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廣為:182大尺寸組件技術優勢與系統分析

2020-12-06 OFweek維科網

2020年11月19日,由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OFweek維科網主辦的「OFweek 2020(第十一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暨光伏行業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深圳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吸引了產業鏈上遊光伏材料供應商、組件製造商、下遊電站項目開發商、光伏應用企業、投融資機構等業內大咖到場參與。在下午會議中,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全球產品管理部經理田廣為帶來了主題為《182大尺寸組件技術優勢與系統分析》的演講。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

由於疫情影響,業內認為2020年全球對光伏組件需求量有所降低,但是明年需求量會有所提高,同時為了降本增效,傳統單片組件已經從2020年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在如何給光伏系統實現降本增效方面,田廣為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首先是光伏系統度電成本,這包含了土地成本、運維成本和保險等,想要降低一毛錢的度電成本,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把發電量提高3.82%、降低5.89%的EPC成本、降低30.94%的運維成本或是降低402.8%的土地成本。可以看到,這其中把發電量提高3.82%是最為容易實現的目標。

想要增加發電量,就要從組件方面入手,這其中又涉及到組件可靠性和性能。可靠性方面優先選擇龍頭企業的零部件,同時採用先進焊接工藝,保證其密封性,最多可讓使用壽命提高2-3倍。

在性能方面,又涉及到了組件尺寸、組件的電壓電流和組件數量。通過對比後可以發現,182組件線損是最低的,相比210組件還要降低了0.21%,這意味著一個120兆瓦的(直流)電站運行20年,可以增加17529度的發電量。同樣在跟蹤支架方面,182組件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在綜合分析後,田廣為表示,182組件是光伏系統立竿見影的降本方案,為光伏實現平價上網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光伏組件行業專題報告:迎接大尺寸技術紅利
    一、渠道品牌奠定先發優勢,成本構築核心壁壘(一)組件技術及資金門檻低,投資性價比高組件生產流程簡單,技術壁壘低。組件即太陽能板,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組 成部分,位於光伏產業鏈末端,上遊為生產材料電池片,下遊直面終端光伏電站。
  • 晶科能源:182組件或將成光伏市場主流選擇
    日前,在晶澳、晶科能源、隆基聯合舉辦的182組件與系統技術論壇上,與會嘉賓一致認為182組件有望贏得更大市場。182組件具有更高可靠性熱斑或燒焦印記、電池片龜裂(包括「蝸牛」紋)、起麟、褪色等是影響光伏組件的主要因素。
  • 182組件是降低光伏度電成本的最優解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行業早在2018年就考慮過增加組件尺寸提高功率的思路。對於大尺寸光伏組件。光伏組件尺寸快速迭代的同時。日前,由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綠能聯合舉辦的的182組件與系統技術論壇在上海召開。
  • 210超高功率組件工作溫度優勢研究
    210超高功率組件是否有高工作溫度風險,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經過長期的系統性研究分析及實證,天合光能技術工程團隊得出這樣的結論:同樣基於PERC電池結構,大小矽片的電池效率趨於一致,單位面積下未能被轉化成電能而被輻射出來的熱量一致,在基於相同安裝及散熱條件下,理論分析及實測驗證均證明210高功率組件與182組件的工作溫度趨於一致,無工作溫度升高風險。
  • 182x158 或182x180尺寸最優?可以取代166?
    2019年8月,陝西華山,隆基隆重推出「166大尺寸矽片時代」2019年8月,天津,中環股份隆重發布「210大尺寸矽片」2019年12月,浙江寧海,東方日升推出210-500W+組件產品2020年1月,浙江義烏,愛旭210尺寸電池實現大批量產業化下線2020年3月,浙江寧海,東方日升210-500W+組件通過可靠性認證和首個訂單。
  • 被「爆炒」的矽片尺寸:對標210的500瓦 182聯盟火力全開
    天合光能與東方日升推出的210組件在此不再贅述,上述兩家已經實現了批量出貨,6月18日中環股份控股的組件企業環晟光伏宣布首片G12疊瓦組件下線,並且已經具備量產能力。182聯盟火力全開:500瓦+、大版型、雙面、30kg+言歸正傳,5月以來,晶科、晶澳、隆基以及阿特斯相繼宣布了500瓦+新品,至此第一梯隊的組件企業基本明確了尺寸選擇。
  • 揭開嘉寓166大尺寸光伏組件背後的神秘面紗
    作為該領域的頭部企業,嘉寓股份結合自身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推出166大尺寸光伏組件,在滿足市場發展及客戶需求的同時,持續引領著行業發展,在業界引起很大轟動。為了進一步了解新產品的特點及亮點,《中國建材報》社記者近日電話採訪嘉寓相關業務負責人,為讀者揭開166大尺寸光伏組件背後那層神秘的面紗。
  • 光伏巨頭「鏖戰」大尺寸矽片 產業格局加速洗牌
    資深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182mm」尺寸是基於當下產業鏈為適應大矽片趨勢而做出的一項優解,但「210mm」尺寸未來發展的潛力也不容置疑。一位不願具名的新能源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各大廠商激烈爭論大尺寸矽片標準的背後動因之一是為了佔據未來5到10年的市場主導權。6月下旬,由隆基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等七家企業聯合發布的M10(182mm×182mm)矽片尺寸標準倡議,將「182mm」和「210mm」的尺寸之爭推向高潮。
  • 半片已成標配 雙面、大尺寸、疊瓦等光伏組件技術逐漸成熟
    1500V:系統端優勢明顯劉增勝認為,選擇組件應該選擇「高大」的,其中「高」即指高壓系統1500V組件。1500V系統大約從2015年開始逐漸盛行起來,以72片組件為例,1000V系統的單串組件數量為20塊,而1500V系統單串組件數量為30塊,每串組件功率提高,減少並聯數,逆變器數量減少,整個系統效率大大提升。
  • 大尺寸印製板組件防變形技術研究
    為提高航天產品的可靠性,有必要對這種大尺寸印製板的防變形技術進行研究,調整相應裝聯工藝,使再流焊後產生的翹曲變形儘可能小,從而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可靠。2.2 產生翹曲變形的原因大尺寸印製板在再流焊過程中產生翹曲變形的原因很多,首先,大尺寸的印製板由於自身重量很大,在重力作用下的下墜會導致翹曲產生;其次,印製板本身構成成分不均勻、不對稱,在受熱過程中變形不一致,會導致翹曲產生;再次,印製板組件使用的BGA、QFP、PLCC等器件材料及尺寸不同,在受熱過程中對相連接的印製板部位影響不一致
  • 大勢已至,182將成為光伏電池廠最佳選擇
    緊接著,該公司與特變新疆新能源公司籤訂協議,將為特變地面項目供貨182組件Hi-MO 5共計103MW;10月,晶澳科技182組件首批出貨發往陝西銅川的項目現場;近日,晶科能源首批採用182電池片的Tiger Pro系列組件正式出貨。
  • 8家光伏公司聯名倡議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獲矽片尺寸不斷...
    1月27日訊,包括天合光能、東方日升(300118)、通威股份(600438)、阿特斯陽光、環晟光伏、潤陽光伏、中環股份(002129)、上機數控(603185)等8家光伏公司聯名倡議,推進光伏行業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
  • 逆戰2020丨光伏尺寸戰爭調查:技術分歧難掩利益之爭
    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單一矽片尺寸持續擴大的趨勢下,市場中佔較大份額的158.75mm尺寸和166mm尺寸的矽片將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逐步被淘汰,已經成為一種市場共識;而圍繞著「矽片尺寸往何處去」這個關鍵問題,整個光伏行業劃分為兩大陣營,企業間彼此站隊,為自己所認可的尺寸標準奔走發聲。
  • 大尺寸改造、HIT……光伏電池設備2020年綜述及2021年展望
    從設備技術方向而言,部分投資者認為HJT核心設備技術路線已經確定,行業競爭格局將趨向穩定。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2020年光伏電池設備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2021年又有哪些新的機會呢?本文將逐步展開分析。
  • 大尺寸改造、HIT…光伏電池設備2020年綜述及2021年展望
    從設備技術方向而言,部分投資者認為HJT核心設備技術路線已經確定,行業競爭格局將趨向穩定。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2020年光伏電池設備市場發生了哪些變化,2021年又有哪些新的機會呢?本文將逐步展開分析。
  • 2020的大尺寸矽片轉換熱潮
    http://guangfu.bjx.com.cn/news/20201204/1120010.shtml 2020-12-04 近日,晶澳科技義烏基地首批應用182mm大尺寸矽片高效組件順利下線
  • 八家企業聯合倡議:推進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
    八家企業聯合倡議:推進210mm矽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 各位光伏同仁:中國光伏行業歷經風雨十幾載,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已一躍成為在全球範圍內最具競爭力與影響力的行業,為全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帶來巨大貢獻
  • 2021年將達98GW:大尺寸電池片市場解析
    儘管如此,但面臨光伏全面實現平價的挑戰,大尺寸是當下行業都一致認可的路線。大矽片尺寸目前有兩種路線:一個是保守派,滿足現有設備升級可兼容尺寸的極大值,將矽片尺寸提升至182mm,72片...在中環推出的大尺寸矽片基礎上,天合光能首推了600W至尊組件,東方日升隨後給出600W+「低電壓」組件和高組串功率的系統解決方案。同時,雙方在面向...
  • 光伏矽片「尺寸之爭」再起
    上述企業認為,當前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均看到210尺寸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機遇。通過矽片210尺寸,以及矽片、組件尺寸等的標準化,產業鏈可以實現最好的規模化效應,幫助上下遊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優化供給,快速推進行業技術創新,降低產業鏈製造、光伏系統初始投資和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實現全面平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