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利用原位反應法製備新型金屬複合材料

2020-11-26 澎湃新聞

顆粒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PRMMCs)以其較高的強度和剛度,優良的耐磨性等成為航空航天、汽車動力等結構領域中很有前途的材料。但結果表明,在合金材料中加入顆粒會降低塑性,限制了實用的發展和應用。高熵合金(HEAs)和HEA基複合材料具有強度高、延展性好、耐腐蝕、電磁等優異的綜合性能,近年來備受關注。

在HEAs基體中加入WC、SiC、TiC和其他碳化物作為增強顆粒,提高了材料的強度和耐磨性,使HEAs基體複合材料的性能優於一些商用合金。例如,WC/AlCoCrCuFeNi複合材料的維氏硬度和斷裂韌性分別為1922HV30和10.41 MPa m1/2,優於商用WC/Co硬質合金。

在這一背景下,研究團隊展開了研究旨在對一種新的金屬基複合材料製備方法進行分析。

該研究採用簡單、高效的工藝製備了W/FeNiMnAlW高熵合金(HEA)基複合材料。HEA基體由面心立方相、有序體心立方相和W2C相組成。增強相W顆粒在HEA基體微觀結構中分布均勻,其體積分數為30.9%,平均晶粒尺寸為13.57°m。

複合材料的鎢顆粒與基體具有良好的冶金結合,並探討了近球形鎢顆粒的形成機理,複合材料的密度為10.55 g/cm3。鎢相、B2相和面心立方(FCC)相的硬度分別為681.48HV、533.82HV和286.70 HV。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屈服強度為1241 MPa,最大抗壓強度為530mpa,最大塑性應變為15%,力學性能優越。

FCC相與體心立方(BCC)相的有效結合以及無邊緣W顆粒的均勻分布是其良好力學性能的主要原因。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體積磨損量和磨損率分別為0.42 mm3和4.95×10-3 mm3/N·m,磨損機制主要為粘著磨損和磨粒磨損。

熱反應裝置原理圖如圖1所示。反應前先將坩堝預熱至773 K,然後將混合後的粉末放入坩堝中,用高溫火柴點燃,形成高溫熔體。靜置10-15 s後,HEAs與Al2O3熔體發生分層。拔下塞子後,高溫熔體由於自身重力作用,通過熔體輸送管流至鑄型底部,冷卻後形成W/FeNiMnAlW複合材料。

圖1所示。熱反應裝置示意圖。

圖2所示。(a) 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x射線衍射圖,

(b) 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SEM圖像和相應的EDS元素映射。

圖3所示。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TEM分析。

(a)複合材料的亮場圖像,

(c)-(d): (a)中b、c、d的SAED圖像,

(e)中e的SAED圖像。

圖4所示。(a)熱反應製備的鋼錠,(b)加工後的鋼錠,

(c) W的粒徑分布,(d) 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SEM顯微圖,

(e) W2C在FCC基體中的HADDF圖像和相應的EDS元素映射。

圖5所示。近球形W粒子的形成機理。

圖6所示。

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室溫壓縮應力-應變曲線。

圖7所示。壓縮樣品的掃描電鏡顯微圖。

(a) w粒子中的裂紋;(b)基體中的裂紋。

圖8所示。

與其他鑄態W-HEAs、HEA基複合材料的性能比較。

圖9所示。

(a) W/FeNiMnAlW複合材料摩擦係數隨滑動時間的變化曲線,

(b) W/FeNiMnAlW複合材料磨損表面的SEM圖像,

(c) W/FeNiMnAlW複合材料磨損碎片的SEM圖像。

該研究採用熱反應法製備了w粒子增強的FeNiMnAlW HEA基複合材料。結果表明,HEA基體由FCC相、B2相和W2C相組成,基體中無稜角的W顆粒分布均勻。W粒子的平均粒徑和體積分數分別為13.57和30.9%。複合材料的密度為10.55 g/cm3, W相、B2相和FCC相的硬度分別為681.48 HV、533.82 HV和286.70 HV。

複合材料的屈服強度為1241 MPa,最大抗壓強度超過2530 MPa,塑性應變超過15%,綜合性能優異。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摩擦係數為0.63,體積磨損損失為0.42 mm3,磨損率為4.95×10-3 mm3/N·m,含鋼球W/FeNiMnAlW複合材料的磨損機理主要為粘著磨損和磨粒磨損。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5838820344017

文章來源:賢集網

原標題:《【科普知識】利用原位反應法製備新型金屬複合材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製備的三種方法特點
    【科普知識】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製備的三種方法特點 2021-01-0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Ms|原位相轉化反應製備的金屬/金屬氧化物用於析氧反應
    金屬/金屬氧化物複合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界面和電子結構已被廣泛設計合成,並應用於鹼性溶液中電催化析氧反應的電催化劑。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刊《中國工程科學》刊發《裝備升級換代背景下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一文,從產業化發展戰略的角度出發,對我國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形成和發展進行了評述。文章簡要總結了我國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歷程,梳理了當前快速發展階段中金屬基複合材料的主要製備方法,如原位自生法、攪拌鑄造法、粉末冶金法、壓力浸滲法中取得的關鍵性技術突破。
  • 日本開發新型金屬複合材料 與鑄鐵相同強度 密度近似鋁合金
    據日媒報導,總部位於靜岡的アドバンスコンポジット株式會社(Advance Composite公司)根據「熔融鍛造法」開發出了一種強度高於鋁合金但密度近似的新型金屬基複合材料AC-Albolon,可應用於電動汽車、半導體製造裝備、家電和重型電器、工業機器人部件等對輕量化有重大需求的應用領域。
  • 【科普知識】概述碳纖維複合材料​定義、性能優勢及在羽毛球拍...
    【科普知識】概述碳纖維複合材料​定義、性能優勢及在羽毛球拍中的應用 2020-12-1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普知識】金屬複合材料中碳含量的7種測定方法
    金屬及其複合材料的開發研製與應用,常常要求有效地控制及準確地測定其中的碳硫含量。金屬材料中碳主要以游離碳,固溶碳和化合碳等形式存在,還有氣態碳和表面保護的滲碳及塗敷的有機碳等。
  • 設計和開發高性能多功能複合材料領域的新途徑
    聚合物/α-磷酸鋯複合材料製備方法聚合物/ α-磷酸鋯複合材料製備方法主要有5 種: 熔融共混;插層複合法;原位聚合法;溶膠—凝膠法;導向組裝法。(1)、插層聚合其原理是先將聚合物單體分散,插層進入層狀α-磷酸鋯片層中,然後再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時放出的大量的熱量克服片層間的庫侖力,使其剝離,從而使 α-磷酸鋯片層與聚合物基體以納米尺度相複合。
  • 範景蓮:難熔金屬女中豪傑—新聞—科學網
    針對新型空天飛行器、火箭發動機、原子能等領域對難熔金屬材料的重大需求和現有難熔金屬強韌性不足、高溫抗氧化燒蝕差的問題,範景蓮創新性提出「納米原位複合/微納複合」設計思想,發展了納米/微納複合粉末製備原理與技術,建立了高性能微細結構難熔複合材料燒結理論,開闢「納米/微納複合高性能難熔金屬基複合材料」新領域,取得系列重大突破: 一、原創發明超高溫輕質難熔金屬基抗燒蝕複合材料
  • 碳化鈦基金屬陶瓷的製備應用
    碳化鈦基金屬陶瓷是一種由金屬或合金TiC陶瓷相所組成的非均質複合材料,兼有陶瓷的高強度、高硬度、耐磨損、耐高溫、抗氧化和化學穩定特性,以及金屬的韌性,可用來製造在還原性和惰性氣氛中使用的高溫熱電偶保護套和熔鍊金屬的坩堝等。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超級電容器(Supercapacitors),也叫電化學電容器(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s)是一種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介於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超級電容器兼具蓄電池和傳統電容器的優點,如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可快速充放電、循環壽命長、具有瞬時大電流放電及對環境無汙染等特性,是近十年來發展起來的新型儲能、節能設備。
  • 蛭石基功能吸附材料特點及製備技術
    通過殼聚糖改性製備改性蛭石,其對As3+的最大吸附量可達72.2mg/g。通過氧化錳改性製備金屬氧化物改性蛭石,其對Ag+的最大吸附量為69.2mg/g。3、蛭石基複合功能吸附材料製備離子交換和改性是製備蛭石新型功能材料的有效方法,但是被交換和改性的離子或有機物容易脫落,表現出結構不穩定等劣勢。
  • 北航:製備一種納米複合材料,實現優異電磁波吸收性能
    在各種EMW吸收材料中,諸如Fe,Co,Ni及其合金等磁性金屬材料因其高飽和磁化強度、高磁導率和強各向異性而引起了廣泛關注。此外,已知磁性金屬顆粒的電導率和磁性受其微觀結構的影響。因此,已經設計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形態的磁性金屬以調節其EMW吸收特性。從理論上講,優秀的EMW吸收材料通常是由介電損耗和磁損耗組成的。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Power Sources, 2016, 321, 193;Nano Energy, 2017, 40, 390),製備了不同的活性納米催化劑複合材料(;ACS Appl. Mater.., 2020, 28, 375;ChemSusChem, 2020, 13, 3404),並選用原位光譜手段研究了其相關作用機制 (Energy Storage Mater. 2019, 18, 246;Energy Environment. Mater. 2020, DOI: 10.1002/eem2.12152)。 在眾多負極之中,金屬鋰負極具有高的理論比容量和低的電極電勢。
  • 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衍生新型催化材料
    中青在線訊(周慧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近日,合肥工業大學一項科研成果以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為原料,成功製備出多維數、多尺度、多形態的三維功能催化材料,可高效去除水體中有機及重金屬有毒汙染物,解決了秸稈類生物質廢棄物難以利用的難題。
  • 原位生長+氫刻蝕: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快速、高質量製備方法|NSR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於貴課題組和清華大學徐志平課題組合作,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快速、高質量製備石墨烯納米帶陣列的方法:以液態金屬為催化基底,通過化學氣相沉積方法原位生長石墨烯薄膜
  • 微波介質陶瓷材料製備技術的科普
    微波介質陶瓷粉末通常採用的是固相反應法合成,即將多種氧化物粉料混合、煅燒,經過機械研磨獲得粉體,具有設備、工藝簡單、易於工業化生產的優點。缺點在於此法難以獲取高純度的物相,且不能確保粉體成分分布的均勻性。此外,製備的粉體粒徑較大,反應活性較差還容易導致燒結溫度變高。      為避免傳統固相反應法的不足,出現了溶膠-凝膠法、熔鹽法、水熱法、共沉澱法、微乳液法等方法。
  • 【中國科學報】金屬基複合材料的國產化之路
    一個多月前,高分十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發的金屬基複合材料發揮了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太空飛行器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比如輕量化就是其中一項指標,金屬基複合材料恰好符合需求。金屬所研究員馬宗義帶領團隊,致力於高性能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研究,近5年來,為遙感、風雲、高分、嫦娥、北鬥、東風、天宮、龍舟等十幾個關鍵型號,提供複合材料產品百餘批次、萬餘件。
  • 趙玉濤:「銀白色金屬」王國的築夢人
    如今,這種輕質、低成本的材料得以廣泛應用,與一代代科研工作者對製備技術的創新和新型複合材料研發及應用的推進,是息息相關的。而江蘇大學教授趙玉濤,便是在這個「銀白色金屬」相關的科研王國中深耕30餘年的一名築夢人。他和他的團隊見證並參與了我國鋁合金材料的科技發展進程,也讓許多基於新型材料搭建的夢想成為可能。
  • 利用廉價金屬製備高效、高穩定性的鹼性制氫電極
    利用廉價金屬製備高效、高穩定性的鹼性制氫電極 2021-01-08 2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掌信檢測:說說原位鋁基複合材料強化機制
    材料科學家對原位鋁基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的研究和原位拉伸結果表明,複合材料的室溫強度性能隨著內生增強體顆粒體積分數的增加而顯著上升。原位拉伸試驗指出,複合材料中裂紋的擴展是有選擇性的,曲於增強顆粒的分布很不均勻,當主裂紋擴展前端碰到顆粒密集群時,擴展方向就會偏轉,轉向顆粒貧乏區,繞過顆粒密集區,沿著顆粒密集區與貧乏區之間的界面向前擴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