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額鴉雀,拉丁學名(Paradoxornis nipalensis),英文名Black-throated Parrotbill,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
該種是最小的一種鴉雀,體長9~10釐米。頭和上體大多橙棕色,喉黑色,短的眉紋和顴紋白色,下體亦主要為白色。相似種短尾鴉雀尾短,無白色顴紋和眉紋。該物種雌雄羽色相似。額和頭頂橙棕色,有的頭頂兩側具黑色側冠紋,耳羽淡橙棕色,個別亞種為灰色或前黑後灰 ,多數具有短的白色眉紋,眼先微褐色,顴紋白色,其餘上體橙棕色或棕褐色。尾暗褐色,基部外緣橙紅色,翅上覆羽暗褐色,飛羽黑褐色,初級飛羽外緣灰白色或白色,次級和三級飛羽外緣具寬闊的橙紅色外緣。頦、喉黑色,頰和耳羽下部以及胸、腹和尾下覆羽等下體白色,兩脅和尾下覆羽沾棕色。虹膜褐色或暗慄色,嘴黃色或灰色,腳灰褐色或灰棕色。
該物種主要棲息於海拔1800~2600米的常綠闊葉林、橡林等各類森林林下灌叢和竹叢中,也棲息於林緣灌叢和疏林草坡。在陝西秦嶺也發現棲息於海拔330米的山腳灌叢地帶,而在臺灣則棲息於海拔2200~3300米的高山林下灌叢和竹叢。
橙額鴉雀繁殖期間多成對或單獨活動,非繁殖期則喜成群,常10多隻至20餘只在一起,有時甚至多達40~50隻的大群。常隱蔽在林下茂密的灌叢和竹叢間,時而沿灌木側枝攀爬,時而在低枝間跳躍穿梭,並不時發出低沉的「嗞、嗞」聲。活動時總是偷偷摸摸、躲躲閃閃,不易觀察。只有當它們從一棵灌木飛向另一棵灌木時才易見到。哀怨的咩咩叫聲及顫鳴聲。此物種主要以昆蟲和草子為食,也吃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和種子。
橙額鴉雀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國、錫金、緬甸、尼泊爾、泰國、越南。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陝西南部秦嶺、四川、雲南、西藏、廣西、福建和臺灣等地。
全球種群未量化,但在原產地被描述為常見物種。橙額鴉群數量除少數地區還見到外,其他大部分地區已很稀少。如在原有記錄的陝西南部、湖北西南部、廣西和福建等地,2000年以來已很難見到。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