果也可以說是毀滅性的,足以導致恐龍的滅絕。
  • 侏羅紀恐龍滅絕真實原因:小行星撞地球導致
    相信許多人都清楚一個知識,在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到時當時地球中的霸主恐龍走向了滅絕的道路。不過還有更有趣的事情發生,有科學家提出理論早在2億年前,正式因為一個小型的撞擊,幫助恐龍得到發展,使他們逐漸走向地球霸主的地位。
  • 這種神秘的暗物質,居然也被認為是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
    這些問題科學家們特別感興趣,也特別想解答。為什麼古生物學會成為我和許多科學家的愛好呢?這或許是因為我們要到大自然中從事相關工作,我們的工作地點經常是美麗而又人跡罕至的地方。比如,天山腳下。大家看,這不是明信片上的天山,這是真正的天山,山好像真的在天上。
  • 科學家確認青海火流星來自小行星帶,與滅絕恐龍的那顆隕石同源!
    在六千多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撞擊到了地球上,導致地球發生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科學家後來確認這顆小行星是來自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這片狹小的區域裡至少有4000顆差不多質量的小天體,這些小天體會偶然脫離小行星帶闖入地球,我國的地質學家認為12月23日青海玉樹境內的火流星就是來自小行星帶
  • 新發現:科學家否認廣泛流行的恐龍滅絕論!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
    但還有另外一種理論流傳在古生物學家圈子裡,只是公眾很少對此提起興趣有很多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和小行星撞擊屬於巧合,即使6500萬年前那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沒有撞擊到地球表面,恐龍或許也會滅絕,只不過時間上的巧合讓小行星背了鍋。
  • 恐龍滅絕真的是因為隕石撞地球嗎?
    我們都知道大約6600萬年前,一個九公裡寬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引發了白堊紀古生物滅絕事件,那恐龍的滅絕真的是因為隕石撞地球造成的嗎? 關於恐龍死亡的最著名的理論之一是阿爾瓦雷斯假說,該假說以父子二人路易斯和阿爾瓦雷斯為名,在1980年,這兩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觀念,即6600萬年前,一顆流星撞擊了地球,使大氣中充滿了碎屑,從而極大的改變了氣候。
  • 恐龍大滅絕的真正原因,「隕石撞擊說」再添新證據!
    恐龍,作為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1.6億年之久的地球霸主,其滅絕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科學家們也對恐龍滅絕的原因進行了各種猜想,包括氣候變遷說、物種爭鬥說、大陸漂移說、地磁變化說、植物中毒說、酸雨說、隕石撞擊說等多達20餘種猜想,說法千奇百怪。
  • 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有的或許我們都沒聽過,就根本看不到了
    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有的或許我們都沒聽過,就根本看不到了世界上有各種各的動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動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滅亡了,比如曾經的霸主恐龍,直到現在,地球依舊每天都有動物滅亡,地球上最瀕危滅絕的生物。
  • 恐龍滅絕的原因:關於恐龍滅絕的七種原因
    在遠古時代恐龍是這一片世界的霸主,但是最後滅絕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恐龍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於是人們對恐龍滅絕做出了很多猜想,有人認為是行星撞擊地球,也有人認為火山大爆發、還有氣候變遷等等一些說法,下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 英媒:恐龍滅絕是不是因為小行星撞地球 科學家反駁
    中國小康網11月19日訊 老馬 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不同意在古生物學家圈中頗有市場的這種假設——6600萬年前、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前,恐龍已經開始消失,而且,無論如何這都是無法避免的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