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每一個新生父母都不容易,尤其是現在這一代的父母,格外不容易,因為我們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條件的不斷提升,我們不僅要給到孩子,還要給孩子好的物質,家庭環境,最重要的就是孩子好的教育。
孩子懶惰的主要原因就是父母的溺愛,不捨得孩子幹事。
而孩子膽小,認生,只能說父母不經常帶孩子出去,所以如果孩子認生,父母就要多帶孩子出去了。
以前的孩子懶,拖包括膽小,我們只能說是孩子自己本身的原因,但是如果現在的孩子還是有以上問題的話,那可能就不是孩子的問題了,更多的可能是父母的原因了,雖然這有點荒唐,但是這就是事實,家庭教育也會導致孩子有以上問題的。
所以小編就給大家說三個小妙招,它們是心理學上的研究,①:羅森塔爾效應。
它是以羅森塔爾這個人命名的效應,就是對學生做了一個挑選,然後將這個學校有前途的孩子名單給學校,並且這份名單一直都是保密狀態,一年後,這些學生正如羅森塔爾預料的一樣,他們都叫進步了,而且性格也有所改變了,這是好久就要有人發問了:難道羅森塔爾真的很厲害,這麼一下子就能挑出優秀的學生來?
但是這個呢名單只是隨機選的,真正對他們有影響的不是羅森塔爾是他們老師對他們的鼓勵和肯定態度。
所以這種效應在家庭教育裡是同樣適用的,即使有時候,鼓勵的話有點違心,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可以使他有動力,長此以往,他們的懶,拖,膽小啥的毛病,就都沒有了。
②:超越效應。
就是人在被刺激或刺激過多以後,時間一久,就會讓人感受到厭煩情緒,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超越效應」,所以在家庭教育裡,如果父母一直喋喋不休的對孩子念叨不停,孩子就已經免疫了,甚至是裝作聽不見,所以如果父母要想孩子聽話或者不無理取鬧,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就要避開「超越」效應,父母只需要做到:話說一遍,言出必行,就可以了。
③:霍疊效應。
這個效應的由來,是美國一個工廠,工廠管理者發現不管給員工多少福利,員工的工作效率還是不高,所以邀請了心理學家來,心理學家來了之後對管理者說了一句話:多聽聽員工的想法和聲音,從此以後,管理者做到聽員工的聲音員工效率也提高了。
一個人他的情感被重視了,情緒有個口可以宣洩以後,那麼這個人就會改變自己原先的行為,或者做到比之前更好。
所以,父母無論在忙都要關注孩子的成長,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成長道路漫長,但是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道路,我們都急不得,但是在糾正教育方式的道路上,我們要快馬加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