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國人都在歡度春節、家家團圓。放假時間可以睡睡懶覺,看看電視、電影、打打遊戲,開車帶著家人四處逛逛,和不常見面的親朋好友聚聚會。我們人就像發條一樣也要有張有弛,放下工作、學習上的壓力,辛苦一年了,也該偷點懶休息休息。
我們常說人要自我調節情緒、自我放鬆,為下一步的工作和學習積蓄力量。所謂的放鬆就是不要做有壓力的事情,那我們今天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是怎麼來的呢?可以說這些都是「偷懶」的人創造的,沒有他們我們可能還處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

彬叔「慢」語
1.能偷懶的人聰明
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做的工作也不一樣。在一個集體裡誰幹活誰不幹活大家都清楚,要能讓人看不出來偷懶,又還能在集體活動中如魚得水,不聰明怎麼能混得下去?
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又想偷懶,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任務。他只能提高工作效率,絕對要利用好時間。有的人喜歡睡點懶覺,他不會像有的人早起頭腦還糊塗去幹事,而是充分休息好,心情愉快地將工作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聰明的人,才有可能偷懶。愚笨的人只知道人云亦云,做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而偷懶的人懂得如何利用智慧,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2.偷懶的人愛發明創造
如何偷懶也是技術活。和尚挑水的故事我們都聽過,明知山下的水就是山上的涓涓細流匯集到山下,如果他們愛思考的話幹嘛不把山水引到寺廟裡,也可以就近挖個池塘蓄水。古代的中國是農耕社會,挑水澆田可是辛苦河。要想通過大面積種植解決吃飯問題,農民到很遠的地方擔水來澆地灌溉,真是既浪費了時間,又產不了更多的糧食,據說東漢的牛人畢嵐造的水車就解決這一大難題。

近代的工業革命讓發明就更多了。比如原來挖礦運煤推車經常陷進礦渣很難運輸。在英國煤礦工作的特裡維西克於1804年用鐵軌鋪路,蒸汽機做動力發明了火車;原來的交通出行要麼靠步行,要麼靠牛馬、船做工具,效率奇慢。德國人汽車鼻祖奔馳就在1885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輛馬車式三輪汽車;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等等,正是他們勤於思考徹底改變我們今天的出行方式。
我們家庭生活中的發明也很多。1880年美國人舒樂發明的電風扇,讓我們擺脫了蒲扇;1902 年7月17日,卡裡爾發明了空調;現在每家每戶用的洗衣機就是由美國的費希爾於1910年在芝加哥製成的;每天做飯用的電飯煲是1950年日本人井深大的東京通信工業發明等等。

3. 偷懶的人能堅持
偷懶的人不是真正的懶人,他們不僅聰明、愛琢磨,還非常有韌性能堅持。他們不想重複做著那種單調枯燥的事情,半途而廢從來不是他們的選項。正因為「偷懶」的想法促使他們堅持改變未來的願景。

愛迪生於1879年發明的點燈,可是經過100000多次的實驗;英國人特裡發明的火車頭這個大傢伙能跑起來,不僅要解決動力,還要解決鐵軌的材質,也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成功的。
當今的社會就有更多的案例了。讓天下的生意更好做的馬雲,沒有18年的堅持創業,怎麼可能將線下商店搬到了網上;美團外賣的王興2003年創業,2006年被收購再創業,現在讓你足不出戶就能解決吃飯問題。

彬叔總結
人總有七情六慾、高潮和低潮的時候,能偷懶的人都很聰明。小懶怡情,是要將智慧用在如何提高學習、工作甚至生活的效率上,而不是做一個長期偷懶的人,那就成了一個只愛刷小聰明的人。更不能學網上報導的一個被父母溺愛的23歲英俊聰明的年輕人,由於失去雙親被活活餓死,這才是真正的懶人。
偷懶的人有很多的時間思考,當想到一個好的偷懶方法就應該立即記下來,而不能永遠停留在想法上。不要等到別人創造出來後,哦,我原來早就想到的啊。有了偷懶的好方法,就要去實施,而且要長期堅持做下去。看看那些成功改變世界的人,他們都是經歷無數次的失敗,才將最初的偷懶想法變為了現實。
小懶怡情,大懶成功。祝願我們不僅在春節假期放鬆偷懶,更祝願我們在工作、學習上也能「偷懶」,將好的創意付諸實施,說不定自己也能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