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要來了。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研究部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專題會議。作為給國民經濟發展遠景定目標、指方向的重要文件,每一個「五年規劃」均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如此重磅的一份規劃,到底是如何出爐的?
時間表
「五年規劃」(原稱「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主要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
自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中國已發布十三個「五年規劃(計劃)」。循著這條路徑,人們既能看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脈絡,也能從中探尋發展規律與經驗,用於指導未來。
很顯然,這樣一份綱領性文件的編制工作不可能在朝夕之間完成,必須匯聚各方力量,經過反覆斟酌。
以正在實施中的「十三五」規劃為例,根據「俠客島」此前發布的一篇揭秘文章,其編制工作歷時3年之久,過程環環相扣,可分為四個階段、十個步驟。
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中期評估(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第二階段為基本思路研究(2014年),第三階段為黨中央《建議》編制(2015年初到十八屆五中全會),第四階段為正式編制《綱要》(2015年10月到2016年3月)。
十個步驟:中期評估、前期調研、形成基本思路、黨中央《建議》起草、通過中央《建議》、起草《綱要》草案、公眾建言獻策、銜接論證、廣泛徵求內外部意見、審批與發布《綱要》。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在「五年規劃」繁複縝密的編制過程中,起步一定要考慮周全、慎之又慎。
同樣以「十三五」規劃為例,其編制工作可追溯到「十二五」規劃實施中期。2013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十二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直接委託有關機構開展「十三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及基本思路研究。
201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著手啟動「十三五」規劃前期準備工作,開展有關重大問題研究。
此後,各種前期研究的重大課題招標和調研工作有序展開。中標的各部門及地方會同步開展各自研究,並將研究成果上報國家發改委,由發改委起草基本思路意見稿,形成初稿後再徵求各方面意見。
事實上,在此次「十四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前,相關前期準備工作也已展開。
將日曆翻回2018年12月7日,陝西省發改委發布一則消息說,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京召開「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座談會,地方發改委派員參會。消息稱,會議圍繞「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情況、「十四五」戰略機遇期內涵與特徵、「十四五」發展主題主線、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階段性任務以及「十四五」發展中需突出關注的重大問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此後近一年時間裡,多個地方先後發布了國家發改委赴當地開展「十四五」規劃前期相關調研工作的消息。本次專題會議上,發改委也匯報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有關情況及下一步建議。由此可見,「十四五」規劃工作早已有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