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摩擦頻起、全球化遭遇逆風的當下,加強亞歐對話與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12月3日,博鰲亞洲論壇舉行「亞歐合作對話」特別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致辭中表示,亞歐關係的基本面仍然穩健。我們在經濟上的互補性沒有改變。雙方在全球化、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問題上的共同立場沒有改變。面對新冠疫情,雙方攜手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愈發凸顯。對於亞歐兩個大洲來說,合作仍然是唯一選擇,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委員會創始人馬克(Marc Uzan)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世界的當前,也到了重塑多邊主義的時候。全球經濟正在遭受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在此背景下,人們普遍認為全球化的趨勢將消弭。他認為,呼籲振興、重塑和重設以及更好地重建全球化將被列入亞歐對話的議程。
歐洲金融穩定機制執行董事雷格林(Klaus Regling)稱,我們應通過改善國際貨幣體系的基本面來支持全球化。在二戰結束後,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主導地位,但這有時會加劇全球的不平衡,導致資本的過度流動。為了讓世界經濟增強韌性,不應將其與某個特定的貨幣掛鈎,最好建立一個多極體系,其中幾種貨幣具有可比的作用,比如包括美元、歐元和人民幣。這必須由市場驅動,但歐洲和中國可以創造前提條件,使其貨幣更具吸引力。
全球化「正常化」,亞洲是「贏家」
雷格林表示,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近25年中,全球貿易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翻了一番。這個超全球化的時期是特殊的,由WTO的成立驅動,推動了貿易成本(降低)、數字革命,特別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但25年內貿易佔GDP比例翻番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自2008年以來,貿易與GDP的比例一直相當穩定,但這不是去全球化,而是一種正常化。
馬來西亞國民投資機構主席潔蒂(Zeti Aziz)表示,亞洲經濟體從全球化中受益匪淺,並將繼續從全球化中受益。而亞洲之所以能夠做「贏家」,主要得益於三個因素。首先是該地區的經濟靈活性,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從我們的比較優勢來看,儘管條件有所變化,但我們能夠將資本從一些經濟活動中轉移到其他活動中。世界其他經濟更加僵化的地區,相比之下就會感到巨大的壓力,因為它們無法調整到具有比較優勢的新領域。」
第二,亞洲經濟體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後進行了金融改革,加強了金融市場,因此能夠更好地發展。潔蒂稱,當2008~2009年被描述為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其實亞太地區並沒有處於危機之中。亞洲受到了那場危機的影響,但是其經濟活動並沒有被打亂,在金融體系被打亂的時候,還在繼續生產。第三,亞洲也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能力的建設。
義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也表示,亞洲不僅是生產的區域,也是全球需求所在的區域,正在成為全球主要進口地區。剛剛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一個重要進展。未來十年的世界經濟增長,三分之一將由中國驅動,三分之一來自經合組織國家,另外三分之一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疫情表明,全球性挑戰需要通過全球性協作來應對。亞太地區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義大利作為明年二十國集團峰會的主席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邊合作。
潔蒂認為,多邊主義對全球化非常重要,而且將繼續佔據上風。但全球化將有可能向更大的區域化轉變,各區域將變得更加一體化,並朝著建立共同身份的方向發展。比如會籤訂共同的協議,區域合作也會得到提升和加強。「當然,我們吸取了歐洲的經驗,亞洲沒有選擇走歐洲單一貨幣的路線。在這一點上,歐洲有貨幣聯盟,而亞洲有金融一體化。 而金融一體化對我們,尤其是亞洲的小國來說,意味著作為一個高儲蓄的經濟體,這些儲蓄的一部分可以再投資到我們自己身上,循環到我們自己的地區。」潔蒂說。
雷格林贊同,在全球化的區域化方向,人們看到了在不同領域開展更多區域合作的趨勢。除了區域貿易安排,也有新的多邊開發銀行,如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還有新的區域性金融安排(RFAs),通過這些安排,各國可以在危機時期承諾提供財政支持,比如歐洲穩定機制(ESM)。最近幾年,歐洲金融穩定機制和其他地區的RFA有非常密切的合作網絡,這些RFA加起來的「火力」甚至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還要大。
對全球價值鏈進行審查的趨勢正在加強
義大利財政經濟部前部長特裡亞(Giovanni Tria)稱,全球價值鏈在過去幾十年中是國際貿易和全球增長的核心要素。但在後疫情時期,由於技術和地緣政治競爭,對全球價值鏈進行審查的趨勢正在加強。換言之,許多國家有了從所謂「超全球化」的全球化中撤退的想法。
特裡亞認為,這種觀點長時間持續的話,對於國家間的關係和信任可能會產生經濟上的破壞性和風險,不但可能引發貿易摩擦,並將可能影響到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因此,我們需要在全球範圍內協調貨幣政策,重啟貿易,以減輕危機的影響。只有通過更高的增長速度和更高的投資速度,才能重新吸收全球的私人和主權債務,也才能重新吸收過剩的流動性。
特裡亞稱,從另一種角度來說,RCEP這個新協定,也可能是亞美歐三方之間達成新的全球協議的積極的起點,也遠離了所謂的西方經濟和東方經濟在全球貿易和投資上的「脫鉤」。
潔蒂也稱,兩周前剛剛籤署的RCEP,意味著儘管發生了新冠大流行等種種挑戰,但RCEP談判工作終於成為了現實。「這就是現在發生的大趨勢,電子商務和消費者需求性質的變化,以及像我們開會這樣虛擬連接的興起。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全球化會一直存在,但內容會有所不同。」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