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很少吃肉食動物?

2020-09-16 商用軍用民用

一是因為「食物鏈頂端」不等於「營養級最高」,二是因為食肉動物的生物量[1]微不足道、隨食物鏈富集有害物質,對人類來說既不夠吃又不健康。

人類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夠殺死地球上的任何頂級掠食者,但人類不是依靠捕食這些東西來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最近幾十年裡,人類種植的農作物和林業植物的光合產量佔據了地球生物圈光合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這之中35~40%是拿來作為人的食物和家畜·家禽的飼料的。人類的生物量佔陸地哺乳類總生物量的36%[2],人類飼養的家畜佔60%,野生哺乳類佔4%。人類飼養的家禽的生物量佔鳥類總生物量的70%,野生鳥類佔30%。就算人類將地球上的貓科動物、食肉目、猛禽、鯊魚之類全部吃光,都不夠塞牙縫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類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陸地農業生產的植物,平均營養級是2.21,相當於豬和鳳尾魚。相比之下,海洋頂級掠食者的營養級在5以上,平均可達5.5。 加勒比海的漁夫們平均營養級4.5,因為他們吃了不少食肉魚類——老實說,這對身體沒什麼好處,海水裡的重金屬和有毒有機物隨食物鏈富集。

頂級掠食者(或稱超級掠食者)是指這樣的掠食性物種,在其生活範圍的食物鏈中,不存在營養級比其更高的物種,或是不存在對其進行掠食的物種。人類的營養級並不高,動物也可以對人類個體或小群體造成生命威脅,但現代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能在依靠捕食人類獲取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的情況下不被人類所擊滅。在最近幾個世紀裡,人類和其它頂級掠食者的互動越來越傾向於人類對它們的屠殺,人類還會為製造紀念品而專注於擊殺頂級掠食者。

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肉來自食用魚。

食用魚無論是野捕還是養殖,營養級普遍高於其他肉用動物。除了少數植食性種類,大部分養殖魚類需要大量消耗動物來源(絕大多數來自野捕小型魚類/屠宰邊角料/人工飼養的植食性魚類)的蛋白質飼料。野捕魚類除了嚴格植食性的種類外,大多數也是雜食或肉食魚。

做罐頭的小型金槍魚(嘬魷魚)營養級約等於虎豹。大型金槍魚,一部分吃魚為主的小型金槍魚,劍旗魚超科和遠洋掠食性鯊魚的營養級則遠遠高於任何陸生動物。

最近幾十年裡,人類開始探討保護其它頂級掠食者,例如將它們開發為生態旅遊資源、人工繁育·野化·重新引入歷史棲息地。儘管如此,根據現代漁船對海洋食物網的壓倒性毀滅力量,一些學者認為人類已經不像地球上存在的和存在過的任何掠食者,達到了全新的致命程度:營養級無法準確描述這種掠食者的行為,因為它吃一切。自然界裡的掠食者傾向於攻擊老弱病殘個體,很少消滅具有強大自衛能力和繁殖力的最大個體,而漁船根本不在乎。

激進一些的學者則認為,人類對海洋生物的碾壓不算是掠食,應該跟病原體的行為歸類到一起去。掠食者不會像我們這樣排放化學毒素、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讓獵物早在被掠食之前就患病、長出膿瘡乃至腫瘤。我們在很多時候根本不是為了食物而去殲滅動物的。

相關焦點

  • 人類一般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肉食動物,為什麼?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人類每天都會吃肉,畢竟有些獨特的營養物質只有它們擁有。可是,你有沒有發現人類都是只吃食草動物,幾乎沒有是肉食動物,這究竟是為何?在大自然中品種多樣,水量多的動物被分成兩大類:食草動物與肉食動物,食草動物也是人類每天必須攝入的食物。
  • 為什麼草食動物也能吃肉,肉食動物卻很少吃草?
    我們通常從食性上把動物定義成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兩大類,但是這只是比較狹義的說法,草食動物並不是只吃素食不吃肉食,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人」也並不是沒有根據的,就像北美洲的雪鞋兔,一樣會吃腐肉,可見兔子確實可以吃肉的。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專家說出了原因
    所有的生物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要進食,沒有食物註定無法生存,而現在大多數物種可籠統的分為食草動物,食肉動物跟雜食動物,說白了就是吃草的,吃肉的,肉跟草通吃的,對我們人類而言就是雜食性動物,因為我們除了蔬菜瓜果也會吃各種肉食,然而我們人類所選擇的肉類一般都是食草動物的肉,卻很少吃那些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人類作為雜食動物,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其中作為人類蛋白質主要來源的肉類,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食草類的動物。
  • 作為雜食動物的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很少吃食肉動物呢?
    我們知道,無論是人類也好,動物也好,想要活下去就必須要進食。一般來說,地球的所有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肉食類動物,草食類動物以及雜食類的動物。我們人類就是非常典型的雜食性動物,我們的食譜包含了肉類以及各種水果蔬菜等等。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吃草的只吃草,一口肉不吃,譬如牛羊。
  • 為什麼人類只吃草食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呢?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為什麼人類只吃草食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呢?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在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如果想要生存下去,那麼除了空氣和水源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食物了,而除了人類是雜食性之外,其他的生物的食物都是草、或者就是肉了。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是不好吃還是生存法則?
    幾千萬年的進化,讓人類變成了雜食動物,熟食的習性更是讓人類食譜的選擇範圍變得寬廣。肉類作為豐富的蛋白質來源,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可是對比動物的飲食習慣,我們會發現,在人類的餐桌上很少看到食肉動物的身影,大多數的肉類都來自食草動物。是不好吃還是一種巧合?這種人類獨特的飲食特點真相到底是什麼?
  • 百科|你是否想過,人類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卻幾乎不吃肉食動物?
    肉類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食物之一,但你是否發現,我們主要吃的幾種肉都是食草動物,沒有一種是肉食性動物,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小夥伴們了解一下:人類為什麼幾乎不吃肉食性動物的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飼養食草動物要遠比飼養肉食動物容易得多,在散養時代,人們只需要將食草動物驅趕到牧草豐盈的地區,再將其趕回來就好了,而如果要飼養肉食動物,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肉食動物通常性格兇猛,不易馴服。所以慢慢的人們就養成了食用食草動物的習慣,其實人並不是不能吃肉食動物,只不過習慣了而已。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草食動物的肉,不吃肉食動物的肉?
    我們吃什麼肉比較適合熵增原理?種花家比較喜歡吃羊肉和牛肉,不過根據傳統我們吃最多的還是豬肉,當然這些都是吃草的動物肉,也許豬是雜食動物,無論是葷素豬都不介意,但給豬吃的葷能是好的肉嗎?不過是邊角料而已,因此豬將這些即將耗散排放到大自然即將形成氮化物導致熵增的有機物利用起來了,在這個局部形成熵減效應!
  • 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
    在我家樓下有一家非常美味的水煮魚,經常去光顧,最常吃的魚就是黑魚,因為感覺吃起來肉質好鮮嫩有質感,而平常的草魚吃起來肉質軟綿沒口感,這個差別非常明顯。黑魚就是非常兇猛的肉食動物,價格上也相對高一些。既然是競爭的關係就避免不了打鬥場面,有的時候獅子會被鬣狗群殺並且吃掉,有的時候雄獅會進行報復殺死鬣狗,但大多數的時候會直接把它們的屍體遺棄,很少會去吃鬣狗。這就能看出來明顯的不同之處,鬣狗是機會主義者,它們不會錯過任何的食物,有的時候腐肉也不在話下。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們來拿兩個最典型的生物舉個例子,那就是獅子和鬣狗,獅子和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群居肉食動物,在各類紀錄片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朋友們也會發現,獅子和鬣狗經常會打架,而雄獅有時候會直接咬死鬣狗中的頭領,但是卻不會吃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為何人類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原因簡單?其實大有文章
    但是各位吃貨,你們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人類吃肉的時候更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的肉?從自然界中的現象看,不僅僅是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即使是食肉動物捕獵也多捕食草動物。現代人類還有一種很智慧的選擇:養殖。人類能夠獲得的肉類,絕大部分都是自己養殖的,比如說雞、鴨、鵝、牛、豬、羊等,都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的馴化最後成為了家養的動物。家養的動物很少會有吃肉的動物,這一方面是因為肉食動物養殖代價太高,而另一方面就是肉食動物對於人類也是有攻擊性的,特別是大型的肉食動物,比如說鱷魚啥的。
  • 人類為什麼基本上只吃食草動物,卻很少吃食肉動物?答案顛覆認知
    在看到這個題目之前,你是否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什麼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回答,我們簡單看一下食物鏈就知道了。食物鏈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這個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原理。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可以說只有不想吃的,幾乎沒有吃不到的。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 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人類作為食物鏈的頂端,可以說只有不想吃的,幾乎沒有吃不到的。而在我們的食譜中,肉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少,像牛肉,羊肉,豬肉等。這些肉的做法有很多種,每一種都是美味佳餚,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們所吃的肉,大部分都是食草動物們的肉,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們的肉。這是為什麼?
  • 人吃的肉食大都是草食性動物,為何不吃肉食性動物呢?有三個原因
    人是雜食動物,既吃植物,也吃肉食,但是在人類所吃的肉食中,大部分都是植食動物的肉,很少會吃肉食動物的肉,這是為什麼呢?所以肉食性動物並不好飼養,而且肉食性動物的攻擊力和攻擊欲望都比較強,飼養的時候弄不好還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所以在人類飼養的動物中,除了狗和貓之外,幾乎就沒有其它肉食性動物了。
  • 為什麼人類很少吃食肉動物?
    生物的正常生理活動會消耗自身能量,如果需要生存就必須從外界獲取新的能量填補空缺,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且儲存起來供自己使用,但是動物卻沒有這種」本事」,它們必須通過食草或者食肉來為自己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