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上半年三分之二國家月工資下降或增長放緩

2020-12-05 騰訊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劉亮)國際勞工組織2日晚發布的《20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在可獲得官方數據的國家中,三分之二國家的月工資有所下降或增長放緩。

報告顯示,危機對勞動者的影響並不相同,女性所受影響大於男性。報告對28個歐洲國家的樣本進行估算後發現,如果沒有工資補貼,2020年第二季度女性工資將減少8.1%,男性則為5.4%。

危機也對低收入勞動者產生嚴重影響。低技能職業的工時損失高於高薪管理和專業崗位。來自28個歐洲國家的數據表明,如果沒有臨時補貼,預計收入最低的50%勞動者的工資將減少17.3%。如沒有補貼,所有群體的平均工資將減少6.5%。

報告對最低工資制度進行了分析,目前,90%的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以某種形式實行了最低工資。但報告發現,即便在疫情發生前,全球就有2.66億人的收入低於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在收入為最低工資或低於最低工資的勞動者中,女性所佔比例較高。

報告還研究136個國家在疫情發生前四年中的工資趨勢。研究發現,全球實際工資增幅在1.6%到2.2%間波動。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及東歐實際工資增長最快,北美、北歐、南歐和西歐的實際工資增長則慢得多。(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國際勞工組織:新冠疫情導致很多國家平均工資下降或增長放緩
    新華社日內瓦12月2日電(記者陳俊俠)國際勞工組織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前6個月,統計範圍內三分之二國家的月平均工資有所下降或增長放緩,而這場危機可能將對近期的平均工資水平造成巨大的下行壓力。
  • ...全球2.66億工人收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
    【國際勞工組織發布年度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三分之二國家平均工資降低 全球2.66億工人收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當地時間12月2日,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20-21年全球工資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三分之二的國家其平均工資水平面臨下行壓力;其他國家平均工資的增加主要是人為作用,反映出低薪工人大量失業。
  • 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工資增長進入「撞牆期」幾乎停漲
    《雪梨晨鋒報》12月5日報導稱,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的數據,澳大利亞工資在2007至2013年期間的增幅比G20的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大,因為澳大利亞的資源行業使這個國家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
  • 斯裡蘭卡成衣業勞工團體強烈要求提高生活工資
    斯裡蘭卡成衣業勞工運動聯盟(The Apparel Industry Labour Rights Movement, ALARM)日前提出一項有關斯國成衣工人的生活工資應該最少要有每月20,000斯裡蘭卡盧比(LKR)(180.98美元)的訴求。
  • 下遊需求放緩 注塑機老大海天國際尋出路
    下遊客戶資本開支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從「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我國塑料機械規模以上塑料機械企業工業總產值從2006年的22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約58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1.3%,且在2011-2017年期間,我國塑料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受經濟下行和國際貿易形勢影響,行業的擴容具有不穩定性。
  • 統計局:上半年生產天然氣940億立方米 同比增長10.3%
    中國網財經7月16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小幅下降,原油生產略有增長,天然氣保持較快增長,電力生產加快增長。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氣生產及相關情況原煤生產小幅下降。6月份,生產原煤3.3億噸,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114萬噸,環比增加86萬噸。上半年,生產原煤18.1億噸,同比增長0.6%,一季度為下降0.5%。煤炭進口下降。6月份,進口煤炭2529萬噸,環比增加323萬噸,同比下降6.7%;上半年,進口煤炭1.74億噸,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15.7個百分點。
  • 統計局解讀:201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保持增長
    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解讀2014年平均工資數據2014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水平保持增長——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司長馮乃林解讀2014年平均工資數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6339元,同比名義增長9.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7.1%;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
  • 美國的十字路口|諾獎得主:新政府會比過去4年更親勞工立場
    但同時,美聯儲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受股市上漲等因素推動,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財富淨值環比增長近7%,達119萬億美元,這些收益主要流向最富裕家庭,而另外還有許多民眾則收入縮水甚至失業。截至3月底,最富有的10%美國人擁有該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財富,前1%的富人擁有全美國31%的財富。民粹主義、種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的呼聲持續高漲。
  • 國家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GDP下降1.6%,第二季度增長3.2%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6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比5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增長;環比增長1.3%。上半年,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5%;股份制企業下降0.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3.4%;私營企業下降0.1%。
  • 法國國家統計局:法國第一季按國際勞工組織(ILO)標準計算的失業率...
    法國國家統計局:法國第一季按國際勞工組織(ILO)標準計算的失業率持平於10.2%,第四季修正後為10.2%
  • 疫情下處境艱難的尼泊爾勞工移民:回國前與回國後
    面對疫情的增長,尼泊爾本計劃放鬆的管控政策又日趨嚴格,目前,尼泊爾邊境關卡封鎖、國際航班禁令已經延長到6月14日,這已經是3月22日首次頒布禁令以來的第五次延長。雖然馬來西亞起初一度是東南亞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但從3月18日開始實施「行動限制令」以來,其國內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整體穩定下降;到5月29日,累計確診7629例,現有確診1345例,計劃有步驟、有區別的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 中國經濟正增長,印度經濟卻負數至此
    面對肆虐的疫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12月初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經合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實際GDP將下降4.2%,但2021年將增長4.2%。與9月的前次預測相比,將2020年預期上調了0.3個百分點,2021年預期下調了0.8個百分點。OECD報告指出,如果按照預期發展,2021年四季度全球GDP將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雙降
    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2780億元,同比增長1.9%, 1—5月份為下降0.3%。其中,住宅投資46350億元,增長2.6%,增速比1—5月份提高2.6個百分點。1—6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6940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4%,降幅比1—5月份收窄3.9個百分點。
  • 國家統計局:2020年上半年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3億元,同比增長0.9%;第二產業增加值172759億元,下降1.9%;第三產業增加值257802億元,下降1.6%。
  • 國家電網上半年財務報告公布!營收1.19萬億、下降4.98%,淨利56.63...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8月28日,中央結算公司發布了《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債券半年度報告(2020年)》,報告公布了國家電網公司上半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透露,2020年上半年,國家電網公司資本支出約為1760.06億元。未來公司計劃繼續進行較大規模資本投入,主要用於國內電力輸配工程建設。國家電網公司以往主要通過內部資金、銀行貸款、發行境內外債券等方式滿足資金需求,公司開展外部融資可能會受到一些外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
  • 海拉Jan Hellmich:增長放緩屬正常現象 中國車市未來可期
    而2019年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據中汽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6.5萬輛和236.7萬輛,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1%和15.8%。而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測,2019年上半年乘用車市場的負增長幅度會達到5%-10%,中國汽車工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對於這突如其來的車市變局,長期處於「高歌猛進」狀態下的外資巨頭們究竟有何看法?
  • 國家統計局:10月太陽能發電增長8.1%
    10月份,生產原煤3.4億噸,同比增長1.4%,上月為下降0.9%;日均產量1086萬噸,環比減少18萬噸。1—10月份,生產原煤31.3億噸,同比增長0.1%。 煤炭進口降幅繼續擴大。10月份,進口煤炭1373萬噸,環比減少495萬噸,同比下降46.6%,降幅比上月擴大8.3個百分點;1—10月份,進口煤炭2.5億噸,同比下降8.3%。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