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種神奇的地理效應你聽說過嗎?(一)

2020-08-27 知識站

1、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即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2、峽谷效應:也叫「狹管效應」,因地形的狹管作用,當氣流由開闊地帶流入地形構成的峽谷時,由於空氣品質不能大量堆積,於是加速流過峽谷,風速增大。當流出峽谷時,空氣流速又會減緩。這種地形峽谷對氣流的影響;稱為「狹管效應」。由狹管效應而增大的風,稱為峽谷風或穿堂風。

液體在管中流動,經過狹窄處時流速加快。氣流在地面流經狹窄地形時類似液體在管中的流動,流速也會加快,並因氣體具有可壓縮性,密度也會增大。地球上山地的許多風口和許多地方出現的地形雨都與氣流經過狹窄地形密切相關。

3、陽傘效應:陽傘效應又稱微粒效應。指由大氣汙染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卻效應。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前者如火山噴出大量塵埃和海水浪花飛濺將各種鹽分帶入大氣中;後者如工業、交通運輸和生活中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煙塵。此外,農業生產和植被破壞等,產生許多灰塵由地面進入大氣環境,使懸浮在大氣中的顆粒物大大增加。這些氣溶膠粒子會吸收和反射太陽輻射,減少紫外線通過,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大大減弱,導致地面溫度降低。大氣中氣溶膠粒子增加,增多了凝結核,使雲量、降水量、霧的頻率增多,對地表亦起冷卻作用。由於這種作用宛如陽傘遮擋太陽輻射而使地面溫度降低,故取此名。

4、大湖效應:大湖效應指的是冷空氣遇到大面積未結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從中得到水蒸汽和熱能,然後在向風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霧氣等現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現。這情形以在美國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沿岸的降雪最為著名。其他水域,如某些海和湖也會產生大湖效應,產生面積較小的雪帶。比如美國東海岸的雪帶,冬季,以魁北克為中心的高壓區使大氣順時針環繞流動,使極地氣團向南經大西洋到達北美海岸,其間穿越墨西哥灣暖流溫暖水域,為美國東海岸帶來降雪。雪雖是大西洋而非湖泊帶來,也被稱為大湖效應降雪。

5、綠洲效應:綠洲效應是指在沙漠地區,因為無水又高溫低溼,因此無動植物存活。但是沙漠地區只要有水源,水分與空氣混合,降低空氣溫度,提高相對溼度。溼潤的空氣適合作物生長,形成人類可居住的條件。在氣象學這種空氣與水混合,空氣的熱量使得水分自液體轉變為氣體(蒸發作用),空氣的熱量被水分吸收因此減少。空氣溫度因此降低(冷卻作用)。水分變成水蒸氣又進入空氣之內,因此空氣內相對溼度增加。此種水與空氣混合產生降溫加溼的結果與沙漠中綠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稱為綠洲效應。此種過程也稱為蒸發冷卻作業。

6、熱島效應: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一個地區的氣溫高於周圍地區的現象。用兩個代表性測點的氣溫差值(即熱島強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熱島效應和青藏高原熱島效應兩種。

熱島效應是由於人為原因,改變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溫度、溼度、空氣對流等因素,進而引起的城市小氣候變化現象。該現象,屬於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7、焚風效應:焚風(Foehn)是由於空氣作絕熱下沉運動時,因溫度升高溼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乾熱風 。

焚風常出現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範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乾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在高壓區,空氣下沉也可產生焚風。

8、盆地效應:在盆地內部的地表,炎熱的夏季,常因地勢低,空氣密度大,稠密的大氣阻擋了地面熱量向高空的輻射冷卻,加之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勢不易散熱,使氣溫升高。如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155米)有「火洲」之稱,是我國夏季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七月份平均氣溫為33℃,那裡極端最高氣溫曾達到49.6℃。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氣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順山坡下滑至窪地底部匯集,使底部氣溫低於周圍坡地。如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的寒極,曾達到—71℃的低溫,就是位於封閉盆地。以上現象謂之「盆地效應」。

9、柯氏效應:我們觀看天氣圖和人造衛星拍攝的雲圖,再加上經驗,發現空氣的運動常常是循圓形軌跡的,譬如隨伴鋒面的氣旋和颱風。這些美麗的大旋渦使得我們的地球從太空看起來婀娜多姿,而不是亂糟糟的一團。這些旋渦多半是地球自轉所導致的偏折效應引起的。在北半球這種偏折效應使得任何物體在運動時,都或多或少會有向右偏轉的趨勢;在南半球則相反,都有向左偏轉的傾向。空氣和海水的運動都不例外。

這種偏折的效應,科學家們稱之為柯氏效應(Coriolis effect),用以紀念物理學家柯裡奧利斯在這方面所作的貢獻。

10、油膜效應:人類在石油的開採、煉製、儲運和使用過程中都會將許多石油洩漏入海洋。石油進入海洋一方面粘附於海岸,使海灘休養地、風景區等沿海環境被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另一方面,會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油膜特別是大面積的油膜,把海水與空氣隔開,抑制膜下水分的蒸發,使汙染區及其周邊地區上空乾燥,同時造成海洋與大氣的熱交換減少,使海水及汙染區上空大氣的年、日溫差變大,這就是油膜效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綠洲效應?附另外10種神奇的地理效應你聽說過嗎?
    綠洲效應的利用對綠洲系統而言,水是維持其存在和支持其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但除此而外,綠洲效應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小氣候特徵作為最主要的局地自然要素,也無疑對支持綠洲系統維持和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附另外10種神奇的地理效應你聽說過嗎?1、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即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 【神奇show】你聽說過「彩虹雨」嗎?親手製作的「彩虹雨」了解一下~
    【神奇show】你聽說過「彩虹雨」嗎?>下雨過後天空中經常會出現「彩虹」但你是否見過美麗的「彩虹雨」呢?>今天【神奇show】將帶來一個神奇的魔術秀為大家表演一場美妙的「彩虹雨」實驗視頻
  • 地理視野:27種地理「效應」
    27種地理「效應」焚風效應
  • 27種地理「效應」及配題
    【地理帝配題】焚風是出現在山脈背風坡,由山地引發的一種局部範圍內的空氣運動形式,是過山氣流在背風坡下沉而變得乾熱的一種地方性風。太行山東坡的焚風是當地氣候的顯著特徵,對太行山東坡及山前平原有明顯的增溫效應。下圖為冬季某月太行山東坡地形暖脊示意圖。
  •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1.猿狗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看看這個圖片上的大母狗,它還有這麼多孩子在吃奶,多溫馨的場面啊,可是,你知道嗎,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圖片其實只是拍攝的一個雕塑。
  • 我國地理獨特的一座山,被稱為「一山分二海」,你去過嗎?
    下面要說的一座山地理獨特,雖說不是什麼名山大山,卻有著「一山分二海」的獨特魅力,你知道在哪嗎? 田橫山 如果說田橫山很多人沒聽說過,那麼蓬萊總家喻戶曉吧? 沒錯,田橫山就位於山東省的蓬萊市。
  • 極樂鳥你聽說過嗎
    極樂鳥你聽說過嗎 2019-08-07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7種地理「效應」
    如在熱帶大陸西岸,有寒流經過的濱海地帶(北美的加利福尼亞寒流、南美的秘魯寒流、北非的加那利寒流、南非的本格拉寒流的沿岸等地區),這一帶多霧,氣候雖乾旱降水少,但由於「綠洲效應」,相對溼度大。如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155米)有「火洲」之稱,是我國夏季最高氣溫出現的地方,七月份平均氣溫為33℃,那裡極端最高氣溫曾達到49.6℃。在寒冷的冬季,常因冷空氣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順山坡下滑至窪地底部匯集,使底部氣溫低於周圍坡地。如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成為北半球的寒極,曾達到—71℃的低溫,就是位於封閉盆地。以上現象謂之「盆地效應」。
  • 一個人幻覺正常,一群人幻覺這有點恐怖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這個名詞起源是這樣的,2010年一位研究超自然現象的「超能力研究者」——美國博客菲安娜·布梅,她發現自己跟很多人一樣,記憶中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在監獄中死亡」,但現實是曼德拉沒有在20世紀80年代死去,後來更被釋放,還當上南非總統,直至2010
  • 水是一種神奇的物質(彭彤彬)
    水是一種神奇的物質(彭彤彬)水,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無論高山平原海洋,無論是空中地表還是地下,無論是物體表面還是物體內部,都存在自然而純淨的水。當水靜下來的時間一長,不溶於水的物質便或沉於水底,或升浮於水面,最後被風浪打去陸地上,或腐蝕風化分解這些物質後,去向天空或沉於水底,從而達到自潔功能。溶於水(或與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相對於水的總量來說太少。既使與水反應,生成的物質或輕或重,也能自然與水分離。
  • 【科學闢謠】聽說了嗎?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
    【科學闢謠】聽說了嗎?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DCV主要成分中包含的WT1(Wilms tumor gene 1),是一種抑癌基因,在很多腫瘤細胞中表達量高,所以可作為腫瘤抗原來製備WT1疫苗。
  • 日本這個島你聽說過嗎?
    一起遊泳吧:圖片來源國家地理 圖片攝於日本御藏島,海豚成群結伴地歡遊在海底,從圖片能感受到歡愉、輕鬆的海洋場景。 御藏島是一座火山島,島不大,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座島上居住著幾百個島民,卻有超過160隻常駐海豚。 御藏島上每一個海豚都有自己的名字。他們經常咬來咬去,再加上互相剮蹭,因此每個海豚都有屬於自己的符號。 島民們給海豚們做了花名冊,上面記錄了每一隻海豚的形體符號和花名,可愛至極。
  • 《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合集
    《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就是寫給你的,在這裡,你會找到人生的終極答案,並且教給你一些簡單實用的秘訣,讓你快速改變人生!你將輕鬆的得到你想要的,從容不迫、毫不費力!如果你已經聽說過吸引力法則,讀過一些這方面的書,卻在運用上不那麼順心自主、迴旋自如;似懂又好像非懂,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裡,要怎樣才有改善的餘地,想從更基礎、更系統的理論學起,《吸引力法則:神奇的個人磁場效應》將告訴你「吸引力法則」的所有秘密!
  • 【地理視頻】藤原效應(雙颱風效應)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雙颱風效應(又稱藤原效應)是指兩個颱風靠近時,它們將繞著相連的軸線成環狀,且互相作反時針方向旋轉,旋轉中心與位置依兩個颱風相對質量及颱風環流之強度來決定。旋轉時正常一個走得快些,另一個走得慢些,有時也可能合二為一。
  • 有些動物會冬眠,「夏眠」的動物你聽說過嗎?
    大自然的奇妙樂趣,在於無奇不有的神奇動物。每一次新的發現都讓我們極其興奮,它們奇特的生活習性卻讓我們嘆為觀止。地球上的生物都遵循著大自然的奇妙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些動物的壽命非常的短暫,僅僅只有一天的時間,例如蜉蝣;有些動物的壽命則非常的長久,壽命可長達幾百或是上千歲,例如烏龜。為了生存下去,這些神奇的動物們又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呢?
  • 10個神奇的人類心理效應 你都知道嗎?
    有時候暈輪效應會對人際關係產生積極效應,比如你對人誠懇,那麼即便你能力較差,別人對你也會非常信任,因為對方只看見你的誠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我們看到某個明星在媒體上爆出一些醜聞時總是很驚訝,而事實上我們心中這個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銀幕或媒體上展現給我們的那圈「月暈」,它真實地人格我們是不得而知的,僅僅是推斷的。
  • 新突破,你聽說過自動駕駛的「地震車」嘛?
    新突破,你聽說過自動駕駛的「地震車」嘛? 你聽說過「地震車」嗎?你聽說過可以自動駕駛的「地震車」嗎?
  • 聽說過流體力學中的死水效應嗎
    1893年,工程師首次觀察到的這一現象,並在1904年通過實驗進行了驗證,但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沒有完全揭開死水效應的神秘面紗。來自CNRS和普瓦捷大學的跨學科團隊首次給出了關於背後機制的解釋:被死水困住的船隻,速度變化是由于波浪的作用,就像起伏的傳送帶一樣,船隻在其上來回運動。這項研究於2020年7月6日發表在PNAS上。
  • 跟動物有關的冷兵器:聽說過狼牙劍,你聽說過用豬牙做的武器嗎?
    導語:跟動物有關的冷兵器:聽說過狼牙劍,你聽說過用豬牙做的武器嗎?冷兵器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出現熱兵器之前最經常使用的武器,而中國武術中的兵器已經超過了十八種,如果再加上暗器,中國的冷兵器也會有上百種。在刺擊時要使用雙手,只要雙手緊握這把劍,那麼它就能夠為你帶去無窮無盡的力量,因此得名狼牙劍。這最後一把刀就是義大利虎腿刀,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把刀的形狀頭重腳輕,非常像虎腿的形狀,因此得名護腿刀。在15世紀到18世紀,虎腿原本是義大利農民使用的一種刀,這種刀砍柴非常的順手,發生暴亂時也會作為農民的防身工具來使用。
  • 5種「活久見」的貓科動物,你聽說過嗎?
    一說起貓科動物,大家可能會立馬想到老虎,獅子等體型非常巨大的動物,但是下面小編說的貓科動物,大部分人是沒有聽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