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人的5種「奇葩」做魚秘方,「醉魚」讓人想先來上三條

2021-01-16 鄉俗民趣

漁民的世界裡向來都是以「海」為生,以「海」為業。在這種生存環境下所傳承的「吃」的習俗也被烙上了「海」的印記,這種獨特的富有海洋民居特色的飲食民俗,可謂別具一格,風採斑斕。

在海邊的漁民家裡,人們的食物來源大都是以海產品為主,其中海鮮品最為豐富和常見,而各種魚也成為了人們日常飲食中最為普通的佳餚之一。由於早些年沿海居住的人們糧食來源非常的匱乏,人們生活非常的貧苦,而糧食價格非常高,所以在濱海的農村,魚也成了人們的主要食品。但是魚作為主食相比於糧食作物在一個方面有著很大的劣勢,那就是如何長期儲存。

漁民出海打撈食物,經過辛勤的勞動,把魚蝦等海產品捕撈到船上以後,面臨著一個十分緊迫的現實問題,而如何進行妥善的儲藏這些海上食物就成了一個難題。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當漁船在大海上作業時,是無法短時間內回港上岸的,所以只能直接在船上或是在附近的一些島嶼直接對這些魚產品進行臨時的儲藏與加工,以防止它們腐爛變質。因此,在漁民們常年在海洋上進行捕撈勞作的過程中,慢慢形成了一些特有的做魚秘方和加工習俗。而這些加工魚的方法或手段,在陸地生活的人們感覺非常的有意思甚至有些「奇葩」。其中這5種做魚秘方是陸地居民吃魚時很少使用的,但也是最富有海洋人民的做魚特色和民俗韻味。

1、 最古老的辦法——曬生魚乾

內陸居住的人們很少使用這種辦法制魚的,由於內陸居民大多食用的是淡水魚,而且一般都是食用活魚鮮魚,沒人會選擇把魚曬乾了再食用,而是直接蒸煮。

但在海邊,曬魚乾非常的普遍,主要是因為這個辦法簡單而且高效,不需要做太多的準備,而是把魚打撈上來後,直接在高濃度的鹽水中浸潤一下後即可放到太陽底下曬乾、晾乾。據記載,早在殷周時期,就有漁民開始用這種辦法製作生魚乾,除直接晾曬的辦法,漁民們還研究出一些風乾、烘烤魚乾的製作方法。在山東膠州地區,在超市裡隨時能買到這些幹制小魚、小蝦、生魚絲等,這些都是漁民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最簡單的做魚方法,這些生魚乾吃起來鮮美而富有海的氣息,實為美味佳餚。

2、漁家特有秘制方法——醃鹹魚

醃鹹魚和曬鹹魚幹的製作方法看上去很相似,但是其實有著很大的區別。曬的"鹹魚幹」是用鹽把魚醃到一定時間之後再把魚拿出來晾乾、風乾。而"醃鹹魚"則是把魚用鹽醃漬之後不需要再晾曬,而是需用用一個秘制容器將它存放在器皿裡封存一段時間才可以拿出來食用。用醃鹹帶魚為例。過去在嵊泗列島的帶魚產量很大,而帶魚一般是深海魚,漁民需要乘著漁船去遠海作業,不能在短時間內及時將捕獲的帶魚送到岸上。於是,漁民們在捕獲到帶魚後,用船艙為桶口,以甲板為搓板,在船上直接加工鹹帶魚。加工時,先把帶魚用水衝洗乾淨,之後在把魚放鹽水裡一起攪拌,等到帶魚上的鹽水攪拌均勻之後放到船艙,直到把艙倒滿,然後再再上門蓋上一層鹽面,兩天以後再用石塊壓住封存。等到醃製差不多有3個月左右,經過了一個冬天的醃製,這一船艙的鹹帶魚就可以出艙銷售了。

3、古老而傳統的加工——冰制

冰魚,說簡單了就是用冰使活魚迅速降溫,用以達到快速儲存又能保鮮的加工方法。我國最早採用這種方法,已有3000多年了,根據《周記》中的記載,那時漁民就學會了冰魚之術。而傳統的"冰魚"之法就是帶冰出海,漁船冰魚,在漁民出海之前,根據可能能捕撈的魚量多少事先在船上帶夠一定數量的碎冰,然後把這些碎冰專門存放到冰艙裡。在捕到魚後,先對魚進行清洗分類,然後在船艙的底部先鋪上—層底冰,之後一層魚一層冰,將魚散裝入艙,直至艙滿,再在上面鋪上一層冰封好。在艙上面,還要再覆蓋上一層厚厚的草蓆,以保證艙內冰不融化。這樣,一船的冰魚便出爐了。

4、漁家人最具特色的醃製方法——醉魚、糟魚

糟制與醉制這兩種方法,是製作「糟魚」和製作"醉魚"的加工手段。糟魚是一種把鮮魚用大料和酒麴發酵的一種方法,而醉魚這是把鮮魚用美酒醃製成魚品的一種加工方法。在商周時期,在嵊泗列島這片大地上的漁民就已經會使用這些辦法制魚了,而到了漢代時期開始盛行。其中,在寧波一帶的糟魚和醉魚在唐朝時期非常的有名氣。古代,加工醉魚稱為「鮓」。鮓,是用鹽米酒釀魚,然後做熟了就可以食用。因此,糟魚和醉魚在民間有著很久的歷史,深得民間人們的喜愛。在糟魚與醉魚的製品中,有許多著名的魚食品,如糟青魚、糟帶魚、醉鰻、醉蝦等;其中,有一種非常出名的魚產品叫做"醉瓜"。"醉瓜",說的就是"醉小黃魚」。因為小黃魚個頭比較小,而且曬乾的小黃魚體型像瓜,外表顏色金黃,看上去像一個「醉瓜」。這種醉魚和糟魚雖然外表看著腐爛不堪,但食用起來味道裡帶有酒精的氣息,再加上魚本身的一種鮮香,確實是一種非常有海洋氣息的製作工藝。

5、漁家人專用的一種加工方法——礬制

礬制,這是沿海漁民一種專用的一種加工方法,這種方法最早是專門用來加工海蜇的獨特秘方,因此又被稱為"礬蜇",近年來也有漁民用它來做魚蝦,但效果不是很好,沒有被普及。但這種工藝加工海蜇可以說是非常的好用而且效果很好。由於海蜇多在舟山地帶,這裡的漁民做出來的"海蜇頭"和"海蜇皮」也是非常的富有名氣。用礬來醃海蜇一般分三個階段。而海蜇頭和海蜇皮的礬制過程要分開,主要是因為海蜇頭和海蜇皮的製作過程用的礬量和礬潰加工的時間不同。而且在醃潰海蜇頭、海蜇皮的過程中,所加入的鹽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而區別來做,一般情況下,一輪礬制周期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明朝時期,溫州地區的礬制海蜇曾久負盛名,曾遠銷日本、韓國。在明清時期有著很大的影響。

看完漁家人做的這幾樣「特色魚」,是不是有一種想嘗嘗的感覺,歡迎朋友們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搗碎能麻醉魚,花朵酷似薰衣草,這種醉魚草很多人都沒聽過
    自然界的植物可謂是奇特,大家都聽過薺菜、馬齒莧、馬蘭頭這些野草,但是醉魚草卻有很多人都沒聽過,這種草開花時酷似薰衣草,搗碎丟到水裡能麻醉魚,很多人都沒聽過,下面來了解一下吧。聽到醉魚草這個名字,估計很多朋友就想真能讓魚像喝了酒一樣「醉」?
  • 醉魚草 可使魚麻痺
    醉魚草,斷斷續續的能開半年,夏日的水邊,醉魚草花序搖曳,蜂蝶環繞... 但這種植物,是絕對的危險品。
  • 醉魚草真能把魚給「醉倒」嗎?美麗醉魚草身上的奇趣妙事!
    按照一些資料上的說法,醉魚草的植株裡含有一些微量的毒素,如果將其搗碎投入到河中是可以將魚麻醉的,這也是它名稱的由來!可是筆者認為,任何事情都需要實際驗證才能判斷其真偽。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去試一試,但可要挑小一點的河或者魚塘來試驗哦!
  • 醉魚草是怎樣的植物
    一,醉魚草的植物學概況廣義的醉魚草是一個屬名,也是多種植物名稱。醉魚草屬是馬錢科的一個屬,該屬全世界約100種,我國有29種4變種,除東北和新疆外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如巴東醉魚草、互葉醉魚草、大葉醉魚草、醉魚草、川滇醉魚草、甘肅醉魚草等等,這些種類的特點是藥用和觀賞用。
  • 在頂級魚的處理上,殺魚之前是需要先放血的
    在頂級魚的處理上,殺魚之前是需要先放血的。殺魚先放血有兩個好處。 一是魚的腥味有相當一部分是蘊藏在血裡面,先放血的話,可以很大程度上去除魚腥味。 二是魚死後,會存在一個僵直過程,這個僵直過程跟體內的魚血凝固有很大關係,因此先放血的話,可以減輕僵硬的程度,讓魚肉更加新鮮。 因此,江孟林在做頂級魚生時,會在尾巴上先劃兩刀,然後讓其在冰水中緩緩流動,這樣可以把魚血放得比較乾淨。
  • ...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小學作業題讓家長摸不著頭腦「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這是一道出現在小學一年級作業本上的習題。孩子不會,家長不會,老師也不會。碰到這道「奇葩」作業題的蔣女士表示,她女兒在讀一年級,這套作業題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去新華書店買的。
  • 農村一種奇特野草,搗碎了丟水裡能麻醉魚,卻少有人知它真正價值
    下面筆者就跟大家分享農村一種奇特野草,搗碎了丟水裡能麻醉魚,卻少有人知它真正價值。這種野草就是醉魚草,聽到這個名字,估計很多朋友就在聯想,是不是這種野草能讓魚像喝了酒一樣「醉」了呢?實際上並不是讓魚喝醉酒了,而是這醉魚草有小毒(主要針對魚類動物),若是將這醉魚草搗碎之後丟到水裡的話,可以讓魚兒們麻醉,就像人打麻醉藥那樣,故而這種野草便被稱之為了「醉魚草」。而在以前捕魚的工具沒有現在這麼發達,農民為了捕魚方便,就常使用這醉魚草來捕魚。
  • 魚兒吃了也會醉的巴東醉魚草
    木魚官門山公路兩邊有許多小灌木,枝繁葉茂,葉面翠綠,葉背長滿灰白色柔毛,濃密的枝葉掩映著一條條魚尾般紫紅色花序,散發著淡淡的芳香,如此美麗的植物卻有著一個令人有點疑惑的名字——巴東醉魚草(Buddleja hemsleyana)。怎麼會叫「醉魚草」這麼奇怪的名字呢?
  • 此野草能醉魚,山上很多,已經被「禁用」,建議收藏
    黃大叔說:「這種草和其它草不一樣,因為它全株都有毒性,花、葉、根莖都含有毒素,這些毒素溶解到水裡會對魚類產生麻痺的作用,被麻痺的魚就會自動的翻肚皮浮起來,不過這種草的毒素並不會將魚毒死,只是像喝醉了酒一樣,過一段時間等藥力過了之後,魚又會重新恢復生機,因為能醉魚,所以叫醉魚草。」
  • 大山上一植物,根能醉魚,棲息在樹幹的「蟲寶」一兩60元很是稀有!
    在農村原生態的野生魚有很多,人們為了抓魚想盡一切辦法,有用魚竿釣、用竹籃兜、用網兜,還有更殘忍的就是用電擊,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都一網打盡,這樣一來對魚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但是在農村有這麼一種植物,它的根可以用來醉魚,既環保還不會造成魚的滅絕。這種植物就是酒藥花,學名叫醉魚草花、魚尾草、藥杆子等。它的根能醉魚,棲息在樹幹的「蟲寶」一兩60元很是稀有。
  • 當魚遇上「醉魚草」,魚也「醉」了!
    作為觀賞植物,醉魚草有秀麗的葉片和優雅的株形,又有美麗芳香的花序,花期可以一直延續夏秋兩季。醉魚草的花序最常見的是粉紫色的,集開放在枝頭。盛花時節滿樹紫色,鮮豔奪目,氣味芳香,枝拱曲而細長,花序長而舒展,四面下垂。
  • 農村常見野草,搗爛丟水裡能麻醉魚,還有獨特的釀酒技藝
    許多野生植物生長在荒野上,在荒野上,有一類野生植物分布得特別廣泛,就是在農村的路邊、田地、山林中,到處可見的野草。其中許多野草價值極高,正如現在人們常吃的薺菜、馬齒莧、馬蘭頭、蒲公英等野菜,也是其中之一。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很多朋友不僅喜歡吃這些野菜,還喜歡在家裡盆栽一些花草,用來淨化室內空氣或者裝飾室內環境。
  • 我國用醉魚草捕魚,或美化園林,為什麼國外卻不能隨便種?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這次我們來講講醉魚草。醉魚草是一種有點毒性的植株,放在水中,一旦魚類靠近,就會被麻痺,難以動彈。因此,在我國很多漁民都是用醉魚草來捕捉魚類的。可以說,醉魚草就是漁民的「福音」。醉魚草有毒,因此我國的農民還會把它當做農藥,專門毒去小麥上的害蟲。除此之外,人們還會把醉魚草當做一種園林美化植物,裝飾公園等地。當然,醉魚草也可以作為一味中藥材,對於祛風解毒有著顯著的療效。
  • 最古老的「捕魚」方法之一,如今被「禁用」,這野花能醉魚快收藏
    ,比如七葉一枝花,白芨,天麻等,在市場上的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還有一些植物,它的實用價值特別大。在遠古的時候打獵可能是很多人一起合圍獵物,捕魚就需要藉助一定的工具或者技巧了。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人們發現了有一種植物可以用來捕魚,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把它的葉子的汁液揉出來以後,兌水放到河裡面去,就能夠捕捉到魚蝦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 大葉醉魚草 能醉魚的植物
    在秋天,開花的植物本就不多,如果還能看到如此清新的一抹紫——大葉醉魚草,心情都會好上不少。
  •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縱觀古今名人,我認為,莊子算是一個快樂的人。莊子「眼極冷而心極熱」,他冷眼旁觀,卻心懷大愛;他看破世情,卻心憂天下。在他的著作中,魚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其中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條,可謂充滿了莊子式智慧。
  • 三條魚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一直相信每個人都至少有一個守護自己的天使,他們有的化作親人陪伴在我們身邊,有的化作朋友帶給我們歡笑,有的化作愛人給我們最真摯的愛,讓我們這群孤獨的魚對世間有了牽掛。有空給孩子們講講三條魚的故事吧。第一條是海洋深處的大馬哈魚。母馬哈魚產完卵後,就守在一邊,孵化出來的小魚還不能覓食,只能靠吃母親的肉長大。母馬哈魚忍著劇痛,任憑撕咬。
  • 世界十大最奇葩的觀賞魚
    四眼魚其實只有兩隻眼,但每隻眼睛的中部,從前到後由一條黑色水平線隔成兩個均等的部分,瞳孔和水晶體也平分成上下兩部分,看起來活像四隻眼睛,所以稱它四眼魚。四眼魚最奇葩的就是喜歡一邊遊泳,一邊將眼睛露出水面觀察水外的情況,恐怕沒有哪種魚會像它這樣了吧,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 三條魚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有空給孩子們講講三條魚的故事吧。01第一條是海洋深處的大馬哈魚。母馬哈魚產完卵後,就守在一邊,孵化出來的小魚還不能覓食,只能靠吃母親的肉長大。母馬哈魚忍著劇痛,任憑撕咬。小魚長大了,母魚卻只剩下一堆骸骨,無聲地詮釋著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 【毒物百科】能夠麻醉活魚的醉魚草
    別名:毒魚藤、蒙花、癢見消、鯉魚花草、魚鱗子、鬧魚花、野江子。來源:本品是馬錢子科植物-醉魚草屬灌木,高可達3米。莖皮褐色;幼枝、葉柄、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成分:醉魚草全株有小毒,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便於捕捉,故有「醉魚草」之稱。醉魚草含有刺激性揮髮油,花和葉含醉魚草黃酮甙、醉魚草甙、柳穿魚甙、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PS:花、葉及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溼、止咳化痰、散瘀之功效。獸醫用枝葉治牛瀉血。全株可用作農藥,專殺小麥吸漿蟲、螟蟲及滅孑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