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造成海外疫情比中國爆發晚一個月?

2020-12-05 超說

這幾個月關注中國疫情和海外疫情的數據,細心的朋友就會發現,中國疫情的爆發期和海外疫情的爆發期,差不多正好相差了1個月左右的時間。如果中國的疫情爆發從1月23日武漢封城算起,那麼海外最早爆發的韓國大約在2月22日開始出現了確診人數的增長,而義大利緊隨其後,隨後很多歐美國家增加,今天我們的疫情得到控制,當世界各國的疫情卻是仍然讓人憂心。在爆發的時間上我們會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其他國家的疫情爆發,比中國要晚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新冠肺炎病毒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 不過我們也可以在這裡分析一下,首先說一下這個狡猾的病毒,正是病毒的特點,才知道問題出在那裡。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是一種非常「狡猾」的病毒,其潛伏期一般在14天以內,而還有特殊情況,可以達到20多天,這種病毒在潛伏期內也具有傳染性,另外,還有一定比例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屬於無症狀的情況,無症狀感染者同樣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還有一些患者,經過核酸檢測,多次呈現陰性結果,但實際上卻也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者,由於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播性,而又有很強的隱蔽性,可以說防不勝防,對這樣的病毒更不能掉以輕心。

在面對這樣的狡猾的病毒,在中國第一次被發現,被確認人傳人的傳染病,可以說當時對病毒從無知到認知,需要一個過程,這過程讓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整個武漢爆發,而武漢這個城市有1500萬人口,恰值中國春節前,人員流動更大,這也就有爆發人數暴增的原因。如果是平時可能增加的數量是溫和的,非典就是個例子,非典恰恰是春節後,而這個這個突然增加,讓世界感覺病毒就是中國的爆發地,而中國發現在潛伏期已經傳染了,並在世界其它地方慢慢傳染。

義大利街頭

如果不是中國春節出行人多,又不在大城市武漢,很可能中國的疫情也會晚一個月被發現,就與歐美的時間一樣,如果是中國病毒的發源地,當中國發現病毒,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限制中國人出行,特別是出境,那對他們的防治應該是有利的,只要防住中國入境人員就應該就沒有事。事實上不是我們想的這樣簡單,如果這個是這樣,中國安全了世界就應該安全了,可現在中國安全了,世界不安全了。

還有覺得是潛伏期長隱蔽造成的,同樣的潛伏期,一個多月至少有來兩個潛伏期,第一個潛伏期發病的,馬上隔離,第二個潛伏期控制不好,第三個潛伏期也應該能控制住,也就是一個月之後出現也不會爆發,何況國外很多國家沒有我們的人口密度。這樣就出現另一種可能,就是中國爆發之時,別的國家也在傳播,而病毒的不是從中國傳播出去的,而只針對中國的防疫造成本國致命的防疫漏洞,才有今天的局面。

新冠肺炎

上面看就是對於世界疫情爆發比中國晚一個月,就是疫情爆發自中國,但病毒的源頭不在中國,有其他國家早就有了這種病毒,但並未被發現,簡單來說就是,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國爆發,是我們發現的早,其他國家未出現疫情,可能是已經有了疫情,但並沒有被發現。就好比不檢查就沒有病人一個道理。

病毒的源頭是不是在中國,目前都還沒有明確的證據來證明,因此,只能作為一種可能性來和大家一起理性分析,但是不管病毒是不是在中國,都不應該變成汙名化中國的行為,都是我們不能容忍,也不該容忍的。而這樣的的宣傳很多情況下會誤導本國民眾。

美國疫情

中國疫情之初,很多國家沒有認識到病毒的嚴重性,而西方的有些媒體的「雙標」行為報導,用「病毒」醜化中國人,這樣會把中國正確的對病毒的信息給淹沒,本國的民眾會停留在政客的媒體思維中,而病毒不是色盲,不論黑皮膚、白皮膚、黃皮膚的人一視同仁;病毒更不是政客,專對付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就對資本主義制度國家友善;這樣看就算病毒從中國傳播出去,他們也會不重視這個病毒,造成二次爆發,這不是中國的錯,是他們執政者和政府無能的表現。

面對目前世界疫情的緊張形勢,更想說的是,查清病毒的源頭,對於進一步明確病毒的來源,了解病毒的特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過現在這個很難了,而眼下的問題是儘快把疫情控制住,中國給世界的一個多月的爭取時間沒有把握好,不論是政客們和媒體們如何辯說和推卸責任,都改不了自己國內出現的糟糕的情況,現在說什麼都沒用,必定在不斷的有人因疫情死去,當下放下成見,控制住疫情,減少死亡才是重中之重。說什麼都維持尚早,歷史總會有說清楚那一天。

相關焦點

  • 金瑞研究:海外疫情加劇,有色金屬價格走向如何?
    中國從1月23日大爆發至今已經一個月多幾天,非湖北地區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復工復產有序進行。參照中國的傳播模式,中性預期情況下,海外疫情區域性傳播,人數可控性增長。那麼預計倫敦金價格將觸及1780美元/盎司,對應滬金價格為406元/克。
  • 疫情改變了世界供應鏈體系,海外倉成主力
    隨著海外二次疫情的爆發,歐洲市場的家居、燈具、家電、DIY工具等宅家品類變得非常搶手。 因為宅家時間增長,網上促銷剁手也變得更輕鬆。。
  • 中信證券:疫情催化海外供給緊張 異丙醇價格正在上漲
    在病毒防護領域,異丙醇性能相較乙醇更為突出,主要原因是異丙醇相當於在乙醇的基礎上,增加兩組甲基,這使得它的親脂性大大增強,而這種親脂性帶來的浸透性增強,也使得它對於病毒的蛋白質外殼更具攻擊性。海外疫情嚴峻,異丙醇供給緊缺。
  • 疫情全球爆發,對我國汽車出口影響多大?
    2月,國內車市遭遇本世紀以來罕見的巨大跌幅,但由於疫情在2月份更集中在國內,所以車企們均將增長的目標放在了海外市場。事實上,2月份,在各車企清一色下跌的產銷快報中,也確實出現了「增長」的暖流,而這裡的「增長」,基本聚焦在出口銷量上。比如,上汽集團2月份實現整車出口及海外零售量2.1萬臺,同比增長32%;而奇瑞汽車2月出口及海外市場零售銷量為8419臺,同比增長39.9%。
  • 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貨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貨  視頻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來直播帶貨?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  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
  • 國際原油價格最近一個月跌幅超過25%,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進入2020年1月份以來,全球油價一直處於下跌的趨勢,特別是中國發行肺炎疫情之後,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趨勢進一步加大。比如2020年1月8日布倫特原油價格還維持在71.75美元每桶,但是到了2020年2月8日,布倫特原油價格已經下跌到53.69美元每桶,短短一個月時間跌幅超過25%,這一跌幅創造30幾年以來單月最大跌幅。而本輪國際原油價格之所以出現大幅下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中國社會組織的海外抗疫:跨界抱團,覆蓋六大洲上百個國家
    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3月2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 當國內疫情防控轉入後半場,海外疫情卻處於爆發的前夕。「讓我們互相幫助,因為我們彼此需要。」世界衛生組織3月11日呼籲。抗疫無國界,中國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應對這場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其中社會組織在海外的抗疫行動格外受到關注。
  • 南美傳來壞消息,又一個國家確診超10萬,疫情還在快速爆發
    所以面對世界災難,每個國家都沒辦法獨善其身,每個國家都必須攜手同行,共同進退,否則的話,將造成巨大的災難。最典型就是這次疫情,因為很多國家的疏忽和大意,使得本來可以快速戰勝的疫情,到現在不但沒有結束,反而是越來越嚴重。最典型南美傳來壞消息,第二個巴西誕生,國家確診超10萬,疫情還在快速爆發。
  • 「疫情爆發該怪誰?」美國民眾對中國抗疫和川普抗疫的真實想法
    4)由於對SARS的巨大恐懼,也使得官方在12月時對突發出現的未知病毒是否當被理解為SARS十分警惕:如果真的是類SARS病毒,則可以避免災難;但如果不是類SARS病毒,那就會誇大,並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及其他代價。這是面對突發未知病毒時的艱難選擇。
  • 中國試劑盒出海:全球疫情大流行催生需求爆發 運輸成最大阻礙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朱萍編輯丨李豔霞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需求量明顯增多。檢測成為控制疫情的關鍵。在海外多國疫情大流行、試劑盒短缺情況下,有分析認為,中國試劑盒企業的春天到來了。
  •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
  • 貿易戰下的疫情:中國到底該不該支援美國?
    隨著美國國內疫情的爆發,目前疫情形勢非常嚴峻,特別是缺少各類抗疫物資,讓病毒防控工作變得艱難許多。不過令外界好奇的是,在歐洲各國紛紛求援中國的情況下,美國卻始終沒有透露出尋求中國救援的意思。難道美國川普總統是拉不下這個臉?
  • SARS疫情源頭查明:檢測不迅速造成非典二次傳播
    關注專題:北京安徽非典病例確診  東方網7月3日消息:昨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前日衛生部對今春非典的調查結果作出回應,認為中國今年春天SARS疫情的出現,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教訓。  病毒病所是最可疑的SARS疫情源頭   WHO表示,根據中國衛生部的調查報告,有幾個環節目前可以確定,即病毒病所是最可疑的SARS疫情源頭;至少4個人在病毒病所感染SARS,包括中國在4月曾報告的兩名實驗室人員,和兩名後來附加報告實驗室工作人員———後來報告的這兩名工作人員在2月早期曾出現SARS類似症狀。
  • 相對論Vol.48丨一個「歪果仁」,為什麼要在海外電商平臺直播帶中國貨
    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海外用戶會買帳嗎?跨文化交流中的誤解與裂痕,要靠什麼來撫平?……11月28日中午,央視新聞《相對論》走進了一個特別的直播帶貨現場。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高佑思要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
  • 雙11天貓國際讓消費者足不出戶雲逛全球,海外品牌得以迎來爆發增長
    2020年11月11日,第12個"雙11"如約而至,這場疫情期間全球最大的消費節,是賣家大促、買家"剁手"的消費狂歡。25萬個品牌、500萬商家參與其中。中國巨大的內需市場激活全球活力,吸引著萬千品牌、全球好物。海外品牌在今年天貓雙11迎來"回血"機遇。今年,有2600多個海外新品牌通過天貓國際首次參加雙11。
  • 海外多國疫情拐點已現 橡膠價格未來走勢如何?
    當前海外疫情數據對市場的衝擊已經沒有前期那麼嚴重,橡膠價格在先前的大跌中利空因素已經出盡,前期小幅抬升,價格也由情緒主導轉向供需主導。但當前的供需矛盾依舊突出,供需矛盾主要來源於海外疫情還處於爆發期,需求受到嚴重壓制。雖然供應端受到天氣的影響,但實際減產量遠遠修復不了需求端萎縮造成的供應過剩。雖然海外部分輪胎大企陸續開工,短期內還是難以扭轉供應過剩的格局。
  • 世衛組織權威專家:中國新冠疫情二次爆發將是大概率事件
    一個月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派出了國際考察組奔赴中國,實地調研新冠病毒疫情,希望快速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同時,與中國一起交流疫情防控和救急醫療等問題。 我上次在中國考察疫情時讓我感到令人震驚的事情之一,與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我和省長、市長交流時,詢問他們那裡的病例人數已經直線下降了,甚至已經趨於個位數,我問「你們現在在做什麼?」 他們回答說「我們正在擴建病床,購買呼吸機;做好準備。
  • 法德再次封城,中國有可能二次爆發疫情?鍾南山解讀
    此外,德國也在當地時間11月2日開始封城,為了儘快控制新冠疫情,德國關閉了諸多公共娛樂場所,甚至對探訪親友等行為也進行了禁止,雖然德國的醫療技術先進,但是隨著確診人數地不斷增加,德國的醫療體系也面臨嚴峻壓力。 除了法國跟德國之外,歐洲大部分國家都重新恢復了諸多防疫措施,第二波疫情的來襲給歐洲國家同樣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一些國家新冠疫情的二次爆發,會影響到中國嗎?
    現在有些國家新冠疫情已經二次爆發,那麼會影響到我們中國嗎?隨著冬季漸漸來臨,流感等病毒日漸活躍,雖然不能夠斷定新冠病毒是否也同樣如此。如果只是單純的二次爆發,還有解決問題的經驗,但是如果病毒在長時間的傳播過程中產生了變異,那將非常的棘手。
  •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視角(一)疫情全球爆發與衝擊的基本原因3月19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紐約總部舉行視頻記者會表示,我們現在面臨的是聯合國75年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危機。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人類的苦難,影響了全球經濟,摧毀著人們的生活。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