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紫金草將和平的種子廣為傳播,來聽「一朵花的和平故事」

2020-11-23 新華報業網

  「花的種子喲,來自大海的彼岸。帶著期待喲,在這裡生根開花。和平的花,紫金草!和平的花,紫金草!」

  二月蘭,原為南京東郊普遍生長的一種野花。早春時節,二月蘭成片在南京東郊盛放,紫色的花海吸引著很多人流連忘返。就是這朵野花,承載著慘痛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祈願。

  

  美麗的二月蘭

  1939年春天,侵華日軍衛生材料廠廠長山口誠太郎在南京期間,目睹了侵略戰爭給南京城、南京人造成的創傷,臨走時在紫金山下採集了二月蘭花種,帶回日本,並起名「紫金草」。山口誠太郎懷著對戰爭的反省與對和平的祈願,與家人及鄰居幾十年來致力於普及此花,現在,紫金草已經在日本很多地方生長、開花……

  

  紫金草女孩雕塑

  如今,紫金草已經成為一種和平的符號。12月12日,在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一場由南京出版傳媒集團南京出版社主辦的祈願和平的「紫金草與和平文化」分享會在南京鳳凰雲書坊舉辦。

  在日本,「紫金草」的故事廣為傳播。被「紫金草」深深感動,日本和平人士大門高子女士將這個故事改編成合唱組曲《紫金草的故事》,並成立了紫金草合唱團,吸引了一千多名愛好和平人士參與、紫金草合唱團經常在日本東京、京都等地演唱。2001年,紫金草合唱團首次來南京演出,至今已經在中國各地演出一千多場。從2014年第一個國家公祭日開始,紫金草合唱團每年都會派團員來南京參加公祭活動。

  大門高子女士介紹,紫金草合唱團團員都是業餘的,沒有一個職業歌手,他們中有些人年事已高,有的甚至坐在輪椅上還在堅持歌唱,有些已經到生命末期,還在投身和平事業中。

  

  演出中的紫金草合唱團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紫金草,二月蘭,和平之花。我們應該藉助這個形象的花語,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喚起更多世人的關注。」出版紫金草系列叢書,成立紫金草志願者服務隊,舉辦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開設紫金草和平講堂,向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過南京人的國際友人頒發紫金草和平紀念章……

  如今,二月蘭(紫金草)已成為和平的符號,在中日兩國愛好和平的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蓬勃生長。

  

  紫金草徽章

  資深媒體人、南京市文聯籤約作家陳正榮曾長期報導有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題材,對「二月蘭」的故事跟蹤了二十年,他多次前往日本,採訪了山口誠太郎的後人以及組建紫金草合唱團的大門高子等愛好和平人士,並以二月蘭東渡日本的故事為題材,寫成長篇小說《紫金草》。

  此次,他又以紀實文學的形式,用這本20多萬字的《紫金山下二月蘭》細細回溯「二月蘭」的動人故事,期盼中日兩國世代友好和平。

  

  《紫金山下二月蘭》

  不管在日本還是在中國,大門高子女士始終佩戴著紫金草徽章,「紫金草與和平文化」分享會上,她講述了自己創作《紫金草的故事》組曲的經過。

  大門高子激動地說,歷史是不能遺忘的,我們歌唱紫金草,就是要讓更多的人記住歷史,同時表達對和平的祈願。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教授說,在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回顧二月蘭(紫金草)東渡日本的和平之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

  

  《紫金山下二月蘭》作者陳正榮

  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項曉寧向大家介紹了本書的出版情況,他表示,本書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文化意義,由出版社與作者通力合作、共同打造,讓本書的精彩內容與豐富內涵得以充分展現。分享會上,項曉寧向日本友人大門高子贈送了《紫金山下二月蘭》圖書。

  

  大門高子女士

  紫金草故事的主要傳播者孫曼說:「紫金草合唱團2001年第一次來南京演出,就是我接待的,我和紫金草故事結下了近二十年的不解之緣,我和大門高子等人都成了好朋友,合唱團每次都是自費來南京,我被他們的精神深深感動著,他們對和平的祈盼代表著很多日本民間人士的心聲。」

  

  分享會現場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翻開這部分量非同一般的報告文學,發現一朵花背後的故事,體驗一段傳播和平與愛的心靈之旅。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下東營小學舉行「服務創和平」和平海報頒獎儀式
    11月14日,下東營小學舉行「以夢之名 繪出和平」主題升旗儀式暨和平海報頒獎儀式,作品共選出一等獎32名、二等獎31名、三等獎31名,共計94人,他們用自己神奇的畫筆完成一幅幅屬於自己的和平畫作,願和平的音符隨著他們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
    新華社東京9月21日電 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40餘年講述真實歷史  新華社記者郭丹  「用流木雕刻歷史,用鮮花寄託哀思」。  日本明治學院大學教授張宏波表示,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周年,如何向日本年輕人傳播真實歷史是困擾不少日本友好團體的難題。幾十年來,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不斷摸索,以當地中小學生為中心,用開放的心態邀請一切願意了解真實歷史的友好人士參與到他們的追悼活動中,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創造性地表達對逝者的緬懷與哀悼。年輕人在參與中了解了歷史,並學會了對歷史的思考。
  • 《和平精英》聽不到隊友說話怎麼辦
    《和平精英》聽不到隊友說話怎麼辦 在和平精英手遊中聽不到隊友說話怎麼辦?
  • 2020年紫金草行動啟動,紫金草落地莫愁湖祈願和平
    2020年,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依舊選擇觸碰這段苦難的歷史,保持「痛」感。「祈願和平 共築未來」2020年紫金草行動啟動今天(11月27日),「祈願和平 共築未來」2020年紫金草行動在莫愁湖啟動,來自各行各業的南京市民共同種下紫金草,銘記歷史,祈願和平。
  • 綠色和平組織夜盜轉基因水稻始末:稱暗訪調查
    《中國科學報》記者調查發現,涉嫌「盜竊」種子的人的確來自綠色和平組織,但對方辯稱,此舉旨在取證調查該基地轉基因水稻的情況,並非有意盜竊水稻種子或試驗材料。但多名專家認為,不管綠色和平組織的初衷怎樣,未經許可闖入對方科研場所獲取對方科研資料本身就是不正當行為。
  • 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發起「和平探索太空」倡議
    8月6日,由中國世界和平基金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駐華使館和火星學會中國分會聯合主辦的《和平利用火星、拓展人類文明》國際科技主題沙龍活動在北京和苑博物館順利舉行。活動旨在通過對話交流,加強國際合作關係,促進「一帶一路」太空科技和平公益。來自一帶一路沿線、歐洲、美洲、非洲地區等12個國家的駐華使節、科研組織、企業家、科技文化界代表和青少年代表參與了本次活動。
  • 于敏:於無聲處聽驚雷 護衛和平的「氫彈之父」
    原標題:於無聲處聽驚雷   編者按   日前,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318項成果、8位科技專家和1個外國組織獲得表彰。創新,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和發展進步的動力,獎勵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就是獎勵創新,就是表明我國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決心。
  •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南理工和平園,水杉林中二月蘭開
    我們的故事,從一顆「二月蘭種子」開始。二月蘭的故事從二號門步入南理工,一路向前,不多時便能來到和平園。上世紀70年代,這裡種下了一片水杉林;90年代初期,二月蘭的種子被播撒在林中。從那以後,每年的三月份,二月蘭盛開南理,總會吸引遠近的人們前來觀賞。
  • 《和平精英》新版本故事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和平精英》作為國內軍事競技射擊手遊的領軍人物,除了不斷更新的遊戲裝備與競技模式外,其宏大的世界觀也是它的制勝法寶之一。與其他遊戲直接丟給玩家一大堆生硬的故事設定不同,和平精英善於利用彩蛋的方式揭示劇情,讓玩家在遊戲中自己摸索解密,通過彩蛋逐步了解其宏大的世界觀。
  • 重拾日本反戰記憶 傳播時代和平之聲
    在日本尚戰崇武的盲從洪流中,並非所有國民都盲目崇戰,從20世紀初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40餘年間,亦存在著多種形式的反戰活動,存在著具有良知與道德、為反戰而呼籲、為和平而受難的各方人士。他們的反戰活動與思想是近代日本反戰和平運動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人童增最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中國人童增最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2018-09-05 09:19中方參加人員有:外交部原副部長張德廣,老將軍王雲翔、王恩田,毛主席女兒李敏,以及一些老戰士等,先後4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先生也應邀出席了紀念活動。  童增先生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俄羅斯大使館舉行的紀念活動很有意義,我受邀參加感到非常激動,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場戰爭,但我看見很多的老戰士身上閃爍著當年的抗戰精神。」
  • 「中國人童增最應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中方參加人員有:外交部原副部長張德廣,老將軍王雲翔、王恩田,毛主席女兒李敏,以及一些老戰士等,先後4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先生也應邀出席了紀念活動。童增聽後非常感動,他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73年,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特別是日本政府至今未向中國人民就日軍所犯暴行進行謝罪和民間賠償。    極力推薦童增參加此次活動的俄羅斯在華專家冉娜·加塔裡斯卡亞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我4年前開始了解到童增先生從事的民間對日索賠事業,還在報紙上看見過關於他的報導。
  • 和平薪火 生生不息
    和平,是世界不變的期盼。一群鎧甲武士揮舞著手中的盾牌,時而拼成「武」「止」「戈」,時而拼成「和合」二字,時而拼成太極圖。「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和衷共濟,和而不同。」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和合之道」,這是打開和平大門的鑰匙。刀光劍影褪去,小橋流水、舞榭樓臺、稻田燈市漸次呈現,一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 17歲的永恆——「友誼和平天使」嘎麗婭的故事
    原標題:17歲的永恆——「友誼和平天使」嘎麗婭的故事  新華網哈爾濱5月4日電(記者王子辰)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今天,讓我們來到中俄邊陲小城綏芬河市,沿著70年前青春少女嘎麗婭的足跡,去追尋這位「和平天使」留在人間的不朽傳奇。
  • 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出品;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監製;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節目中心聯合攝製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6集*53分鐘)該片共6集,分別為《正義擔當》、《殊死較量》、《血性迸發》、《英雄讚歌》、《萬眾一心》、《偉大勝利》,每集約50分鐘,採取史論結合、故事表達的方式,回顧呈現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質和偉大勝利,深入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集中展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生動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的大力支援和家國情懷
  • 諾貝爾和平獎,唯獨沒有和平!透視「和平獎」背後的霸權邏輯
    然而,幾乎與諾貝爾和平獎相伴的,是巨大的爭議以及國際政治的影響。每每和平獎揭曉時,總會有各國名流發問:為何要將和平獎頒給TA?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與其他各項諾貝爾獎不同,並非由諾貝爾的祖國——瑞典的相關機構來決定,而是由鄰國挪威來負責和平獎的頒發。其原因在於,諾貝爾本人讚賞挪威議會在當時歐洲事務中所進行的和平活動,比如它在1880年決定贊成國際仲裁等。然而,時代不是靜態的,國際環境也在風雲激變,挪威的中立公允,也不是一錘子買賣。
  • 小南,和平的天使,通往和平的支柱
    自來也離開的時候,希望他們三人能夠為雨忍村的和平出一份力。自來也對小南的評論是,「有自己想法的女孩」,大概小南關於和平的理念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起來的。在自來也離開了之後,彌彥帶領小南和長門成立了最初的曉組織,結合了一些雨之國的愛國人士,想要改變雨之國在山椒魚半藏統治下的血腥暴雨。
  • 「和平天使」——嘎麗婭
    在綏芬河這座東北小城,有一位當地人盡皆知、名叫嘎麗婭的中俄混血姑娘,大家都叫她「和平天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軍進攻綏芬河附近的日軍天長山要塞時,嘎麗婭作為蘇軍偵察分隊翻譯勸降日軍,被日軍殺害。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宣布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 一堂特殊的歷史課,日本教師為中國學生講述和平故事
    鄭善萍老師首先說到了非常有名的日本電視連續劇《阿信》,當時小小年紀的阿信雖然去別人家裡幫傭帶小孩,但她還可以上學,這就是因為當時日本政府成立了子守學校,許多學校可以帶著幼兒來上課。而日本也是第一個把教育作為基本國策的國家。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多一所學校,就少一座監獄;多一個合格母親,就少一個社會敗類 …… 這些現在聽來也不過時的話,就是明治時期的時尚語。
  • 綠色和平40歲了: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失業
    綠色和平的朋友,新的一年了,先提請大夥注意一下飲食安全和低碳出行,保護可愛的小兔子不受轉基因、農藥、汙染和丟失家園的威脅。綠色和平近期推出了「美食愛好者」手機軟體,內有指導食材購買的《避免轉基因食品指南》和《超市排行榜》,及各種與餐桌安全的資訊,歡迎大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