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戰爭期間誕生的當槍械類型數不勝數,因其射程遠、火力密集、打擊強悍而被士兵所青睞,槍械的殺傷作用主要是依靠但子彈侵徹和停止作用。然而在武器這段演變史中,有一款作戰裝備就比較另類,它不用子彈發射也沒有槍械的結構,但是殺傷力非常的廣,射擊距離也遠,作戰威力更是霸道無比。在戰場上很多士兵寧願挨一槍,也不願受到它的摧殘,可見其是有多麼的恐怖。
該武器最早誕生在一戰時期,在凡爾登戰役裡開始威名遠揚,被世界著名,該著名的武器就是「噴火器」或叫「噴射器」,顧名思義,就是能發射出強烈火焰的武器。當年凡爾登戰役打響之後,德軍的這款新式的武器對盟軍實施了致命的打擊,很多士兵對其談之色變。戰後,各國看見此武器如此驚豔,為此大量的仿製和研發。在二戰時期,美軍也製造並大量裝備噴射器,並且得到改進的噴火器讓太平洋上的日軍膽寒不已。
二戰結束後,中國也開始大量發展自己的軍工科技,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精力用於研製噴射器,在專家們多年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誕生了這種威脅性巨大的殺傷武器。但是我國的噴火器跟西方國家的大有不同,最明顯的就是在性能上,我國解放軍的噴火器在戰鬥的時候一般一次性只能用3次,燃料就用完了。而西方軍隊裝備的噴火器最高能夠使用18次,其中的區別在哪呢?難道我們的就不好嗎?
曾經有專家對其做過分析,西方國家軍隊所使用的噴火器採用的是壓縮氣體推動式原理設計,可進行間歇性的噴射,作戰威力相對小,而且有效殺傷距離不遠,勝在火力密集點較高。而我國軍隊的噴火器結構是火藥推動發射,雖然其只能連續噴射3次,但殺傷威力和射程都是西方火焰噴火器的一倍左右,對敵具有強大的威懾力。為此當年研製的時候本也想同步西方的技術的,但其實以戰場的角度來講的話2-3次在實戰中也是明顯夠用了。
因此我國的火焰噴射器才堅持走不同的道路。雖然我國的火焰噴火器打擊威力和殺傷距離遠超西方,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質量比較笨重,並且噴射的過程中會產生比較大的後坐力,這也非常的考驗士兵的耐力了,瘦弱的士兵不太適合操作該武器,該武器一次噴射完之後,馬上就需要裝填新的燃料了,算是比較雞肋的一個點了。但總體而言,我國的噴射器勝於西方軍隊,更適合未來作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