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活動造成了全球變暖,地球以後的溫度會越來越熱,但是,你有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陽活動對地球的溫度有什麼影響呢?比起太陽黑子,人類的影響簡直不值一提。眾所周知,我們的太陽經歷了一個有規律的11年的活動周期,從最小值到最小值。一個國際專家小組現在確認,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周期,此前的一個周期在2019年12月達到了最小值。
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這是太陽活動可靠記錄開始以來的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自然周期是相當有規律的,經歷平靜和太陽風暴的活動大約持續11年,但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這一規律也有例外,活動水平也在變化,這使得預測和確認周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變得困難,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最小值發生在去年12月,但該周期直到今年9月17日才宣布。
為了研究太陽活動周期的準確時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共同出資成立了國際太陽周期25預測小組,為了弄清一個周期何時結束,一個新的周期何時開始,研究人員使用太陽黑子作為活動的替代研究物,這些都與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等事件有關,所以觀測到的黑子越少,太陽就越平靜。
接近最小值的時候,我們的恆星會在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裡沒有這些表面的黑斑。但研究人員只能確認,當太陽黑子的活動和數量再次開始增加時,這個最小值已經被超過了。所以,要花好幾個月才能說「這是最小值」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個國際小組使用位於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太陽黑子指數和長期太陽觀測世界數據中心收集的觀測數據,根據這些數據,他們預測下一次太陽活動高峰將發生在2025年7月,這是因為從太陽活動極小期到接近第25個周期的最大值時,記住太陽活動從未停止是很重要的,它會隨著鐘擺的擺動而改變形態。
預計第25周期將與第24周期處於相似的活動水平,而第24周期實際上弱於平均水平,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降低警惕。太陽的活動影響著地球周圍的空間天氣,而太陽耀斑的釋放會擾亂衛星通訊,對地球上的科技造成巨大破壞。僅僅因為這是一個低於平均水平的太陽周期,並不能確定沒有發生極端空間天氣的風險,但太陽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
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地磁風暴是1859年的卡靈頓事件,一場巨大的太陽耀斑向地球發射了大量高能粒子,以至於從兩極到熱帶地區都能看到北極光和南極光,這吵醒了世界各地的鳥類和那些隨太陽升起的動物。這些帶電粒子也是導致電報站起火的原因。如果它發生在今天,估計僅美國的損失成本就高達數萬億美元。所以,我們最好密切關注太陽及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