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能被點燃?雲南天文臺專家解密《流浪地球》背後的科學

2020-12-05 騰訊

謝謝大家點開這篇文章,話說最近的天氣開始冷了,為了避免換季感冒,小編只能裹著大毛毯上班了,大家也要注意保暖呦,這個季節感冒太不好受了,愛你們喲,比心比心。

木星能被點燃?雲南天文臺專家解密《流浪地球》背後的科學,《流浪地球》劇照

掌上春城訊你看《流浪地球》了嗎?不,你二刷《流浪地球》了嗎?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太陽的不斷膨脹使地球不得不背井離鄉,遠遁太空……看完電影後,你是否也在很多科幻迷一樣想像:現實世界中的太陽,真的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嗎?「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靠近木星真的會被撕碎嗎?

別急,雲南天文臺射電天文研究團組助理研究員郭少傑針對大眾感興趣的疑問,為大家一一揭開《流浪地球》背後的科學奧秘……

太陽真的會膨脹嗎?

電影:我們的星球獨一無二,它是一個非凡的奇蹟,我們所在的星系中心,有一個超級大國——太陽。它賦予我們光和熱以及生命,而在太陽系裡,還有一位巨人,它就是木星。100年後,太陽會膨脹到吞沒整個地球。300年後,太陽系將不復存在。

解密:電影裡說的太陽會加速膨脹,太陽確實是會膨脹的,因為任何恆星都和我們的生命一樣,都是有一個從誕生到演化到死亡的一個階段。太陽現在的年齡是46億年,它在這個狀態下會保持大約90億年左右。所以我們還有差不多40多億年以後才會經歷真的開始「流浪地球」了,因為太陽真的會膨脹,而且它會變得非常大,但那是幾十億年後的事了,所以不用擔心。

科普:在過去的46億年裡,太陽一直持續穩定地為地球提供能量。每一秒鐘太陽會將六億噸的氫原子轉化為氦原子,產生的能量中有極其微小的一部分被地球接收到,供給地球上的生命所需。

在過去的40多億年裡,太陽的整體亮度上升了大約20%。這種變化對於地球的生命演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一個單一物種存續的時間(百萬年到千萬年)裡,太陽的變化不會產生顯著效應。

不過,請大家務必放心,天文學家目前對於太陽這樣質量的單獨恆星演化了解得相當清楚,無論從理論上還是觀測上,都不支持太陽會在未來的數百年裡發生電影中那樣的變化。由人類自己造成的全球變暖問題可能才是現實中地球最大的危機。

靠近木星會發生什麼?

電影:當地球靠近木星時,人類突然遭遇了巨大危機:數千臺行星發動機故障熄火了,全球地震,火山爆發,巖漿吞沒了地下城……

解密:地球經過木星的時候會不會被木星「捕獲」?主要看地球的速度夠不夠快,如果夠快的話,木星就不會「捕獲」到。電影上說的地球被木星「捕獲」了,因為木星的引力暴增,這在科學上是不現實的。

關於「撕碎」,專業上叫洛希極限,電影裡提到洛希極限半徑,當地球靠近木星時,地球不同部分的引力都是朝向木星的,但有個引力差,這個引力差如果大於地球之間的力,那它就會被「撕裂」掉。

科普:為什麼幾千臺發動機會同時熄火呢?為什麼地震、火山都趕在這個時候來湊熱鬧呢?這一切災難的根源是「洛希極限」,簡單說就是地球離木星太近了,太近會發生什麼呢?

這裡要說的就是:洛希極限(Roche limit),它是天文學中的一個特殊的距離。當兩個天體的距離少於洛希極限時,它們就傾向於被「潮汐力」撕碎。

潮汐力有多可怕,可以拿一個茶壺和茶杯舉例子:在杯壁頂部倒一些水,讓它在重力作用下向著杯底滑落。越靠近杯底,水滴會越拉越長,最後被拉扯到了撕裂的極限。這個極限就可以被認為是這個茶杯對水滴的「洛希極限」。

木星的引力場,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茶杯」。地球尺寸很大,當它靠近木星時,離木星較近一側受到的引力,將比較遠一側大得多,因此會像水滴一樣被逐漸撕裂。

可以想像《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的是怎樣的絕望了。太靠近木星不行,那樣會被潮汐力撕碎;太遠離木星也不行,那樣無法藉助引力彈弓變軌……

木星能被點燃嗎?

電影:地球落向木星。主人公突然想到:木星大氣主要是由氫氣組成的,而地球大氣則包含20%的氧氣。為了使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救援隊點燃了木星和地球大氣的混合氣體,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將地球推離了木星。

解密:理論上來說,氫氣和氧氣混合是可以被點燃的,關鍵要看比例。有人計算過,木星被點燃爆炸所釋放出來的力和地球所需要的助推力相比,是很小的。地球也只會獲得微小的加速度。這個可能只是電影情節需要。

地球可以被助推器推走嗎?

電影: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

解密: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如果你向後拋出一些東西,你就會獲得向前運動的加速度。如果地球想要逃離太陽,它需要向前進的反方向拋棄自己一部分的質量。這些被拋棄的物質在被拋出時相對地球的速度越快,地球獲得的前進加速度也越多。

所以,目前理論上很難實現,但是也許未來會實現這些腦洞大開的想法吧。科學是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做的事情,通過這部電影,很多人會認識洛希極限、了解木星的大紅斑以及太陽的膨脹、引力彈弓等科學名詞。所以科普和科幻是相輔相成的。科幻是給大家做科普最便捷的通道。一部好的科幻電影真的能開啟觀眾、尤其是孩子們的想像力與求知慾。

旁白:科幻片中的情節也許不會發生,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對地球家園的保護!美國太空人魯斯·坎貝爾曾說:「我登上月球時最強烈的感受:是對地球的愛更加深切。」地球不僅有適宜的氣溫,還有美妙的大氣層;它適度的斜軸,造成了四季的變化;它自轉一圈的時間為24小時,一切都恰到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維護這個微小、美麗而脆弱的星球,因為它才是人類唯一的方舟。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羅昆婭

責編:畢群 一審:秦聰俊

小編寫完一篇文章真的很不容易,好歹也是費勁了心思,就算不是最好的,但是肯定是最用心的,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們,現編知道你們一定是最善良,最可愛的美男美女,一定會對小編的文章感動的,小編也別無所求,就是給小編點一個小小的關注和贊就行了,一邊一定會在這裡祝福大家的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裡點燃木星真可能嗎?木星真能被點燃?西瓜視頻為您解密
    還記得2018年火爆上映並叫好又叫座的國產影片《流浪地球》嗎?在影片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在地球即將撞向木星而毀滅前,駕駛著空間站配合地球的行星發動機噴口火焰,點燃了木星,利用木星爆炸的反推力將地球推回到了流浪的正確軌道上,當時那種震撼場面至今想來依然動人心魄。
  • 「點燃木星拯救地球」?不,木星探測才是正經
    據科技日報3月8日報導,電影《流浪地球》中,木星曾為試圖逃離太陽系的地球製造了大麻煩。地球本想藉助木星引力加速逃亡,但差點被其巨大引力撕碎。最後主人公犧牲自己,點燃木星,讓地球繼續向著太陽系外流浪。但對木星的探險之旅,美國也只進行了兩次。「國家開展重大項目,要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科學目標,二是對技術的牽引作用,三是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徐世傑說,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還是在走前人走過的路,但是木星探測,則幾乎和其他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木星探測對上述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探索木星,可以尋找地外生命。
  • 流浪地球中點燃木星成功的機率已被證明為零,為什麼最後成功了
    昨天剛剛看完這個電影,可能很多人有疑惑,為啥明明慕斯說點燃木星計劃成功機率為零,大家還是選擇這種方案,並且成功了。作為電影的《流浪地球》其實就是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在所有人都認為已經沒有機會,也不清楚自己的犧牲是否還有意義的時候,仍然有人選擇自我犧牲,最後拯救了地球。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來源:新浪科技作者:苟利軍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學教授【新智元導讀】根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線後引發廣泛關注。雖然影片並沒有直接涉及AI,但從生命與智能更廣泛的角度說,這個話題也在新智元關注的範圍之內。
  • 《流浪地球》中提到的木星你了解多少?
    今天的賀歲片《流浪地球》異常火爆,國內一直期待科幻電影的發展和爆發,因此今年也可稱之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該電影中提到地球流浪過程中,被木星引力吸住,為了逃離木星的強大吸力,吳京去引爆木星讓強大的氣波推離地球進而拯救全人類。那你對木星了解多少呢?
  • 木星氫氣含量達90%,用火能點燃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看過今年我國一部非常火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影片中流浪地球為了擺脫木星的引力,人類點燃了木星大氣,利用產生的強大衝擊波將地球推出去,從而成功逃脫。
  • 《流浪地球》中的太陽氦閃,行星發動機,引燃木星是硬傷嗎?
    現在很多人都說《流浪地球》有很多科學硬傷。其實大眾大可不必揪著科學嚴謹性不放。畢竟《流浪地球》是科幻片,不是紀錄片。硬傷的說法套用於此並不合理。何為硬傷?就是用科學的標準套用到科幻作品上,所有不符合現有科學理論的情節都算是硬傷。
  • 點燃木星拯救流浪地球,區塊鏈能否拯救版權保護?
    【科技述評】己亥新春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國產電影拍出了好萊塢水平,也令不少國人揚眉吐氣。然而,《流浪地球》製片方卻根本無暇慶祝,從上映次日起,這部電影以及其他同期上映的影片,就受到盜版問題的困擾。
  • 木星上都是氫氣,向它噴火會點燃木星嗎
    我們經常在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人類航天探測器在將近兩年的飛行中終於抵達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的大小相當於1300顆地球。它的79顆衛星也是相當壯觀,有的都比地球還大。但是當太空飛行器試圖降落在木星上的時候,災難發生了。太空飛行器通過點火產生發反作用力來減緩自己的速度。
  • 如果你是《流浪地球》中的劉培強,你會犧牲空間站點燃木星嗎?
    在《流浪地球》中,為了逃離太陽系,必須利用木星引力彈弓效應的方式把地球甩出太陽系。但接近木星的時候,一半的地球推進器被因為木星引力而損壞,失去了最好的變軌時間,地球快要撞上木星了,劉啟一行人想出利用推進器點燃木星,利用衝擊波逃離木星,但是因為距離不夠。
  • 刷爆朋友圈的大片背後:聽科學家跟《流浪地球》較較真
    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春節期間刷爆了朋友圈,世界級的科幻想像力讓大家驚豔之餘,也引發無數人對廣袤宇宙的無窮好奇。記者邀請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亞鵬、李晉斌等專家,和我們分享對其中幾個科學問題的趣味思考。引力彈弓場景能實現嗎在電影中,地球和木星通過氣體連在一起的畫面非常震撼,那麼背後是什麼原理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理學院副教授李晉斌介紹,地球這個龐然大物,半徑6371公裡,重達59萬億億噸。
  • 科學解讀+4個問題測試:你真的看懂《流浪地球》了嗎?
    感動之餘,導演「輕描淡寫」地滑過了有關於背景和科學原理的部分,以一種近乎「理所當然」的方式為大家呈現了一個硬科幻故事。導演這麼「輕描淡寫」地過去了,我可不行。於是——電影背後四大核心物理問題解讀問題一:為什麼要去宇宙流浪?問題二:怎麼才能帶著地球去流浪?問題三:怎樣才能以更快的速度去宇宙流浪?問題四:最後的流浪計劃是怎麼成功的?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半人馬座比鄰星是除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距離我們4.2光年。如果真的有「流浪地球」計劃,地球真的流浪到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那裡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嗎?  根據哈勃等強大望遠鏡對於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多項觀測,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有關這個恆星的不少信息。半人馬座比鄰星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七分之一,屬於紅矮星,它的亮度比太陽低。
  • 能裝下1300個地球,充滿氫氣的木星,有可能被點燃變成太陽嗎?
    它就是木星,一顆能容納1300個地球的氣態巨行星。在一些人的想像裡,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氫氣球,只要一把火,它就能變成「熊熊燃燒」的小太陽,成為太陽系第二顆恆星。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木星只有氫和氦,沒有氧氣,所以「燃燒」是不可能的,不論是外部撞擊,還是木星本身的閃電,亦或是人類的核武器,都無法點燃木星。電影《流浪地球》中的點燃,僅僅是點燃了木星和地球大氣的混合氣體,而非木星本身。
  • 看不懂《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聽聽專家「科普」
    原標題:看不懂《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別急,南航專家來幫你「科普」   《流浪地球》劇照。   《流浪地球》劇照。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大熱。但劇中人類造出了同樣龐大的行星發動機,足以在5年左右將地球推進到逃逸太陽引力的最低速度,即16.7公裡/秒。這個速度相當於復興號列車速度的200倍。即便是如此高的速度,相對於星際距離來說還遠遠不夠,目的地比鄰星(半人馬座三星)距離地球4.3光年,如果按照逃逸速度航行,需要7.7萬年才能抵達,這實在是太漫長了!於是人類想到了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令地球零消耗改變方向、提升速度,最後到達比鄰星。
  • 為什麼要去木星?什麼是洛希極限?探尋《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原標題:《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奧秘 作為第一部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從影院之內火爆到影院之外。 有人稱讚它把國產科幻電影帶到新高度,有人熱議,現實中「流浪地球」真的可能發生嗎?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險,為什麼地球還要走這條路?帶著種種疑問和思考,讓我們一起走進科學,探尋奧秘。 為什麼要去木星?
  •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流浪地球》點燃青少年科幻熱情 經典和流行孰輕孰重?  ■本報記者 朱穎婕  今年春節檔,國產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實力圈粉,點燃了青少年學生對科幻的熱情。同時,寒假裡很多學校的作業都少不了帶有配套書單的書籍讀後感。  但是,翻開一些學校的書單,作品卻很傳統,科幻作品更是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系列」,姑且不論哈利·波特系列是魔幻還是科幻。
  • 電影火爆,「流浪地球」計劃能否成真?
    雖然電影很好看,但是不得不說流浪地球計劃,只是一個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並沒有多大用處的計劃。首先,在電影中全人類合力用30多年時間來停下了地球的自轉,雖然洪水滔天將人類的數目從接近70億銳減到35億,但是人類還是成功轉入地下城,準備迎接地球的流浪。不過回到現實中,如果人類將地球的自轉停下來,可不止會遇到洪水那麼簡單。
  • 流浪地球看完了!科學探討,有獎徵評!從評論區選出最佳留言
    大年初一上映的《流浪地球》大家都看了嗎?從影片中大家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真是破天荒的震撼,充分展現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電影中吳京帶領的空間站在最後關頭,捨身保地球,用空間站最後的燃料引爆了木星,把地球從木星的引力中解救出來那麼問題來了!
  • 深度剖析《流浪地球》:地球能停止自轉嗎?停轉後會被海洋淹沒
    作為電影,它更是僅僅展現了一個極短的場景,也就是上面所講的後流浪階段。地球在利用木星實現引力彈弓加速的時候,因為行星發動機的失效,地球被木星所吸引,彼此距離不斷減小。 為了避免地球撞毀到木星上,在嘗試了一系列的地面方法失敗之後,地面上的救援隊想出利用行星發動機噴出的高能氣體流來點燃木星大紅斑的方法,以期望產生的超強衝擊波將地球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