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一周全國天氣預報 全國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圖
具體預報如下: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 9日,區域大氣汙染擴散條件一般,局地有輕度霾天氣。10日至12日,區域大氣汙染擴散條件轉差,北京、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等地有輕度霾,部分地區有中度霾。12日夜間受冷空氣影響,上述地區霾自北向南減弱消散。
-
9月成都氣象擴散條件總體中等偏差 或出現4次汙染過程
來自成都市環保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成都已經收穫了155個優良天,但從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近日進行的空氣品質會商結果來看,9月氣象擴散條件總體為中等偏差,形勢不容樂觀。 據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8月,優良天數155天,同比增加4天,優良天數率65.4%,同比上3.3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4天,同比減少12天。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2020年12月及2021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2020-12-03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20年12月及2021年1月-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趨勢預測會商。主要預測結論如下: 一、12月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2020年12月,歐亞中高緯大氣環流經向度較大,冷空氣活動頻繁且強度偏強。大氣環流階段性變化特徵明顯,上半月冷空氣活躍,下半月冷空氣活動減弱。
-
專家解析風向等氣象條件與日本核汙染擴散問題
就氣象條件與核輻射汙染擴散問題、氣象服務在核事故以及環境應急響應中發揮的作用等問題,新華網和中國氣象局網站專門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專家,他們是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專家諮詢組專家孫軍,世界氣象組織基本系統委員會核應急工作專家組成員、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宋振鑫。
-
成都:預計29日冷空氣「解圍」 氣象擴散條件將改善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 今天,不少人朋友圈都被成都大霧刷屏,成因是什麼?什麼時候能消散呢? 12月27日,記者就此採訪成都平原環境氣象中心主任華明,他表示,成都位於四川盆地底部,盆地四周為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地形閉塞,大氣的水平流動弱,與外界空氣交換性差,風速小。進入秋冬季節,來自西南的暖溼氣流在盆地內堆積,相對溼度較高,多雲霧天,逆溫層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導致大氣層結多處於穩定狀態,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使得成都秋冬季易出現霧、霾天氣。
-
國家氣候中心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預測:今冬我國北方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整體偏差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1月和2019-2020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
-
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就2019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開展聯合預測會商
近期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與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開展了2019年1~3月大氣汙染擴散氣象條件預測會商。
-
2018年初大氣汙染形勢分析:四川1-2月大氣汙染形勢嚴峻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9日訊(記者 李慧穎)12月29日上午,省環保廳廳長於會文在省環境監測總站主持召開2018年初大氣汙染形勢分析會商會。會議聽取了各位專家對近期氣象變化趨勢、空氣品質形勢的分析和預判。
-
成都秋冬季靜穩天氣頻發 今明兩天氣象擴散條件較差
四川在線記者 吳亞飛對比前幾天的藍天、陽光、白雲,近兩天成都天氣又「變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霧蒙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10月25日,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底部,大氣環境容量先天不足,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後,靜穩天氣頻發,氣象擴散條件差,易造成汙染物持續累積,引起空氣汙染。
-
中國氣象局聯合多部門會商春節假日全國天氣 全國大部地區氣象條件總體較好
2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2021年春節假日全國天氣預報大會商,綜合研判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天氣形勢和氣象災害風險,強化部門聯動,紮實做好春節假日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
解析大氣汙染擴散的氣象因素
大氣汙染擴散是大氣中的汙染物在湍流的混合作用下逐漸分散稀釋的過程。主要受風向、風速、氣流溫度分布、大氣穩定度等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的影響。 研究不同氣象條件下大氣汙染物擴散規律的目的在於:①根據當地氣象條件,對工業規劃布局提供科學依據,預防可能造成的大氣汙染;②根據當地的大氣擴散能力和環境衛生標準,提出排放標準(排放量和排放高度);③進行大氣汙染預報,以便有計劃地採取應急措施,預防環境質量的惡化(長期的)和防止可能發生的汙染事故(短期的)。
-
不利氣象條件為成都霧霾主因 成都暫不採取汽車單雙限號
人民網成都12月30日電 (王軍)元旦將至,成都霧霾四伏,由於無明顯冷空氣影響,近地面逆溫層存在的可能性較大,風速較小,氣象擴散條件較差,重汙染天氣將持續到1月5日。 成都是否會啟動紅色預警,實行三環路內機動車尾號單雙號限行?今日,成都市環保局給出答案:將不會啟動!
-
【科普閱讀】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如何預報?
從那時起,能否做好霧、霾及重汙染天氣的預報預警,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9月1日,中國氣象局正式開展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工作。 「做一份霧、霾及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第一步還是要做好監測與數據採集。」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張恆德說。需要採集的數據主要有兩部分,一是一般氣象要素數據,二是大氣成分數據。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具體來說,風速小對於汙染物水平擴散極其不利;重汙染天氣期間,通常有逆溫層發展,導致大氣垂直方向靜穩度增加,大氣邊界層高度明顯降低,對汙染物垂直擴散不利;相對溼度增加有利於細顆粒物的吸溼增長,還會促使氣態前體物向顆粒物加速轉化,導致顆粒物濃度快速增加。
-
北京霧霾持續三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昨日8時,該中心表示,受溼度較大及風力減小的影響,擴散條件一般,預計昨日空氣品質達到輕度汙染級別,比前一天上升一個汙染級別。 昨日午後,汙染物濃度迅速抬升,該中心表示,由於天氣形勢相對靜穩,風速小、溼度大,汙染物難以有效擴散,空氣品質處於輕度至中度汙染之間。
-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多大?謎團揭曉!
原環境保護部隨後按照「1+X」模式成立了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組建了由200多家單位、近2000人組成的科技攻關隊伍。 徐祥德、王亞強、柳豔菊等專家組成氣象攻關團隊,對導致大氣重汙染的氣象條件等問題,開展了深入研究。「高強度排放是導致大氣汙染的內因、主因,氣象、氣候條件是關鍵的影響外因。
-
本周五「逆溫層」又來了 成都氣象擴散條件漸變差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彭亮)雨水和降溫趕走了霧霾,成都連續多日獲得了不錯的空氣品質。不過,1月1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氣象臺專家處了解到,隨著降水趨於結束、天氣轉好,1月15日(本周五)低層逐漸有逆溫層建立,氣象擴散條件逐漸變差,15日晨間出現霧的可能性較大。
-
總理基金專項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氣象條件對霧-霾形成影響謎團揭曉
兩年時間過去了,由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牽頭組織的專家團隊圍繞京津冀秋冬季重汙染形成的物理過程機制、氣象條件對重汙染形成的貢獻等進行集中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大氣汙染和不利氣象條件的雙向反饋機制,解釋了在京津冀秋冬季一段時間汙染排放沒有顯著變化情況下,出現持續重汙染的重要原因,同時揭示了京津冀重汙染過程機理,建立了京津冀大氣汙染過程氣象綜合影響模型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2017年1月~2月,隨著大氣環流調整後,冷空氣可能增強,擴散條件好轉,霾日數或接近近10年同期。 專家表示,霧霾成因既與汙染物排放源強度和分布有關,也與不利氣象條件等有關,受諸多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