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SARS樣病毒是人類SARS病毒的前體
轉自搜狐
■野生動物體內SARS樣病毒可能感染密切接觸者
轉自搜狐
為了戰勝非典,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與疫病展開了賽跑。4月1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體找到了,是一種變種的冠狀病毒——「SARS病毒」。
轉自搜狐
病原體找到了,那麼它是從哪裡來的?只有追溯源頭,才能從根本上阻斷傳播的鏈條,才能在非典的防治中佔據主動地位。為此,深圳和香港聯手,成立了由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深圳動植物防疫監督所、深圳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組成的聯合攻關小組,開展了艱苦的SARS溯源研究。
轉自搜狐
追溯病源
轉自搜狐
鎖定8類哺乳類動物
轉自搜狐
從4月開始,深港兩地科研人員開始了對SARS病毒研究的實驗室技術合作。
轉自搜狐
SARS病毒的源頭在哪裡?在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基礎上,深港兩地的科研人員認為,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過SARS病毒,它很可能來源於動物。
轉自搜狐
SARS病毒屬於冠狀病毒,而人們在動物體內已經發現的冠狀病毒有幾十種,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來自牛等動物;第二類來自豬、老鼠等動物;第三類來自雞等禽類。但是通過實驗室研究證實,SARS病毒顯然不屬於上述三類,是第四類的變異病毒。
轉自搜狐
他們進一步研究分析認為,人類既然能夠感染上SARS,這種動物一定與人有親緣關係,因此,哺乳動物的可能性最大。
轉自搜狐
鑑於這是一種人類新發現的病毒,科研人員又推斷源頭動物平時應很少出現在人類的生活圈子裡,從而決定先從野生動物入手。思路一步步清晰,研究的方向越來越明確。在普查多種動物群體後,他們最後把目標鎖定在果子狸、豬獾、鼠獾、貉、海狸鼠等八類哺乳類動物中。
轉自搜狐
動物取樣
轉自搜狐
分離出SARS樣病毒
轉自搜狐
5月7日,聯合攻關小組與深圳林業、農業等部門合作,從市場上進行了野生動物取樣,共採集這八類哺乳類動物25隻。研究人員對動物的糞便、肛拭、鼻咽拭等進行採樣,開展血清學、病原學、流行病學研究。
轉自搜狐
5月11日,科研人員興奮地發現,有果子狸標本通過PCR檢測呈陽性,而且病毒含量大,很容易被檢測出來。5月13日,科研人員經過反覆取樣檢測,實驗室結果越來越清晰。
轉自搜狐
5月14日,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出來了,實驗人員從六隻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到三株SARS樣病毒,從一隻貉標本中分離到一株SARS樣病毒。科研人員通過電鏡對病毒形態進行分析,確定是冠狀病毒。
轉自搜狐
基因測序
轉自搜狐
與人類SARS病毒同源
轉自搜狐
初戰告捷,對於科研人員是極大的鼓舞。顧不得休息,他們又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基因分析測序中。
轉自搜狐
5月16日,科研人員成功地對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出SARS樣病毒基因進行了全序列測定,分析顯示,這種SARS樣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
轉自搜狐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從進化學的角度看,果子狸SARS樣病毒比人的SARS病毒更古老,證明動物的SARS樣病毒是人類SARS病毒的前體。
轉自搜狐
科研人員還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即動物的SARS樣病毒比人類的SARS病毒要多29個核苷酸,這29個核苷酸只有在廣州早期一位非典患者身上病毒中發現過,其他的患者就再沒有發現過。由此可推測,病毒在不斷地變異,以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何SARS病毒長期存在動物體內而過去沒有感染給人類的問題。
轉自搜狐
與此同時,實驗室也對野生動物經營者進行了SARS病毒抗體檢測分析,10人中5人呈陽性反應,提示野生動物體內的SARS樣病毒可能感染密切接觸者。
轉自搜狐
深港兩地科研人員的精誠合作,為進一步闡明人類SARS的源頭及傳播鏈提供了重要證據。
轉自搜狐
李南玲沈海凡
轉自搜狐
(據新華社深圳5月24日電)
轉自搜狐
相關報導
轉自搜狐
香港停止進口野味狸貓肉
轉自搜狐
據新華社電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24日證實,香港已暫時停止批出牌照進口野味狸貓肉。他說,這將作為一項預防措施。
轉自搜狐
發言人在回應新聞界查詢時表示,根據香港目前的法例,食物環境衛生署署長已獲授權,禁止進口野味狸貓肉,以保障公眾健康。他說,將會研究有關的新發現,並考慮是否繼續停止批出進口牌照。
轉自搜狐
發言人稱,為控制疾病,自1994年起已沒有批准活生狸貓進口。他說,政府無意放寬這項規定。
轉自搜狐
發言人呼籲,公眾應避免與野生狸貓及其他野生動物接觸,因為動物傳染病可通過與動物接觸而傳播。
轉自搜狐
發言人說,市民如與野生狸貓及其他野生動物接觸後,必須徹底洗手。他說,市民無須因而恐慌,因為野生狸貓是夜間活動及非群居的動物,在香港並不容易遇到。
轉自搜狐
動物病毒
轉自搜狐
多次感染人類
轉自搜狐
據新華社電深圳市衛生局局長周俊安24日指出,人類從動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屢見不鮮。動物源引起的人類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蟲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如狂犬病、貓抓熱、鼠疫、狂牛症、禽流感等就是人畜共患的疾病。
轉自搜狐
他說,一些病毒對動物影響不大,但對人類卻有很高的致病性,甚至出現很高的病死率。這是因為野生動物在長期與惡劣環境的抗爭中自身已經產生了對病毒的免疫抵抗力。但是人類生活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中,對抗病毒的能力自然比動物要差一些。因此,愛護動物,就是愛護人類自己,不能再濫捕、濫食野生動物了。
轉自搜狐
關鍵詞
轉自搜狐
果子狸
轉自搜狐
果子狸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靈貓科、果子狸屬。果子狸的正式名稱應該叫做「白鼻心」,常見的俗名也包括:花面狸、香狸、白額靈貓。
轉自搜狐
果子狸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我國河北、山西、陝西、江蘇、浙江等地也有分布。目前民間繁殖飼養的數量頗多,但野外族群的現狀不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果子狸屬於保護動物。
轉自搜狐
從體態特徵來講,果子狸的身體略胖,頸部粗短,和身體不易區分。體毛短而粗,呈黃灰褐色,頭頸部毛色較黑,由額頭至鼻端有一條明顯的白色縱帶。雙眼上下延伸至耳下的部分亦各有一塊白斑。後頸、肩及四肢末端則為黑色。頭軀幹長48-50釐米。尾長略小於體長,約37-41釐米,末端為黑色。四肢粗短有力,各具五趾,腳爪銳利。
轉自搜狐
果子狸屬夜行性動物,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不過人工飼養的果子狸這種習性並不明顯。
轉自搜狐
野生果子狸的棲息地,分布於低至高海拔之山區,但以低、中海拔為多,棲息地以闊葉林為主,偶爾可在開墾地發現其蹤跡。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