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為「食物鏈頂端」不等於「營養級最高」,二是因為食肉動物的生物量[1]微不足道、隨食物鏈富集有害物質,對人類來說既不夠吃又不健康。
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殺死地球上的任何頂級掠食者,但人類不是依靠捕食這些東西來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最近幾十年裡,人類種植的農作物和林業植物的光合產量佔據了地球生物圈光合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這之中35~40%是拿來作為人的食物和家畜·家禽的飼料的。人類的生物量佔陸地哺乳類總生物量的36%[2],人類飼養的家畜佔60%,野生哺乳類佔4%。人類飼養的家禽的生物量佔鳥類總生物量的70%,野生鳥類佔30%。就算人類將地球上的貓科動物、食肉目、猛禽、鯊魚之類全部吃光,都不夠塞牙縫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陸地農業生產的植物,平均營養級是2.21,相當於豬和鳳尾魚。相比之下,海洋頂級掠食者的營養級在5以上,平均可達5.5。 加勒比海的漁夫們平均營養級4.5,因為他們吃了不少食肉魚類——老實說,這對身體沒什麼好處,海水裡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隨食物鏈富集。
頂級掠食者(或稱超級掠食者)是指這樣的掠食性物種,在其生活範圍的食物鏈中,不存在營養級比其更高的物種,或是不存在對其進行掠食的物種。人類的營養級並不高,動物也可以對人類個體或小群體造成生命威脅,但現代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能在依靠捕食人類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情況下不被人類所擊滅。在最近幾個世紀裡,人類和其它頂級掠食者的互動越來越傾向於人類對它們的屠殺,人類還會為製造紀念品而專注於擊殺頂級掠食者。
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肉來自食用魚。
食用魚無論是野捕還是養殖,營養級普遍高於其他肉用動物。除了少數植食性種類,大部分養殖魚類需要大量消耗動物來源(絕大多數來自野捕小型魚類/屠宰邊角料/人工飼養的植食性魚類)的蛋白質飼料。野捕魚類除了嚴格植食性的種類外,大多數也是雜食或肉食魚。
做罐頭的小型金槍魚(嘬魷魚)營養級約等於虎豹。大型金槍魚,一部分吃魚為主的小型金槍魚,劍旗魚超科和遠洋掠食性鯊魚的營養級則遠遠高於任何陸生動物。
最近幾十年裡,人類開始探討保護其它頂級掠食者,例如將它們開發為生態旅遊資源、人工繁育·野化·重新引入歷史棲息地。儘管如此,根據現代漁船對海洋食物網的壓倒性毀滅力量,一些學者認為人類已經不像地球上存在的和存在過的任何掠食者,達到了全新的致命程度:營養級無法準確描述這種掠食者的行為,因為它吃一切。自然界裡的掠食者傾向於攻擊老弱病殘個體,很少消滅具有強大自衛能力和繁殖力的最大個體,而漁船根本不在乎。
激進一些的學者則認為,人類對海洋生物的碾壓不算是掠食,應該跟病原體的行為歸類到一起去。掠食者不會像我們這樣排放化學毒素、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讓獵物早在被掠食之前就患病、長出膿瘡乃至腫瘤。我們在很多時候根本不是為了食物而去殲滅動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