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浙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高材生,全美著名大學碩士,思科做軟體工程師,Facebook廣告技術部工程師……這樣的履歷足以讓每一個人羨慕,擁有這樣的人生絕對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每天加班到半夜,工作評級下滑,無法更換工作組,面臨失業,38歲時從矽谷總部園區4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擁有這樣的經歷人,絕對是個名副其實的失敗者。
但是,這說的卻是同一個人——陳勤,你相信嗎?
標準的學霸,開掛的人生
陳勤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崇尚「知識改變命運」,因而小學開學就在學校展露頭角。1999年,陳勤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浙江大學,學習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成為親戚、朋友羨慕的對象,成為大家心目中「最有出息的孩子」。
當時計算機專業在國內方興未艾,但浙江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確實已經譽滿全國,陳勤在浙大學習時常常為自己沒有選擇計算機專業而悔恨,因而大學畢業以後工作沒多久,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去了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南加州大學是全美知名學府,考上這裡的研究生實屬不易,陳勤在這裡如同開掛,雖然本科未學過計算機專業,卻憑藉其聰明和天賦在兩年內即完成了碩士課程,獲得了南加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
幾經周折,加入Facebook
南加州大學畢業後,陳勤留在了美國工作,首先進入了思科公所做軟體工程師,並以此獲得了工作籤證。但不但兩年時間,因為各種原因,陳勤離開了思科,並經歷了將近一年的「失業期」,直到2016年才獲得在一家外包諮詢公司工作的機會;在這家外包諮詢公司工作兩年後,陳勤才籤約進入Facebook工作。
因而,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陳勤進入Facebook非常不易,其22萬美金的年薪確實也非常令陳勤滿意。此時,陳勤也將家人接到了美國,依靠其工作籤證讓家人獲得了在美國居住的資格。
剛進入Facebook的陳勤可謂志得意滿,其接手的項目本來差點爛尾,都被他努力挽回,這讓同事們覺得他很不簡單。
陷入困境,面臨失業
當陳勤還沉浸在努力工作、早日拿到綠卡的美好憧憬之時,卻因為沒有廣告領域的技術開發經驗等原因被總監斥責項目進度太慢,陳勤開始陷入困境:拼命工作、經常加班,但其評級卻不斷下滑,甚至有可能被開除;他想換組,上司雖然同意放行卻最後給了他一個不夠理想的評級,致使他無法換組。
此時的陳勤心裡應該無比的焦急和苦悶,因為他一旦被開除,那麼他的工作籤證只能維持60天的有效期,60天內找不到工作,他和家人就必須離開美國。
專業能力受質疑,跳樓身亡
陳勤跳樓前一天,陳勤在並沒有事先通知情況下被調離核心工作組,而在Facebook,從核心的工作組調出意味著僱員的專業能力受到質疑,這樣的員工只會日益邊緣化,以後也難獲重用。
出事當天上午,陳勤到總監辦公室據理力爭,但他不但沒有要來想要的結果卻總監罵出辦公室。半小時後,這個曾被家人視為驕傲、被同事讚揚的年輕人從Facebook總部四樓一躍而下,將自己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8歲。
為什麼不回國?
陳勤的事情傳到國內後,很多人都表示不解:既然在國外壓力那麼大,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
畢竟陳勤浙大本科、南加州大學碩士、思科軟體工程師和Facebook的工作經歷都足以讓其在國內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真的沒必要走上自殺這條路,真的有很多選項供他選擇。
筆者認為陳勤堅持留在美國,最後情願走到自殺這一步都不想著回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1.本身性格的缺陷
據悉,陳勤思科、Facebook的工作經歷都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不會處理和上司的人際關係,其可能就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因而在Facebook工作不順利後,他想到的都是自己很努力卻未得到公正的待遇,想的都是如何討回公道,這點從他跳樓前去和上司爭吵就能看出,因而他壓根就沒想過回國發展的事。
2.維護自己的尊嚴(面子)
上文說過,陳勤自小就是標準的學霸,肯定就是父母的驕傲,也是周圍親戚、朋友眼中「最有出息的人」。陳勤從小帶著這樣的光環長大,他就一直努力這個光環明亮下去,相信他接父母到美國居住就是處於這樣的動機。因而,如果回國,他肯定覺得沒面子,肯定覺得別人會嘲笑他「在美國混不下去了」。
3.對未知環境的恐懼
陳勤從到美國留學到加入Facebook,已經離開國內近10年的時間,因而國內環境對他來說已經變得陌生甚至讓他恐懼。而在美國,他畢竟有在思科工作的經歷,有著全美知名大學計算機碩士的頭銜,因而他可能感覺在美國應該比在國內好些。
正是這三點,讓陳勤沒有在面對壓力時選擇回國,而是在無法承受壓力時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陳勤的事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特別是值得家長們反思:作為家長,我們不應只看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應該注重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自信的態度,確保孩子全面成長;同時,在孩子成長的工程中,不要一位地給孩子施加壓力,更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面子工程」。
陳勤已去,只留惋惜,大家對此還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