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果然是哺乳類動物?

2021-02-15 奧秘

近年來,對於恐龍的定義與很早以前大不相同。最近,由於發現了有哺乳類動物特徵「外耳」痕跡的恐龍化石,恐龍學說又有了新的假說。如果能證實這是事實的話,那麼恐龍是哺乳類的可能性將很高。

根據定義,恐龍應該是直立行走的爬蟲類動物,但它們不像當前所發現的爬蟲類動物一樣是變溫動物,而是恆溫動物。科學家也能確定恐龍身體上是有羽毛的,所以與其說是爬蟲類動物,不如說恐龍更接近鳥類動物。而且在分支系統學裡,恐龍包括三角龍在內與當前鳥類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擁有不同的後代,所以鳥類已經被認為是恐龍一族了。

千禧中國鳥龍的化石。從外表看是有著翅膀和羽毛的爬蟲類動物。頭部有裝飾的羽毛,這可能是外耳。

熱河龍的化石。圖像右側頭部有著類似外耳的兩處凸起。

這樣說來,問題就在於怎麼看待與恐龍相近的翼龍,以及滅絕的海洋爬蟲類,特別是哺乳類爬蟲類之間的關係。其中翼龍與哺乳類爬蟲類,與恐龍一樣有羽毛,是恆溫動物。

按照這樣的說法,只要不嚴格地分類所謂的爬蟲類動物的表現,哺乳類爬蟲類應該被定義為原始的哺乳類動物。因此,在關於哺乳類爬蟲類的許多復原圖解裡,不僅描繪了給幼崽餵奶的場景,也描繪了沒有羽毛覆蓋的身體和毛髮,更是把外耳也畫了出來。

外耳是哺乳動物的顯著特徵之一。大象,獅子等動物都有明顯的外耳特徵,但爬蟲類動物就沒有。雖然像鴟鵂一樣覆有羽毛的鳥類,能看見類似外耳的器官,但那其實並不是外耳。另外,雖然有鯨魚和海豚這樣的例外,但多數的哺乳動物都是有外耳器官的。

最近,在挖掘的羽毛化石裡,發現了存在類似外耳部位的恐龍種類。一個是在中國發現的千禧中國鳥龍,其具有能夠分泌毒液的機能。這種恐龍像鳥一樣擁有翅膀,並且全身覆蓋羽毛。值得注意的是其頭部,鳥類一般會在頭部裝飾漂亮的羽毛,千禧中國鳥龍的頭部也有著這樣的裝飾,且左右都伸得很長,從形狀來看有可能是它的外耳。雖然柔軟的外耳沒有留下化石,但應該是被羽毛遮住了。

美國秘密進行的霸王龍的克隆體,頭部有外耳,身體被體毛覆蓋。

另外一個種類是在中國發現的草食動物——熱河龍。這種身長不足1米的小型恐龍,除了有體毛,頭部還長有類似外耳的凸起部分,很可能和兔子以及馬一樣長著長耳朵。

如果多數恐龍都擁有外耳器官,那麼關於恐龍的分類和概念都需要進行其他新的定義了。

2005年,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從霸王龍的化石裡,發現了肌肉組織、血管以及紅血球。2007年哈佛大學加入研究,成功提取出蛋白質、膠原蛋白以及DNA。

此後,所有研究情報都被美軍所控制。美國秘密地對霸王龍進行克隆計劃,最終誕生了一個活著的生物個體。這只在現代復活的霸王龍全身覆蓋著體毛,有著一對大耳朵。根據分析結果,明確了霸王龍屬於哺乳類,並且近似於袋鼠之類的有袋類。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科學家們將會找到外耳研究的突破口,證明恐龍是哺乳類動物的日子終將到來。

相關焦點

  • 才不是恐龍的配角呢!早期哺乳類的「演化大爆炸」
    過去認為生活在恐龍時代的哺乳類是小而不起眼的食蟲動物,它們在恐龍的陰影下求生存,而這批研究成果推翻了這種過時的看法。這塊化石屬於老鼠大小的胡氏遼尖齒獸。它和來自中國北方地區的很多其它化石一起讓我們對哺乳類特徵的演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圖片來源:J. Meng et al.
  • 若無這次大滅絕,哺乳類或提前1.5億年統治地球,就沒恐龍的事了
    烏龜的羊膜卵羊膜動物有兩個分支,其中一支就是合弓動物(Synapsida),指的是哺乳動物和所有與哺乳類較近的動物與此同時,一直名不見經傳的鳥頸類主龍(Ornithodira)演化出了最早的恐龍。三疊紀末期的又一次生物大滅絕,將除哺乳類這一支以外的合弓動物,以及很多種蜥形動物都送進了墳墓,為恐龍的崛起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此前,古生物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很多真獸類的動物化石,認為哺乳動物最早出現的時間,大約是1億年左右。不過,在2002年,我國遼寧發現了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胎盤類哺乳動物化石,這個發現讓地球上哺乳動物祖先出現的時間,提前到了1.3億年之前,古生物學家認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胎生哺乳動物,或許都來自於1.3億年之前的「始祖獸」。它們長什麼樣子呢?
  • 為什麼恐龍一億多年沒完成的進化,哺乳類幾千萬年就實現了?
    有人說恐龍進化了一億多年都沒有出現智慧生物,而哺乳動物只用了幾千萬年就有了人類文明,很多人不解其中緣由。實際上這說法本就是錯誤的,哺乳動物出現並不比恐龍晚,恐龍大約在晚三疊世出現,幾乎與此同時,合弓動物中的犬齒獸類就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雖然傳統意義上的恐龍已經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消失了,但它們的後代——鳥類仍繁衍至今。因此,恐龍和哺乳動物已經共同進化2.2億年之久了。
  • 4個人類不是哺乳類動物的原因
    令人非常困惑的是,我們在生物上的分類是哺乳類,屬於動物。然而,我們的行為一點也不像哺乳類。我明白生物種類劃分與生物學更有關係,而不是行為學,不過各位先聽聽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如此獨一無二,以至於跟某些東西扯上關係,某些非生物的東西。哺乳類動物獨處時,有著同樣特殊表現。世上有許多不同哺乳類族群,像蝙蝠、蝙蝠、肉食類動物、鯨目動物、大象、有袋動物、靈長類、嚙齒類、樹鼩等。
  • 盤點恐龍之前曾統治地球的動物:或是人類祖先
    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曾有支配地球的動物物種。它們是一些哺乳類爬行類動物。這種介乎於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之間的動物物種,也可能是人類的古老祖先。1998年1月日本首先在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了哺乳類類型的爬行類動物化石。這可能是哺乳類動物已絕滅了的一個分支。哺乳類型爬行類動物是從爬行類派生出來的生物物種,大致分為兩大種群。
  • 恐龍能活多大歲數?只有一種動物比恐龍壽命長
    恐龍能活多大歲數?只有一種動物比恐龍壽命長芬蘭有個叫凱維斯託的人,曾多年任赫爾辛基動物園的園長,他對動物的年齡頗有研究。凱維斯託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動物最高壽命的材料。哺乳類:象75歲,馬55歲,河馬54歲,黑猩猩51歲,熊47歲,海豹42歲,大猩猩40歲,猩猩37歲,狒狒33歲,豹31歲,獅子29歲,長頸鹿28歲,大蝙蝠25歲。魚類:鯰魚60歲,狗魚50歲,鯉魚50歲,鱈魚25歲。
  • 未解之謎:眾所周知的恐龍到底是恆溫動物還是變溫動物?
    我們知道恐龍是與蜥蜴相似的爬行動物,而且「恐龍」這個名稱也和吸引有著一些關聯繫。縱觀整個爬行綱動物,從龜到蛇再到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們的體溫是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叫冷血動物,又叫變溫動物。
  •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
    看了這麼多年《侏羅紀公園》,你知道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很多觀眾都是熟悉的了,在《侏羅紀公園》中遍地都是恐龍,畫面讓很多觀眾尖叫連連,同時也大呼過癮。因為恐龍這種生物早已在幾億年前滅絕,所以我們也只是在影視劇中看到恐龍的樣子,那麼恐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今天我們便與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歡迎收看。恐龍是一種早已滅絕的史前爬行動物,是爬行動物大家族中一個種類,它們生活在地球歷史的中生代時期。上一篇文章已經介紹過,中生代分為三個紀,分別是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 哺乳類
    哺乳類       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開花植物隨之而來的是果實,它與哺乳類和鳥類共同進化,幫助植物散播種子。像猴子一樣的恐龍是否可能利用這一資源進化,就像靈長類動物的進化過程一樣?"很多鳥類也食用果實。所以,非鳥類恐龍也可能進化出以果實為主的飲食結構,"博南說。
  • 關於恐龍絕種的真正原因
    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歐洲這種島嶼大陸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陸上遇見別種動物就宣告滅亡。除了這種吃與被吃的關係以外,還有疾病與寄生蟲等的傳染問題。有些人認為恐龍是溫血性動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堊紀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導致無法存活。
  • 恐龍:變溫、恆溫、還是中溫?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界對恐龍生存方式的爭論從未停止過。越來越多的發現對早期恐龍學家提出的理論提出了挑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恐龍也許並不像此前科學界所描述的那樣,是一種行動緩慢發育遲鈍的變溫動物。而近日,新墨西哥大學的研究小組又發現了新的證據。這些證據顯示,恐龍很可能與人們此前想像的大有不同,應屬於「中溫動物」之列。
  • 古老生物恐龍的未解之謎,如果恐龍沒有消失,會發生什麼事情?
    古老生物恐龍的未解之謎,如果恐龍沒有消失,會發生什麼事情?假如恐龍仍然存在於地球上,世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呢?會不會出現把恐龍當成寵物養的人呢?又或者跟侏羅紀公園一樣,巨型恐龍一下子就把我們踩扁呢?大家不妨暫停手上的事情,來發揮一下想像力吧。
  • 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它的發現也許證明了,恐龍從未滅絕,只是進化成了鳥類和其它動物。 有羽毛恐龍對於很多古生物學家而言,是恐龍和鳥之間的過渡物種。古代鳥類,例如始祖鳥和孔子鳥,有著很多恐龍的特徵,如嘴部的牙齒,手指上的爪,後者的雙顳孔型頭骨。 許多年以來,鳥類被認為是演化自前肢小、 主要用後肢行走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晚期發現有羽毛恐龍的化石時,才證明兩者之間的關聯,但仍不確定這些物種在演化樹上的關係。大部分的有羽毛恐龍被發現於中國義縣組。
  • 研究發現恐龍睡眠階段可能與人類相似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和爬蟲類,甚至更早以前的恐龍,可能有更多共通之處。據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28日報導,最新研究發現,《科學》(Science)期刊28日刊載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科技監看蜥蜴的腦部活動,發現爬蟲類睡覺時,會經歷快速動眼期(REM)和慢波睡眠,一如哺乳類和鳥類。
  • 蛇和恐龍都是爬行動物,那麼你覺得恐龍是冷血動物嗎
    變溫動物(俗稱冷血動物),是除了哺乳類和鳥類的動物,地球上的動物大部分都是變溫動物。變溫動物因為動物的體內沒有自身調節體溫的機制,僅能靠自身行為來調節體熱的散發或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來提高自身的體溫。當外界環境的溫度升高時,動物的代謝率隨之升高,體溫也逐漸上升,它們便被動地離開不利的環境;當外界環境的溫度降低時,動物的代謝率也隨之降低,體溫也逐漸下降。
  • 恐龍創世之旅:三疊紀與恐龍
    三疊紀與恐龍 這個時代從2.5億年前開始,那時地球剛剛經歷了二疊——三疊紀之交的大滅絕事件。在這次神秘事件中,百分之九十的海洋動物和百分之七十的陸地動物都滅絕了,幾乎將生命從地球上盡數抹去……但是過了不長時間,恐龍就開始興起。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二)
    好,我們再把話題轉回來,就說恐龍滅絕的這個事情,既然小行星撞擊說看上去這麼完美的話,是不是恐龍真的是因為小行星撞擊滅絕的呢,其實這裡面是有漏洞的,有些科學家發現,這個小行星撞擊的時間,有可能在恐龍滅絕之後, 也就是說我們都說6500萬年前,但是中間可能能差
  • 閒話花與恐龍
    可以確定的是,早在恐龍的時代,蒼蠅和蜂類就已經存在。這時,恐龍的體形莫名其妙開始縮小。小型動物的熱量流失快,需要更高的新陳代謝率。於是,草食性恐龍開始學著更有效率地咀嚼。隨著鼻孔變大,呼吸也變得更有效率了。拜呼吸道跟口腔分離之賜,恐龍現在不但可以邊呼吸邊咀嚼,還可以更迅速地實現消化,把食物轉換成能量。同時,它們的腦容量和身體體積的比例拉近了,行為變得更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