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12英寸PECVD設備實現國產化
據新華社電 遼寧瀋陽拓荊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的「十一五」科技重大專項「90~65nm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設備研發與應用」項目15日通過國家重大專項辦公室驗收,標誌著我國12英寸(30.48釐米)PECVD設備實現國產化,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壟斷,提升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整體競爭力。
-
深圳矽電實現晶圓「體檢」設備國產化
半導體檢測設備作為晶片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具,就猶如晶片的「體檢醫生」,在晶片生產階段,會對產品的技術參數逐一檢查,只有成功通過測試的產品型號方可量產。矽電半導體設備(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我國最早研發、規模最大的探針臺生產企業,多年來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致力於推動高精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如今已研發出一系列達到國際前沿技術標準的全自動測試探針臺,多項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技術空白,並已發展成為能與國際同業競爭的企業。
-
北方華創刻蝕機 1000 腔順利交付:12 英寸已實現客戶端 28nm 國產...
IT之家 12 月 11 日消息 據北方華創官方發布, 12 月 1 日,北方華創 lCP 刻蝕機 1000 腔交付儀式在亦莊基地隆重舉行。IT之家獲悉,北方華創公司於 2001 年成立,開始組建團隊鑽研刻蝕技術,2004 年首臺設備實現成功起輝,2005 年第一臺 8 英寸 ICP 刻蝕機在客戶端上線,並於 2007 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應用材料公司推出全新PECVD系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17546.htm OLED顯示屏具有豐富的色彩和低功耗特性,因此智慧型手機對4~5英寸OLED顯示屏有著強勁的需求。下一代平板電腦將採用更大的7~12英寸的OLED顯示屏,這就需要顯示屏製造商大幅提高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
連城數控:單晶矽技術助力光伏設備國產化
公司是光伏設備龍頭企業,曾率先研發出金剛線切割技術。這一技術一舉扭轉了光伏行業中多晶矽的主導地位。隨著單晶矽技術的不斷發展,連城數控成為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兩大技術扭轉競爭格局近日,連城數控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申報精選層的議案,預計募資3.9億元,用於產品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等。連城數控的成長曆程,也是光伏設備逐步國產化過程。
-
MOCVD試產效果理想 LED設備國產化提速
為打破國內LED產業受制於人的局面,《半導體照明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實現大型MOCVD設備及關鍵配套材料的國產化」。2015年將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LED設備國產化的目標能否按時實現?
-
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現狀:國產化仍不足10%!
實現設備本土化是我國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關鍵之一,關係到我國能否擁有產業自主權。此前國家曾對於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提出了明確要求:在 2020 年之前,90~32nm 工藝設備國產化率達到 50%,實現 90nm 光刻機國產化,封測關鍵設備國產化率達到 50%。在 2025 年之前,20~14nm 工藝設備國產化率達到 30%,實現浸沒式光刻機國產化。
-
鄭紡機 木漿海綿後處理設備實現國產化
鄭紡機 木漿海綿後處理設備實現國產化 2016-05-26 08:53:30 來源:中國紡織報 5月10日,鄭州紡織機械有限公司供寧波尼可海綿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
-
上海最大集成電路投資項目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首臺工藝設備搬入
原標題:未來月產能4萬片,上海最大集成電路投資項目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首臺工藝設備搬入 今天上午,在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園南區,由華虹集團旗下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建設和營運的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以下簡稱「華虹六廠」)實現首臺工藝設備——光刻機搬入,標誌著華虹六廠從基建階段進入工藝設備安裝調試階段。
-
王東新:推進半導體靶材國產化破解晶片安全隱患
雖然部分靶材實現了國產化,但12英寸鉭靶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這使我國的晶片自給安全存在重大隱患。」全國人大代表、中色(寧夏)東方集團(600811)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鈹材研究所所長王東新建議,多措並舉推進半導體靶材國產化,破解晶片自給安全存在的隱患,為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應用領先、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戰略目標奠定基礎。
-
2020年中國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國產化...
CVD,即使用金屬滷化物、有機金屬、碳氫化合物等熱分解,氫還原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以析出金屬、氧化物、碳化物等材料;PVD是將原子從原料靶材上濺射出來,利用物理過程實現物質轉移,沉積形成導電電路。CVD佔主導地位從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主要類型來看,CVD設備佔據著57%的薄膜沉積設備市場,領先於其他類型設備;其次是PVD,佔比為25%;ALD及其他鍍膜設備佔據著18%的市場份額。
-
市場短缺,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重啟8英寸設備生產
在1990年代,領先的製造商開始從6英寸遷移到8英寸,當時建造8英寸廠的成本約為7億至13億美元,大部分用於半導體設備,包括蝕刻、沉積和光刻系統等。1995年時,全球共有65座8英寸廠投入運營,到2002年,增長至186座。 2000年開始,晶片製造再次向12英寸遷移,最初建造12英寸廠的成本約為20億至30億美元。
-
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替代之路任重道遠
另一方面,半導體設備國產化,也將推動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進程。此外,近期國家新提出的「新基建」項目也提供了中國半導體材料發展的好機會。 為了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國家扶持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基金密集出臺,大基金二期或開啟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黃金期。據了解,大基金一期已投資滬矽產業、雅克科技、安集科技等半導體材料公司。
-
中國實驗快堆設備國產化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這是中國實驗快堆主泵電機備品備件國產化項目的關鍵環節,標誌著主泵電機從設計研發階段進入製造試驗階段;這也是中國實驗快堆打破國外技術壁壘,掌握核心設備技術研發能力的重要一步,對中國實驗快堆設備國產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設備國產化項目,是將中國實驗快堆目前在用的國外設備進行分析,通過調研和應用試驗研究,開發研製可替代國外產品的國內設備。
-
蘇州:敢與「巨人」比拼的「小年輕」 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
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積累了十餘年電子特氣研究開發經驗的蘇州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電子級正矽酸乙酯生產技術。這是金宏氣體產學研合作的新成果,為我國提升半導體產業整體競爭力提供了保障。建強平臺,打造產學研示範標杆金宏氣體1999年成立,科技創新始終是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
中銀國際證券:清洗設備國產化率與刻蝕設備國產化率基本持平
英寸晶圓產線上僅有盛美半導體持續獲得清洗設備重複訂單,推動清洗設備國產化率達到22%,與中微、北方華創、屹唐共同主導的刻蝕設備國產化率基本相當。盛美半導體從客戶在製程工藝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研發出SAPS、TEBO等清洗技術,清洗設備被國際客戶持續重複採購用於DRAM等製造工藝,打破國際市場壟斷格局。本土12英寸晶圓廠的清洗設備主要來自Lam Research、Screen、TEL、盛美半導體,盛美半導體已成為清洗設備本土市場上第二大供應商。
-
中欣晶圓8英寸大矽片已量產12英寸進入試生產
中國大陸8寸、12寸矽片自主供應能力弱,高度依賴進口,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的短板。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意義重大:中國芯再次取得新突破 12英寸大矽片國產化率不再是零
滬矽產業於2015年12月成立,主要從事半導體矽片研發、生產和銷售,被行業稱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在12英寸和SOI半導體矽片的技術居於領先水平。滬矽產業是在中國內地首個實現12英寸矽片規模化銷售的企業,從此打破了中國12英寸矽片國產化率幾乎為零的局面。
-
中國核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核電設備進入國產化黃金期
要聞 中國核電市場前景與趨勢分析:核電設備進入國產化黃金期 2018年6月8日 21:06:06
-
上海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首臺工藝設備搬入
新華社上海5月21日電(記者高少華)上海華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建設和營運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21日實現首臺工藝設備——光刻機搬入,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線上最先進的浸沒式光刻機。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總投資387億元人民幣,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也是「十三五」期間上海市重大產業項目和上海市重大工程。華力12英寸先進生產線建設項目主要從事邏輯晶片生產,重點服務國內設計企業先進晶片的製造需求。根據規劃,該項目將建成月產能4萬片的12英寸集成電路晶片生產線,工藝覆蓋28-14納米技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