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採用協同和成本效益方式促進燃料電池製造

2020-12-07 中國經濟網

 

  在開發汽車氫燃料電池方面,歐洲一直落後於亞洲和北美洲。為此,歐洲主要汽車製造商、零部件製造商和研究機構採取多項舉措,幫助歐洲相關產業追趕其他國家,有效地建立自身的知識、技術和競爭能力。

  目前,歐洲道路上行駛的絕大多數氫燃料電動車(包括公交車和越來越多的私家車)依賴於日本、加拿大和美國公司的燃料電池組。燃料電池組包含一項關鍵部件——雙極導電板和膜電極組件,這一組件促使氫和氧發生電化學反應,轉化為驅動車的電能。因此,燃料電池組都是氫動力汽車的核心,乃至可持續、高效、無汙染的交通業的核心。

  德國一家研究機構ZSW的燃料電池基礎部負責人路德維格·約裡森(Ludwig J?rissen)解釋說:「歐洲工業用燃料電池開發一直缺乏應用於汽車的先進電池組產品和有競爭力的電池組供應商。只有少數歐洲供應商能按要求的規格提供成熟的部件,這導致歐洲汽車製造商多使用國外(尤其是日本和加拿大)的部件」。

  近年來燃料電池和氫聯合執行體(FCH JU)資助了一系列項目,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FCH JU是歐洲一家支持在該領域研究和示範活動的公私合營組織。

  FCH JU於2009年發起了AUTO-STACK項目,為歐洲燃料電池組行業奠定了基礎。之後,FCH JU通過STACKTEST項目建立了行業的測試規範和標準。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是AUTO-STACK Core。這些項目匯集了主要利益相關者(尤其是中小型企業),通過協同的方式推動先進燃料電池組在歐洲的商業化生產。

  作為這三個項目的協調員,約裡森指出這些努力推動該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表現為部件性能的顯著改進。這使歐洲供應商燃料電池組的商業化生產滿足了耐用性、效率、功率密度和成本方面的要求。

  最新開展的AUTO-STACK Core項目在以往項目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個大幅度提高規模效益和降低個別廠商主要投資成本的平臺。通過共享適用於不同汽車和汽車類別的同一項電池組技術和硬體,該項目解決了燃料電池組製造和商業化過程中面臨的許多關鍵的研究、開發和成本效率方面的挑戰。

  AUTO-STACK Core項目涉及3個整車生產企業,3個系統集成商、3個組件製造商和5個研究院所。該項目迄今已開發出能夠產生95千瓦(kW)電量、僅重47千克、體積為35升的燃料電池組,達到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2.8KW/l的功率密度。目前正在進行測試的二代產品重量下降至33.4千克,體積為29.3升,而電池組功率保持不變。

  鑑於其較高的功率密度及較低的運行溫度和壓力,這類燃料電池採用高分子電解質膜(PEM)技術和現行應用於氫動力汽車的標準。但這類燃料電池的成本仍是一項挑戰,主要是由於膜中使用鉑金作為電化學反應的催化劑。約裡森指出,這是全球所有製造商全球面臨的一個問題,只有通過發現一種革命性替代品來解決。

  約裡森介紹道,「在AUTO-STACK Core項目中,我們進行了大量的成本工程,以確保我們正在開發的組建具有成本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限額成本涉及的方法和建立規模經濟來實現。只要每年有幾萬部車(在汽車行業這一數量相當少)使用我們的方法製造這些部件,這些部件就將具有商業利益」。

  該項目的目標是能將電池組定價在每千瓦40歐元以下,而這一價格只能通過分攤開發通用電池組硬體平臺的初始成本來實現。這將使製造商在商業化階段的初期形成規模經濟,在商業化初期單個使用量還較低。

  「製造商當然可以獨立開發燃料電池組,但他們將重複開發過程,增加行業的成本,」約裡森提出,「我們所要說的是,更好的作法是先共同開發基礎性平臺,在市場更成熟時再由製造商進行不同的具體設計。」

  類似的業界共同合作的需求也體現在STACKTEST項目上。該項目研究和驗證全行業統一的燃料電池組性能、耐用性和安全性的測試程序。該項目對國際標準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對汽車燃料電池測試的國際電化學委員會標準作出了顯著貢獻。

  所有這些進步都指向這一行業的日益成熟和汽車領域氫燃料電池的功能完善,但未來在通過研發提升性能和效率方面仍有很大空間。

  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和更嚴格排放法規的生效,歐洲道路上行駛的氫動力汽車越來越多。幾年之內,歐洲可能就能將氫氣轉換為清潔、高效電力的車載燃料電池組進行商業化生產。

  譯自:2016年9月27日【歐盟】ec.europa.eu

  編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 黃婧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中國經濟網-國際頻道-國際IT行業資訊 

 

相關焦點

  • 燃料電池車降成本能否效仿日本?
    氫燃料電池車作為面向未來的汽車能源技術,長續航無汙染的優點顯而易見,但成本居高不下始終是阻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日本豐田Mirai(參數|詢價)的大幅降本引起了全球關注,但在其背後,日本國內家用燃料電池系統(Ene-Farm)的推廣是否也起到了重要的降本促進作用?
  • 氫燃料電池的優勢和成本問題解析
    「雖然它能達到較大續駛裡程,但它犧牲了安全性和經濟性。為了提高續駛裡程,特斯拉加大了電池的用量。特斯拉採用鎳鈷鋁鋰離子電池而不是中國企業一般採用的磷酸鐵鋰電池,7000多節電池組重達500多公斤,整車自重高達2.1噸。」 此外,在中國特斯拉也並不是一輛環保的車。
  • 賓夕法尼亞大學:用更廣泛的低成本金屬製造燃料電池
    蓋世汽車訊 目前,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迅速改變能源格局,科學家們急於尋找更好的儲能方法,以備不時之需。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有可能是一種長期儲能方案,也許有一天,不用燃燒燃料就能為卡車和汽車提供動力。
  • 馬勒為燃料電池提供模塊化過濾器 可減少電池研發成本和時間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馬勒(MAHLE)為燃料電池研發了兩種模塊化空氣過濾解決方案,可顯著減少開發時間和成本,因為研發人員可直接使用已經開發好的「現成」組件,而不必為每輛車單獨設計解決方案。
  •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截至2018年1月,日本燃料電池乘用車保有量約2000臺,燃料電池大巴預計2020年增加到100臺。從目前的燃料電池汽車價格、保有量和加注站數量來看,日本尚處於燃料電池汽車社會的搖籃期,預計2050年將是日本燃油汽車全面向燃料電池汽車過渡之年。   3、歐洲氫能與燃料電池發展現狀   近期,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事業聯合組織(FCH JU)發布了「歐洲氫能路線圖」(圖1)。
  • 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成本低性能高
    【每日科技網】  英國巴斯大學、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和布里斯托機器人技術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一種採用廚餘垃圾中典型成分作為有效催化劑的新型微生物燃料電池,體積小,價格低,但性能卻更強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電化學學報》上。
  • 燃料電池汽車有哪些_燃料電池汽車分類_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因此,FCV的關鍵是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不燃燒燃料而直接以電化學反應方式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高效發電裝置。由於燃料電池汽車較之傳統內燃機汽車在驅動方式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在底盤布置、水熱管理、電子控制等諸多方面的設計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燃料電池車是電動車的一種,其電池的能量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作用,而不是經過燃燒,直接變成電能的。
  • 日產研發乙醇燃料電池 成本更低/使用安全
    原標題:日產研發乙醇燃料電池 成本更低/使用安全 據歐洲《汽車新聞》6月14日報導,日產公司研發出一種新型乙醇燃料電池,用乙醇代替加壓氫氣,價格更便宜,使用更安全,同時更加環保。
  • 發展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如何「叫好又叫座」?
    」當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從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系統到燃料電池整車設計集成的自主研發體系能力和小批量生產製造能力。據透露,目前,從全球來看,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將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作為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未來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已進入實施階段。
  • IWU致力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快速低成本生產 有助於燃料電池車普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在弗勞恩霍夫加工機械和加工技術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Machine Tools and Forming Technology,IWU),研究人員們正在研發製造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先進技術,以促進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快速、低成本連續生產。
  • 配位聚合物玻璃為氫燃料電池提供固體支撐
    日本綜合電池材料科學研究所(iCeMS)的科學家們正在合成更強、更高效的氫燃料電池膜材料。目前市場上的燃料電池大多採用液體膜。《Chemical Science》雜誌報導了一種新的配位聚合物玻璃膜,其工作原理與液態膜一樣,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柔韌性。氫燃料電池以氫氣和氧氣為燃料,以水作為唯一的副產品來發電。
  • 新政促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快車道
    記者了解到,近期,中國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稱五部門)針對產業發展現狀,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 美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
    美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電極 發布時間:2017-02-08 16:30:44.0科技日報       新華社華盛頓2月6日電美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化學學會·能源通訊》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新技術,可用紙製造微生物燃料電池的電極,與過去的方法相比這能讓微生物燃料電池更為廉價和高效
  • 燃料電池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發電技術
    組件間的電氣連接以及燃料氣體和空氣之間的分離,採用了稱之為隔板的、上下兩面中備有氣體流路的部件,PAFC和PEMFC的隔板均由碳材料組成。堆的出力由總的電壓和電流的乘積決定,電流與電池中的反應面積成比。 PAFC的電解質為濃磷酸水溶液,而PEMFC電解質為質子導電性聚合物系的膜。電極均採用碳的多孔體,為了促進反應,以Pt作為觸媒,燃料氣體中的CO將造成中毒,降低電極性能。
  • 政策支持推動行業發展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市場前景誘人
    隨著人類能源和生存環境的問題日益嚴峻,積極發展高效無汙染的能源成為日益迫切的課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作為21世紀的綠色能源,它的高效無汙染的突出優點是其它發電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 上海:重點支持上汽集團成為國內領先的燃料電池乘用車製造龍頭企業
    ,大幅降低電堆成本;實現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等關鍵材料自主可控,建立核心材料測試驗證能力和批量製造能力,性能參數對標國際同類產品;突破國產高壓比空壓機設計及集成技術,支持氫氣循環系統產業化;突破基於SiC功率器件的高功率密度DC/DC設計技術,提升製造工藝水平。
  • 化學電池的引領者——燃料電池
    我們暫且不評價對這樣低效率、高成本的制氫方式,但是氫能源燃料電池確實是現代生活中最環保、最具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了。可不能一棍子打死。燃料電池的原理由德國化學家尚班(SchÖnbein)於1838年提出,並刊登在當時著名的科學雜誌 。
  •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能量密度vs成本 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將主宰動力電池市場?  燃料電池vs鋰電池誰將勝出  目前替代石油車的主流技術路線就是鋰電池和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最大優勢就是能量密度高,是鋰電池的120倍。但鋰電池起步早,商業化程度更高,整車成本也更低,且充電可以利用現有的電網系統,相比燃料電池整個加氫和供氫的配套網絡都要從頭建設,成本也要更低。因此這兩者的競爭核心就是能量密度vs成本的競爭。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燃料電池用無油空壓機方面,雪人股份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取得了雙螺杆空壓機的核心技術,德燃動力通過自主開發的方式已掌握可滿足 60kW 以內燃料電池發動機用空壓機技術,另外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也這些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和開發工作。
  • 通洋氫燃料電池向「高科技新能源製造」邁進
    而山東通洋新能源汽車用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燃料動力總成系統項目的建設,實現了從傳統新能源汽車部件生產製造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伸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山東通洋氫能動力科技公司由中山大洋電機(002249)(002249)、中通客車(000957)(000957)和聊城開發區興業公司共同投資成立,於2017年11月正式建設,註冊資金5億元,專業致力於從事氫燃料動力系統的研發製造及集成,加強以技術開發為主的創新能力,以提高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水平、製造能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產業鏈。