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日本反戰記憶 傳播時代和平之聲

2020-12-02 中國網

19世紀下半葉,明治政府引領日本迅速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日本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其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相繼獲勝,攫取了巨額財富。此後隨著社會危機與階級矛盾急劇加深,日本軍部加快了侵略擴張的步伐,企圖效仿列強爭奪亞洲乃至世界霸權。在日本尚戰崇武的盲從洪流中,並非所有國民都盲目崇戰,從20世紀初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40餘年間,亦存在著多種形式的反戰活動,存在著具有良知與道德、為反戰而呼籲、為和平而受難的各方人士。他們的反戰活動與思想是近代日本反戰和平運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初至20年代末的早期反戰運動


日本近代史上成規模的反戰運動可追溯至20世紀初,當時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反帝反戰鬥爭的主要是早期社會主義者,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是幸德秋水與堺利彥等人結成的「平民社」活動。他們於1903年11月創刊《平民新聞》,以宣傳「平民主義、社會主義、和平主義」為主要任務,尤其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作為早期宣傳內容。但隨著社會主義者隊伍的壯大,日本政府於1910年以企圖暗殺天皇之「大逆罪」為名,對社會主義者進行了全面剿殺,早期社會主義運動由此陷入低潮。隨著大正民主時期到來,左翼勢力壯大並逐漸登上政治舞臺,掀起反對藩閥及軍閥統治、擴大人民參政權利的運動,同時提出縮減軍備、反對戰爭的口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五國海軍協定限制了各國擴軍計劃,日本軍事幹涉西伯利亞的失敗進一步推動日本國內反戰思潮的發展。該時期反戰力量以左翼知識分子為主導,特別是日本共產黨作為日本反帝反戰先鋒隊,自成立之初即開展反戰和平運動,積極組織工人與農民開展反戰集會及示威遊行,將反戰與反資產階級鬥爭結合起來。與此同時,進步的學生運動與無產階級文化運動亦開始發展。日本高校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體聯合組成「學生聯合會」,展開反對軍事研究與軍事訓練等鬥爭。文藝界以1921年創刊《播種人》為肇始,《文藝戰線》《戰旗》等無產階級文藝雜誌相繼創刊,並於1925年底聯合無產階級劇團及其他文藝工作者成立「日本無產階級文藝聯盟」。工農運動由此與學生運動及進步知識分子運動結合起來,具有了反軍國主義聯盟的意義。


昭和初期,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日本國內經濟低迷,階級矛盾激化,內閣更迭頻繁,軍部趁機加強對政府的控制,逐漸將日本引上軍國主義與法西斯主義歧途。1928年「三一五事件」中,日本當局逮捕共產黨員及其支持者逾千人,解散多個左翼政黨、數十個左翼學生團體,責成高校解聘教授近百人,並殘忍殺害無產階級作家小林多喜二、進步國會議員山本宣治等。1929年「四一六事件」中,日本當局再次在全國範圍內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及其支持者,並下令驅逐各高校「左翼教授」。在經歷了大規模、持續性的鎮壓後,日本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人幾乎全被逮捕,革命運動與反戰運動均受重創。針對時局,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河上肇發表了「防止帝國主義戰爭」的演講,呼籲通過裁軍來反對戰爭、促進和平。但隨著軍部的鎮壓日益嚴酷,反戰運動陷入低潮。


九一八事變後的反戰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對華武裝侵略的序幕,其後,日本軍事擴張頻頻得手,這給日本社會各界帶來極大刺激。在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裹挾下,許多原本反戰的人士也陷入了狹隘民族主義與國家利益的窠臼,轉而為軍國主義搖旗吶喊,另有不少反戰人士迫於政府的言論控制和武力鎮壓而放棄了反戰立場。反戰陣營的分裂令飽受摧殘的反戰運動雪上加霜。儘管如此,「日本工會全國協議會」、日本共產黨、無政府主義者等反戰力量仍以各種形式進行著抵抗。文藝界的進步人士如秋田雨雀、長谷川如是閒等為支持在上海舉行的「遠東反戰大會」,於1933年8月成立反戰組織「遠東和平友好協會」,但很快在軍部的鎮壓下宣告解散。媒體方面,《朝日新聞》作為戰時日本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報刊之一,雖在九一八事變後逐漸走上右傾路線,但在事變發生前後仍刊載了百餘篇反戰報導及近20篇反戰時評,直擊日本政治、軍事、經濟、意識形態等領域存在的重大問題。


1934年後,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及軍國主義的猖獗,日本當局變本加厲地鎮壓國內反戰力量,反戰活動幾乎全部轉為地下。1935年日本共產黨再度被取締後,日本國內有組織的反戰運動近乎銷聲匿跡。此後,隨著野坂參三等日本共產黨領導人及鹿地亙、綠川英子等進步知識分子陸續出走國外,日本人民的反戰活動分為日本國內陣地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陣地。


盧溝橋事變後的反戰運動


1937年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一些學者及知識分子對日本關東軍的非法戰爭行為進行譴責,其中東京大學教授橫田喜三郎從國際法的角度對關東軍的戰爭行動進行批判,並以日軍在中國東北的行動超出自衛權的範圍為理由提出質疑。作家石川達三因撰寫《活著的士兵》揭露南京大屠殺而被判刑。為施行自上而下的統治,日本政府提出了《國民精神總動員實施綱要》,通過《國家總動員法》,由此進入「舉國一致」時期。日本民間反戰人士在事變後曾欲再振反戰旗鼓,但隨即慘遭鎮壓。接著,日本警方以「勞農派」組織人民戰線「意在變革國體」等為罪名,逮捕左翼民主主義者、日本共產黨、日本工會及全國評議會的領導人及骨幹成員446名。東京大學教授大內兵衛、有澤廣巳等近40名教授被視為「勞農派」而被捕,持反戰反軍部思想的文人學者亦大都被視作「國賊」而遭鎮壓。與此同時,在嚴苛的輿論管控下,左翼出版物及含有反戰思想的出版物均遭取締。報刊版面逐漸被歌頌日軍戰績、國民支持戰爭活動等內容佔據,評論家矢崎彈、東京大學教授矢內原忠雄、雜誌主編井上信子、學者帆足理一郎等因發表反戰言論或反戰作品而相繼接受調查或被捕。


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在海外戰場日漸失利,日本權力當局對國內的專制統治亦日趨殘暴。內閣制定《對曾犯有思想罪者的措施》加大對「自由思想者」「民主思想者」「反戰思想者」等一切進步人士的迫害。1943年3月至12月,約百餘名高校師生因反戰而被捕;1944年1月,進步期刊《中央公論》《改造》的十餘名編輯被捕,兩刊社長嶋中雄作與山本實彥二人均遭起訴。這種迫害一直持續到戰後,在日本投降後,仍有不少反戰人士未得到釋放,甚至慘死獄中。


回顧日本近代反戰史可知,包括早期社會主義者、大正無產階級、日本共產黨、勞農黨、工會團體、學生團體、高校教師群體、文藝界人士以及基督教等在內的各界人士,都曾對日本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的侵略行徑開展過多種形式的反抗運動。即便面對殘酷鎮壓和反戰陣營的分裂瓦解,他們依然堅持表達自己的立場。他們的反戰行動及反戰精神在戰後逐漸獲得日本進步人士的肯定與傳承。作家三浦綾子曾於1982年公開表示:「倘若那時有人說戰爭不對,他們才是真正的愛國者。儘管寥寥無幾,確實有過那樣的人。但僅因他們說國家的行為不對,就被捕入獄,受嚴刑拷打,甚至死於獄中。」三浦綾子還表示:「那些知道日本所犯罪行的人們,應該把侵略說成侵略,將戰敗說成戰敗。」二戰結束後,受美蘇冷戰及韓戰爆發等影響,戰爭責任一直未能得到徹底明確清算,這影響了日本國民的戰爭認知,也影響著中日關係及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因此,在二戰結束74年後的今天,重拾日本民間反戰和平記憶,聯合日本國內反戰力量共同宣傳正確歷史觀,傳播和平友好之聲,尤顯意義重大。以史為鑑,紀念反戰、抗戰先烈,促進兩國民間友好交流,為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夯實社會基礎與民意基礎,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亦是社會科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林敏潔,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日本民間反戰記憶跨領域研究」首席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



相關焦點

  • 記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傳遞和平之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址曾是南京大屠殺從葬地之一-——江東門萬人坑,後來被設計為和平方舟形狀的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儀式主會場就在「和平方舟」的前甲板位置,「船舷」的四周也就是紀念館的圍牆上方安放了數百個寫有「國家公祭」大字的黑幡,靜穆莊嚴。 紀念館集會廣場西側的「災難牆」上,灰黑的底色映襯著「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14個白色大字。
  • 讓紫金草將和平的種子廣為傳播,來聽「一朵花的和平故事」
    12月12日,在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一場由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出版社主辦的祈願和平的「紫金草與和平文化」分享會在南京鳳凰雲書坊舉辦。  在日本,「紫金草」的故事廣為傳播。被「紫金草」深深感動,日本和平人士大門高子女士將這個故事改編成合唱組曲《紫金草的故事》,並成立了紫金草合唱團,吸引了一千多名愛好和平人士參與、紫金草合唱團經常在日本東京、京都等地演唱。
  • 日本大正時代的海報 逝去的浪漫時代 滿滿的文藝範
    日本大正時代,正是1912年—1926年,是日本史上最短的時代。大正時代,也是浪漫的時代,那時候的海報充滿了文藝範。 1915年,遞信省的儲蓄廣告「儲蓄如根,和平如花」。
  • 網際網路獲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曾引發了巨大的爭議,質疑之聲不絕於耳。  雜誌主編裡卡多·盧拉這樣解釋他們發起這項運動的原因:「網際網路可以被用作最具有大規模殺傷力、最具破壞力的武器,但是我們也可以用它來消滅仇恨和衝突,推廣和平。」此外,「網絡在伊朗大選時的巨大影響力,以及網際網路在自由傳播信息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是最新、最有力的證據,可以用來證明網際網路如何能成為一件給世界帶來希望的武器。」
  • 融媒體時代科學傳播工作研討會召開
    現已形成「兩微多端」新媒體傳播格局,去年又在科技系統單位中率先開通「中科院之聲」短視頻帳號,入駐抖音、快手平臺,經過半年多發展,視頻在各平臺的累計點擊量接近一億人次,中科院「中國科普博覽」在「黑洞」報導中單項點擊量達7.7億次。
  • 林治波:日本像條毒蛇 中國人切勿患上和平痴呆症
    需要說明的是,當今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的新趨勢,並不意味著日本會完全回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軍國主義模式,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回到過去,因此其復活軍國主義的趨勢必定帶有新的時代特徵。蕭功秦設定一個先驗的、絕對的、抽象的標準,以此衡量現實的日本,然後言之鑿鑿地告訴我們日本不存在這種軍國主義。這種似乎能夠自圓其說的邏輯,其實是偷換概念,帶有很大的迷惑性。
  • 地球之聲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存在「地球之聲」,但一直無法弄清產生地球之聲的真正原因。後來到了90年代,根據歐洲航天局4顆執行「星簇計劃」的衛星捕捉到的記錄,「地球之聲」以波束傳播。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人造衛星記錄的1萬多次「地球之聲」後,了解到「地球之聲」實際是太陽噴射出的離子流「太陽風」與地球磁場在大氣層相撞時產生的電波。「地球之聲」 位於極光上方。而在地球兩極人類肉眼所見的天空中,這種撞擊通常導致極光產生。因此,科學家把「地球之聲」的產生過程稱為「極光公裡輻射」。
  • 動物之聲,請你仔細聆聽
    附錄2:魚類,在地震前河、海裡的魚會異常遷移,或聚在岸邊翻騰、跳躍,漂浮水面等,日本就有利用鯰魚對地震敏感的特性做地震預報。1995年1月17日大阪-神戶地區7.3級地震,6434人死亡,該區工業發達。
  • 卡拉ok是日本人發明的,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像是今年,就有十位獲獎者得此殊榮——醫學獎:吃披薩可以抗癌醫學教育獎:用訓狗子的方法訓練醫生生物學獎:死蟑螂的磁化比活蟑螂強心理學獎:咬筆不能使人開心化學獎:5歲的小朋友一天能分泌500ml口水經濟學獎:羅馬尼亞貨幣更能傳播細菌解剖學獎:男性右邊蛋蛋比左邊溫度高和平獎:撓痒痒時,抓腳踝、背部和前臂最爽物理學獎:袋熊拉方形便便是因為它的大腸末端是方形的工程獎:自動嬰兒換尿布機
  • 生命之聲:棕頸犀鳥
    〔生命之聲總第0217期〕 主播:瑩瑩(「溫暖系」女聲) 唱響生命之聲, 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
  • 生命之聲:犀牛
    〔生命之聲總第0237期〕1、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在2010為了在國際層面提升公眾對這一瀕危物種的認識於2010年設立的紀念日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生命之聲「生命之聲」欄目致力於宣傳動物保護知識,本欄目由「呼籲動保立法」公益平臺發起,希望通過聆聽動保好聲音,積極加強和推進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理念,知識以及文化的傳播。每天一分鐘,和主播一起關注動物保護!
  •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
    人民網5月18日訊 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5月17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日本主流報紙《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東京舉行。李克強總理與日本安倍晉三首相、韓國文在寅總統一道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聯合宣言》。
  • 生命之聲:座頭鯨
    〔生命之聲總第0263期〕主播:瑩瑩(「溫暖系」女聲)1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生命之聲「生命之聲」欄目致力於宣傳動物保護知識,本欄目由「呼籲動保立法」公益平臺發起,希望通過聆聽動保好聲音,積極加強和推進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理念,知識以及文化的傳播。每天一分鐘,和主播一起關注動物保護!
  • 生命之聲:兔猻
    〔生命之聲總第0226期〕 唱響生命之聲, 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
  • 生命之聲:紫貂
    〔生命之聲總第0300期〕主播:隱逸(「清純系」女聲)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生命之聲「生命之聲」欄目致力於宣傳動物保護知識,本欄目由「呼籲動保立法」公益平臺發起,希望通過聆聽動保好聲音,積極加強和推進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理念,知識以及文化的傳播。每天一分鐘,和主播一起關注動物保護!
  • 生命之聲:豺
    〔生命之聲總第0257期〕1、豺狼虎豹,每一個字單揪出來,都是絕對的猛獸,而與後三者相比,老大「豺」則最為神秘。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生命之聲「生命之聲」欄目致力於宣傳動物保護知識,本欄目由「呼籲動保立法」公益平臺發起,希望通過聆聽動保好聲音,積極加強和推進動物福利,動物保護理念,知識以及文化的傳播。每天一分鐘,和主播一起關注動物保護!
  • 網絡時代傳播倫理的基本維度
    無論是傳統時代的傳播還是網絡時代的傳播,都不可避免地發生傳播倫理失範的情況,但在網絡時代,其後果遠非傳統時代所能比擬。網絡傳播更應該利用這些技術來消除信息的不平等,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而不是拉大受眾的差距。揚技術之善才是技術倫理維度的基礎和重點。  規範倫理:揚行為之善  所謂規範倫理,主要關注的是行為,或者說人的行為如何才能符合道德上所要求的正當性。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行為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道德,是否符合社會規定的道德規範。
  • 日本大正時代最大瓜西門子事件
    大正民主出現的根源在明治時代,明治時代日本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力量得到了巨大發展,但是日本國內不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使資產階級極為不滿。明治時代日本政治是薩長藩閥,名為政黨和議會,但政黨都是由大資本家資助的薩長御用黨,偶有其他派系的政黨,也只是點綴而已。
  • 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日本教師為中國學生講述和平故事
    這節課,還對比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教育和我國洋務運動所進行的教育改革,這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兩國教育改革的不同之處。 生物學家山本宣治後人,作為歷史教師講述先輩故事
  • 生命之聲:雲貓
    〔生命之聲總第0232期〕主播:隱逸(「清純系」女聲)1、前一篇的生命之聲,我們提到的了雲南保山出現了珍稀動物雲貓唱響生命之聲,尊重生命,愛護動物,我們都有責任!、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20、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生命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