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力挺以色列,聯合國也不放眼裡!巴勒斯坦獲156個國家支持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7 16:28:21 來源: 南國軍情

舉報

  根據巴勒斯坦方面稱,聯合國大會第二委員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一項決議草案,呼籲各國確保其不將被佔領的西岸和東耶路撒冷聖城的定居點視為以色列實體的一部分。該案以156票贊成,6票反對,16個國家棄權通過了決議。6票反對的有以色列,美國,加拿大,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其中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諾魯這些國家歷來被稱為「攪屎棍」。

  

  16個國家投出棄權:包括澳大利亞,巴西,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象牙海岸,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吉里巴斯,馬達加斯加,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多哥,湯加和吐瓦魯等國。該文件強調了聯合國安理會於2016年12月通過的第2334號決議,該決議宣布以色列在西岸和東聖城的定居點「是國際法的公然違反行為」,呼籲其成員國確保其不參與行動實際上吞併了被佔領的土地。

  

  新決議「在這方面強調了安全理事會在其第2334(2016)號決議中的呼籲,所有國家在其有關交往中應將以色列與自1967年以來佔領的領土區分開。」決議還譴責了特拉維夫政權對巴勒斯坦人房屋夷為平地行徑,並承認巴勒斯坦人對西岸和東耶路撒冷聖城的自然資源擁有主權。

  決議進一步申明「巴勒斯坦人民和被佔領的敘利亞戈蘭高地人民對其自然資源,包括土地,水和能源的不可剝奪的權利」。決議補充說,巴勒斯坦人應因以色列使用其自然資源而得到賠償。此外,該決議還要求「佔領國以色列停止在包括東耶路撒冷(聖城)在內的被佔領巴勒斯坦領土和被佔領敘利亞境內戈蘭高地對自然資源的剝削,破壞,損失,損耗的原因和危害。」

  

  決議文件還稱「以色列不應該阻止巴勒斯坦人開發和出口已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巴勒斯坦代表感謝那些支持該決議的國家,他將其描述為對巴勒斯坦人在1967年前的領土上的領土權利的確認。巴勒斯坦代表指出,需要採取緊急的國際行動,使以色列遵守國際法。自1967年以色列佔領西岸和東聖城的巴勒斯坦領土以來,已有600,000多以色列人居住在230多個定居點中。

  

  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全力支持下,以色列近年來加強了其定居點建設活動。一名聯合國專家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因為以色列在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記錄了被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年度頒發定居許可的最高記錄。他說:「隨著以色列定居點繼續吞噬本應為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使用的土地,國際社會觀察到,它有時是反對的,但沒有採取行動,」他說。「現在是問責制的時候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以色列的領土欲望永無止境!最終攻勢即將到來,巴勒斯坦怎麼辦?
    雖然2016年12月23日通過的聯合國第2334號決議以14票支持、0票反對的全票,要求以色列立刻停止在所有侵佔的巴勒斯坦領土上展開的活動,但以色列依然我行我素,將之拋之腦後,巴勒斯坦的局勢已經愈發令人擔憂。
  • 以色列力挺印度,連本國人都看不下去了:停止對印軍的培訓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最近以色列和印度就走得很近,這個中東小霸王在全力支持印度實施挑釁,其力挺新德裡政府的程度,都引起了自己人的"強烈不滿"。 他們在請願書上表示,儘管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是以色列與西方的重要政治和經濟夥伴",但這也無法掩蓋印度"在法律和道德上犯下的嚴重罪行",人權活動家們暗示,以色列為印度軍警提供培訓,事實上是在"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 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他們誰才是巴勒斯坦地區真正的原主人?
    以色列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人確實已經在那裡了。 可是最初的時候,是猶太人捷足先登,他們到巴勒斯坦很久很久了,阿拉伯人才姍姍來到。 不過說猶太人最早到巴勒斯坦的也不符合事實,他們並不是最早的土著。猶太人到達巴勒斯坦的時候,那片土地上早就有人在那裡生活,而且已經建立了國家,這些人是菲力斯人。
  • 猶太人為什麼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建國?
    以色列在這塊名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了國家,而巴勒斯坦人也聲稱擁有這片土地的主權。有關巴以衝突的是是非非,很難一言兩語道明白。小文只聚焦一個問題:為什麼猶太人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建國?01、猶太人與巴勒斯坦的前史巴勒斯坦古稱迦南(Canaan),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在《聖經·舊約》中,迦南意為「應許之地」。
  • 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當天,聯合國秘書長:巴以兩國方案前景...
    聯合國新聞11月29日消息,11月29日是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國際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致辭,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導人尋求一切機會,以「重建希望」、實現兩國解決方案。 古特雷斯警告稱,可行的兩國解決方案的前景變得「越來越遙遠」。
  • 聯合國當年為什麼要讓以色列在中東建國?這不是製造矛盾嗎
    說到以色列這個國家,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它。以色列嗎?不就是猶太人建的國家嗎?它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嗯,對,就在中東地區。 沒錯,以色列是在中東地區,而且在中東地區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怎麼獨特呢?也就是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以色列是猶太人,其它國家,諸如巴勒斯坦、約旦,都是阿拉伯人。
  • 以色列對敘利亞不宣而戰,為何與阿拉伯國家有如此深仇大恨?
    以色列對敘利亞不宣而戰,以色列為何同阿拉伯國家如此敵對呢?如果尋找根源那可能還要提到英國,1947年英國提交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決議,將當時由國際聯盟委託英國暫時統治巴勒斯坦進行分治,提出建立兩個臨時國家,一個猶太人政權,一個阿拉伯人政權,同時建立耶路撒冷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管理。
  • 亞洲唯一沒有加入聯合國的國家,一半領土被鄰國佔領,靠外援為生
    如今,聯合國已走過75年的歷程,共有193個主權國家加入其中,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有5個國家游離在外。其中,巴勒斯坦是唯一沒有加入聯合國的亞洲國家。1947年11月,在歐美國家的推動下,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決定將巴勒斯坦地區劃分兩個國家-以色列、巴勒斯坦,兩國分別佔有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裡)55%、45%的領土,耶路撒冷則被置於聯合國的管理之下。
  • 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一次射擊後現場血流遍地,倒了幾十個人,個個被打出瘀傷和骨折。實際上它把以色列軍隊嚇到了或者噁心到了,如果要殺人直接用槍更加方便也更加便宜,打出大面積殘廢這確實過了。所以Hatzatsit被立刻收回倉庫束之高閣了。雖然官面上有規定,但基層士兵往往難以控制情緒,殘暴行為仍層出不窮。而德魯茲邊防軍和猶太定居者組成的自衛隊更是不分青紅皂白對人群開火,巴勒斯坦投石群眾遂出現慘痛損失。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二戰後,由於聯合國的建立以及對戰爭的反思,和平與發展成了國際社會的主流。儘管全世界都在避免戰爭的發生,可是局部的衝突直到今天都難以避免。在紛亂複雜的中東地區,巴以衝突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爭奪,對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 《必是天堂》的七個象徵:令人啞然失笑的荒唐卻是巴勒斯坦人日常
    巴勒斯坦位於西亞約旦河西岸,面積約6200平方公裡,境內人口約有400萬人,巴勒斯坦緊鄰以色列,或者說他就在以色列境內,像是教廷在義大利境內一樣。不過,事實上,以色列並不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一直向國際主張巴勒斯坦是屬於以色列國土的一部分,然而,巴勒斯坦數十年來一直在爭取成為獨立的國家,而他們已經獲得了世界上70%國家的承認。
  • 巴勒斯坦內閣改在希伯倫開例會以抗議以色列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美國媒體報導,巴勒斯坦過渡政府3月1日改在希伯倫召開每周例會,藉此抗議以色列將約旦河西岸兩處宗教歷史古蹟列入以國家遺產名錄。巴內閣發言人表示,此次在希伯倫召開例會意在顯示巴政府該事件的關切,並提醒國際社會重視目前對聖地造成影響的嚴峻局勢。
  • 在巴以問題上支持以色列的中國人是什麼心態?
    中國網際網路上開始出現大量將巴勒斯坦乃至阿拉伯、穆斯林整體與恐怖主義勢力簡單劃等號的言論(雖然巴勒斯坦有傳統的基督徒社區)。我無法判斷這背後是否有以色列宣傳力量的直接參與。2. 親以親猶人群中有很多基督徒,特別是基督教新教徒;再引用我之前的一個答案:《以色列建國在巴勒斯坦地區對嗎?為什麼不換個地方?》
  • 巴勒斯坦:希望以色列允許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參加選舉投票
    新華社拉姆安拉1月16日電(記者熊思浩)巴勒斯坦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漢納·納賽爾16日表示,巴勒斯坦已確定舉行全面大選的時間表,希望以色列允許被佔領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參加投票。納賽爾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的記者會上說,在1996年和2006年兩次選舉中,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被允許參加投票。相信以色列會像過去一樣允許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參加選舉投票。納賽爾說,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東耶路撒冷約有200萬巴勒斯坦人有資格參加選舉投票。目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控制加薩走廊,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掌握約旦河西岸。
  • 以色列如何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絕處逢生、以少勝多?
    這種學說獲得了英美等國的支持,他們積極鼓勵猶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建立據點。二戰中,由於納粹在歐洲迫害猶太人,使得無數猶太人逃至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聚居區面積大大增加了。 隨著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聚居區面積、人口都有了極大的增長,加上美國的支持,二戰後,猶太復國主義被推上了最高潮。
  • 張德江委員長訪問以色列、巴勒斯坦、 芬蘭、法國四國情況的書面報告
    張德江委員長此訪日程密集、內容豐富、重點突出,10天時間訪問4個國家、6個城市,開展40多場正式活動。以色列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中東國家,建交20多年來兩國關係總體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形成了寬領域、多層次的務實合作格局。中國同巴勒斯坦始終是好朋友好夥伴,由兩國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的中巴友好關係,已成為中阿關係的典範。芬蘭是北歐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2013年習近平主席同尼尼斯特總統就構建和推進中芬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達成重要共識,標誌著雙邊友好交往開啟新階段、駛入快車道。
  • 中斷接觸6個月後,巴勒斯坦宣布恢復與以色列的安全合作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原標題:【巴勒斯坦宣布恢復與以色列的安全合作】當地時間11月17日晚(北京時間18日凌晨),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宣布,在巴以中斷接觸6個月後,巴勒斯坦決定從今天(17日)起,恢復與以色列的安全合作。
  • 巴勒斯坦譴責以色列總理訪問希伯倫
    新華社拉姆安拉9月4日電(記者呂迎旭 尚昊)巴勒斯坦總統府發言人阿布·魯代納4日發表聲明,譴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訪問位於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城市希伯倫,稱這是「危險的挑釁行為」。  魯代納在一份聲明中說,內塔尼亞胡前往希伯倫並訪問了易卜拉欣清真寺(猶太人稱為「始祖墓穴」),是為了在即將舉行的以色列議會選舉中贏得以色列右翼的選票,也是以色列試圖將希伯倫猶太化的一步。他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阻止以色列對希伯倫以及易卜拉欣清真寺的侵犯。  當天,內塔尼亞胡前往希伯倫出席紀念猶太人在此地遭屠殺90周年活動。
  • 以色列是不是屬於阿拉伯半島國家?
    亞喀巴灣北端和阿拉伯河入海口兩點之間的連線以南地區就屬於阿拉伯半島,從國家角度來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卡達、阿聯和科威特都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此外,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和伊拉克等國家,屬於部分位於阿拉伯半島或者半島附近的國家。
  • 以色列一士兵在希伯倫被被巴勒斯坦人開槍打死
    原標題:一名以軍士兵在希伯倫被打死新華網耶路撒冷9月22日電(記者範小林)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22日晚向新華社證實,一名以軍士兵當晚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希伯倫被巴勒斯坦人開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