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把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追完,看到最後的結局,聽到冠亞軍從馬東口中說出,當時臺上臺下的人們,表情都有點耐人尋味。這個耐人尋味,我想主要針對的是亞軍的得主,畢竟,作為冠軍的重塑,無論是在場的所有樂隊,還是樂迷心中,都是毋庸置疑實至名歸。但是,這個亞軍,確實,有點不太好說。
我非資深樂迷,甚至,對於樂隊,連大眾樂迷也算不上,頂多,只是對流行音樂比較愛好罷了,平時也喜歡看些歌唱類的綜藝,所以在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火爆之時,我也隨俗地觀戰了幾場,後來由於種種事務幹擾,沒能做到每期都看,但是關於「樂夏」的熱點也是有所耳聞,比如全網打撈「五條人」,比如重塑的高冷,比如收官之夜的「鮑家街43號」。當然這裡面,過耳最多的當屬「五條人」,即使在這檔綜藝裡他們只收穫了亞軍,但他們確是這個夏天最當之無愧的人氣之王。
說實話,和亞東老師和大張偉直言不諱地在節目中說的那樣,最開始對「五條人」這樣的街頭樂隊是不感冒的,不喜歡也不反感,對他們的音樂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可是為什麼看過幾期之後,卻都如他們一樣就路轉粉了呢?
而我卻是從昨晚開始,在看過他們本季所有的表演之後,然後正式對老公宣布,從此以後,我也是「五條人」的人了。老公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訕笑成功將我引入坑。
綜合這季「五條人」的表現,個人感覺,音樂之外的表現比音樂本身精彩,人氣比專業火爆。
其實,他們最火爆的便是前幾期的表現,尤其第一期的不按節目規則出牌,就圈了一大波粉,試想,那些無論是節目邀請的樂隊,還是自己報名的選手,既然有評比,當然是想拿個好名次的,所以針對節目規則,無不是百分百遵循,生怕一個不小心踩雷,影響了之後的排名。包括一來節目便相當高調甚至狂妄自大的「重塑」樂隊,都沒有在節目規則上蔑視,但「五條人」卻沒有這些顧忌,他們唯一在乎的便是音樂在舞臺上的呈現是否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以及他們想在這個舞臺上表達給觀眾的東西。
所以,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現了,五條人的主唱仁科被隊友問道,究竟第一場選哪一首曲目的時候,仁科說,那就看我到時候場上起哪首的調子吧,而現場的鏡頭也明顯看得出他並不是以此博人眼球,輪到他們表演時,其他幾位樂手擺好了架勢卻並沒有動作,只等仁科的手風琴起調,稍作分辨後其他幾位便樂呵地開始了後面的演奏。
如果說這不是一檔錄播的綜藝節目,我或許還能夠理解,但是對於有明確節目形式和完善節目規則的一檔綜藝來說,我確實佩服節目總導演對此番操作的容忍。不過或許,這也是節目的劇本?但若發生在別的樂隊我可能相信,但對於「五條人」,我有理由相信這絕非設計,因為此後類似的操作他們還在繼續。
要說,對於如此任性的選手,要是放在別的節目或是別的選手,很可能會引起相反的效應,可為什麼發生在五條人身上,不僅節目組對此無限包容,觀眾對他們報以微笑,連場外無數網友都能在他們一次又一次被淘汰後伸出援助之手,將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撈回來?
我覺得重塑樂隊的主唱華東說的很準確,他說,五條人的真實、不做作、接地氣和他們自身的形象渾然一體,無所謂表演,只是展示最真實的自己。「真實、不做作、接地氣」這幾個詞太準確了,華東一向如此用詞精準。
我想這也是而今全民娛樂時代最最缺乏的東西了,大部分的明星也好,素人也好,為了博取流量,吸人眼球,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作品也好,形象也罷,無不像濾鏡鏡頭下的美好,沒有絲毫缺憾,好看是好看,可是看多了,總感覺不像真的。
仁科的郭富城頭,老舊做派的抱肩動作,隨手愛把話筒插兜的隨意,像不像去K歌廳唱歌的玩世不恭的大哥?夾雜著些許年代感,卻讓我們感覺那麼親切。還有茂濤的人字拖,和華東一絲不苟西服的標配多麼相映成趣,在最初亮相之時,其他樂手甚至懷疑他們到底是來表演還是去街頭撈妹,因為他們不符合人們心中對登上舞臺的藝人的一貫形象和標準。可是藝術真的有標準嗎?
或許有吧,在仁科選了椅子樂隊PK之後,而隨後又得知鼓手只會演奏兩首曲目的時候,仁科表現出來的慎重和思考,接著做出了更換PK對手的決定,這次人們不僅沒有因此對他們的出爾反爾說三道四,反而是出奇一致地支持和讚譽,這才是人們眼中的藝術,寬容體諒、成人之美。
如果說重塑帶給人們的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是人人心中對藝術觸不可及的追求和嚮往,那麼五條人則是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下裡巴人,是普通民眾隨處可見並可隨時產生共鳴的尋常市井味道和人間煙火氣。藝術和人性融為一體,專業和隨性並不相衝。或許,這也是吸引我成為五條人粉絲的至關重要的原因,下次,等五條人來穗演出,我要去現場感受最接地氣的樂隊魅力,我和老公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