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人類不是哺乳類動物的原因

2021-02-15 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在地球漫漫時間中,人類僅僅佔據一小部份。令人非常困惑的是,我們在生物上的分類是哺乳類,屬於動物。然而,我們的行為一點也不像哺乳類。我明白生物種類劃分與生物學更有關係,而不是行為學,不過各位先聽聽我的想法。我們的行為如此獨一無二,以至於跟某些東西扯上關係,某些非生物的東西。

哺乳類動物獨處時,有著同樣特殊表現。世上有許多不同哺乳類族群,像蝙蝠、蝙蝠、肉食類動物、鯨目動物、大象、有袋動物、靈長類、嚙齒類、樹鼩等。在全球所有氣候都可以找到它們。它們恆溫,保護並以母乳哺育幼獸,身上有毛髮,更進化的大腦,並且擁有其他共同體格特徵。

所有哺乳類都憑本能求生:

-利用他們的生態系統,保持自然界平衡。

-食用養分維持自我生物平衡。

-根據自然環境限制來繁衍。

現代人類如果有本能可言,他們可完全不遵守任一上述本能。

人類做的事情如下:

1)摧毀自身棲息地的自然界平衡。

2)發展能夠毀掉身體細胞的能源和資源。

3)繁衍超出自然資源能夠負荷的人口。

4)在其他環境中重蹈覆轍,並教其他人做一樣的事。

行為上來說,沒有任何哺乳類動物會做跟人類一樣的事。人類摧毀居住環境的能力,實際上讓人類在生物上變成「偽生物體」。

有一種生物會模仿人類行為。它就叫「病毒」。病毒在幾億年前,就潛入人類祖先的基因中,偽裝成其中一份子。典型傳染方式就是侵入人類的卵子或精子,置入它們的DNA。人類身上超過8%的基因組成中,有10萬組已知基因片段來自病毒。

病毒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它們不是活體,不像哺乳類。它們不會長大,不會製造或利用自身能源,不能單獨繁衍或者靠自身能力行動。人類是否朝著同樣方向發展呢?

只要人類不要活得像病毒一樣,良知就能轉變成人類源源不絕的力量、富裕和繁榮。我們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認出它來。

相關焦點

  • 四種原因總結人類不該屬於哺乳類動物
    令人非常困惑的是,我們在生物上的分類是哺乳類,屬於動物。然而,我們的行為一點也不像哺乳類。我們明白生物種類劃分與生物學更有關係,而不是行為學。我們的行為如此獨一無二,以至於跟某些東西扯上關係,某些非生物的東西。 哺乳類動物獨處時,有著同樣特殊表現。
  • 恐龍果然是哺乳類動物?
    最近,由於發現了有哺乳類動物特徵「外耳」痕跡的恐龍化石,恐龍學說又有了新的假說。如果能證實這是事實的話,那麼恐龍是哺乳類的可能性將很高。根據定義,恐龍應該是直立行走的爬蟲類動物,但它們不像當前所發現的爬蟲類動物一樣是變溫動物,而是恆溫動物。科學家也能確定恐龍身體上是有羽毛的,所以與其說是爬蟲類動物,不如說恐龍更接近鳥類動物。
  • 哺乳類動物的祖先是誰?與人類的出現有哪些關係?
    比方說人類。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不過,猿類作為哺乳動物,嚴格意義上來說,陸地地球上哺乳動物的祖先沒有出現,我們現在也是很難出現的。什麼是哺乳動物?恆溫胎生、具有脊椎,可以通過乳腺來分泌乳汁等等,這些都是哺乳動物的特徵。當然,大部分哺乳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也有一些特例生活在水中,或者飛翔在天空。比方說鯨魚、蝙蝠。
  • 哺乳類天生會遊泳?殘忍實驗把動物丟水裡,結果猩猩沉下去了
    有人堅信哺乳類動物是天生的遊泳專家,不過大多哺乳類動物不用靠水生活,所以遊泳能力大大退化。
  • 才不是恐龍的配角呢!早期哺乳類的「演化大爆炸」
    2017年,羅哲西團隊4,5在滑翔哺乳類的名單裡又增添了翔齒獸(Vilevolodon屬)和祖翼獸(Maiopatagium屬),它們生存的年代相近,並且都屬於一個叫賊獸的類群。這些動物和第一批會飛的恐龍一起在樹林間穿梭,利用之前無法獲取的食物資源。
  • 哺乳類
    哺乳類       脊椎動物亞門的一綱,通稱獸類。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
  • 鎖定8類哺乳類動物--SARS毒源是如何發現的(圖)
    轉自搜狐  追溯病源轉自搜狐  鎖定8類哺乳類動物轉自搜狐  從4月開始,深港兩地科研人員開始了對SARS病毒研究的實驗室技術合作。在普查多種動物群體後,他們最後把目標鎖定在果子狸、豬獾、鼠獾、貉、海狸鼠等八類哺乳類動物中。
  • 為何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能夠被人類所獵殺,但事實上,人類並不依靠捕殺食肉動物來獲取生存所需的而且根據研究報告,人類的生物量佔陸地哺乳類總生物量的36%,人類飼養的家畜佔60%,除此之外的野生哺乳類只佔4%。
  • 揭秘為何哺乳類動物毛髮顏色沒有綠色的原因
    那麼在這裡就涉及到了哺乳動物現在所處的自然界之中的位置,其實原因非常的簡單,現代的哺乳動物已經成為了這個地球的主宰,也就是說在地球上哺乳動物,絕大多數佔據有利的地位,所以它們現在捕獵以及需要襲擊的,根本不是別的類型的動物,反而是同樣的哺乳動物。
  • 冬眠並不是動物的專利,科學家:未來人類也可以冬眠
    動物冬眠我們知道,但是人類冬眠也就是在小說中才看得見,但是科學家卻在一無既往的研究小動物冬眠的遺產因素,他們認為,人類也是可以冬眠的。假如人類也可以冬眠,那麼太空人就可以在宇宙探索的途中處於冬眠狀態,直到到達目的地以後再甦醒過來,這是多麼好的事啊。
  • 人類為什麼很少吃肉食動物?
    一是因為「食物鏈頂端」不等於「營養級最高」,二是因為食肉動物的生物量[1]微不足道、隨食物鏈富集有害物質,對人類來說既不夠吃又不健康。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殺死地球上的任何頂級掠食者,但人類不是依靠捕食這些東西來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
  • 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河馬
    河馬一種兩棲動物,同時也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它們長得很大塊,身長約4米,體重3噸左右,有著大大的腦袋,小小的眼睛和小小的耳朵,肥碩的身軀配上4條小粗腿看上去很是笨拙,尾巴比較小,典型的特徵就是它們的嘴巴很大,食物主要是水草,大多分布在非洲。
  • 國外媒體:氣候變化導致猛獁象等哺乳類滅絕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者發現,氣候方面的變化,是導致哺乳類動物滅絕的主要原因,在過去五萬年裡,猛獁象和犬齒鼠就是其中的不幸者在五萬到三萬年前間,44公斤以上級別的,有65%慘遭滅絕,還有一些小型動物。這樣大規模的滅絕何以發生,學術界已經爭論了一個多世紀。五萬年前,全球氣候變冷、乾燥,在21000年前達到冰河時代,從那以後,氣候開始變暖,逐漸適宜人類、植物生存。
  • 寵物包羅萬象,按動物學分為哺乳類、爬行類、鳥類、魚類和昆蟲類
    哺乳類寵物哺乳類動物是恆溫胎生的脊椎動物,幾乎遍布全球。是兩棲類動物進化到哺乳類動物的過渡,比兩棲類動物更容易適應陸地環境,種類有蜥蜴、蛇、龜和鱷魚等。,目前已知的約有100萬種,它們的身體內部並沒有堅硬的骨骼,身體外部一般擁有殼,其特點是由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分組成。
  • 科學家重大猜想:人類的祖先不是猴子,或許是從魚類進化而來!
    魚類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顯著特徵就是出現頜骨,也就是人類嘴巴張合的骨頭,這樣能夠出現咬合力適應陸地生存。之前的魚類進食都是吸食方式,把微小生物通過吸力納入腹中。就這樣生存了許多年,魚類朝著4個方向走去,其中就有硬骨魚,硬骨魚中又包含一個亞科——肉鰭類,這個硬骨魚就是哺乳類動物的祖先。
  • 小雞寶寶考考你,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這是2019年12月22日...
    小雞寶寶考考你,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這是2019年12月22日支付寶螞蟻莊園今日的題目,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是羊駝還是長頸鹿呢?答對可以獲得180g螞蟻莊園小雞飼料,一起來看看12.22螞蟻莊園今日答案吧。
  • 喜歡和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交朋友嗎?
    喜歡和世界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交朋友嗎?海豚、鯨魚,尤其是體積龐大的座頭鯨,它們的平均身長有15公尺,剛生出的小鯨魚,有三公尺之長,他們的腦袋很大,大概有身長的1/3,所以稱座頭鯨,因為可以提煉珍貴香油,又稱抹香鯨。
  • 盤點恐龍之前曾統治地球的動物:或是人類祖先
    早在恐龍出現之前,就曾有支配地球的動物物種。它們是一些哺乳類爬行類動物。這種介乎於哺乳類和爬行類動物之間的動物物種,也可能是人類的古老祖先。1998年1月日本首先在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了哺乳類類型的爬行類動物化石。這可能是哺乳類動物已絕滅了的一個分支。哺乳類型爬行類動物是從爬行類派生出來的生物物種,大致分為兩大種群。
  • 【商都物語志】第一編(一)動物I脊椎動物(哺乳類)
    【商都物語志】第一編(一)動物I脊椎動物(哺乳類) 2020-10-1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