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不知道吧?化學反應,是由各自的電子結構和動力學決定!

2020-12-08 騰訊網

化學反應在其最基本的水平上,是由它們各自的電子結構和動力學決定。在光照射等刺激的引導下,電子在液體或固體中重新排列。這個過程只需要幾百阿秒,1阿秒是十億分之一秒的十億分之一秒。電子對外場很敏感,所以研究人員可以很容易地通過用光脈衝照射電子來控制它們。一旦這樣在時間上塑造了阿秒脈衝的電場,研究人員就可以實時控制電子動力學。

弗萊堡大學物理研究所朱塞佩·桑松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新研究展示了他們是如何完全塑造阿秒脈衝的波形。這些脈衝使研究人員能夠研究分子或晶體中電子反應的第一時刻。通過塑造電場,研究人員能夠控制電子運動,其長期目標是優化基本過程,如光合作用或材料中的電荷分離。該團隊由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匈牙利、日本和瑞典研究機構的理論家和實驗物理學家組成。

在義大利裡雅斯特的自由電子雷射器(FEL)費米進行了實驗,該雷射器是唯一一臺能夠在相對相位完全可控的極紫外光譜範圍內,合成不同波長輻射獨一無二的雷射器。阿秒脈衝是雷射諧波在時間上重疊的結果,科學家們利用費米實驗室提供設備產生了一組四個基波波長的雷射諧波。這些都是技術設備,可以控制相對論電子束的運動,從而讓紫外線輻射的產生。

實驗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測量這些相對相位,其特徵是通過阿秒脈衝和紅外場的組合獲取氖原子釋放光電子。這導致電子光譜中的附加結構,通常稱為邊帶,科學家們測量了每個雷射鏡頭產生不同邊帶之間的相關性,這最終使得能夠完全描述阿秒脈衝序列。結果表明,自由電子雷射不僅可以產生阿秒脈衝,而且,由於實現了波形產生的方法,這種脈衝是完全可控的,並達到了高峰值強度。

這兩個方面代表了其研究方法的關鍵優勢,這一結果還將影響全球新型自由電子雷射器的規劃和設計。阿秒脈衝是研究價電子動力學和核電子動力學在其自然時間尺度的中心。到目前為止,只有通過高次諧波產生的過程,才證明了阿秒波形的可重複性產生和表徵。研究已經提出了幾種阿秒波形整形的方法,包括使用金屬濾光片多層反射鏡和操縱驅動場。然而,這些方法都不允許靈活地操縱阿秒波形的時間特性,並且它們都受到高次諧波產生過程的低轉換效率影響。

相比之下,自由電子雷射器發射能量從幾十微焦耳到幾毫焦耳的飛秒、極紫外光和X射線脈衝。新的實驗表明,它們可以產生亞飛秒達到峰值,但具有改變的時間特性。本研究使用自由電子雷射器可重複產生高能(微焦耳級別)阿秒波形。還展示了阿秒脈衝序列諧波分量的振幅和相位操縱,並結合了一種時間重建的方法。本研究給出的結果,為用自由電子雷射器進行阿秒時間分辨實驗開闢了新道路。

博科園|研究/來自:弗萊堡大學阿爾伯特·路德維格斯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化學反應工程Ⅰ 化學反應動力學
    化學反應工程是研究化學反應器或包含化學反應過程的化工單元的課程。考慮一個化學反應,一定包括熱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熱力學只考慮反應的初態和終態,解決可能性的問題(反應的方向、限度及能量轉化);而動力學則考慮反應的速率以及反應的具體過程。
  • 知道「阿秒電子動力學」嗎?與晶體對稱性產生的有趣應用!
    通過結合HHG實驗和最先進的理論模擬,來自德國elektronon - synchrotron (DESY)和漢堡自由電子雷射科學中心(CFEL)的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和動力學研究所(MPSD)的科學家們現在引入了固體偏振態分辨高諧波光譜,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電子和結構動力學,它們發生在比光場振蕩時間短的時間尺度上,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郭雪峰課題組在單分子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最近,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郭雪峰課題組、南京郵電大學解令海課題組以及麥吉爾大學郭鴻課題組合作發展了一種基於單分子器件平臺實時監測化學反應的新技術,實現了在單分子水平上跟蹤化學反應,研究相應的動力學機制。近幾年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郭雪峰課題組與其合作者利用單分子器件平臺開展了一系列單分子本徵物性、單分子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單分子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系統研究。
  • 電池的電壓是由什麼決定的?
    我們常用的電池又叫做鋅錳乾電池,如果你縱向剖開一節乾電池,你就會發現它的中間是一根烏漆墨黑的小圓柱體,這是一根充當正極的石墨棒,石墨棒外面有很多MnO2和炭黑組成的混合物,此外,還有一堆黏糊糊的東西,它們是NH4Cl,最外層是由鋅製成的筒子,充當著負極的角色,在鋅筒和NH4Cl之間還隔著多孔紙作為隔離層。
  • 【科技日報】活躍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科學前沿
    長期從事分子光譜和化學動力學領域的實驗研究工作。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利用自行研製的科學儀器研究化學反應中的過渡態結構和動力學,首次測量出F+H2反應的轉動量子態分辨的微分截面,從理論上解釋了該反應中的共振現象;在H+D2反應中首次觀測到勢壘型量子過渡態結構,並給出了清晰的物理圖像,澄清了勢壘型過渡態與共振態之間本質上的差別。
  • 不簡單!——最簡單化學反應中的量子現象
    在不少人看來,量子相關的研究和理論都比較「反常」,其實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中,也經常發現「反常」的現象,因為化學反應的過程,也受量子力學原理支配。隨著微觀粒子的各種量子現象研究的不斷開展,量子力學的大廈被逐漸搭建,而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的研究,也越來越具體,化學反應過程中小概率的「反常」現象,也不斷的被揭示出來。
  • 看門道:你不知道水合離子的微觀結構和幻數效應
    成果由北京大學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江穎課題組、徐莉梅課題組、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毅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王恩哥課題組合作,5月14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教授江穎表示,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和動力學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
  • 中子和氫原子都是由一個質子和電子組成,它們的性質為什麼不同?
    一,中子和氫原子內部結構及質量的區別只能說中子可以由質子和電子形成,但不能說中子的內部結構是質子和電子。中子的內部結構是由三個夸克和傳遞夸克之間強相互作用的膠子構成的,絲毫不存在質子和電子的蹤影,中子內部結構質子和電子自身消失
  • 基於多電子反應的高能量密度電池:熱力學分析與動力學優化
    電池的能量密度與電化學反應中的轉移電子數直接相關,利用具有多電子反應特性的高比能電極材料實現多電子反應,可以顯著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接下來,文章針對由多電子正極和金屬負極組成的高能量密度全電池,分析了其陽離子轉移的動力學過程。
  • 原位檢測電化學反應電極活性分布與反應動力學二維可視化光學成像方法
    該方法不僅給出原位表徵電極活性局域分布的信息,還為研究電催化分布和反應動力學提供二維成像檢測手段,擴展了電化學反應動力學的檢測維度,有望實現對液流電池、電解水產氫、電催化、電化學腐蝕等電化學反應過程的原位成像檢測,為電化學系統綜合性能改善提供強有力的手段。液流電池作為一種大規模儲能技術,具有長壽命、易規模化、環境友好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 進展|利用選擇性振動激發實現單分子解離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由於掃描隧道顯微鏡通常用於測量靜態的原子和電子結構,以往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表面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研究大多沒有探討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如電子弛豫、聲子激發等。然而,單分子化學反應的結果與分子中電子和聲子的相干動力學有直接的關聯性。如何將分子激發態的壽命與化學反應的動力學過程在時間、空間和能量的尺度上有機地聯繫起來,目前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水的黏度由分子行為決定
    水的黏度由分子行為決定2017-12-26 09:30 來源: 科技日報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官網近日報導稱,該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UT)的科學家聯合開發出一種研究水黏度的新方法,能進一步揭示水分子的行為,也為實現基於液體的電子器件開闢了新路徑。
  • 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證據找到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的中科院近地空間環境重點實驗室陸全明、王榮生研究團隊,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盧三博士和其他多家歐美科研機構,在地球磁尾磁場重聯觸發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結合MMS(磁層多尺度衛星)高解析度觀測資料和數值模擬,發現了地球磁尾磁場重聯由電子動力學觸發的證據。相關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有機反應機理系列13
    ,或者通過動力學同位素效應推測過渡態結構進而確定反應機理類型等。下面我們就來全面系統的了解一下動力學同位素效應。1 動力學同位素效應同一元素的不同的同位素具有不同的質量,它們雖然能發生相同的化學反應,但平衡常數有所不同,反應速率也有所不同。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在實驗上,王興安和楊學明等人自主研製了一臺獨特的結合閾值雷射電離技術,以及離子速度成像技術的交叉分子束反應動力學研究裝置,使得實驗上獲得的氫原子產物的散射角度解析度達到了世界上同類儀器的最高水平。利用這一裝置,研究小組成功地測得了氫原子+氫氘分子→氫氣+氘原子反應的全量子態分辨產物速度影像,在實驗上觀測到了轉動態分辨的氫氣產物前向角分布快速振蕩結構。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日冕環」現象
    大氣光學的研究表明,這一自然現象的產生源於光在水滴表面前向衍射所產生的光幹涉圖像。就物理角度而言,其產生的原理與著名的楊氏雙狹縫幹涉現象極為類似,均是由光量子的波動特性而產生的幹涉現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日冕環的結構可幫助人們直接分析推測出空氣中水滴的大小。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生物大分子採用的三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在不同細胞過程中的作用。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
  • 電位調控等離激元熱電子誘導脫溴的光電協同反應動力學研究
    舉報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田中群院士團隊吳德印教授、周劍章副教授在等離激元介導的光電化學反應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這些原子運動規律是所有化學反應的基礎。原子核運動的時間尺度為飛秒級,價電子運動的時間尺度為百阿秒級,而內層電子的運動會更快。XFEL提供的超短脈衝和超高強度特性為原子尺度空間分辨的分子結構動力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趙振堂等,2015),將在空心原子與分子爆炸研究、泵浦—探針譜學、關聯體系動力學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科學網—最簡單化學反應帶來奇特量子幹涉現象
    同時,與之相關的化學反應動力學過程中的量子力學現象,經歷幾十年的研究更顯具體。 近日,《科學》在線發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楊學明和張東輝兩位院士團隊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