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質不能繼續被溶解的溶液。
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中,溶質可以繼續被溶解的溶液。
3、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互相轉化:
①不飽和溶液轉換為飽和溶液(3種方式):
不飽和溶液通過增加溶質(對一切溶液適用)或降低溫度(對於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質適用,反之則須升高溫度,如 石灰水)、蒸發溶劑(溶劑是液體時)能轉化為飽和溶液。
②飽和溶液轉換為不飽和溶液(2種方式):
飽和溶液通過增加溶劑(對一切溶液適用)或升高溫度(對於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升高的溶質適用,反之則降低溫度,如石灰水)能轉化為不飽和溶液。
二、判斷是否飽和:1. 有固體剩餘物;
2. 取一定量溶質加入該溶液攪拌後不再溶解。
三、過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溶液裡的某種溶質超過這種溶質的飽和限度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過飽和溶液。在溶質溶解量沒有達到最大限度之前所形成的溶液,都叫不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裡所含的溶質多少,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一是溶劑的種類,二是溶質的種類。溶劑不同,或者溶質不同,飽和溶液裡所含的溶質量也不同。三是溶劑的量。同一溶質溶解在同一溶劑裡,溶劑越多,當然飽和溶液裡含的溶質越多。所以我們常常說明在一定量的溶劑裡。四是溫度。溫度不同,同一溶質在一定量的同一溶劑裡,飽和溶液裡含的溶質質量也不同。五是壓強。對於固體和液體溶質來說,壓強的影響不大。對於氣體溶質來說,壓強的影響卻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