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成為最大贏家,票房、口碑雙豐收。有的人被電影中炫酷的特效、精緻的科幻設定吸引,稱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劃時代的作品;有的人被劇中主人公展現出的責任感、團隊精神、信念感動,影院中淚灑一大片;也有的人熱衷吐槽片中的科學謬誤。總之,《流浪地球》成為了目下大眾熱議的話題。
洛希極限是啥?
影片中最核心的事件就是當地球流浪到木星附近時,數千臺行星發動機突然熄火,地震、火山爆發遍布全球,人類突然遭遇了巨大的危機。也許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地球靠近木星時,會突然這樣?這裡涉及一個科學概念——洛希極限。什麼是洛希極限?簡單來說,就是地球離木星太近了。當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近到一定程度時,它們就傾向於被「潮汐力」撕碎,導致質量較輕的天體被解體分散。這個極限值是有法國天文學家洛希首先求得的,因此稱為洛希極限。
地球尺寸很大,當它靠近木星時,靠近木星的一側受到的木星引力,將比背離木星的一側大得多,這樣地球就會被來自木星的引力撕碎。在強大的木星引力作用下,組成地球巖石圈的構造板塊和巖漿傾向於逃逸地球,因而會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
地球表面分為許多運動中的板塊。地表之下的巖漿釋放出能量,促成了板塊的移動,板塊移動又產生了地震和火山噴發。
所謂地震,就是地殼的震動
多數地震是由地球板塊的運動造成的。板塊交界處的巖石相互運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會擠壓在一起。這種壓力不斷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巖石無法承受巨大的壓力而突然錯動,就會產生地震。
火山噴發是怎麼回事呢
地表之下的巖漿會上升並衝破地殼,在地表的出口處形成了火山。巖漿衝破地殼形成熔巖,伴隨熔巖的還有火山灰、水蒸氣和其他的氣體,這就是火山噴發。地表之下的巖漿好好的,怎麼會上升呢?剛剛說了,組成地球表面的板塊是處在運動中的,正是這種運動把巖漿「擠」出了地表。
地球是一個堅固的巖石質行星,它很「堅固」
還好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堅固的巖石質行星,否則距離木星那麼近,我們的地球早就被撕碎了,木星絕不給你「反殺」的機會。我們的地球之所以叫「地球」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地球的「地」就是「土地」的「地」,在人們看來我們的地球最直觀的形象就是一片連綿不斷的土地。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給孩子的旅行書——地球》,就從土地的「土」開始一段旅程,向孩子講述一段45億年的地球演化故事,描繪一幅5.1億平方千米的地球全景畫卷。
《給孩子的旅行書——地球》從「土」開始,按古希臘人提出的土、氣、火、水四大元素編排。這本書關注地球的歷史:它的形成方式、組成要素,以及怎樣孕育出包括你我在內的各種生命形式。這本書向孩子講述了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描繪了我們的共同家園地球的每一個角落。
《流浪地球》描繪了一個「末世」的故事。衰老的太陽急劇膨脹,即將吞沒地球。但是你現在根本無需擔心,儘管太陽系的歷史超過了45億年,但太陽現在還處在壯年,太陽吞併地球還是一個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後的故事。所以,看完電影的特效後,大家還是安心陪伴孩子親子閱讀吧。
帶孩子一起了解地球這個既獨特又神奇的行星,藉由圖書和孩子開啟一場了解宇宙中最奇妙星球的動人之旅吧!比所有科幻電影還要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