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十字路口|諾獎得主:新政府會比過去4年更親勞工立場

2021-01-14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20年初,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把全球經濟推入危機之中。為應對疫情衝擊,美聯儲採取了激進的「零利率+無限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美國國會通過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的財政紓困政策,極力避免經濟與金融市場陷入無序與混亂之中。大規模刺激為市場注入了大量流動性,美國股市、債市、樓市均創下歷史新高。

但同時,美聯儲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受股市上漲等因素推動,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家庭財富淨值環比增長近7%,達119萬億美元,這些收益主要流向最富裕家庭,而另外還有許多民眾則收入縮水甚至失業。截至3月底,最富有的10%美國人擁有該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財富,前1%的富人擁有全美國31%的財富。

民粹主義、種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在美國的呼聲持續高漲。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大規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抗議活動和種族衝突,一度蔓延至50州的200餘座城市,社會的撕裂和對立到了危險的邊緣,致使當選總統拜登將推動美國種族平等列入核心經濟議題,以彌補不同種族之間的財富差距。

2020年,新冠疫情不僅加劇了美國不同階層的財富不平等,「弗洛伊德事件」還暴露出美國社會中深層次的種族不平等。GDP總量位列全球首位,美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美國再次來到一個十字路口。

2020年行將結束。回首這一年,在新冠疫情衝擊下,疫情阻斷了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勢頭。

疫情令美國就業市場急劇惡化。今年4月失業率一度攀升至14.7%,為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高值。儘管進入第三季度,在疫情稍有好轉、企業復工復產推動下,美國經濟實現歷史性增長,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4%。但第四季度以來,隨著疫情出現反彈,近期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並不樂觀。部分經濟學家日益擔心美國經濟將呈「K型」復甦。這意味著,經濟復甦或將極不均衡,經濟擴張的好處可能大部分流向頂層階層,而將底層人群遠遠甩在後面。

展望未來,美國的財富分化和社會割裂會加劇嗎?新一任政府上臺能做出什麼改變?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以書面形式對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進行了專訪。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迪頓,表彰其在消費、貧窮與福利等問題的研究與貢獻。

安格斯·迪頓「如今的生活大概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要好。越來越多的人走向富裕,而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越來越少。」迪頓在代表作《逃離不平等》(The Great Escape)的開篇寫道,「然而,數以百萬計的人仍然生活在對赤貧和過早死亡的恐懼中。世界是非常不平等的。」迪頓定義的「逃離」有雙重含義:一是「逃離」過早死亡的命運,一是「逃離」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持續的不平等。

迪頓的父親就是從英國貧窮的礦村「逃離」出來的。雖然因為身在礦村未能受到更多的教育,但是他父親抓住了二戰時服兵役的機會上了夜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的民用工程師,還讓迪頓也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最終成就迪頓一家前赴後繼的奮鬥史。

不過迪頓在與妻子安妮·凱斯合著的《美國怎麼了?》(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一書中卻記錄了美國白人勞工階層的生活如何在過去半個世紀逐步衰落,工資長期下降是打擊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美國人的根本原因。

新任總統的上臺會帶來什麼改變?未來4年會好嗎?

迪頓向澎湃新聞表示,他認可當選總統拜登的親勞工政策,拜登任用的多個經濟職位都由勞動經濟學家擔任,他們都長期關注勞動力市場和美國工人,並將在華盛頓代表工人的利益。總的來說,新的政府班底會比過去4年更親勞工立場。

澎湃新聞:新冠疫情不僅造成美國自大衰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還導致了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這場疫情在加劇美國的收入不平等同時,是否也加劇了美國的社會不平等?

安格斯·迪頓:我們還沒有2020年收入不平等的正式數據,這要更晚一些才能出來。但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指標顯示收入不平等的狀況確實會上升。大部分受過教育的群體能夠在家中工作,並且能夠掙得與疫情之前一樣多。而大部分受教育程度沒那麼高的群體卻會因為零售業以及很多服務行業在疫情期間關閉或是裁員而失業。此外,股市在疫情期間不斷創下新高,大多數股票由富人所持有,專業人士們也有退休金在市場中運作。因此財富不平等確實加劇了。

澎湃新聞:疫情造成失業率高企,拜登提名的經濟智囊和財長多有勞動經濟學背景。你認為這有助於改善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嗎?

安格斯·迪頓:新班底的高級職位由學識淵博的專業人士擔任是件好事。例如耶倫、勞斯和伯恩斯坦,他們都長期關注勞動力市場和美國工人。他們會在華盛頓代表工人的利益。不過現在問題的關鍵在於讓民眾都能接種疫苗,這是勞動力市場回歸常態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更為長期的問題會更難解決,例如醫保的費用太高、安全保障網絡缺失、工會力量薄弱,以及自動化對工人崗位的威脅。不過總的來說,新的政府班底會比過去4年更親勞工立場。

澎湃新聞:要求製造業和主要的供應鏈回流美國能提升美國白人工人群體的就業率嗎?這是否是一個化解他們的憤怒的可行途徑?

安格斯·迪頓:我想隨著全球化的放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我不認為這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我們需要停止通過稅收減免來補貼自動化轉型,還需要降低醫療服務的費用,而且不應該讓僱主承擔醫療保險。

在發達國家中,只有美國將醫療保險和僱主綁定在一起。這種做法會導致社會底層階級的工資下降以及就業率的下降。因為僱主必須為僱員的醫療保險支付更多的費用,導致這成為僱主是否還願意僱傭低薪工人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從而破壞了低技能勞動力市場。

澎湃新聞:你們擔心美國的許多行業集中度上升,反競爭與尋租行為盛行,市場勢力成為新的不平等的締造者。如今美國的科技巨頭或將被拆分,美國市場的壟斷狀況會有所改善嗎?

安格斯·迪頓: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是美國已經發起了對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訴訟。我認為新政府會有更多的反壟斷行為。「尋租」是很難得到控制的,但我相信新政府會更能覺察到這個問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年諾獎,何去何從?
    分歧在所難免,但唇槍舌劍之下,愛因斯坦、玻爾、普朗克等諾獎得主們,俱稱心快意,甚至不能自已——工業革命徹底滌淨了中世紀的蒙昧殘餘,一個包涵宇宙萬物、深至時空本源的巨大未知庫,倏地就這樣擺在他們面前,任其觀摩揣測,自由馳騁。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如果這隻手錶售價1000克朗,她會選擇去價錢便宜的商店購買;如果手錶售價10000克朗則不會,即使同樣能省下100克朗。行為經濟學對此給出的解釋是,消費者更關注省下的錢在總花銷中的佔比,而非實際省下的錢。【生平】●1945年,塞勒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1967年,塞勒畢業於凱斯西儲大學。
  • 鄭渝川 | 諾獎得主的逼問:為什麼美國勞工階層走向了「絕望死亡」?
    月 《美國怎麼了: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一書的第二作者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德懷特·艾森豪經濟學和國際事務名譽教授、美國經濟學會前主席安格斯·迪頓。書中指出,20世紀以來,在英國、美國乃至世界很多國家,國民健康水平、財富、生活標準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億萬人口逃離了過去很難避免的(過早)死亡和(高度)貧困。最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多數國家的公共醫療覆蓋了大多數人口,醫學科學取得巨大進展,政府防疫應急體制構建完善,人們也更為重視營養。
  • 100餘位諾獎得主手撕綠色和平,轉基因推廣迎來轉機?
    諾獎得主們比綠色和平組織更可信面對百餘位諾獎得主對綠色和平及其「同盟者」的指責,不少反轉人士並不服氣。他們認為,諾獎得主來自各行各業,這些「跨行科學家」在轉基因領域並非權威,發表的言論不足為信。這種觀點不值一駁。
  •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諾獎得主朱棣文:中國已具備所有條件成為世界新能源領袖 2020-11-06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的十字路口|席勒:我們對2021年應該保持足夠樂觀
    GDP總量位列全球首位,美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美國再次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三高」——股市、債市與樓市均創下歷史紀錄。這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斯特靈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對2020年的回顧和總結。
  • 美國的十字路口|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的疫情應對太糟糕
    GDP總量位列全球首位,美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世界的神經。美國再次來到一個十字路口。美國科學院院士安妮·凱斯(Anne Case) 資料圖新年臨近,傳來的卻多是壞消息。據Worldometers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美西時間12月29日13時,美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34.5萬,居全球之首。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萬例的除了美國,還有巴西、印度和墨西哥四個國家。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華人諾獎得主崔琦的痛哭!
    1998年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當地政府建起了崔琦故居,並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深入去關注,就像是要對歷史的審視。崔琦的經歷是個悲劇,他如今面對自己的成就,看得淡泊,他更願意看到這個世界和平美滿。也許是他看透了生命,他的成就父母無法見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劇痛伴隨他一生。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加拿大生理學家、外科醫師Frederick Grant Banting(弗雷德裡克·格蘭特·班廷)因發現了胰島素在192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是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2018年諾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高中差點「肄業」
    原標題:高中差點「肄業」 努力奪得「諾獎」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的主題演講於12月7日~8日在瑞典舉行,並面向公眾開放。每場正式演講開始前,諾爾貝基金會的相關委員會都會向公眾分享獲獎者的一些小故事。這堪比學術演講主餐前一道美味前菜。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在過去十年間,樓市是中國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關於中國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議長久沒有定論。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但也從中反應出其中存在的嚴重問題,尤其是處於塞門扎諾獎的光環之下,這些問題更引人矚目,影響也更大。
  •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去年諾獎得主準確預測女性、黑洞科學家拿諾獎 2020-10-08 0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得主崔琦62年後首次回鄉
    □記者 朱琨 王燦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攝影  核心提示 | 如果這兩天,你在河南高校內撞見一個笑容可親、氣度儒雅的高個子老人,可要睜大眼睛看仔細了,因為,很有可能與你擦肩而過的是咱河南籍華裔諾獎得主崔琦。  22日晚從西安飛來,崔琦與太太馬不停蹄,把遊子回鄉的行程「密密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