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市實現三維結構生物轉盤國產化
6月4日,重慶川儀環保汙水處理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通過三維結構生物轉盤處理過的工業用水。
記者 梅垠 實習生 董郝成澤 攝
三維結構生物轉盤汙水處理廠模型。
本報訊 (記者 張亦築)用三維結構生物轉盤進行汙水處理,佔地面積小、運行能耗低,建在城市小區內也不會產生惡臭,還能實現汙水循環利用。6月4日,記者從市科委獲悉,承擔重慶市科技專項「三維結構生物轉盤水處理成套裝置的研發和產業化」的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環保工程分公司(以下簡稱川儀環保),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已實現三維結構生物轉盤完全國產化,並已投入實際應用。
在川儀環保汙水處理區,記者看到,一臺全封閉的三維結構生物轉盤正在忙碌地工作,它要負責整個廠區的汙水處理。雖然建在廠區內,但記者湊近了也聞不到一點臭味。而汙水經它處理後流入一旁的水池中,已變得很乾淨。
「這種新型生物轉盤尤其適合中小規模汙水及工業廢水處理。」川儀環保總經理梁音介紹,生物轉盤工藝是一種生物膜法處理技術,它是利用轉盤作為載體生長繁育微生物,微生物通過攝取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使汙水得到淨化。該技術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
川儀環保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在碟片材質、結構設計、工藝特性等方面均進行了優化。與我國目前廣泛採用的中小規模汙水處理工藝相比,新型生物轉盤擁有諸多優勢。比如,生物轉盤的佔地面積,比常見的人工溼地、人工快滲汙水處理系統至少減少2/3,汙水處理所產生的剩餘汙泥也減少30%-60%。「生物轉盤的運行維護很簡單,一定程度上可實現無人值守運行,關鍵是能耗低。」梁音稱,以一臺日處理能力為200噸汙水的生物轉盤為例,它的運行功率不到0.8千瓦,與一臺1P空調大致相當。
據了解,汙水經生物轉盤處理後,其水質能達到國家一級B標準,部分指標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滿足城鎮、鄉鎮以及村莊的排放達標水質要求,不會再造成環境汙染問題。如果用來進行綠化灌溉和道路清潔,可實現水的循環利用。「這種方式讓小區、村莊實現了分散化汙水處理,相比集中處理來說減少了管網建設,降低了汙水處理工程的投資成本。」
據悉,該新型生物轉盤已在重慶市部分區縣開始應用。今後,其在工業廢水、養殖廢水甚至垃圾滲濾液等領域都將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