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丨不夠真實的代價有多大?9萬人死亡,27萬人患癌

2020-12-05 老友手札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雖然明確的知道,如果一些壓力始終都在積累,人就會出現一個自然釋放壓力的情緒低潮期,但還是忍不住在低潮期的時候有一些胡思亂想。比如:

為什麼生活會有十分無聊、做什麼事情都感覺沒有意義的時候呢?

出現這種狀態的時候怎麼做比較好呢?

為什麼,明明生活中有那麼多可以做的事情,卻還是有這樣的狀態呢?

想來,還是自己內心的修煉還不夠,所以才會忍不住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但反過來來說,也許想明白這些事情,能對自己有一些新的提升也說不定呢。

人啊,有時候就是這麼容易開心的,明明本來狀態並不好,卻因為看到了希望和希望遠方即將收穫的東西,而立刻改變了當下的心態。

只是不知道現在的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且對這幾個問題也有一些好奇呢?

先別著急笑話一個做心理工作的也會出現這種狀況,畢竟做心理工作的也只是普通人罷了。一些正常的情緒低谷,每個人都會出現,當情緒自然釋放的差不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好起來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心理學中會把"現在的不良狀態是否已經超出掌控",來當作判斷一個人問題嚴重與否的標誌。

誰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是麼?

所以,經歷一些不好的時候是在所難免的,只要還在自身調節能力的掌控範圍內,那麼,也就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

聽起來,心理學上的標準還是有些隨意,不是麼?

明明就已經挺難受了,還要硬把這種難受當作一種正常,一邊嘴裡面說著"過好當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邊把來訪者留在泥潭裡繼續掙扎。

聽起來還真是有些殘酷、冰冷,和沒有人情味。

可如果你和我一樣,看到BBC拍的紀錄片《車諾比》中的一些東西的話,那可能會讓稍微理解一下為什麼要這麼做吧。

說起這部劇,還是讓我有點欲罷不能,不僅熬夜看完,還重複看了好多次。尤其是將軍獨自一人開車去測輻射量,用數據打臉的那段。真真的把前兩集中鋪墊出來的無知、愚昧、憤怒完全的發洩出來。

但其實我自己也是那愚昧無知的一員。畢竟對於車諾比事件是早就知道了,但卻不知道裡面還有這麼多的故事、不知道這個事件會帶來多麼殘酷的後果,以及當年付出了多大慘痛的代價。

當副部長一邊說著"他們已經不讓法蘭克福的孩子出來玩了",一邊看著窗外正悠閒走在陽光下的年輕人,這種鮮明的對比,真的是刺痛人心;當看到機器人被輻射影響不能正常工作,只能靠人命去填時,才明白原來我們真的十分弱小,內心隨之滿布無奈。

如果當時輻射塵飄到了國內,那會是什麼結果;如果當時沒有控制住這個災難,那會是什麼結果;如果博士沒有說出實情,促使前蘇聯對反應堆做出改良,那是否還會出現同樣的事情呢?

還真是壓抑的片子、還真是壓抑的感受、還真是壓抑的問題。

可就是這樣一部極度壓抑的紀錄片,卻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繼續看下去。

當然,這部紀錄片是美國拍的。雖然有一些地方做了藝術性的處理,但整體上還是很還原、很不錯的。

我想,就是保持了這份真實、沉重、還原,所以這部紀錄片能在播放一段時間後評分一直保持在9.7。

而在這部電視劇裡,還有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卻還是被我們忽略的東西。

你知道麼,在心理圈待久了,確實會看到很多人生負面、很多平時不會上檯面的東西。比如曾經聽一位朋友提到的,說自己任職的學校一位學生因為一些原因走了極端。

他是那所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於是就制定了一份針對學生同學、目擊同學的心理幹預計劃。但當他把計劃遞交給主任的時候,主任就說放那就好了,然後也就沒了下文。

據他所說,學校的事情被很多人知道是在兩周後,對外宣稱的,包括孩子父母的口徑都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事故。

"我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面對這種狀況卻不能做自己的本職工作,我真的很難受,不知道留在這兒還有什麼意義",他這麼說道。

其實我能體會他的心情,他難受的不是什麼都沒做,是他明明知道那些目擊的孩子可能因為這些事情,而留下影響一輩子的陰影、明明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卻礙於階級束縛、輿論控制什麼也做不了

曾經我也是一起事故的目擊者。那是在很小的時候,一輛載貨的三輪車車速過快,在從巷子裡出來的時候,碾壓到一位路人身上,並掛著路人前行了幾米 。

而當時的我,就在距離路人不到2米的地方。

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也開始小心翼翼的避讓車速過快的車輛。

一件事情的發生,對我們是必然有一些影響的。於我而言,這些影響暫時沒有表現出什麼不好的方面。可就因為我自己的例子確實存在,就證明了兩件事:

1、 有的朋友確實會被這樣的事情影響的很厲害,而且是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帶來一些因為車禍,只要看到車就發作的應激障礙;

2、 這些影響並不是絕對不可控的,如果曾經經歷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依舊可以在隨後的生活中逐漸改變這些東西。

說實話,在我高中的時候學校就已經設立心理諮詢室了,是在醫務室的旁邊,那時候我偶爾會以不舒服為藉口去醫務室逃課,可從來沒見過那間諮詢室開門。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它不開門也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畢竟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

而那時候對於心理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這份認識是來源於學校聘請了一位心理學研究生來給我們上心理課。這還得感謝學校的用心。只是挺可惜的是,那位心理老師呆了沒幾周就離開了。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也認識了不少在學校工作的諮詢師,只是他們的本職應該是給學生做諮詢,卻被賦予太多的行政和講課任務。

缺乏實際操作經驗的心理諮詢師,無論學歷多高,在應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也往往是慌亂和乏力的。而在學校需要他們出馬的時候,又大多是重要的時刻。

平時不怎麼出問題,幹嘛養著諮詢師呢,讓他們負責行政多好?

平時讓他們講講心理健康課、德育課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做輔導呢?

"平時不怎麼出問題",這還真是個有趣的詞,就好像問題沒出現之前,將要變成問題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一樣;就好像,只要不歸類為"有問題",而只是歸類為"意外",問題就不存在了一樣。

抱著這樣天真態度的車諾比,最終不僅堆芯熔毀爆炸了,還至少造成了9萬人的死亡、27萬人患癌。如果最後不是用年輕士兵的命去填,那可能我們就見不到現在的綠水藍天。

大概是帶著這種心情,在看第二遍的時候我直接跳過了第一集,不想看裡面鋪墊的官僚主義、自以為是、推卸責任、不肯面對現實、拼命掩蓋、自欺欺人。

而這些,不就是發生在曾經那所學校的事情麼?

"沒人知道,就不代表沒有發生",可現實用車諾比的事件給所有人敲了警鐘,"你要自欺欺人是你的事兒,可在我眼裡,所有發生的都是事實,無論你們是否承認,想以此逃避責任?我可不是那麼好欺騙的"。

距離事故爆發33年後的現在,車諾比的核反應還在進行著,而什麼時候會停止現在還說不好。

雖然電視劇是由BBC拍的,在最後還將事故的原因歸結為"謊言"。但考慮到在現實中接觸到的事情,尤其是我們以為能夠逃脫代價,但最終代價都找上門,以及代價還沒找上門,我們自己卻快被內心裡的負擔壓垮的經歷,我覺得這樣的歸因是沒有錯的。

就像曾經遇到的一位朋友,因為自己4年前借了同學幾百塊,一直沒有還,甚至為了討債把對方的聯繫方式刪了,可隨著在社會上呆的越久,越明白誠信、坦然的重要性,越發的接受不了有這樣行為的自己。可想要聯繫上那位朋友也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最終寢食難安。

我們以為憑藉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被人知道就是沒發生"、"平時不怎麼出問題"就能逃避相應的責任。可小的自欺欺人化成了心裡的暗傷、大的影響生活,更大的就危及生命。

"我媽媽一直會容易肚子疼,每次家裡人讓她檢查,她都說沒事兒。有幾次我看到她疼的直冒冷汗,喊她注意點,她也只是勉強的點點頭。"

"現在我才知道,媽媽那時候已經知道自己有癌症了,只是不想連累家裡人,不想這個家因為她而被掏空,所以自己支撐著,誰也沒有告訴。這個又堅強、又傻的女人。"

"可是她現在已經不在了,我每天都在想,如果那時候帶她去醫院,會不會現在她還在、我每天都在問自己,當時為什麼不去帶她檢查……"

為了不承擔相應的代價,我們選擇了欺瞞。這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無風無雨的時光。

只是代價不是消弭了,是變成了我們欠人生的債,並隨著我們的不坦誠、不真實、越來越多的逃避,由動動手就能還清,變成連利息都會壓垮我們的巨大危機

而最重要的是,它會一直在、會一直影響我們,無論我們怎麼做都不可能逃開。

是啊,一個滿是暗傷、被欺瞞包圍、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靈魂,如何能夠感受到生活的意義、如何能夠安然的曝曬在陽光下、如何能夠沒有多少負擔,活的真正自由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我們選擇欺瞞、選擇無視,卻不成想這會讓我們付出更大的代價。

就像那些雖然知道孩子不舒服,但告訴自己那是矯情、是為了不想上學故意如此的父母一樣,最終都要承擔來自孩子的仇恨、孩子不能獨立的辛勞,以及雖然不知道,但刻在心裡的良心債。

在了解了這些之後,你會有什麼想法呢、再次面對同樣的情況,會如何選擇呢。

這些我都不清楚。

但我想,可能你會覺得文章的核心在於:儘可能的坦誠、儘可能少的逃避、主動承擔自己該承擔的代價,才能減少未來的不定時炸彈。確實有這方面的意思。

而還有另外一點想要提出來的就是,逃避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敷衍、不走心。就像剛剛故事裡的朋友,雖然口頭表達了關心,但在最後卻因為自己沒能帶母親去檢查,而陷入自己良心的拷問中。

誰能想的到會發生這些呢?是啊,誰都想不到。可就因為想不到,我們才應該做好眼前需要做的事情,而敷衍和不走心,是做好麼?

二十多歲的年齡,我們很看重面子;三十多歲,我們看重是否"乾淨";而越往後越看重的是,是否問心無愧。

是啊,人力終究是人力。有太多事情我們難以完全預料、完全把控,所以當努力了,但事情不如人所願的時候,只得含淚面對和接受。就像那些實在沒有辦法,只能直面輻射的三位工人,以及後面那些不斷上到3號反應堆塔頂的年輕的士兵。

大概,面對和接受才是我們更應該做好的事情吧。但我們既然還能安然的照射陽光、呼吸空氣,就說明這兩件事還是有不少人做的還不錯。

而對於我們自己來說,也需要往這個方向走,或者至少要試著不去欺騙自己。

感謝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美劇《車諾比》: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但是密爾隨後說了補充了一句:真理會有一個優勢,就是它會一再被說出來,直到它找到了適合它生長的地點。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這場人類歷史上最為嚴重的核電事故,已經導致數萬人死亡,被核輻射影響的人群更是無法估量。蘇聯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不惜一切代價來彌補這場災難帶來的傷害。
  • 9.3萬人喪生,27萬人被癌症折磨,這部劇揭開了車諾比大火的謊言...
    在播出1集後就獲得iMDb高達9.3的評分,而在第2集和第3集陸續被「放出」後,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9.6。9.3萬人喪生,27萬人被癌症折磨,這裡變成了最危險的「無人區」。現實的車諾比大拯救,自始至終,都比你看到的電視劇都更為殘酷和偉大。就像網友MisT.R感嘆的,「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輻射」。剛出事時,消防員們並不知道核輻射洩漏的嚴重性。
  • 34年過去了,當年造成9.3萬人死亡的車諾比事故,現在咋樣了
    在1986年的時候,前蘇聯的烏克蘭小鎮上,有一個號稱是最安全的核電廠卻突然反應堆發生了爆炸,並且造成核洩漏。爆炸不僅引發了大火還散發了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了大氣層中,這些核輻射汙染也因此涵蓋了小鎮的大部分區域。時候這一場車諾比事故所造成的後果就是,9.3萬人因此而死亡,27萬人在核洩漏的十年內被發現得了癌症,並且損失了180億的盧布。
  • HBO神劇《車諾比》背後,真實而慘烈的核輻射真相
    50萬人,事故過後,整個普裡皮亞季城被廢棄。據資料統計,車諾比核事故導致27萬人患癌,因此死亡9.3萬人,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到車諾比核事故的影響,而消除這場核洩漏的後遺症需要800年,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屋自然分化更是需要數百萬年。
  • 車諾比事故有多恐怖?9.3萬人因此喪生,核輻射影響不敢想像
    核能,這個改變我們人類的能量,要說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紀末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的時候,屬於核能量的潘多拉魔盒就此打開。大批的消防員戰士都沒能敵過核輻射的影響,幾天、幾十天他們在絕望中迎來了的死亡,有的人當時活了下來,但到最後還是由於核輻射引發的癌症過世。他們都是這場災難的英雄,是他們的義無反顧讓這場災難的影響一再的減少。
  • 車諾比:93000人死亡,270000人患得患癌,現在成網紅打卡地
    1986年4月,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發生嚴重爆炸事故。輻射總量相當於400枚核彈爆炸,93000人死亡,270000人患癌,核輻射塵飄散整個歐洲大陸,全球20億人受到影響。坐落於烏克蘭境內的車諾比,在這場震驚世界的事故中,充滿了謊言和不為人知的真相。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前蘇聯的解體。現在已經成為網紅打卡景點,但地面仍有較強的輻射。
  • 車諾比還在燃燒反應嗎 為什麼後續需要蓋上石棺
    近日一部美劇《車諾比》引起了無數網友們的熱議,這一部僅僅只有5集的美劇卻成為了近些年評價最高的一部,該劇同樣在豆瓣上取得了9.6分的高評價,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知道該劇取自於上個世紀前蘇聯發生的一件真實案例。
  • 1986年車諾比事件:蘇聯政府瞞瞞瞞,致全球100萬人死亡
    2008年的春天,法國漫畫家艾瑪紐埃爾乘坐著火車到達車諾比,深入隔離區,用兩個月的時間探索這片滿目瘡痍的土地,用畫筆記錄下當年的情形。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是烏克蘭人一生都無法忘卻的陰霾,當時的艾瑪紐埃爾只有19歲,雖然他並不是車諾比人,但是當時事件的影響之大,在他心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 《車諾比》:最真實的恐怖,超過一切恐怖片
    據不完全統計,32人當場死亡,有27萬人因此患上癌症甚至怪病,9萬多人受到輻射致死,33.6萬居民被迫撤離受輻射地區。事故造成的影響波及整個歐洲,甚至是半個地球,白俄羅斯成為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車諾比的悲鳴》一書中講到:戰爭時,每四個俄羅斯人中有一個人死亡;今天,每五個白俄羅斯人中就有一個住在受核輻射汙染的地區,總數210萬人,其中70萬是兒童。車諾比事故輻射是白俄羅斯人口減少的最主要原因。受害最深的戈梅利和莫基列夫地區,死亡率比出生率高出了20%。
  • 9.7分HBO新劇,最真實的恐怖,超過一切恐怖片!
    這場爆炸讓往日繁華的車諾比變成了一座荒蕪的死城,大約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輻射。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導致30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的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 HBO新劇《車諾比》連結哪裡看 車諾比核事件始末
    最近,HBO推出一部迷你劇《車諾比》,在豆瓣評分高達9.6,國外爛番茄新鮮度95%!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感覺這部劇有種毛骨悚然的壓抑感。車諾比的核事故發生在32年前,它被稱為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 ​作為全球劇迷最期待的年度盛事,萬萬沒想到哭哈哈地一等再等《權遊》最終季,竟等來了劇情的爛尾。自開播以來其口碑就一直跌。第4集口碑已創造該劇史無前例的超低分,最近開播的第5集也沒能阻止這個頹勢。
  • 真實海嘯有多恐怖?又是如何形成?百年來已經超過26萬人死亡
    就目前世界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就有260次,平均每6,7年就發生一次,而日本是全球國家當中深受地震海嘯危害最大的國家。真實的海嘯又有多恐怖呢?海嘯的水牆每隔數分鐘或者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將會摧毀堤岸、淹沒陸地,破壞力極大,會將陸地淹沒,帶走生命和財產。
  • 真實海嘯有多恐怖?又是如何形成?百年來已經超過26萬人死亡
    就目前世界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就有260次,平均每6,7年就發生一次,而日本是全球國家當中深受地震海嘯危害最大的國家。真實的海嘯又有多恐怖呢?海嘯的水牆每隔數分鐘或者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將會摧毀堤岸、淹沒陸地,破壞力極大,會將陸地淹沒,帶走生命和財產。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出版
    近日,《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作者,東歐史頂尖學者、哈佛大學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車諾比:一部悲劇史》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S.A.阿列克謝耶維奇推薦。一場核災難,史上最可怕的人為意外事故。27萬人患癌,9.3萬人死亡,至今仍有因放射影響而出生的畸形胎兒。
  • 豆瓣9.7,比恐怖片更讓人毛骨悚然的車諾比
    文|李子衿HBO電視臺在5月6日推出《車諾比》,一經播出,就在豆瓣拿下9.7的超高分,在某視頻網站還擠掉了蟬聯幾周的冠軍《權遊8》。這不是一部恐怖片,但它比恐怖片更恐怖。因為恐怖片裡都是虛構的故事,而車諾比是真實的存在。01,故事從男主的自殺開始。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 大火逼近反應堆,車諾比森林大火連燒10天,輻射值嚴重超標
    根據英國《衛報》2020年4月13日發布的報導,位於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周邊的森林大火已經逼近車諾比舊址,距離最近的一個廢棄核燃料存放點僅有約1.6公裡。不過你是否知道,核輻射究竟會對人體產生多大傷害?34年前的災難1986年,位於今日烏克蘭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造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核事故。
  • 「哭泣」的車諾比——巨大「石棺」、致命輻射、大爆炸
    一時間, 車諾比成了「死亡之城」如今,距離災難發生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現在車諾比核電站周邊的環境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據在核電站隔高區工作了19年的一名軍人說,這場核事故造成的生態災難後果,現在還遠未消逝。
  • 《車諾比》告訴你,謊言比核輻射更為可怕
    《車諾比》講述的是1986年在蘇聯發生的車諾比核電站爆炸整個事件的起始,以及揭示出謊言造成的巨大後果。車諾比事件是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它所釋放出的輻射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發生時,當場就有32人死亡,這些人不是被炸死的,就是核輻射穿過肉體,短短幾分鐘內,全身潰爛當場死亡,最終導致9萬人死亡,超過13萬人承受著不同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至今為止車諾比,普裡皮亞季(安置核電站工作人員的城鎮)和周邊地區現在被稱為異化區或禁區,仍然不適合人類居住。
  • 9.7分的新劇王,直面人類真實「禁區」
    文 | 十點君 · 音樂 | Bridge Of Death十點電影原創劇評看多了,標題總有一些套路可循。劇王、神劇、X刷、豆瓣9.X......寫稿時要是遇到一部全方位適用上述關鍵詞的新劇,真是做夢都能笑醒。例如今天這部。
  • 《車諾比》由真實事件改編,還原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
    車諾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學事故,1984年印度博帕爾毒氣洩漏事故,2.5萬人直接死亡,55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致殘,1986年車諾比事件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